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厘米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一厘米教案1”。
一厘米
漳州八中
吴莺莺
一、总体构思:
《一厘米》这篇小说篇幅略长,但情节并不复杂,小说通过截取几个生活场面来展现主人公为培养儿子的良苦用心和对完美的全力以赴的执着追求,以独特的审美视觉来揭示深刻的主题,耐人寻味。针对文章比较长,课前要强调学生预习,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效果也许会好些。预习时,教师可作适当的指导,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认真阅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尝试复述课文;养成勾画圈点的习惯,勾画出文章的生字、词、优美的句子和精彩的语段;将阅读中产生的疑惑记在预习本上,并试着自己解决。
复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挖掘课文的人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平凡中的伟大是本文的学习重点。教学课时安排三课时。
二、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引导学生揣摩、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尽量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通过各学习小组的学习和组间的交流,领会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及独特的构思。
课堂学习以讨论式学习为主,以学生课前的自学为基础展开课堂学习。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自学要求:反复阅读课文,了解小说内容——第一遍朗读,边读边记下生字词,然后查字典自己解决文字障碍;第二遍默读,边读边画出认为写得精彩、生动的句段,可以在文字旁或者在预习本上加以评注、写下自己的心得。
教学要点:理清小说结构,复述课文内容。学习过程:
(一)口语交际
提示:教师可作必要的指导——(1)口语交际活动原本由学生自行组织、主持,话题也由学生自主选定。但鉴于本课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建议轮到这节课主持口语交际的学生采用与家庭教育相关的话题,如:“可怜天下父母心”,以利本课的组织教学。
(2)帮助主持人预先设置几个问题,以便于学生有话可说,能直接切入主题。如: ◎ 生活中你父母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件事?对于这件事情,你有何感受? ◎ 你知道你父母对你的期望是什么?
◎ 你受父母委屈的时候,你是怎样待你父母的?(3)口语交际活动中,主持人要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处理。活动过程:
1、主持人简要导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及要求。
2、学生讨论、交流,时间约为5分钟。
3、学生自由发言。
4、主持人小结,请老师作点评。
(二)学习新课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各合作学习小组组长组织组内互查、互评,并记录到《预习情况评价表》上。
(2)教师点击电脑,借助多媒体投影或者利用小黑板展示题目,要求学生准确读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皲裂()捺()无可挑剔()矜持()....温馨()噗()战战兢兢()湛凉()....脱臼()甭()锲而不舍()犀利()....狡黠()酬谢()彬彬有礼()内疚()....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小说结构。(1)教师质疑:这篇小说写了哪几件事?
(2)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见解。(3)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交流学习心得。
(4)班级交流: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或者因势引导。
要点: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三件事。先写故事的主人公陶影带儿子小也坐公共汽车,为了满足儿子的自尊心,经常因生活窘困而逃票的她,毫不犹豫地为儿子买了一张本不需要买的票;再写陶影带儿子参观寺院,因买票问题受到查票人的刁难,以致受到儿子的误解。最后写陶影经过努力和一个多月的等待,终于讨回了公道,挽回了自己做母亲的尊严,保住了她在儿子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3、复述课文。
(1)各合作学习小组分别承包一件事的复述任务。(2)每位同学在各自的座位上拟写提纲,尝试复述。
(3)小组合作学习: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轮流复述课文,确定本组参加组间复述的同学。(4)组间合作学习(相邻两个小组):代表本组参加组间复述的同学复述课文,其他同学评议,确定其中一位同学参加班级复述。
(5)班级复述: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各组代表先后上台复述课文。(6)教师点评,并将上台复述的同学名单记录下来(期末综合评价加分)。
4、布置作业:思考并尝试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第二课时
自学要求: 独立思考课后【思考与练习】,然后与同学交流看法,或者展开讨论;感到疑难的问题,请教同学或老师。
教学要点:本课时重在于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通过阅读、探究、理解,把握人物形象,逐步体会小说的主题。
学习过程:
(一)口语交际:话题由主持人自选,但要求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口语交际时间为5分钟。
(二)根据屏幕上展示的问题,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独立思考,并在书本上勾画批注,或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教师巡视,指导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自学。
问题:
1、为这篇小说的三件事加上小标题。
2、主人公陶影形象的分析。
先在课文中画出关于陶影平时处世的语句,然后思考:
(1)她为何要为不用买票的儿子多买一张票呢?作者如此构思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何作用?(2)陶影对自己的儿子关怀备至,可在庙门口却给了儿子“凶猛的一掌”,这是为什么?(3)陶影回来后就急着核实儿子的身高,求人帮助写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其目的是为什么?
3、小说中运用了许多独特而形象的比喻,请找出一句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这小说在写法上的独到之处是多处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请找出一处来,说说它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学习过程:
1、学生按合作小组围成一圈,各组组长组织交流讨论,负责代表本组发言的同学负责记录本组同学的发言。教师巡视指导、点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2、班级交流:各组代表发言,教师作点拨或是小结。
(三)布置作业:
(1)反复阅读课文,试着对课文进行质疑,或是发表学习感受,并将质疑或者感受写在预习笔记本上。
(2)初步阅读毕淑敏的另一篇文章《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三课时自学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在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了解小说运用多种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通过质疑、发问和探讨,明确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并运用课上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延伸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要点:以质疑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用课外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感悟父母的关爱,学会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学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探讨主题。
1、进一步熟悉小说的情节,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多媒体展示小说情节结构)一厘米
公共汽车——少也买票——责任感
公园门口——多也不买——正义感 在孩子面前做完美母亲
陶影家里——给也不要——价值观
2.如果让你谈谈你觉得陶影是什么样的人,以“我觉得,陶影是一个-----”这种句式来表述自己的看法,你会怎么说?
明确:陶影是一个既普通又不普通的人;一个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母亲的人;一个不完美,有缺点,但却真实感人的母亲;一个善良自尊,有责任感,大度的人。这个小说人物形象也是符合小说人物典型性的要求的。
3.思考、交流:通过陶影这个人物形象,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我们应该学会体谅热爱父母。
我们应努力做一个善良正直、有责任感的人。
为人父母者,在孩子面前要诚实守信,言传身教胜于一切。……
4.主题归纳:
小说围绕“该不该买票”展开情节, 塑造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肯定了主人公为培养儿子的良苦用心和对完美的全力以赴的执着追求,写出了一个大主题:如何让孩子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或者说一个人应该怎样看待尊严的问题。
(二)拓展:阅读毕淑敏的另一篇文章《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然后根据要求作答。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面队你纯真无暇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的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面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就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同年人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
每一次打你之后,我都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他将苛烈十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谨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象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会遭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次打你,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要打你!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儿和已经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惟有对半懂不懂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1、比较阅读。
(1)为什么《一厘米》中的母亲要竭尽全力维护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完美形象,而《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中的母亲却经常打自己的孩子?同为一位作者所写,这是否说明作者的思想存在矛盾?
(2)你更喜欢哪一个“母亲”?为什么?
(说明:比较阅读是一道开放性题目,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教育,体会平常生活中父母用不同的方式给成长中的自己的爱,感受父母的用心良苦,学会体谅自己的父母,懂得敬爱自己的父母,做一个善良、正直、诚实、有责任感、能够自立自强的人。学生的回答,能够符合这一命题意图即可。)
学习过程:
1、学生自学。
2、全班讨论比较阅读题。
3、小组间互相质疑。(提示:被质疑的小组可以展开讨论再作答。)
4、教师点评或小结。
(四)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质量进行评价,重点表扬表现突出的同学,并将评价意见记载下来(期末综合评价加分)。
三、迁移: 同学们,你们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之中,你平时都用心感受了吗?有没有同学说一说自己父母、亲人对自己关爱的小事例呢?
(学生自主回答,师生共同点评。背景音乐:Eyes on me)
四、作业
请写一篇读后感,或者文章赏析。
二、新授:请生复述故事情节:细读课文,说说小说中你印象最深的情节。 示例: 情节○1、公交车上为小也“小小男子汉的尊严”不惜花两毛钱给儿子买票,并放弃报销在的机会; ○2、红......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语文版九上第二单元 第六课一厘米毕淑敏【学习目标】1.积累本课生字词。2.理情节,分析陶影的性格特点。 3.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赏析写作手法。4.学会......
一、导语(幻灯片3-4)播放视频慈祥的母亲,同学们,从刚才的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慈祥的母亲,为了儿女的幸福付出的艰辛。其实我们生活在这衣食无忧的成长环无环境中,但我们的父母为......
6 一厘米教学目标: 1.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2.能概括出文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3.学会做一个体谅父母、正直、诚实、有责任感的人。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一厘米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