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思品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一年级上思品教案”。
第一册教案
小学《品德与生活》
第一课、上学去
主题设计思路:
儿童刚入学,对学校的环境感到陌生,对小学生的角色充满好奇,又不免有一些担心和不安,据此,我认为教学的着重点在于让小学生们认识学校,感受班级这个大集体的温暖,释放不安情绪,进行由幼儿角色向小学生角色的转换,顺利地进入小学阶段的生活。
这一节课由三个活动环节构成:
1、说一说:回忆开学第一天的所见所闻;
2、比一比:上小学与上幼儿园有什么不同;
3、画一画:表达自己的上学愿望。在这三项活动中,我将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的图片、课件和教室摆设,引导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游戏、画画等他们喜爱的方式学习。
在评价方面,我将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行为表现,珍视他们付出的一点一滴。
教学目的:初步认同小学生角色,感受学校新环境,了解学校常用场地、设施设备。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初步认识学校,了解学校的各种设施及其用途。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说见闻---我看到、想到了什么?
1、看课本P1、P2画面。
2、议一议:课文P1图中的小朋友要去干什么?家里人会跟他讲什么?他的心情怎样?
玩开火车的游戏,说说我们第一天上学的所见所闻,说说我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3、课文P2图中的学校在马路对面,怎样走才能安全地到达学校呢?
4、讲讲自己上学的经历:
自己的姓名、住址、所坐的交通工具,经过的地方,家人为自己上学准备了什么、对自己说了些什么?谁送来学校等。
5、画一画上学时的心情。
(二)看一看、比一比----现在和从前不一样了!
1、老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了解学校的各种设施。并请同学扮演小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班级和学校的主要设施。
2、比一比:现在和从前不一样了!(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发现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之处。)
3、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知道了这么多幼儿园和学校的事情。不过,我们想一想,跟幼儿园比起来,为什么我们的教室不一样了?为什么我们的小书包不一样了?为什么我们做的事情不一样了?是的,那是因为我们长大了,越来越懂事了,越来越能干了,我们已经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小学生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为你们感到骄傲!我们一起喊声:我们是小学生了!(强化角色意识)
(三)想一想,画一画——我的心愿是什么?
教后记:这是学生上的第一节品德课。为了迎合儿童活泼好动的需要,教学是以“玩中学、学中玩”的形式展开的。在活动中,由于他们生活和学习的逻辑得到尊重,学习好奇心得到激发,因而能够积极地“想”、“做”、“说”、“画”,主体作用发挥得相当充分,心理的愉悦度较高。
主题设计思路:
经过一周时间熟悉学校环境,我准备结合教师节,引导学生了解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本主题活动要尽量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使学生愿意向教师请教、求助,并学习与教师交往的初步的礼貌、方法,启蒙社会交往意识。
教学目的:认识班级科任老师,愿意和老师交往。并结合教师节,启蒙学生爱师、尊师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与老师说话(交流),感受老师的关爱。教学过程:
(一)老师爱我们
第二课、我的老师
1、观察课文P9图,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和老师在干什么?
2、想一想,说一说老师还帮我们什么?
3、角色扮演,猜一猜我演的是哪位老师。
4、教师小结:让学生感受教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爱。
(二)我们爱老师
1、让学生课前请教父母或高年级同学:9月10日是什么节日?
2、观察课本中图画,说说小朋友在干什么?
3、动手做个贺卡给老师。情景一:见教师不打招呼。
情景二:到教师办公室时不敲门,问问题时不用礼貌语言。引导学生懂得爱老师应从语言、行为中体现出来。
4、教师小结。
第三课
找朋友
主题设计思路:
同学关系是小学生人际关系的主体,伴随他们的全部学习生涯。对刚上小学的一年级小学生,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习交往,大胆交往,互相帮助,文明交往,不要打闹。
教学目的:知道与同学交往的简单内容和方法,感受和同学交流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感受和同学在一起的快乐,培养合群意识;知道与同学交往的简单内容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找朋友:
1、大家一起唱儿歌《找朋友》。
2、边听儿歌,边尝试找朋友。
老师先和一个学生做示范表演怎样找朋友,然后再请两位学生尝试,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引导学生学会主动与人交往。
3、找到了,朋友之间互相介绍。(内容包括姓名、住址、兴趣、特长等。)
4、交换小名片。
将自己的姓名、地址、家里电话号码写在小纸条上,与朋友交换小纸条。
5、说一说我的好朋友。
(二)好朋友,我支持你。
1、游戏—蒙住眼睛找到自己的朋友。
游戏规则:学生们围坐成一圈,找朋友的同学站在圈中,眼睛被蒙住,找朋友前问一句:“我的朋友在哪里?”被找的同学答一句:“你的朋友在这里。”找朋友的同学判断声音所在的方向找到朋友。
找错了就为大家表演节目。
2、我为大家作表演。(引导朋友间互相帮助,大胆表现自我。)
3、观察并表达:图中的好朋友在做什么?说什么?
4、想一想,好朋友还可以在一起干什么?说什么?
5、教师小结。
第四课
放学了
主题设计思路:
放学后是小学生重要的“自由”时间,也是隐藏着安全隐患的时空。我准备通过表演、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放学后的具体行为。在此基础上,引 5 导学生积极、主动和家长交流学校生活和学习情况,加大家长对学生教育管理和参与的力度。
教学目的:知道放学后要准时、安全地回家,喜欢和家人说说学校的生活,能感受到上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变化,并为此高兴。
教学过程:
(一)放学后快回家
1、分角色扮演。
请两位学生扮演放学回家的小朋友,另两位分别扮演陌生人和游戏机室的老板。情景一:两小学生乱穿马路。
情景二:遇到陌生人,听信陌生人的话,跟着走。情景三:路过游戏机室,被游戏机室老板哄进去玩游戏。
2、评一评,议一议。
1)两位同学做得对吗? 2)跟着陌生人走会有什么危险? 3)玩游戏的危害。
3、老师介绍小朋友遇到坏人上当受骗的遭遇。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
4、分角色重演。
将第一环节再演一遍,改变不正确的行为。
5、教师小结。
引导学生说出回家路上应注意的事项,帮助学生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二)我的学校新闻发布会
1、演一演。
1)进家门后,与家人有礼貌地打招呼。2)告诉家人学校里的一些事、认识的一些人。
3)告诉家里人自己今天学会了什么?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引导学生主动与亲人交流。
2、看图片,想一想,说一说。1)图片中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小学生在干什么? 2)你喜欢上幼儿园还是喜欢上小学?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小学生活的重心与幼儿园不同,帮助他们尽快了解与适应小学生活。
3、教师小结。
第五课 上课铃声响了
主题设计思路:
上课的规则、习惯,学习的积极性和方式是一年级小学生教育的难点,也是老师们最头痛和最费心思的。但对这方面的教育,又不能操之过急,因此,我这样进行教学策划: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并联系实际讨论,以及做游戏和课前准备比赛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学习用心、遵守课堂纪律、勇于发言、积极讨论的好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学学习活动的规则、方式,引导他们认真地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逐步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认识课堂纪律,养成专心听讲、勤动脑筋、勇于发问、积极讨论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
2、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过程:(一)上课铃声响了
1、看图,说一说。
1)课本第23页的图中,上课铃响了,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2)你想对打乒乓球的小朋友说什么? 3)观察小朋友的桌面和坐姿。
2、议一议,上课前要做哪些准备?
3、比一比。
1)摆文具练习,看谁准备得又快又好。2)看谁坐得最端正。
4、教师说明课前准备、端正坐姿的重要性。
(二)学习要专心
1、观察并表达。
1)课本第24页图中,老师正在讲课,坐在前排的男生在干什么? 2)想一想:他为什么会答错呢?
1、按要求做游戏,比一比谁做对最多。游戏一:听口令,做动作。
游戏二:按要求在指定的数字下画线。让学生体验注意力集中的重要。
2、教师小结。
(三)大胆提问、发言
1、情景描述“老师的难题”。
一天,老师出了几道题给大家回答,大家可积极了,有的大喊要老师提问他,有的则脱口而出,有的安静地举起手,该请谁回答呢?
2、学生讨论。
谁应该得到回答问题的机会?为什么?(引导学生形成先举手后发言的习惯。)
3、组詷游戏----“开火车”。
老师说一个字,学生一个接一个地用该字组詷。
(只要学生大胆参与了,就给予表扬。对于学生出错、不会组詷等情况,教师要指出说错了没关系,不懂可以变懂,关键是要勇敢地请教老师或其他懂的同学。)
4、比一比,看谁提的总是多。
给出一个问题情景,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问,能提出问题就给予表扬。
第六课
课间活动
主题设计思路:
课间活动是学生学习中的休息时间。在这个休息时间,学生活动交往的方式、秩序以及需要解决的个人问题,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需要教师一一悉心指导。我把本主题活动分为两部分:一是开心的课间活动;二是课间活动的规则和秩序。
教学目的:初步认识课间活动的规则与秩序,愿意和同学一起玩,并能记住课间喝水、上厕所、玩,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具等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
2、感受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愿意与同学交往,愉快地生活。
教学过程:
(一)课间别忘了。
1、课前观察:下课了小朋友经常干些什么?
2、看课本第27面图,说一说图中的几个小朋友正在干什么?
3、议一议。1)喝水的好处。2)课间活动的好处。3)为了玩憋着不上厕所行吗?
4、健康生活小常识介绍。
5、小结.(二)快乐的课间活动
1、说一说,自己在课间经常做什么活动?
2、看图,说一说,议一议。
1)图中的小朋友在进行哪些活动?你最喜欢哪种活动? 2)对爬杆的同学,你想说什么呢? 3)怎样才能玩得开心?
跳绳时,为什么要喊一、二、三? 为什么“抓小鱼”时要拉紧手?
(引导学生安全、有秩序、守规则地玩。)
3、看图编故事,并思考下列问题。1)哪些活动有危险? 2)玩时受伤了怎么办?
4、教师小结。
第七课
快乐的体育花会
主题设计思路:
集体活动是学生生活及社会性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小学生有兴趣的活动方式。我这样进行教学策划:组织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让同学们感受活动的乐趣,积极参与,促使学生体验集体活动的合作精神。
教学目的:感受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初步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敢于表现自己,学会合作,关心和爱护同伴。
教学重点、难点:
1、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明白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初步具有集体荣誉感。
2、在活动中逐步学会合作、协调。
教学过程:
(一)大家同乐
1、说一说自己在幼儿园、学校参加集体活动的情景。
2、分组做游戏:双人套圈赛跑、背对背夹球跑、接力赛。
3、评一评:哪一组合作得最好?
4、议一议。
1)请合作得最好的一组派代表谈感受。2)想一想,说一说。
只管自己一个人跑得快行吗?怎样才能走得快而球不掉下来?你还参加过哪些需要大家合作的活动呢?
5、唱一唱儿歌《蚂蚁搬豆》。
6、教师小结。
(二)多彩的校园生活
1、图片展览:展示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图片。
2、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活动,希望参加的新活动。
3、做一做:手工、绘画等。
4、作品展示或表演。
5、教师小结。
第八课
周末的晚上
主题设计思路:
周末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主要的休闲时间,在这段时间,不仅要休息好,还要休息得有意义、有情趣。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讲,特别要注意礼貌和健康教育。本主题活动分解为:周末晚上休闲设计;周末活动的安全、礼貌及睡眠健康常识。
教学目的:体验家庭生活的温馨和快乐,感受与人交往中有礼貌的快乐,了解周末有益的休闲方式,学习有关睡眠健康的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在公共场合的规则与行为教育引导:如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等。
教学过程:
(一)愉快的周末
1、课堂调查学生过周末的方式。
请学生举手选择过周末的方式:看电视、看书学习、与小朋友玩、与家人一起去公园或购物、自己一个人在家玩等。
2、归纳整理。
3、看图说一说,书中的小朋友怎样过周末。
4、给爸妈提建议,并写在纸条上带回去给爸妈。
爸爸妈妈,周末我想:。
5、将《给家长的倡议书》带给爸妈。
倡议书的主要内容是: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和愉快的周末。
(二)讲文明,有礼貌。
1、观察与表达。
⑴猜一猜,课本第36页第一幅图中的女孩想干什么?你认为她做得对吗? ⑵说一说,为什么图中的老奶奶笑眯眯的?她对谁笑呢? ⑶你想对第二幅图中小女孩说句什么?
⑷想一想,课本第37页图中的人们为什么不看演出而看着那个小朋友?
2、评一评,你最喜欢哪幅图中的小朋友?引导学生说出理由。
3、议一议,在公众场所还要遵守哪些规则?
4、小结。
(三)怎样才能睡得好。
1、演一演。
情景一:深夜,小朋友不睡觉。情景二:没有洗澡、刷牙就上床睡觉。情景三:睡觉时用被子蒙住头。
2、找一找,小朋友的行为中有哪些地方不对?你做过类似的事吗?
3、采访健康小顾问。
学生自己扮演健康小顾问和记者,了解睡眠前要注意刷牙和清洁身体,了解健康睡眠的方式和好处。
4、布置家庭作业。
回家告诉父母自己学会的健康小常识,坚持每天这样做。
5、小结。
参与资料:P60—65
第九课
太阳公公对我笑
主题设计思路: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生活的处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由点滴做起。本主题活动我尝试把模拟活动和游戏活动结合起来,用游戏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负责任的生活态度。活动分为:“我不赖床”、“房间的诉说”和“我知道该怎么做”三部分。
教学目的:帮助儿童认识早上起床后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行为和卫生习惯,引导他们养成初步的健康生活方式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2、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教学过程
(一)我不赖床。
1、说一说,周末早上自己几点起床。
2、议一议,按时起床有什么好处?
3、唱一唱有关早晨的歌。
(二)、房间的诉说。
1、听录音《房间的诉说》。
2、说一说,你喜欢这样的房间吗?谁帮你收拾房间?
3、动手整理:
4、画一画自己的房间。
5、说一说怎样保持自己房间的整洁。
(三)我知道该怎么做。
1、同桌交流,每天自己起床后都要做哪些事?
2、健康小顾问介绍保护牙齿的知识。
3、简单介绍龋齿是怎样形成的。
4、写一写:起床后的安排。
5、比一比:看谁做得好又快。穿衣、整理书包比赛。
第十课
去同学家玩
主题设计思路:
周末到同学(邻居小伙伴)家玩,是小学生休闲生活的重要内容,这种交往对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健康安全教育、交往习惯方式教育都有重要意义。本主题通过星期天这个空间,引导小学生在家里也要行为文明,注意安全,并认识一些有意义的玩法。
教学目的:引导孩子乐于和小伙伴交往,知道在别人家玩时的礼貌,注意安全,高兴地玩。
教学重点、难点:
1、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2、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教学过程:
(一)去同学家玩。
1、说一说,周末你经常和谁在一起玩,你们是怎样联系的。
2、演一演,用不同的方式约同学一起玩。
3、想一想,去同学家要注意哪些礼貌问题?
4、填一填,在课本第43页的空白圈圈中填上你想说的话。
(二)、开心地玩。
1、介绍我和同学一起玩的开心经历。
2、情景表演:两个小朋友为抢玩一玩具发生争执。
3、讨论:引导学生想办法,订玩的规则,互相谦让。
4、试一试、想一想怎样说话方式更好。帮图中第44页下图中的小朋友出出主意。
(三)不玩危险的东西
1、观察课本第45页的图,说一说。
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样玩可能有什么危险? ⑵还有哪些危险的活动不能玩?
2、玩危险活动的后果。
教师讲一些小朋友玩耍时不注意安全造成事故的例子。
3、填写警示卡:列出不能玩的活动。
4、贴警示卡:请学生自己将警示卡贴在黑板报栏中。
(四)、我爱玩,我会玩。
1、说一说自己经常和小朋友一起玩什么,怎么玩,最喜欢玩什么。
2、看课本第46页图,说一说。
⑴图中的小朋友在玩些什么?在玩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⑵还有哪些新玩法?
3、演一演,比一比。⑴我会这样玩。
⑵比一比,谁的玩法多:用不同的方法玩,玩的经验与教训。
4、我的得意之作。
第十一课
我和妈妈做午餐
主题设计思路:
儿童对家人的爱和辛苦往往熟视无睹,甚至觉得家人对他的爱和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我尝试通过学习帮助妈妈准备午餐等活动,唤起儿童对家人的感恩之心、孝敬之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教学目的:感受家人的爱和辛苦,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地做家务劳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
2、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一)妈妈买了什么菜
1、看图,认一认,妈妈买了什么菜。
2、分一分:将图中的菜分类。
3、说一说,你还经常吃哪些菜呢?
(二)妈妈做饭真辛苦
1、观察。
⑴观察并记录妈妈做饭要花多长时间。
⑵观察妈妈从买回菜以后,直到做好饭,中间要做哪些事?
2、向同学介绍我最喜欢吃的一道菜。说一说,妈妈是怎么做这道菜的? 想一想,为做好这道菜,妈妈要做哪些事?
3、看图,想一想,我能帮妈妈干些什么?(如:洗菜、摆碗筷、收拾饭桌、洗碗等。)
4、家庭作业:做妈妈的小帮手。
(三)讲卫生,不偏食
1、情景表演。
情景一:小朋友不洗手就吃饭。情景二:小朋友只吃肉,不吃菜。情景三:好吃的菜自己占住,不许别人吃。情景四:吃妈妈专门为他一个人做的菜。思考:小朋友的这些行为好不好?你是否像他呢? 2、健康小顾问介绍科学合理饮食的小知识。3、说一说,吃饭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饭桌上的礼仪。4、小结。
第十二课
南方的冬天
主题设计思路:
通过北京表哥的来信引入冬季自然现象,进而引导学生探究南方冬季的特点,观察南方冬季人们生活、自然现象的变化,了解冬季基本的保健与生活常识。
教学目的:感受冬季的自然现象及特点,启发对自然探究的意识和热爱自然的 16 情感,了解冬季一些基本的健康生活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冬季自然现象,学会观察自然、热爱自然;了解冬季基本的保健与生活常识。
教学过程
(一)北方的冬天
1、介绍表哥的来信。
2、看图片,感受北方的冬天。
3、说一说北方冬天的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北方的树木、山、天空、人们的衣着、人们的娱乐活动。
4、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这里的冬天不下雪呢?
(二)冰雪的秘密 1、2、收集一周以来北京与本地的气温记录,比一比两地的气温差距。实验:水怎样才能变成冰?
⑴准备两碗水,一碗放在冰箱的制冷室,一碗放在保鲜室,一天后观察两碗水的变化。
(2)拿温度计量一量制冷室与保鲜室的温度,得出结论:水在什么条件下成为冰。3、想一想,议一议:北京的冬天为什么会下雪,而本地的冬天为什么不下呢? 4、5、老师介绍自然地理小常识。小结。
(三)南方的冬天美丽又好玩。1、看一看,比一比。
⑴课前观察:南方冬天的景色(树木、草地、天空、人们的衣着、人们的娱乐活动。)
⑵比一比,南方与北方两地的不同。2、3、4、说一说,我们冬天经常参加的活动。画一画南方美丽的冬天。
给北方的亲戚写封信或打电话介绍南方的冬天。
第十三课
我家的新日历
主题设计思路:
元旦是新一年的起点。节日欢乐的气氛、新一年的各种标志性物品,都在催生儿童长大的意识。据此,我认为教学的着重点在于让小学生们认识元旦是新一年的开始,感受元旦的欢乐气氛,学会看日历,有长大的意识。
这一节课由三个活动环节构成:
1、我家的新日历;
2、我长大了;
3、快乐的元旦。在这三项活动中,我将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的图片、课件和教室摆设,引导学生通过谈感受、游戏、画画等他们喜爱的方式学习。
在评价方面,我将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行为表现,珍视他们付出的一点一滴。
教学目的:认识元旦是新一年的开始,感受元旦的欢乐气氛,学会看日历,有长大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元旦是新一年的开始,知道过了一年长大一岁的道理;为庆祝元旦设计活动,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一)我家的新日历 1、2、3、猜谜语。
请同学展示不同形式的日历。认一认,说一说。
⑴一年从哪一天开始?这一天叫什么? ⑵年、月、日的认识。4、在日历上找一找自己的生日。
(二)我长大了 1、猜猜我是谁?
展示几位学生小时候的照片,请其他同学猜猜是谁。2、3、4、量一量自己的身高、体重。填一填成长卡。
比一比,看谁长得快:引导学生感受成长的喜悦。
(三)快乐的元旦 1、看图,说一说:
⑴元旦那天,人们怎样庆祝? ⑵元旦那天街上的景象。⑶元旦那天的学校。2、说一说,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庆祝元旦? 3、画一画,人们庆祝元旦的景象。4、学生作品展。第十四课
春节逛花市
主题设计思路:
春节对儿童并不陌生,但他们往往从“好玩”的角度去认识春节。本主题活动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儿童从生活层面去认识春节。
这一节课由三个活动环节构成:
1、逛迎春花市;
2、除夕夜;
3、新年的祝福;
4、压岁钱不乱花。在这四项活动中,我将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课件和教室摆设,引导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游戏、画画等他们喜爱的方式学习。
教学目的:感受迎春花市的欢乐氛围,了解春节期间的各种庆祝活动、娱乐方式和习俗,激发小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认识、感受和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春节期间的一些风俗习惯,注意节日期间的文明礼貌和饮食卫生、健康和安全。
教学过程
(一)逛迎春花市 1、2、3、看春节花市的图片。
说一说,比一比:花市里有哪些花?看谁说得多? 说一说,你在花市里买过什么花?你最喜欢什么花。
(二)除夕夜 1、看图,说一说。
除夕那天,人们常常要做哪几件事? 2、3、4、介绍春节的传统习俗和来历。
与同学交流,除夕你和家人还做了哪些事呢? 提醒学生要节制饮食和注意安全。
(三)新年的祝福 1、想一想,说一说。
新年给别人拜年时,要说些什么话呢? ⑴对爷爷奶奶要说什么?
⑵对爸爸妈妈和其他大人要说什么? ⑶对小朋友会说些什么呢?
2、“开火车”,看谁会说祝福的话。
3、说一说,向其他人拜年的方式有哪些。
(四)压岁钱不乱花 1、2、课前调查学生收压岁钱的情况。
让学生选择使用压岁钱的方式:买吃的、玩的,买学习用品,储蓄,交给父母,交学费„„ 3、讨论:怎样利用压岁钱更有意义?
第一单元我们在一起1 我们的合作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懂得人和人之间需要合作,知道怎样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学会在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第一单元 珍爱生命第一课 美丽的生命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小懂得动植物和人一样都是生命的。2、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植物,知道它们有感觉,会交流。3、感受体验动植物的......
三上思品教案优秀(共12篇)由网友“豚猫”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三上思品教案优秀,欢迎参阅。篇1:三上思品教案优秀 教学目标:1、知道社区人包括在社区里生活的人和在社......
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第二框:做诚信的人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诚信意识,诚实做人,讲究信用,办事尽职,实事求是。自觉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善于运用诚信的智慧......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单元教学计划韩传亮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推进教研教改,优化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