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 教学设计 教案_第4节群落的演替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18:29:2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 教学设计 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4节群落的演替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⑵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⑶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⑷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演替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2.能力目标:

⑴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⑵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全面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⑴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认同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⑵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难点:

⑴群落的演替过程。⑵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生物,苏教版,必修1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展示教材中的“观察小型环境中生物群落的变化”的案例,分析实践案例:

学生讨论:1.查阅有关水生生物类群的资料,根据7d内记录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小型环境中生物群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哪些因子在影响这个群落的变化?

教师:在进入今天要探讨的主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什么是群落。各种各样的群落在地球上形成后,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

课件展示草原生物群落,激活学生脑海中关于“群落”的原有知识,利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明白地球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群落,得出群落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发生演替。

1.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

2.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 学生讨论以上两个问题,大致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展示教材“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逐步层层分析: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 生物群落演替的过程

阅读课本P67-69相关内容,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问1〗在生物群落发展过程中它是不是永恒不变的?如果不是又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讲述】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不是永恒不变的。其中一个群落会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这种现象叫做群落的演替。〖问2〗演替是怎样体现的?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讲述】演替是群落长期变化累积的体现,主要标志是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逐步替代的过程。〖问3〗如何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与特点?

【讲述】群落演替的过程:群落演替的过程可人为地划为三个阶段:

⑴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

⑵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种内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⑶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地进入协调进化,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

〖问4〗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地衣由真菌与蓝菌或绿藻所组成,其中真菌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首先是真菌提供一个保护层,这样藻类不至被晒或干死,藻类以其光合作用所获糖分除自用外还提供给真菌。

〖问5〗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讲述】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问6〗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讲述】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问7〗是不是群落的演替只能发生在光裸岩石的地区?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演替过程是否相同?举例说明。

【讲述】不是。有其他的可能。演替的过程不同。如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问8〗总结以上问题4—7可知演替的类型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讲述】群落演替类型比较

探究二

影响群落演替的的因素

阅读课本P69-P70相关内容,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问9〗对比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说说群落演替有哪些特点?

【讲述】(1)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可预测的。

(2)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问10〗分析群落演替的过程及群落演替的特点,你能否总结出群落演替的原因?

【讲述】(1)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即内因是群落演替的决定因素。

(2)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

〖问11〗人类的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有哪些?

【讲述】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人们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乱猎乱捕,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发展的道路进行。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人类活动有一定的意识和目的性,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的作用,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也就超过了其他所有因素造成的影响。〖问12〗群落的演替是否是完全取代?

【讲述】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问13〗藤壶是海产甲壳类,幼虫自由游泳,成虫外表有由石灰质骨片构成的匣,匣的基部附着在岩石、木材上。苏格兰海边有两种藤壶,一种简称为C,另一种简称为S。C附着于沿海潮间带的上部,S分布于潮间带的下部(见下图)。

二种藤壶的竞争二者的幼体的高低潮带应都能生长,但成长后C只生在高潮部分S生在下面。这两种藤壶形成这种分布的原因是什么?

【讲述】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竞争,两种藤壶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追问:那么什么是生态位呢?图示中C藤壶无力和S藤壶的关系如何?请通过生态位来加以解释。

【讲述】生态位指的是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生活方式和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占有的地位。生态位远比栖息地复杂。打一个比喻,栖息地不过是种群的“住址”,生态位才是种群赖以生存的“职业”。一个群落中各不同物种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上都是不同的,因此它们各有自己的不同的生态位。

潮间带上部潮涨时有水,潮落时无水,因而上部温度和盐分的变化较大,下部条件则比较稳定。生于潮间带上部的C藤壶的幼虫随水漂浮,它们或附着到下部的岩石上或附着于上部岩石上。附着于上部的幼虫不久即发育变态而成成虫,但下部岩石上却从无C藤壶生长于其上。这是由于下部的S藤壶生长快,它们很快将C藤壶幼虫挤走,使之不能发育。这说明C藤壶的基本生态位有一部分是和S藤壶重复的。但是,C藤壶无力和S藤壶竞争,因为后者生长快,因此,C藤壶的生态位中与S藤壶生态位重复的部分全部被S藤壶占领,它的生态位缩小到S藤壶不能占据的那一部分,即实际占据的生态位了。〖问14〗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

【讲述】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频繁发生。

课堂小结 本节课重视运用“动态发展观”来组织实施教学,用历史性的眼光从纵向进行寻踪,综合利用视频、图片等直观教具动态地展示群落演替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及本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互助互学,学会学习。同时对教材的整合,按照设计思路,利用了教材,同时也补充了大量的图片和材料。还有对学生时刻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一直是我最得意的,以史为鉴,汲取智慧,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这也是生物课堂的本质追求,增强课堂感性认识和容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课后习题

1.以下关于群落及其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的结果是一定能形成森林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C.大鱼吃同种小鱼是群落中的捕食关系 D.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

2.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3.关于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看作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典型实例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应属次生演替的实例 C.群落中各种群间不存在地理隔离,因而能进行基因交流 D.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可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为动物种群分层分布提供了基础

4.(2013·安徽皖南八校)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利,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了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5.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 C.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 D.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1.D 【解析】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由该群落所处的环境条件所决定的,故A错误。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变化,其结构越来越复杂,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在变化,故B错误、D正确。捕食属于种间关系,大鱼吃小鱼为种内斗争,故C错误。

2.B 【解析】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演变成森林后趋于稳定。物种丰富度、净光合产量、固定太阳能总量都是不断增多,最后趋于稳定。恢复力稳定性不断降低 3.C 4.B 5.C 【解析】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减少,B错误;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增加了物种丰富度,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的环境,C正确;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D错误。

板书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一、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二、演替的过程及类型——依据起始条件划分

1.裸岩上的演替——初生演替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次生演替:

农田弃耕→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小灌木→树林

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人类活动有目的、有意识;控制、改造或重建新的关系。

3.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教案

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教案一、目标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二、重点和难点群落的演替过......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锦集19篇)由网友“hulei”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篇1: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锦集13篇)由网友“蛋黄小熊饼干”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篇1: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 一......

高中生物《生物群落的演替》的教案

高中生物《生物群落的演替》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二、教学重点......

下载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 教学设计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 教学设计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