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_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12:48:0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说出昆虫的生殖方式及特点。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3、情感目标: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会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释自然现象。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变态发育的概念。

2.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区别。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化蝶一段,想想屏幕上出示的问题。①美丽的蝴蝶从哪儿来?

②为什么冬季几乎见不到苍蝇、蚊子?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比较、归纳与讲授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间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叫什么名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1:是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生2:故事说的是梁祝死后变成了美丽的蝴蝶,比翼双飞。乐曲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忠贞。

师:我非常赞同你的观点,“梁祝化蝶”,比翼双飞,是人们对纯洁爱情的憧憬,但科学地讲美丽的蝴蝶究竟是谁变来的呢 [多媒体显示毛毛虫和蝴蝶的图片] 师:美丽的蝴蝶竟然是有很丑的毛毛虫变来的!可是毛毛虫是从哪儿来的呢?它又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学习来回答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 师:生物界中有100多万种昆虫,它们分布广,数量大,形态多样。其中,家蚕和蝗虫是有代表性的昆虫。家蚕的发育方式与蝴蝶相似,我们就先来学习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学习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师:谁能说出为什么课本要选择家蚕作为代表动物来学习呢? 生1:家蚕是人类很早就驯养的昆虫,而且还能为人类提供蚕丝。生2:家蚕的蚕丝可以用来制作丝织品。生3:在古代,丝绸曾经出口到了欧洲!生4:中国的丝绸制品现在还倍受世人瞩目。

师:同学们都说得不错,据史料记载,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三千多年以前就开始饲养家蚕,并用蚕丝加工成了美丽的丝绸。大家都知道在汉朝就有了从我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数百年来,中国的丝绸沿着漫漫丝路送到了欧洲,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正是因为家蚕特殊的身份,我们的教材特别选取了家蚕作为代表动物,供我们学习。

[观察与思考] 师:请同学们观察教书P79页图,思考以下问题:

1、家蚕是通过哪种生殖方式繁殖后代的?这种生殖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2、家蚕的一生要经过哪四个时期?各个时期有什么特点? 生:按照教师出示的讨论提纲分组讨论。

师:引导学生交流并归纳形成知识点,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形 态 特 点 幼虫

成虫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表格] 师:现在我们了解了家蚕的一生经历了四个时期。通过对比家蚕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你有何发现?

生:家蚕的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很大!

师:对,像家蚕这样,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师:还有哪些昆虫的发育过程与家蚕一样,经过四个时期?

生 活 习 性 生1:苍蝇、蚊子。生2:还有蜜蜂。生3:还有螳螂!

师:他们的回答中有没有不对的? 生4:螳螂的一生好像不经过蛹的时期。师:太对啦!螳螂的一生没有蛹期!生5:蝗虫和蟋蟀的一生也没有蛹期。

师:刚刚同学们说的都对,实际上昆虫的发育有两种方式。像家蚕一样,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而发育过程中不经过蛹期的过程就称为不完全变态。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77页蝗虫的发育过程。[学生自学蝗虫的发育历程] 师:众所周知,蝗虫是非常常见的农业害虫,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非常严重的蝗灾,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沉痛的灾难。同时,中国人们在治蝗救灾方面积极探索、顽强拼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非常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下面,同学们看过课本了,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蝗虫的跳蝻和成虫有何区别?

生:跳蝻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没有翅,能跳跃,但不能飞。

师:我们把跳蝻叫做蝗虫的“若虫”,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叫呢? 生:跳蝻和成虫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比较相似。

师:非常正确!“若”本身就有“如”和“好像”意思,而蝗虫的幼虫和成虫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生殖器官是否发育成熟和是否有翅以及身体的大小上,所以称跳蝻为若虫。像蝗虫这样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像同学们说的蟋蟀和螳螂的发育过程都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好,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蝴蝶的发育,毛毛虫变成了美丽的蝴蝶,这属于哪种发育过程?判断依据是什么?

生: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有蛹期!

师:看来同学们都掌握的不错!我们今天学习了有关昆虫生殖和发育的知识,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生: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家蚕和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知道了什么是变态发育,明确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

师:总结的不错。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家蚕和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的异同,完成下面的表格。

相同点

不同点 家蚕

蝗虫

[多媒体呈现表格] 师: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类群,也是动物中最为兴盛的类群,同时还是与人类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一个类群,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学以致用。下面我们看一幅图,同学们来讨论一下,应该如何解释图上的过程? [多媒体呈现图示] 生:这是蝉蜕皮的过程。蝉的外骨骼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长大,当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时,蝉就要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

师:说得很好,同学们是否知道这是蝉在发育过程中的第几次蜕皮? 生:应该是最后一次蜕皮。师:你是怎样判断的?

生:蝉的幼虫蜕皮之后变成了成虫。

师:回答的太好了!我再问大家,蝉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还是不完全变态发育? 生:发生分歧。

师:同学们要注意,辨别一种昆虫是哪一种发育发式,关键要看什么? 生:发育过程中是否有蛹期!

师:对啊,那么蝉的发育究竟是哪种类型呢? 生:不完全变态发育!

师:正确!我们要注意,在应用知识时不要想当然的用,而要有根据的用。我们再来看一幅图片:这是一种身体很小的蜂,不到1毫米,叫赤眼蜂,看看它是怎样成为杀虫能手的? 生:它不是将害虫吃掉,而是将自己的卵产在害虫的卵内,用这些害虫卵内的营养物质作为自己的营养,使害虫的卵得不到营养而不能发育,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

师:这位同学描述的很好。这种防治害虫的手段有何优点呢? 生:减少农药污染!

师:正是如此,这也是生物防治的一大优点。除了赤眼蜂,还有不少昆虫可以应用在生物防治上。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昆虫生殖和发育的过程,而且还会发现,小小的昆虫与人类生活的联系实在是太紧密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探究:为什么大旱之年会闹蝗灾?为什么苍蝇可以随意出入肮脏的地方而不生病?还有哪些昆虫可以用于生物防治?等等。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自己提出一个想要进一步了解的话题,自行完成有关资料的搜集,写成短文,与大家交流分享。

三、[课堂反馈] 〈一〉选择题

1、蚕茧代表家蚕的()

A卵期

B幼虫期

C蛹期

D成虫期

2、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是()

A卵→若虫→蛹→成虫

B卵→蛹→若虫→成虫 C卵→若虫→成虫

D卵→蛹→成虫

3、跳蝻是蝗虫的幼虫,它与成虫的本质区别是()

A形态结构不同

B生活习性不同

C身体较大

D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二〉分析说明

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这句诗有什么不准确的地方?你能更改其中两个字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吗?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2、定义:全完变态

3、举例:蜜蜂、蚊子、蝇子、金龟子

二、蝗虫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卵——→若虫(幼虫)——→成虫

2、定义:不全完变态

3、举例:蟋蟀、蜻蜓、椿象

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教案活龙民族中学许波一、教学目标:1.说出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及特点。2.理解描述蛙的发育过程。3.通过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

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说出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及特点。2.理解描述蛙的发育过程。3.通过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环境的改变对生物生......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课题: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中学****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全过程,了解环境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

鸟的生殖和发育 教案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描述鸟的生殖结构和发育过程。2.观察鸟卵的结构,说出鸟卵适于陆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培养......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案背景:1、学习对象:初中生2、课前准备:(1)准备好实验观察鸡蛋的结构的实验器材,包括:培养皿,解剖刀,镊子,放大镜,鸡蛋等。(2)预习课本鸟的生殖过程发育过程、......

下载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