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示儿教学案例”。
示儿”教学设计x
一、教学内容:第 108 页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的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五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这样以叙述口吻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唯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感情低沉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大家知道宋朝吗?(知道)在那苟延残喘的南宋,一个除夕之夜,一位85岁的老人,在烛光明灭之中,僵卧病榻,老泪纵横,手指北方,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断断续续地说出了自己的遗嘱,大家猜猜,他遗嘱的内容是什么呢?(3、4个学生猜测:可能是担心子女,也可能是财产的分配)教者评价正确与否。
(2)是啊,他临终之时,只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但却包含了他最炽热的情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让人肃然起敬的老人——陆游,学习他的绝笔诗——《示儿》(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主学习
1、交流预习: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吧!请你把收集到的有关陆游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3、4个学生答)
2、(课件展示)陆游(1125一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爱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他在临终前写的《示儿》诗,更是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名作。
(二)揭题
1、解题
看到诗题《示儿》你是怎样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 生:(“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
三、读通诗歌,理解诗意。课件出示整首诗:接下来,让我们进入诗中去吧。请大家亮开嗓子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并两人为一小组说说诗句的意思。
3、(口号)全班一起来读——男同学读一遍,女同学读一遍。
师: 我们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而且尽可能读出诗的韵味来。现在我们来学习一段视频。
4、欣赏视频朗读。个人读诗,学生评价。(有收获吗?谁也来一展诗情?谁比他更富有深情)?)
5、师范读: 老师见到同学们读得那么富有感情,老师也想读一读,你们也来评一评。(生评)
6粗通诗意,汇报交流:说诗句。(我们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了,现在我们进入对诗意的学习,一个同学说一行诗)
(三)深入学习诗意:
1、课件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指名说这两句的意思
师:注意这两个字的意思,出示:元——原来、本来
同——统一
师:死去了什么都是空的,哪些东西是空的?
生:财产„„
师:但是有一件事使作者放不下,感到很悲,是什么?
生:国家被别人侵略„„
师:接下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宋朝的历史,谁知道?指名说
师激情补充:当时国土分裂„„靖康之变„„
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而悲了吗?指名说
师概括:这是山河破碎之痛
你能把这种痛读出来吗?指名读诗
我们来读一首诗人68岁时写的一首诗,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题目很长,齐读,指名读诗
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读前句,“三万里”“五千仞岳”分别指什么?(九曲黄河、巍巍华山)
这是何等的气魄!。
可是这么壮丽的山河却被敌人占领着,你的心情怎样?
生:悲痛、痛心、痛恨„„
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两句
仅仅是为这个悲痛吗?还为什么悲?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生;农民很悲伤„„
师配乐(悲伤)旁白:„„如果你就在沦陷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可以与同桌轻轻讨论,指名说
生:我看到了遗民的眼泪听到敌人的铁骑声
生:„„
生:娃娃的哭喊声,饿死„„
生:翘首盼望王师„„
生:敌人大肆屠杀无辜百姓
生:饿得面黄肌瘦,横尸遍野
师:你觉得诗人还为什么悲?遗民眼尽哀
带着这种哀痛你再读读这两句,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指名三生读,齐读
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怎么没有一个统治者来„„
生:„
统治者都在干什么?我们一起去临安看一看
出示:《题临安邸》齐读
:问:他们在干什么?
生:他们在寻欢作乐
生:他们在游山玩水
生:过着奢侈的生活
大屏幕对比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
师:一边是“遗民眼尽”,一边是“寻欢作乐”„„
男女生对比读这两首诗
师:他们在汴州也曾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可他们忘了自己是亡国奴,忘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遗民们,忘了„„那诗人为什么还悲?
生;为了昏君而悲
(1)从“元知”“但悲”对比写出诗人爱国之情,死对他来说无所畏惧,唯一挂念的是祖国的统一大业。
A、课件出示地图,用色块标识沦陷的土地:此时的中原大地是怎样的情景?
B、此时在陆游的心中只有一个声音,那是什么?(板书:悲)
C、体会诗人“悲怆的心境”: 师:看我这一生立志为国破敌----出示:少年陆游---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壮年陆游---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老年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面对死亡,坦然自若,体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但对国家他却念念不忘,这种爱国之情是多么执着、深刻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敬佩之情读一读。(师读前部分,生接读后面诗句)
(2)诗人死前仅仅告诉儿子这些吗?还有什么?读后两句诗,指名说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觉得诗人为什么还要“家祭无忘告乃翁”
因为他很爱国,在九泉之下他可以心安了。
是呀,一切皆源于一个字——对祖国的爱
A、师:想我中原骨肉同胞依然泣泪胡尘,大好河山无颜色,而今就要撒手归去,只盼得——(生读)
B、师:想我神州陆沉之恨犹未雪,平生志业百无一酬,而今就要撒手归去,只盼得——(生读)
C、师:一切都来不及了,来不及了,只盼得——(生读)
3、最后小结:一个“悲”字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临终不见九州同的悲伤,让我们从他的“悲之切”中体会到了他对国家的“爱之深”。
诗人胡应麟曾谓此诗“忠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下面就让我们饱含深情再来读这二十八字。)
4、此时此刻,陆游的二十八字爱国诗一定深深的印在了你的心中,哪位同学能饱含深情的背诵一遍。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陆游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无论哪一篇作品里都洋溢着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所以我深深地敬仰他——这位伟大的人,这位感动中国的先辈。穿越时间,踌越空间,如果陆游泉下有知,看到今天如此团结和谐的国家,他也一定会含笑九泉了。此时的陆游一定想说点什么,同学们能用你最美的语言,用你喜欢的方式(可以学写诗歌)替陆游说出来吗?
五、总结全文
结束语:(播放音乐)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这位老人留下的遗嘱是什么了吗?它是陆游念念不忘的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是对祖国重新统一热切地盼望,是执着、深沉、热烈、真挚的爱国激情!(板书:爱国之情)
六、课后作业:
1、会默写《示儿》
2、收集有关爱国的诗歌。板书设计: 示 儿 陆游
【整体设计意图】:
1、以读代讲,追求润物无声。
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紧紧抓住“悲”和“盼”,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齐读,教师引读,熟读成诵等形式,体会诗的内容,领会作者情感,促使学生的爱国之情得到升华。
2、加强诵读指导,追求多元共振。
对《示儿》这样的诗,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因而也会有不同的诵读,所以在诵读指导上我将尽量追求多元化,反复引读加强记忆;但是我相信每一个人的感悟又会有其共同的基础和共同的倾向,因此就有了共振形成的可能性。我们追求这样的共振。
3、拓展延伸,追求情感升华。
古诗以凝练的语言叙事、写景、抒情、构境,因其凝练而形成了许多极富美学张力的空白处。这种空白是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填补、以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的。这正是古诗的魅力所在。在教学设计中,选取了课外的两首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为补充材料。以古诗补充古诗,以古诗拓展古诗。这种拓展,是鉴于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基础上,通过对文本加以创造性的变式、扩充,对诗中的“悲”做了一个情感上的延伸。另外,尽量把诗意的解释进行淡化处理,而着力于引导孩子们去体验、把握诗歌情感的脉搏,让他们与诗人的心灵作一次近距离的直接的对话。评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堪称是爱国诗篇的代表作。教者能够准确把握诗的爱国情感,整个教学设计都体现了以“情”为主线,将诗人的爱国情怀品味的淋漓尽致。首先,开课的导入,以猜测一个生命将息的老人临终的遗嘱内容为线索,使学生初步体会了诗人临终前心中没有家事唯有国事的情怀,为体会全诗奠定了感情的基调。
接着,紧扣“悲”字,让学生去体会诗人临终前无限的心事和不了的情结。这既是对诗句理解的过程,对语言魅力品析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过程。学生在学诗,在学语言,也是在领悟情感。同时教者设计的几处感情引读,感情朗读也很到位,学生通过反复吟咏,来体会诗的内涵,领悟诗人的情感。对于诗人的情感学生不是听来的、不是看到的,而是在教者精心设计的环节中用心感受的,真可谓水到渠成,如泉眼无声惜细流般的明澈汩汩涌流。
最后,教者在教学设计中,选取了课外的两首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为补充材料。以古诗补充古诗,以古诗拓展古诗。实为教者的聪明之举,使爱国的情感得到升华,此时“情”已不仅仅局限于《示儿》这一首诗,“情”满于课堂,“情”满于语文,“情”满于悠悠历史„„
《示儿》教案《示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2.理解诗句3.习本课生字新词。4.背诵这两首诗。二、教学重点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示儿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示儿》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古诗《示儿》教学设计 标准实验教材第108页二、教材和学情分析《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的,是绝笔,也是遗嘱。全诗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