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案”。
http://www.daodoc.com 或http://www.daodoc.com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的推导.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特点,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速度公式,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
2.通过寻找规律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并给出各符号的具体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速度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用物理语言表达物理规律的意识,激发探索与创新的欲望.2.通过v-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不同方法表达同一规律的科学意识.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
2007年2月,在泰安市青年路上,一位女士推着一辆电动车在斑马线上,正准备穿过马路.突然,一辆小轿车自西向东冲了过来,站在斑马线上的女士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撞飞了出去.由于小轿车以超过了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推车的女士一下子被撞飞了两米多高,然后重重地摔在了肇事车辆的挡风玻璃上,接着又掉在了路中心,当场不省人事.可见,速度过大会带来严重危害.但若司机紧急刹车的话,就有可能避免这场灾难.若司机刹车之后,小轿车会做什么样的运动?需要用多长时间刹车才能避免灾难.图2-2-1
情景导入
播放影片资料(跳伞表演).当飞机离地面某一高度静止于空中时,运动员离开飞机自由下落,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直到落到地面.运动员在打开伞前做什么样的运动?在打开降落伞之后又做了什么样的运动呢?(假设空气阻力恒定)运动员的速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打开降落伞的时间是运动员任意选取的吗?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daodoc.com 或http://www.daodoc.com
图2-2-2
复习导入
复习旧知:1.速度—时间图象的意义: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即质点在不同时刻的速度.描点作图法
2.速度—时间图象的绘制:
计算机绘制vt图象(如Excel)
课件展示:
图2-2-3
图2-2-4
以上两图为两个质点运动过程中的v-t图象.图2-2-3表示质点在任意时刻速度均不变化,它描述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图2-2-4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与上节实验中,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v-t图象相同.它表示质点在做什么样的运动? 推进新课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程度往往不同.就是同一物体的运动,在不同的过程中,运动情况也不一定相同.比如:火车出站时速度由零逐渐增大,速度达到一定值后匀速运动,进站时速度逐渐减小至零.整个过程中,运动情况不同.教师设疑:火车在不同阶段速度如何变化?加速度发生变化吗?
交流讨论:火车出站时速度增加,其v-t图象如同上节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v-t图象;
在平直轨道上行驶时速度不变,v-t图象是平行于t轴的直线;
进站时速度逐渐减小,三个阶段v-t图象分别如图2-2-5甲、乙、丙所示:
图2-2-5
1.在以上三个v-t图象中,取相同时间Δt看速度的变化量Δv如何变化.发现图甲Δv>0,且数值相同,图乙Δv=0,图丙Δv<0且数值也相同.2.取相同时间间隔Δt′<Δt,观察Δv的变化,结论与上述相同.3.取相同时间间隔Δt″<Δt′,观察Δv的变化,仍得到上述结论.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daodoc.com 或http://www.daodoc.com
vt
结论: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图甲、图丙Δv不变.由a=知:加速度不变
图乙Δv=0,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归纳:如果一个运动物体的v-t图象是直线,则无论Δt取何值,对应的速度变化量Δv与Δt的比值vt都是相同的,由加速度的定义a=
vt可知,该物体做加速度恒定的运动.课件展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2.特点:(1)相等时间Δv相等,速度均匀变化;
(2)vt=a恒定,保持不变;
(3)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3.分类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a与v0同向,v越来越大.:a与v0反向,v越来越小.课堂训练
如图2-2-6所示为四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图2-2-6
解析:v-t图象的斜率就是物体的加速度,A中图象平行于时间轴,斜率为零,加速度为零,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B图象斜率不变,加速度不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由图象可看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减小,所以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图象斜率不变,加速度不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图象的切线斜率越来越大,表示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变加速运动.答案:C
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解决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有两种,即图象法和数学分析法.我们可以通过对图象的分析判定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量描述是怎样的呢?
(设计方案一):利用例题用数学归纳法得出v-t关系.例1火车原以10.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后来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0.2 m/s2,从火车加速起第1 s末、第2 s末、第3 s末„„第t秒末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解析:火车匀加速运动时,速度是均匀增大的.加速度是0.2 m/s2,说明火车每1 s速度增大0.2 m/s.v1=10.0 m/s+0.2 m/s=10.2 m/s
v2=10.2 m/s+0.2 m/s=10.4 m/s=10.0 m/s+0.2 m/s+0.2 m/s
v3=10.4 m/s+0.2 m/s=10.6 m/s=10.0 m/s+0.2 m/s+0.2 m/s+0.2 m/s.由以上可类推:第t秒末的速度应等于初速度加上t秒内速度的增加,即为:vt=v0+at.(设计方案二)利用加速度的定义式推导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daodoc.com 或http://www.daodoc.com
a=vx=vv0t0=v-v0t
解出v=v0+at
答案:v=v0+at
这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点评:通过两个方案推导出速度时间关系,领悟多种途径可解决同一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点扫描
1.速度公式反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式中v0是开始计时时的瞬时速度,vt是经过时间t后的瞬时速度.2.速度公式中v0、vt、a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规定正方向后(常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都可用带正、负号的代数量表示,因此,对计算出的结果中的正、负,需根据正方向的规定加以说明.若经计算后vt>0,说明末速度与初速度同向;若a<0,表示加速度与v0反向.3.若初速度v0=0,则vt=at,瞬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4.若初速度v0的方向规定为正方向,减速运动的速度公式vt=v0-at.当vt=0时,可求出运动时间t=v0/a.5.利用v=v0+at计算未知量时,若物体做减速运动,且加速度a已知,则代入公式计算时a应取负数,如v0=10 m/s,以2 m/s做减速运动,则2 s后的瞬时速度vt=10 m/s-2×2 m/s=(10-4)m/s=6 m/s.课堂训练
汽车以4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 m/s2的加速度加速,10 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
分析:此问题已知v0、a、t,求vt,因此可利用速度关系来求解.解析:设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v0=40 km/h=
403.6m/s=11 m/s
因为加速,故a与v0同向,a=0.6 m/s2,时间t=10 ss后速度为:v=v0+at=11 m/s+0.6 m/s2×10 s=17 m/s.答案:17 m/s
知识拓展
以上是关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练习,而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解题结果要符合物理实际,物理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数学运算.例2小明驾驶汽车以v=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前面有紧急情况,(如图2-2-7所示)小明紧急刹车,加速度大小为4 m/s2.求汽车6 s末的速度.图2-2-7
解析:在式子v=v0+at中有四个物理量,题目中出现了其中的三个,即v0=20 m/s,a=-4 m/s2,t=6 s代入公式中,解得:
v=v0+at=20+(-4)×6 m/s=-4 m/s
意思是车正以4 m/s的速度后退,这显然与实际现象违背.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daodoc.com 或http://www.daodoc.com
根据题意知,刹车一段时间(t=
204 s=5 s)后,汽车速度减为零,以后就会静止,不会后退,故所求速度v=0.答案:0
交流讨论:1.在实际生活中,汽车刹车停止后,不会做反向加速运动,而是保持静止.2.题目给出的时间比刹车时间长还是短?若比刹车时间长,汽车速度为零.若比刹车时间短,可利用公式v=v0+at直接计算,因此解题前先求出刹车时间t0.3.刹车时间t0的求法.由v=v0+at,令v=0,求出t0便为刹车时间,即t0=若tt0,则v0;
4.比较t与t0,
若tt0,则vv0at.v0a.课堂训练
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43.2 km/h的速度匀速正常行驶,现因前方出现危险情况而紧急刹车,加速度的大小是6 m/s2.问刹车后经过5 s,汽车的速度变为多少?
分析:此题与例题相似,解此类题目先求刹车时间t,然后比较t与t0的关系得出结论.解析:设汽车经时间t0停止.v0=43.2 km/h=12 m/s,v=0,a=-6 m/s2
由v=v0+at得t0=v-v0a=
0126 s=2 s
则知汽车从刹车开始经过2 s速度就减为零,故再经过3 s,汽车速度仍为零.答案:0
三、对速度—时间图象的理解
速度—时间图象描述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从“v-t”图象中我们可获得如下信息:
1.某时刻的瞬时速度.2.某段时间内速度变化量.3.加速度大小.4.位移的大小.合作探究
为了加深对“v-t”图象的理解,说出如图2-8-示图线所代表的意义.图2-2-8
1.若图象过原点,说明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①.2.图象不过原点,若与纵轴有截距,表示运动物体初速度为v0,如图②;若与横轴有截距,表示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从t0开始运动,如图③.3.两图线交点说明两物体在该时刻具有相同的速度.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daodoc.com 或http://www.daodoc.com
4.图线是直线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如图④.5.图线⑤表示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做匀减速运动.6.图线⑥在t轴下方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反向(与正方向相反).7.图线与横轴t所围成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该物体在该段时间内的位移.8.图线的倾斜程度(即斜率),反映了速度改变的快慢,倾斜程度越大,表示速度改变得越快;倾斜程度越小,表示速度改变得越慢,如图线②比图线③速度改变得慢.说明:1.若图线⑤跨过t轴,表示在交点时刻速度减为零,之后做反向加速运动.如图2-2-9所示.图2-2-9
2.图线不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课堂训练
如图2-2-10所示,物体在各段时间内做何种运动?哪一段时间内加速度最大?
图2-2-10
分析:v-t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的大小,负斜率表示加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解析:由v-t图象的意义可知,物体在0——t1、t4——t5时间内做匀加速运动;t2——t3、t6——t7时间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t1——t2、t5——t6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加速度大小,t2——t3段斜率最大,所以加速度最大.小结: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仅由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的关系确定,不要认为加速度为负值,就做匀减速运动.思考与讨论:为什么v-t图象只能反映直线运动的规律?
因为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只可能有两个速度方向,规定了一个为正方向时,另一个便为负值,所以可用正、负号描述全部运动方向.当物体做一般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各不相同,不可能仅用正、负号表示所有的方向,所以不能画出v-t图象.所以,只有直线运动的规律才能用v-t图象描述,任何v-t图象反映的也一定是直线运动规律.四、速度—时间关系的应用
运动学问题往往有多种解法.解题时可灵活处理,以开拓思路,提高能力.本节课学习了速度—时间关系,利用此关系,我们来探究一道题目的解法.例3火车沿平直铁轨匀加速前进,通过某一路标时的速度为10.8 km/h,1 min后变成54 km/h,又需经多少时间,火车的速度才能达到64.8 km/h?
分析:题中给出了火车在三个不同时刻的瞬时速度,分别设为v1、v2、v3,火车的运动的示意图如图2-2-11所示.由v1、v2和时间t1可以算出火车的加速度a,再用速度公式就可算出t2.还可以画出v-t图,如图2-2-12所示.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daodoc.com 或http://www.daodoc.com
图2-2-11
解法一:三个不同时刻的速度分别为
v1=10.8 km/h=3 m/s
v2=54 km/h=15 m/s
v3=64.8 km/h=18 m/s
时间t1=1 min=60 s
据a=
a=v2v1t得加速度
15360m/s2=0.2 m/s2 v3v2a18150.2则时间t2== s=15 s.解法二:此运动加速度不变
由于a=vt,所以v2v1t1=
v3v2t2
得所求时间t2=v3v2v2v1t1=15 s.解法三:因为物体加速度不变,作出其v-t图象如图2-2-12所示,由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可知v3v1v2v1=t1t2t1
图2-2-12
代入数据183153=60t260,解得t2=15 s.答案:15 s
规律方法总结:1.速度公式vt=v0+at的适用条件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应用公式时必须首先对运动性质和运动过程进行判断和分析.2.分析物体的运动问题,要养成画运动草图的习惯,主要有两种草图:一是v-t图象;二是运动轨迹.这样将加深对物体运动过程的理解,有助于发现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daodoc.com 或http://www.daodoc.com
3.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弄清物体在每段上的运动规律.如果全过程不是匀变速运动,但只要每一小段做匀变速运动,也可以在该小段应用匀变速速度公式求解.课堂训练
发射卫星一般应用多级火箭,第一级火箭点火后,使卫星向上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50 m/s,燃烧30 s后第一级脱离,第二级火箭没有马上点火,所以卫星向上做加速度为10 m/s2的匀减速运动,10 s后第二级火箭启动,卫星的加速度为80 m/s2,这样经过1分半钟第二级火箭脱离时,卫星的速度多大?
解析:整个过程中卫星的运动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但可以分为三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处理.第一级火箭燃烧完毕时的速度v1=a1t1=50×30 s=1 500 m/s
减速上升10 s后的速度v2=v1-a2t2=1 500 s-10×10 s=1 400 m/s
第二级火箭脱离时的速度v3=v2+a3t3=400 s+80×90 s=8 600 m/s.答案:8 600 m/s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关系以及图象.本节课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渗透着探究科学问题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这在物理学研究中以及整个人类探索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v0+at.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一条倾斜的直线.布置作业
1.教材第36页“问题与练习”1、2、4题.2.课下观察现实生活中哪些运动可近似认为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本节所学内容,探究如何避免车祸的发生.板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定义: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倾斜的直线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vv0at求某时刻的速度:vv0atvv0应用求加速度:atvv0求运动时间:ta
2活动与探究
课题:火车道上枕木之间的距离可以认为是相等的,均为Δx,火车进站的运动是匀减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daodoc.com 或http://www.daodoc.com
速直线运动,现在想估算一下火车进站的过程加速度大小,而手边没有计时工具,但是知道自己脉搏跳动的时间间隔为T.你该怎么做呢?
分析:1.在T时间内听有几次响动,就有几个Δx,由此估算出此时速度v1.2.心中默数经过时间nT.3.在T时间内听有几次响动,由此估算出此时速度v2.4.利用本节所学速度公式v=v0+at估算加速度a的大小.结论:能估算出加速度的大小,测量方式如上述分析.习题详解
21.解答:初速度v0=36 km/h=10 m/s,加速度a=0.2 m/s,末速度v=54 km/h=15 m/s.根据v=v0+at得t=vv0a=
15100.2 s=25 s.2
2.解答:初速度v0=72 km/h=20 m/s,加速度a=-0.1 m/s,时间t=2 min=120 s,根据v=v0+at得v=20 m/s-0.1×120 m/s=8 m/s.3.解答:(1)1 s末速度是1.5 m/s,4 s末速度为2 m/s,最大,7 s末速度为1 m/s,最小.(2)这三个时刻的速度均为正值,速度方向相同.(3)1秒末加速度为0.5 m/s,4 s末加速度为零,最小,7 s末加速度为1 m/s,最大.(4)1 s末加速度为正值,7 s末加速度为负值,加速度方向相反.说明: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比较矢量的大小是按矢量的绝对值判定.4.如图2-2-13所示.2
2图2-2-13 设计点评
本节课内容虽仅涉及一个公式:v=v0+at,但对于此公式的推导相当重要.因为这种推导所采用的方法,渗透着学科思想,对今后探索很多物理规律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此本设计注重了过程的推导.分别从三个角度,把公式推导出来,利用图象、教学归纳、公式变形.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能力.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2、识别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3、能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特点,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特点.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三维目标㈠ 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υ-t图象特点,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公式,能进行......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特点,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授课者____陈老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特点,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2.掌握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