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新”。
音乐上册教案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
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拉萨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拉萨谣》体验西藏民族风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教师范唱)。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A、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2、复习唱好《拉萨谣》
3、聆听《东北秧歌》
4、练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拉萨谣》
2、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苗族、彝族音乐风格
3、学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藏族歌曲《拉萨谣》,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复习,要唱得更好一点。”
2、学生齐唱。
(二)开始上课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师:“演唱完畲族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曲子《北京喜讯到边寨》。”
4、让孩子看着简谱聆听,感受三部分七个主题的音乐旋律。
5、让学生谈谈听后感,教师总结。
6、完成听听想想问题。
7、聆听《东北秧歌》,让学生猜猜此音乐的舞种。
8、引出“秧歌舞”。
9、教师示范跳“秧歌舞”,学生喊口令。
10、动作分解教学„„
11、结束。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3、教育学生应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演唱了解江南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及方言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对江南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及方言特点比较陌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播放一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于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和表扬。
二、引入新课:
1、由学生的回答引入:
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谁知道三峡在哪儿呢?
2、学生发言引入教学。
三、激情参与(视唱):
1、播放歌曲。
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轻声哼唱: 注意:(1)强调正确坐姿。
(2)可先放慢速度练习,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3)老师将其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因此,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4)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
四、学唱歌曲:
1、师:除了我们以前了解过的汉族歌舞音乐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等待着我们去了解,那么首先我们就来完整欣赏一首歌曲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想不想听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遍啊?
(1)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2)歌曲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音调
2、师:请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哼唱一 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为三部分哼唱,注意:a、休止符b、装饰音。
3、引导学生发现前面的发声练习就在歌曲之中,由此分析此首歌曲的结构。
4、教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1)完整视唱旋律。
(2)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分段学习此歌,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
(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注意:
a、装饰音、修止符的运用。b、控制整体音量。
c、高音时不要喊叫,注意声音强弱对比。
(4)完全熟练以后,三段作对比,进行力度、表情、速度变化。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5)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绿色的畅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义,关注世界和平事业和绿色事业。
2、初步学会《手拉手,地球村》。
1、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是《手拉手,地球村》同学们谁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地球村”也还是全世界人们不论国籍,种族都能友好相处的含义。
(2)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3)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4)听歌曲教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手拉手,地球村》。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学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教学目标:
1、继续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2、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育学生热爱世界和平保护绿色环境。
3、让学生能为歌曲标注颜色的部分加上固定的节奏。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和全世界的小朋友们都同住在一个“地球村”,地球对我们来说真是太宝贵了,正像歌中唱的那样“希望的太阳就是我们”让我们从小就关注地球村的兴衰,与全世界的小朋友一起“把球村打扮的漂漂亮亮”。
2、欣赏童声合唱《手拉手,地球村》。
要求学生能听出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轻快、活泼、灵巧,运用了很多八分音符;第二乐段热情奔放,有很多两拍以上的长音。
3、跟着音乐或教师的琴音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注意第二乐句中的四分之二节拍,要唱出节拍的重音。
4、学习合唱部分。
(1)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2)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3)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
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5、为歌曲标注颜色的部分加上固定的节奏,可以集体讨论、创造、还可以对比多种方案。
6、两个声部分开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两个不同的声部。
7、演唱时要同时倾听其他声部的演唱。
8、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绿色的歌谣》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绿色的歌谣》,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能唱好歌曲中的圆滑音。
2、学习拍节奏特点,学会打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手拉手,地球村》。这节课我们要学唱一首《绿色的歌谣》。让我们更加亲近绿色,更加亲近音乐。
二、学唱新歌《绿色的歌谣》
1、听录音
2、问:内容情绪是什么?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学唱曲谱
4、看谱,并听琴音
5、找出旋律特点。
6、听琴音,学唱歌曲。
7、“开小火车”将全曲分为6个乐句,每个学生唱一句,先听后唱,不妥之处其余同学补充。
8、分段唱:第一乐段——男生。第二乐段——女生,副歌——男女生齐唱
9、练习齐唱歌曲。
三、欣赏音乐。《绿色的歌谣》。
四、随录音唱歌词。
分析,理解第一乐段中的休止符的用法,回答课本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五、随教师的琴声学唱歌词,体会使用八分休止符处的音乐情绪,回答课本中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继续学唱歌曲《绿色的歌谣》。
2、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教学目标:
1、继续学唱歌曲《绿色的歌谣》能理解歌曲的意思。
2、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A段主题。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绿色的歌谣》今天我们还要到台湾的热带雨林去听一听那里的各种声音,真能使人陶醉,这就是将大自然的声音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森林狂想曲》,当然,我们还要努力亲自来奏一奏,让我们更加亲近绿色,更加亲近音乐。
二、初步欣赏《森林狂想曲》。
1、初听音乐。(教师简介)
这是一首台湾著名乐曲,在台湾南部的热带雨林中,树木茂盛,气候湿润,森林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更有经常出现的风声,雨声和终年不断的流水声,这些声音和象征人类活动的音乐交织起来,构成了一幅欢乐而奇特的交响乐曲,大家来欣赏吧。
2、让学生熟悉A、B、C各段的旋律。
3、教师分别用琴演奏A、B、C各段的旋律。使学生听到音乐就能知道是A段还是B段或C段。
4、复听完成课本上的第一个练习。
5、这首乐曲有许多地方运用了“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加强了真实感,使人身临其境。(分小组共同探讨、创造、分工)。
三、选择两或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共同演绎《森林狂想曲》。
四、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森林狂想曲》。
2、复习唱好《绿色的歌谣》
3、聆听《草原牧歌》
4、器乐合奏《森林狂想曲》。教学目标 :
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绿色的歌谣》
2、通过听《森林狂想曲》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藏族、音乐风格。
3、初步进行合奏《森林狂想曲》提高演唱的质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复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和《绿色的歌谣》。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提高演唱的质量,唱出新
意,进一步理解歌曲,歌词和曲调的内涵,才能充满感情的演唱。
二、复习歌曲《绿色的歌谣》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绿色的歌谣》。
师:“演唱完这首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更优美的曲子《森林狂想曲》。”
三、复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四、合奏练习《森林狂想曲》。
1、带领学生吹奏A段旋律。
2、带领学生吹奏B段旋律。
3、带领学生吹奏A段的二声部旋律。
4、带领学生吹奏B段的二声部旋律。
5、按谱面要求进行合奏,即:A、B、C、段的旋律。
五、教师放录音,共同欣赏,评价。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教学内容: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
2、通过实践活动——欣赏、摸唱、摸奏、再创造等方式,牢固地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
3、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和勇敢的表演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西洋乐器可以分为哪几大类?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大管、单簧管。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
2、揭示课题。
3、故事梗概。问: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1)彼得
播放彼得和老爷爷的主题。(2)老爷爷
请问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表现了老爷爷什么特点?(3)动物
二、分段欣赏。作品中每个人物和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1、片段一,彼得出场。
2、片段二,小鸟出场
3、片段三,鸭子出场
4、片段四,猫出场
5、老爷爷出场
6、狼出场
7、动物们的反映
8、智斗
9、放绳
10、捉狼
11、猎人出场
三、总结人物的个性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四、分角色进行表演
五、根据每个小组的表演情况进行评奖。
第八单元:美好的祝福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平安夜》。
教学目标: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宁静,祥和的气氛,了解歌曲的创作经历。
2、欣赏不同形式的《平安夜》。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设问:什么节日能听到这首歌?生:圣诞节
师:与圣诞节有关的音乐你们还知道哪些? 生:《平安夜》《新年好》《哈里路亚》等
二、学习歌曲。
1、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学习高声部旋律。
3、学习低声部的旋律。
三、分组用各种形式演唱歌曲
1、分声部学习
2、合唱练习。
四、各组汇报展示 一组:齐唱 二组:用中文合唱
五、欣赏吉他演奏《平安夜》和电子琴演奏《平安夜》。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花好月圆》。教学目标:
1、从音色、速度、力度、节奏、旋律、情绪等方面感受、体验音乐,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根据乐曲的情绪分段。
3、设计节奏型用打击乐为音乐伴奏。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出示民族乐器的课件,介绍乐曲主奏乐器的音色(笛子、二胡、扬琴)揭示课题。
二、欣赏乐曲
1、欣赏引子部分。
师;这段音乐使人联想到了什么?伴奏乐器中出现了什么声音? 生:音乐气氛热烈,使人联想到过年时的情景。
2、欣赏第一主题。
3、欣赏第二段音乐
(1)教师指导学生唱第二段主题。(2)指导学生体会第一乐段的不同。
4、欣赏最后一部分音乐。
5、完整欣赏乐曲。
三、指导学生分组设计节奏型为音乐伴奏
四、教师播放影音资料,学生再次欣赏音乐看画面。
五、各组汇报展示。
1、议论本节课的收获。
2、分组为音乐伴奏。
3、听辩乐器的音色,并根据主题的变化为音乐分段。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难忘今宵》。教学目标:
1、用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激励学生加强学习,提高文化底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李谷一演唱的歌曲片段。
师:听过这首歌吗?歌唱家在什么场合唱的这首歌? 生:听过,在春节晚会上。
二、学习歌曲旋律。
师:指导学生朗诵歌词。学生分组朗读歌词。
教师给学生介绍歌曲创作的故事,激发学生平时不断的学习
1、学生听音乐朗诵歌词。
2、指导学生轻声哼唱旋律 学生轻声演唱歌曲的旋律
三、分组学习歌词。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演唱(女声、男声、领唱、齐唱)
四、汇报展示
师;请你们用简短的话小结本课的收获。学生自由的发言
五、布置作业。
请学生下课查找有关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资料(文字、图片、影象资料)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新年音乐会” 教学目标:
1、用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12、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3、以班级召开一次“迎新年音乐联欢会”表达同学们对未来的美好祝福。采用合作设计活动的方式,每组设计一张“音乐会”的海报。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前几节课中,我们一起走进了音乐的世界,初步了解到音乐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气氛,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鼓的音乐文化。(出示课题)“新年音乐会”
师:新年快要到了大家想用怎样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呢? 生:我们设计一次“迎新年音乐联欢会”使大家受到鼓舞,使人振奋。
二、分小组进行准备。
师;同学们,这次活动不同寻常。它是我们在母校最后的一个“迎新年联欢会”希望大家认真准备,搞好这次活动,行吗?。
1、看音乐录像,内容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2、教师检查学生准备的节目及资料。
3、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把自己准备的节目表演给大家,让小组同学进行审议,评定。
第一小组:表演《秧歌舞》的片段。选择堂鼓。第二小组:表演《新疆是个好地方》的片段,选择手鼓。第三小组:唱《新年好》合跳拉手舞,选择长鼓。
第四小组:表演《家乡美》快板,《我们在幸福的长大》小品,选择
道具,快板。
4、学生进行合作排练,教师到各组指导。
三、展示活动。
1、请各组同学把自己最好的节目与大家进行交流。
2、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迎新年音乐联欢会”。
四、教师进行小结
五、学生对自己组织的活动进行一次综合评价。(1)根据“音乐联欢会”的内容评选“最佳表演奖”。(2)根据“创作编导的新意”进行讨论,评选“最佳创作奖”(3)根据音乐会顺利进行的情况,评选“最佳组织奖”让学生很有自信的展示自己创作,编导的节目。教学反思:
牧童 新人教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牧童》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2、感受切......
义 务 教 育 课 程 标 准 实 验 教 材音 乐 教 案五年级 上册任课教师:李萍班级:五(1)——五(4)第一单元唱起来编写者:李萍 教学目标:1、感受民族歌曲的演唱风格,初步学习用方言演唱......
第一课 嘀格伢儿的梦一.[教学目标]:1.能学会演唱《嘀格调 》,并用明朗、流畅的声音表现歌曲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欣赏《土家喜爱咚咚奎》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木管乐器及其音乐......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新人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1、《肖像艺术》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物肖像画“以形写神”的重要特征,认识不同的艺术形式,了解课本中涉及的中外著名的艺术家。 2.能准确地描述和评价作品,会区分不同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