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展示空间教案”。
第七节
细胞呼吸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理解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细胞呼吸的重要意义,知道生物从无氧呼吸到有氧呼吸的进化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概念,让学生综合、归纳两个总反应式,分析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比较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对细胞呼吸过程的学习,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伴随有能量变化,细胞呼吸与外界环境相联系,很多生物具有相同的细胞呼吸过程,从而树立事物普遍联系、个性与共性辩证统一和进化发展的观点。教学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呼吸作用的本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难点
有氧呼吸过程;无氧呼吸的过程
教具:挂图、板图、多媒体课件
五、教具准备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分步图解。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连环图解。
3.线粒体亚显微结构图。
4.洪水淹没植物前后和水稻生长环境动画模拟情景图。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形成了有机物,能量也储存在有机物中,但这个能量还不能直接用于生命活动,要将它用于生命活动,必须要经过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呼吸作用。
一、呼吸作用的过程
植物(包括所有的生物)的呼吸作用分两种类型,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1.有氧呼吸:即有氧呼吸作用
(1)概念学生阅读课文P·70页,把有氧呼吸的概念勾画在书上,同时指导学生把其中的“氧气、酶、彻底、分解、大量”等词汇标上重点符号。(2)总反应式
我们通过对有氧呼吸概念的理解,怎样写出与概念相符合的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学生思考、口头叙述概念,并把文字“翻译”成化学反应方程式,教师对不完整处进行引导和补充。
从有氧呼吸化学反应式两边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进行逆向思考,可与植物的什么生理作用联系起来?让学生展开议论,教师引导到与光合作用相联系的知识点上。提 问:呼吸作用是不是光合作用的简单逆转?为什么?学生思考后,教师总结。有氧呼吸是植物分解自身的有机物成为无机物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而光合作用是利用无机物来合成有机物,储藏能量的过程,这两种生理作用前者是分解代谢,后者是合成代谢,表面上,它们的反应过程正好相反,但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现植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
①有氧呼吸是需氧生物(包括绝大多数植物和动物)必须的生命活动,而光合作用只是绿色植物才具有;②完成两个生理过程的场所不同;③所需要的酶不同;④中间步骤也不同。
提问:光合作用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上进行,那么,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哪儿呢?让学生答出。
用屏幕展示线粒体结构图,让学生回答线粒体结构名称。
提问: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的什么结构上?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结构与功能相关,我们将讨论有氧呼吸的具体生理过程,并理解“主要”场所的内涵。
(3)有氧呼吸的全过程
学生阅读教材P·68,思考:有氧呼吸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在细胞的什么场所进行?让学生讨论,教师肯定,屏幕逐一展示。
第一阶段:C6H12O6 2丙酮酸+4[H]+2ATP(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阶段:2丙酮酸+H2O 2CO2+2O[H]+2ATP(在线粒体中进行)第三阶段:24[H]+6O2 12H2O+34ATP(在线粒体中进行)
第一、二阶段产生的氢传递给氧,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产生大量的能量。有氧呼吸的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三阶段。
提 问:怎样理解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让学生充分讨论,教师在此基础上小结: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并不是全部在线粒体内完成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中进行,可提供的能量十分有限;第二、三阶段的生化反应不但在线粒体中完成,而且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要的绝大部分(占95%)能量。所以,线粒体成为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以上三个阶段都需要酶的催化,那么这些酶是否相同?启发学生回答。屏幕显示)有氧呼吸过程图解即教材P·68页图22,请参看图解做练习。①把教材中有氧呼吸过程连环图解的三阶段用三个圈划分出来。(多媒体分步展示)
②有氧呼吸过程中需要氧和产生能量最多的阶段和场所是 [ ] A.第三阶段和细胞质基质B.第二、三阶段和细胞质基质C.第三阶段和线粒体
D.第二、三阶段和线粒体
③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的共同产物是[ ] A.CO2、ATPB.[H]、ATP、O2C.[H]、ATPD.[H]、ATP、CO2 ④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能形成的产物是[ ]A.CO2B.[H]C.O2D.ATP ①略; ②C; ③C; ④D。
由第三小题可以推知,有氧呼吸在分解有机物的同时,都要释放能量,二者总是相伴进行着。
4)有氧呼吸释放能量
1摩尔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产生2870千焦的能量,大约1255千焦被“ADP+Pi”捕获,并转移到ATP的分子结构中。请想一想,ADP和Pi接受能量并形成ATP的反应式应该怎样表达?抽学生口述(屏幕显示): DP+Pi+能量 ATP 2.无氧呼吸:即无氧呼吸作用(1)概念
指导学生读书。请把概念中的“无氧、酶、分解、不彻底、少量”等词下划上着重符号。酸奶或泡菜,啤酒或醪糟,在制作过程中都要密闭处理——发酵后制成口感舒适、略带酸味或酒味的食品。那么,“密闭处理、酸味、酒味”是怎么一回事?生化原理是什么?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密闭处理给相关微生物创造缺氧条件,使其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或酒精。
提问:发酵指什么?让学生答出,发酵指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不知同学们是否看见过做醪糟,糯米煮熟稍微冷却后,加入醪糟即酵母菌,盖上棉絮,几天后,揭开棉絮,即闻酒香,是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搅动醪糟,有气泡,是同时产生的CO2,摸容器周围是热的,则是发酵过程放出的热量。启发学生根据微生物无氧呼吸的原理再举出10个左右运用发酵的实例,教师给予肯定。如:酱油、醋、味精、面包、馒头、果酒、白酒、工业酒精、沼气、发酵饲料等等。阐述生物遗传工程高科技技术的运用,将大大提高相关厌氧微生物的生产力,在此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待同学们攀登和创新。
发酵通常是指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但无氧呼吸不完全是指发酵。无氧呼吸的生理过程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在细胞的什么部位完成?请同学们读书,教师梳理:无氧呼吸分两个阶段,均为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屏幕显示)(2)过程
(3)总反应式
①C6H12O6 2C2H5OH(酒精)+2CO2+能量 ②C6H12O6 2C3H3O3+能量
提 问:为什么无氧呼吸的产物有的是酒精 有的是乳酸?启发学生回忆有关酶的知识,在生化反应过程中,起催化的酶不同,产物就不同。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释放出的能量要少得多,未释放的能量储存在酒精或乳酸等
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中,酒精能燃烧,说明酒精中还储存有大量的能量。学生模拟情景讨论:(分步展示图像)某地区和庄稼长势良好;一场洪水将庄稼淹没;十多天以后,洪水才慢慢退去。请联想,洪水退去后,庄稼会出现什么后果?为什么?
学生读书P·70,发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小结:庄稼会枯萎甚至死亡(展示图象)。因为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所以陆生植物不能长期忍受无氧呼吸。
屏幕显示图像:水田中的水稻。为什么水稻常年泡在水中仍无恙呢?学生讨论,水稻是中空的,地上部分可通过气腔把氧气运送到根部,再加上长期生活在水中,水稻的根比较适应无氧呼吸。学生练习:屏幕显示。
填表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二)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凡是活着的生物都要进行呼吸作用,你们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吗?让学生阅读教材P·70-P·71“呼吸意义”一段,并找出重点词语。
三)总结:学生讨论,屏幕依次再现板书提纲,教师口述:(1)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它是一切生物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生命活动。(2)植物的呼吸作用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3)高等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是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CO2和H2O的过程,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转移到ATP中储存,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在无氧的条件下,高等植物可以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但是无氧呼吸放能少,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4)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又叫发酵。
(四)布置作业:列表比较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作用
(五)板书设计
《 项链》教案青岛开发区一中 高一语文组 曹文娟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2、赏析主人公玛蒂尔德 的人物形象,把握文章内涵一、导入:引起学生兴趣与注意世界三大短篇小说......
课题:用线段图解决倍数问题教学目标:1、会画倍数问题的线段图。2、会观察倍数问题的线段图。3、会用线段图解决倍数问题。教学重点:能把数学信息和问题用线段图表示出来。教学......
小班绘本《啊呜》 执教:李虹霖 助教:赵莉 设计意图:《啊呜》这个故事风趣幽默,从过程到结尾一波三折,让人看了觉得跌宕起伏。"啊呜"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个问题始终围绕在我们耳边......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小精灵》展示课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成果展示课教案一、活动目的: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接近尾声了,开一个成果展示会,让学生重温课题活动时的辛酸与快乐。总结好的课题活动方法,交流经验和做法,关注自己在活动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