《记念刘和珍君》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记念刘和珍君创意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课时: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了解鲁迅及其人品文品。
2、了解惨案发生的背景及原因。
3、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
1、深入了解鲁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文章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倾向。
教学难点:
1、惨案发生的年代久远,准确把握鲁迅的情感倾向有一定难度。
课型:讲读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鲁迅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导入,以飘逸潇洒的行书板书,成对联格式排列。
师:对鲁迅的了解有多少?以前学过他的什么文章?
学生:„„
二、介绍作者
1、对鲁迅的概述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鲁迅的生平及弃医从文的原因
(1)鲁迅出生在一个非常贫苦的封建家庭„„
(2)鲁迅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作为进步青年,他希望通过留学学医以疗救中国人民。
(3)弃医从文的经过:留学日本学医——同去的中国留学生的不良表现——看电影事件的触动——弃医从文——形成讽喻、犀利的文风——创作大量杂文及短篇小说
(4)师:鲁迅的文章既是投枪匕首,又是药,对这句话怎么理解? 提示:
投枪匕首:打击敌人
药:疗救人民
三、介绍背景
1、学生先看课文的注释
2、教师适当讲解补充
惨案发生后,反动文人竟然污蔑刘和珍及参加请愿的群众是“暴徒”,制造各种谣言,鲁迅感到极度愤怒,为了抨击敌人,唤醒麻木的民众,作此篇。
四、双基训练
1、生字词的读音
噩耗 屠戮 菲薄 洗涤 租赁 山阿 踌躇 绯红 浸渍 尸骸 喋血 桀骜 攒射 徘徊 长歌当哭
2、解释难理解的词
长歌当哭:写文章来代替哭泣。
五、理清文章脉络
1、让学生边看课文,边根据板书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脉络
第一部分:
一节:写作缘由——悲哀愤怒
二节:写作必要——唤起民众
第二部分:
三节:交往始末——暗自诧异
四节:遇害事实——凶残至极
五节:遇害经过——从容转辗
第三部分:
六节:经验教训——选择战法
七节:死难意义——奋然前行
六、总结本课,交代下课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鲁迅的生平极其人品文品,了解了惨案发生的背景,并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下节课我们将通过对重点段落的分析,深入地理解课文。
说明:此教案用于教学的是音乐特长班,学生的基础较普通班要差一些,所以,本教案注重基础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
了较多时间讲述鲁迅的生平,以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的人品文品,以及本文的感情倾向。
板书:
俯 横
首 眉
甘 冷
为 对
孺 千
子 夫
牛 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段落的分析讲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德育升华,增强当代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讲解重点段落,深入理解课文,增强学生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
课型:讲读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演示法、示范法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向学生摆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析重点段落,深入理解课文。
二、重点分析第四部分
1、诵读感悟
(1)教师先范读第一段,叫学生注意听教师的节奏、情感等方面的技巧。
(2)学生读后几段。(3)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提出建议(估计学生的朗读会出现某些问题)。(4)教师范读本部分最重要的一段——最后一段。
(5)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运用朗读技巧,加深对课文的体味感悟。
2、逐句详细分析第四部分
(1)师:鲁迅听到噩耗,他的第一感觉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提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2)师:反动派非常凶残,课文有一句话“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他是怎么凶残的,在第五部分,我们等一下重点分析。(3)分析重点句子“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4)重点分析最后一段“惨象„„就在沉没中灭亡”
在野蛮而严密的专制统治下,民族逐渐衰亡。此为选择复句,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
三、重点分析第五部分
1、让学生先看一下这部分。
2、师:第二段有详细的细节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提示:通过细节,显露反动派的下劣凶残。
3、逐个细节分析
(1)师:面对手无寸铁的学生和群众,能镇压住就行了,有必要开枪攒射吗?不但打,没死的还要猛敲两棍,打到死为止,竟凶残到这地步。
4、师:“伟绩”、“武功”等词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提示:反语
5、师;最后一段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
提示:反动派的罪状罄竹难书
四、德育升华
1、师:刘和珍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她心系民族的生死存亡,心系人民的安危,可以说是心忧天下,她有这样的社会责任感,我们也是青年学生,生活在幸福的现代社会,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怎样增强社会责任感?
2、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及时给予适当的点评。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刘和珍生平及死难经过,学习其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明确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通过寻找关键句来理清思路。3.深入体会作者的悲愤......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目标:1 了解鲁迅及其文章的写作背景2 熟读课文,通过事迹来分析刘和珍的人物形象3 学会通过描绘人物的音容笑貌,叙诉他们的行为事迹来展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教学......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记叙散文的含义以及特点2、把握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领会本文的写作目的。3、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能力目标:通过对这......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粘文杰教学目的1.了解作品背景,把握行文思路,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理解作品思想内涵,探究作品丰富意蕴,揣摩文段深层含义。 3.背诵重......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把握思想内容,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的优秀品质。2.深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品味文中一些富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