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旋转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图形的旋转公开课教案”。
《旋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旋转的方向,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三要素,会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描述线段的旋转。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观察、讨论中,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三要素。教学难点:体会旋转的含义,理解旋转的三要素。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感悟新知 课件出示图片。
师:你记得这是什么现象吗?
预设:旋转。
师:旋转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在二年级下册,我们已经初步学习过旋转现象,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认识旋转现象。(出示课题:旋转)
【设计意图】生活中的有些旋转现象可能不够典型,容易淡化概念的本质,甚至产生歧义,对学生建立正确表象产生干扰,在教学时选取的实例特别要注意。在这里特意选用教科书上的典型实例,特别是旋转角度不是360°的道闸、秋千等,充分感知旋转现象。
(二)探究新知 1.揭示旋转的含义 师:这几个场景中你能发现有旋转运动吗?它们是怎么旋转的?什么叫做旋转? 含义:物体绕某一个点或轴运动的过程叫做旋转。2.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
师:看时钟和摩天轮是在做旋转运动。看看它们是怎么旋转的?(顺时针,逆时针)
旋转的含义:旋转是物体绕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旋转的三要素:1.旋转中心 2.旋转方向 3.旋转角度。2.学习指针的旋转,进一步认识旋转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我们就从与我们关系最密切地钟表开始研究吧!
(1)钟表是(圆)形,它有(360)度。
(2)1到12把钟表平均分成(12)个大格,每个大格(30)度。
(1)从“12”到“1”。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变化。说一说这个指针是怎么变化的?
如果一个学生讲不完整,请其他学生补充。边讲边分析,他讲清楚了什么?直到最后把选择三要素都请出来为止。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讲时,不要求他们用精确的语言描述,只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把旋转三要素说出来就可以了。教师小结: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30°。教师:从“1”到“3”,指针是怎么变化的呢?
(2)填一填,从“3”到“____”,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从“6”到“12”,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____°。
(3)师:像这样,你出一题,请其他同学来填一填。然后同桌之间互相问一问,说一说。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在这一环节中,充分给学生空间,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不断完善对指针旋转的描述,加深对旋转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做一做”
道闸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左侧有车通过,车杆要绕点O1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90°;
右侧有车通过,车杆要绕点 按 方向旋转 °。师:汽车已经通过,车杆又回归原位,车杆又是怎么变化的呢?
请一个学生来当车闸,演示右侧有车通过,请大家说一说车杆是怎么变化的。
师:道闸和秋千运动是围绕一个点进行的局部圆周运动,也是旋转运动。
2.课件出示练习题。
1)下面的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成的? 2)判一判
3)课件动态演示风车旋转图
出示一个三角形,问生:如果将这个三角形绕点O逆时针90。旋转三次,最终会旋转成一个什么图?
师:看!在风的吹动下,风车就要旋转起来了。从图1到图2,从图2到图3,风车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下面请同学们独立观察,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
抽生汇报:风车是怎样运动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图1到图2,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图2到图3,风车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270°;
(2)组1,根据三角形变换的位置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3)组2,根据对应的线段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4)组3,根据对应的点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小结: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顺时针方 向(逆时针)旋转了相同的度数,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绕点O顺时针方向(逆时 针)旋转了相同的度数,点O的位置没有变,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设计意图】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欣赏设计
师:艺术家们利用几何学中的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五)回顾与反思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旋转”有了哪些了解?
教师: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是旋转的三要素,在讲一个物体旋转时,如果讲清楚了这三点,也就明确了它是怎样旋转的了。(板书:旋转的三要素)教师:关于“旋转”,我们后面还要继续研究。【设计意图】在总结回顾中,进一步理解提升所学知识。
(六)布置作业 作业:
第85页练习二十一,第2题、第4题。
优化设计第 页。
(七)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旋转三要素:中心点、方向(顺时针、逆时针)、角度
旋转的特征: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不变,只是位置变了。
五、教学反思
图形的旋转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最近几年来的教学充分的印证了这一点。难在那里?首先是旋转方向弄不清。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单纯的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并不困难,但是一到图形的时候,就会迷惑不解了。第二是图形旋转后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心中不明确。所以画的时候,就非常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今年的教学我采取了分散难点教学的方法。
我们知道,线段的旋转是平面图形旋转的基础,平面图形的旋转完全可以看作是与旋转中心相连的线段的旋转,因为平面是由线段组成的,旋转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基于这样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我先让学生来观察钟表上的指针的旋转方向,边观察边自我演示,并让学生试着描述指针旋转前后的位置变化和旋转角度。在这里,旋转角度是原来指针的位置和旋转后指针的位置之间的夹角,需要学生前后一致的对应观察。学生描述时要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说清楚。
再让学生来观察一根铅笔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现象,去发现旋转的过程中铅笔的形状和大小没有改变,只是铅笔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由此初步的感知旋转的特征。接下来,由铅笔的旋转过渡到线段的旋转,引导学生尝试画出线段旋转后的图形。学生一开始不明白,我就提醒学生把线段看作铅笔,铅笔会如何旋转呢,这样学生茅塞顿开,多数能够轻松画出了。我进行了几组这样的对比练习:
1、把线段AB绕A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
2、把线段AB绕A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学生通过画线段的旋转,慢慢的掌握了线段旋转的画法,头脑中逐步建立了旋转的概念。
学生有了线段旋转的基础,再来画三角形的旋转,只是将与旋转中心相连的两条线段按要求分别旋转再连接就行了。因此,出示三角形的旋转例题时,不少学生相视一笑觉得很简单。学生尝试后,有个别学生会将一条线段旋转对,另一条线段的旋转方向弄反。这说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因此让其他掌握的同学谈技巧,一个学生说,把线段看作铅笔的旋转,想不出来,就拿铅笔按要求转一转,转到哪里,就画在那里了。是啊,想不出来,就在操作一下吧。先操作再画,慢慢的,空间想象能力会逐步增强的。
老师操之过急,见到学生不回画就恼火,实是不该。老师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来思考知识的,学生的思维和老师肯定存在很大的距离。想办法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才是真的帮助学生,学生可不是老师一发脾气就学会的。数学老师经常发脾气,一是有学科的特点,但我想还是有数学老师本身备课的原因吧。就像图形的旋转的教学,今天这样分散了学习的难度,爬坡不见坡,学生自然是乐意投入其中而其乐融融的了。
《旋转》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旋转的方向,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三要素,会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描述线段的旋转。(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
课题:23.1图形的旋转 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平移、轴对称两种图形变换的前提下,本章学习第三种图形变换——旋转。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会更完整,同时,也能对平移......
图形的旋转教学目标: 1.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学会 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⒊让学生欣赏美、感知美、......
《图形的运动旋转》教 案 魏海燕教学内容:《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3~8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
《图形的旋转》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2)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