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学设计咏华山”。
咏华山
执教教师:顾婷 执教年级:一年级(下)
【教学目标】
1、字词:
(1)能写默本课生字新词,并能说出词语的意思:艰难、远远近近、山腰间、朵朵、吟诵、情不自禁、回首、举头。
(2)学生能说出重叠的词语表示数量的多。
(3)能正确书写本课生字,学会两个新部首:山字头和禾木旁。
2、句段:
(1)能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华山高的句子。能对照课文说出古诗的意思。
(2)学生能完成一定的句式练习。(修改后重新表述)好像没有了。
3、朗读: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背诵课。
4、课文内容或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能说出华山很高,雄伟壮丽。(咏华山)
(2)学生能说出最后一段话中用上了一个“才”字,说明了什么。(赞寇准)【任务分析】
目标1:认读与默写属于文字符号的记忆;词语解释主要涉及具体概念学习。达到记忆、理解、运用水平。前者的学习条件是重复练习,后者的学习条件是联系上下文,从例子中学习。目标2:本目标属于智慧技能的学习,学生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
目标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兼具动作技能与智慧技能性质。达到记忆、理解、运用水平。其学习条件是重复练习,理解课文内容。
目标4:属于课文内容知识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达到理解水平。学习条件是:(1)需要对被学习对象有相关知识。(2)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间】两课时/ 9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看过动画片《宝莲灯》吗?都知道小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记得这座大山叫什么山吗?
2、板书:华山
师:“华”是一个多音字,这里读huà 跟我读“华山”(两遍)书空。
3、(出示多媒体)“华山风景图”。简介:瞧!这就是华山,它在我国的陕西省,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从古到今,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前去游览。
4、古时候,有一个小孩儿和他的先生曾经到过华山,这个小孩儿叫寇准,(跟读两遍)他做过宋代的宰相。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寇准小时候和他的先生登华山时发生的一个故事。过渡: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2、指导自学:小朋友听得很认真,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比老师读得还要好。请大家先读读课后的生字,再读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尽量把句子读通顺。3、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听读。
4、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语:
咏 华山 沿着 山路 艰难 山顶 自己 情不自禁 吟诵 与 齐 称赞 寇准(2)请学生当老师提醒读音要注意的地方。如: 后鼻音— 顶 称
前鼻音—难 禁 吟 翘舌音— 称 平舌音—颂 赞 自/ 9(3)学生分小组读词语,互听互评。交流:读懂了哪些词语?还有哪些词语不懂?(初步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咏:赞扬、称赞、赞美 艰难:艰苦困难
山顶、山腰的位置要能指出来
情不自禁:忍不住,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称赞:夸奖、表扬
(4)请四个同学分段读课文,指导评议:谁的字音读得准,句子读得通顺?(5)请小朋友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交流并板书:高。
师:你从哪些句子读出华山的高来的? 预设:除了„„
太阳显得„„
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
如果学生读诗歌,也对其肯定,但不要强调。
5、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正确书写。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2.分析、记忆字形。认识禾木旁。
3.学生在书上描红,说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写笔画。书写生字,除了“华”“代”“岁”。
4.指导在《习字册》上认真书写。5.写后集体评议,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9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古诗,学习新诗:课前2分钟背诵古诗。(挑选学生平时背诵的古诗)
《咏柳》、《敕勒歌》、《出塞》、《风》、《登鹳雀楼》、《春晓》
师:宋代的寇准跟随先生登上华山也吟诵了一首诗。今天继续学习第25课,齐读课题:《咏华山》
2、复习字词:
师: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了课文,这些生字,还会读吗?(课件出示)
华 间 与
齐 称
代 岁
咏 沿 艰 难 顶 禁 吟 诵 赞 宋 寇
师评:读音准确,声音响亮。我们学习他,一起读。
3、字放到词语和句子中,还能读准吗?我们开小火车读。
(课件出示)
华山 称赞 宋代 七岁 沿着 艰难 山顶 吟诵 寇准 山腰间 情不自禁 更无山与齐
师评:全读对了,大家一起读,注意词语和词语之间的停顿。评:正确、整齐、响亮,好样的。
4、课文中还有一组特殊的词语,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课件出示)朵朵白云 连连点头 远远近近的山 师:你发现他们特殊在哪里?
这些词语中有同一个字会重复出现,一般可以表示数量很多。我们一起读读体会体会。
二、学习美文
(一)感受华山的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和小寇准一起去爬华山,好吗?
打开书本翻到137页,找到第2自然段。听清要求:自己读自己的,不齐读;读完了一遍,坐端正。小朋友,华山给你什么感觉?(高)
2、初步感受高:(基本读好这句话)
师:哪句话直接写出了华山的高? 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9 指名读。
评:听出了,华山还真高呢,(课件点红“真”)谁再来读。
3、数字说明高:(读好语气词和感叹号)
师:老师告诉大家,华山有2200多米高,我们这座四层教学楼有20多米高,华山大概要100多座我们学校的这样的教学楼叠起来这么高。把这份惊讶送到句子里,请你来读。评:你读得这么好,难怪这里用了两个感叹号。(课件点红“感叹号”)我们一起读。
4、想象画面体会高:(抓住词语:艰难)
师:华山这么高,小寇准和先生是怎样爬山的呢? 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师:你看,面对飘带一样的台阶,他们爬山容易吗?(不容易)哪一个词告诉我们了呀?(艰难)
师:老师觉得他们爬山的时候一定是满头大汗,衣服都湿透了。你觉得他们爬山的时候还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预设:我们好像还听见——(直喘粗气);他们的手——(磨破了);脚——(又酸又疼);累了——(还要找块石头坐下歇一歇);
师: 是啊,他们爬得多么艰难啊!谁来读这句话?
评:爬华山的时候真是艰辛又困难;爬的真是太难了,让我们一齐读。
5、图文结合感受高:
师:华山很高,很难爬上,但爬上山顶,就能看到美丽的景色,那是怎样的呢?(两位同学回答后出示课件)/ 9 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评:这景色真美,老师想把它们都画出来,可以画什么呢?
▲画“山”。这是一座近处的山,这样画够吗?原来“远远近近的山”是指很多远的山,很多近的山,一座连一座,数量多,范围广。指名读“远远近近的山”。老师可以示范朗读。评:有远也有近;数量真多啊;一起读。
师:这些山原来也很高,可现在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师:这里的“自己”指的是谁呀?(寇准)
师:寇准有这么高吗?(因为他站在了华山顶上,华山很高)
师:是啊,除了蓝天,高高在上(点红:除了„„都„„),在蓝天下,华山是——最高的。
师:谁能用朗读,把华山的高读出来。
评:对啊,只有天在上,再也没有其他山可以跟华山齐平了!我们一起读。▲画“日”。画在哪里?为什么?(“显得那么近”)好像就在我们头顶上了。你来读一读这句话。这句话里还写到白云呢,我也想来画画白云。
▲画“云”。应该画在——山腰间。我们来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里?那么山腰在哪里?谁来指一指?
师:是的,这是山腰,这是——山顶,这就是——山脚。老师就在山腰上画云。画一朵,行么?有很多很多的白云,一个叠词朵朵,就把白云数量的多说清楚了。谁来读?请女生读。
师:华山真高啊,都穿过云层啦。老师忍不住要与大家分享一个四字词语,出示词语:高耸入云(小黑板出示),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师:平时那么高高在上的云朵,现在只能给华山当腰带。指名朗读。
评:山真高啊,真是高耸入云。你还把这景色读得美美的呢。
6、站在山顶上,抬眼望云,只见蓝蓝的天,红红的太阳,低头望去,一切都在自己的脚下,都变得很小了,山腰间一朵朵白云轻轻飘荡。多美的景色,我们边读边欣赏吧。多美的白云,多高的华山,难怪小寇准要激动地赞叹:啊!华山真高哇!(齐读)/ 9
三、吟诵好诗
1、师: 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顾老师就带大家到高高的华山山顶去看看吧!老师媒体播放华山图片组合,学生惊叹四起。
2、师:大家刚才忍不住发出赞叹之声,这样的心情就是“情不自禁”。(小黑板出示)
3、师:文中的小孩寇准他就情不自禁地吟诵了一首诗。谁想读?
出示: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1)读正确:
指名读。评:你把诗读得正确流利。(2)读出停顿、节奏:
师:谁再来读一读,能不能超过他。
生读得好,师评:她读的时候还注意了停顿,读出了诗的节奏,这样就更加优美动听了。(课件标出停顿符号)
学生依旧没读好,师:老师告诉大家,读诗的的时候要注意诗句间的停顿,这样就能读出节奏,(出示分隔符号)。听老师读第一句。谁也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读一读?
师评:你读得再慢一点就更好了。再请学生读。
师:后面几句也是这样,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感,自己练练。学生练习后个别读。
师评:读得优美动听;真像位小诗人了。男生读。(3)理解诗意,诗文对照。
师:诗的意思你读明白了么?分两行来说说。(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借助文中句子说)
(第一句教师补充:再也没有其它山和华山一样高,这就叫——“更无山与齐”。“齐”就是一样高的意思。)
老师再来考考你:
①举头(做动作)②回首(做动作)
看,“回首”就是“回头”,“首”就是“头”的意思,刚才“举头”和“回首”中藏着一对近义词呢!/ 9 师:发现了么,文中这两句话,写的就是这些诗句的意思。
我来读上面的句子,同学读下面的诗句,我们来配合读一读。(诗文对照读一读)。(4)诗文比较。
师:同学们看,这首诗写得和上面这段话是一个意思。老师数过了,上面这段话足有52个字,这首诗仅仅用了20个字,你更喜欢什么啊?(学生自由发言,说说理由)师总结:这首诗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含义,都在说华山的高,而且读来有节奏,有韵律,朗朗上口,优美动听,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啊!(5)吟诵好诗。(出示整首诗)
师:这样,用诗歌来赞美,就叫做“咏”,吟咏、歌咏、咏叹的意思,本课的课题,也就是这首诗的诗题。我们把诗完整地读一读。谁来试试?老师为你配上音乐。(朗读最好的同学读。)
评:你读得真美啊,读出了诗的节奏,还读出诗表达的感情,就叫“吟诵”。我们学习他一起来吟诵。
评:我听出了抑扬顿挫,真的是用心在吟诵呢!
四、夸赞寇准
1、师:先生听了小寇准吟诵的诗一个劲儿地夸奖,自己读读课文。谁能学先生的样儿夸一夸小寇准?指名读。
评:你把“连连点头”读得好;看来先生真是非常满意。
2、先生的夸奖是有道理的你觉得这首诗好在哪里?
而且因为(指名读)——出示:这个小孩儿就是宋代的寇准,那年才七岁。
师:为什么要突出“才”字?寇准从小聪明好学爱读书,长大后成了有名的诗人,还做了宰相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了解一下。
五、总结课文
师:今天,我们跟着小寇准与先生,登上了华山;通过想象、画画,我们读懂了课文;最重要的,我们吟诵到了一首好诗《咏华山》;小朋友可真了不起!
六、布置作业
师:老师想到了还有一位小诗人,也是在七岁吟诗,出示:《咏鹅》。我们一起读一读。他咏了一样事物是——鹅。我想这背后一定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9 出示: 骆宾王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同学们展开想象,骆宾王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才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的?我们一起来编编故事吧,下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次故事会,讲讲《咏鹅》的故事。
板书:简笔画/ 9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指读课题:咏华山)2、玩游戏,认读生字词小朋友们,想登上山顶欣赏美丽的风景吗?(1)第一座山【出示词语:沿......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咏华山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教学内容咏华山(第一课时)三维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华山的高。2.了解咏齐情不自禁称赞等词语的意思。正确、规范地书写华、岁、齐、。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预......
咏华山教案教学内容咏华山(第一课时)三维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华山的高。2.了解咏齐情不自禁称赞等词语的意思。正确、规范地书写华、岁、齐、。培养学生学习汉字......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咏华山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