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2课时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庸第33课时教案”。
《中庸》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天命之谓性,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主要句子。
2.借助译文,了解《中庸》第一章(中和是天下的根本)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中和是天下的根本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能背诵主要句子。
感悟文中所讲的中和是天下的根本,并能指导自己的行为。【学具、教具准备】
PPT、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听读
1、出示原文,教师范读。
天命之谓性,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1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学生听录音。
二、再次感知
1、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读?
2、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3、学生根据注音自由读。
4、指名学生诵读。
5、学生评议。
三、教师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
2、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4、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分组读、男女分读、齐读等。)
5、指名读。正音正字,指导语气停顿。
6、全班齐读。
四、检查朗读,感悟文意
1、指名朗读。
2、学生自由说理解。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师出示译文并小结。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6、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这段话的意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六、总结背诵
熟读成诵,练习背出韵律、背出感情。
《中庸》第十七课时教案【教学内容】《中庸》第十六章之一: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
《中庸》第十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教学目标】1、......
《中庸》第十四课时教案【教学内容】《中庸》P11: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
《中庸》第十九课时教案【教学内容】《中庸》P14:《中庸》第十六章之二 【教学目标】1.学习《中庸》中文句的朗读,知道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熟读成诵。 2.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让......
《中庸》第三十三课时教案【教材内容】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