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16课时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案第16课时”。
《中庸》第十六课时教案
【教材内容】
《中庸》第十五章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中庸》的第十五章,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并尝试背诵。
2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3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让其深刻领悟“无所不在的道”的人生道理。【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原文,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教学难点】
理解本节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哲理和内涵,并在生活中践行。【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中庸的作者及主题思想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期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大家心平气和,社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人们生活就幸
福了。
二、诵读训练
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诵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尝试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3学生齐声朗读。
4老师范读《中庸》第十五章的内容(出示内容),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认真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并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5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朗读加以纠正。6男女生合作读。(男、女生每人一句)
三、看视频的讲解,理解这章内容。
四、出示意思,学生齐读。
五、出示这一章所强调的教育思想。板书:道无所不在
六、默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你认为世界上有鬼神吗?为什么?
七、熟读成诵
1、指名朗读。
2、全班站起来齐读,可以配合动作读。
八、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四人小组讨论)
结合实际,学了《中庸》这一章,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九、小结
这一章借孔子对鬼神的论述说明道无所不在,道“不可须臾离。” 作一个形象的比喻,道也好,鬼神也好,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听不到,但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任何人也离不开它。既然如此,当然应该是人人皈依,就像对鬼神一样的虔诚礼拜了。
【板书设计】
中庸 视之 弗见
听之 弗闻 无所不在的道
体物 不可遗
五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择善固执(选自《中庸·第二十章》)【内容分析】“诚”是中国人追求的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道德境界,周敦颐说“诚者”,圣人之本。”本节课的学习......
《中庸》二章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把握文意。2、理解文中重要哲学概念的内涵。3、理解中庸之道的具体内容、主要原则与精神实质。 教学重点:文言知识、中庸之道的内容原则......
a《中庸》教案第一,二,三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中庸》的写作背景及作者 2.理解其中经典名句的含义 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精神 重点:理解里面的经典名句 难点:对知识的学以致......
第一章教学目标1、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话题,要求人们加强自觉性,真心诚意地顺着天赋的本性行事,按道的原则修养自身。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人人都达到......
《中庸》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庸》的写作背景及作者2理解其中经典名句的含义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精神重点:理解里面的经典名句难点:对知识的学以致用教学过程:一、作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