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句专题复习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专题复习教案”。
复句专题复习教案
一、什么是复句
典型的单句是主谓句,它的直接成分是主语和谓语;复句的直接成分类似单句,通常称之为分句。分句之间没有主谓、动宾等句法关系。所以,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
复句当中分句和分句之间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例如下边有三个句子:
①我国目前还有不少文盲、半文盲。
②我们要加强基础教育。
③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①和②、②和③都可以组成复句:
④我国目前还有不少文盲、半文盲,所以要加强基础教育。
⑤我们要加强基础教育,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①和③不能组合成复句,如果说成“我国目前还有少文盲、半文盲,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前后分句之间的关系就不明确了。
分句的主语相同,主语一般在第一分句出现,后边的主语承前省略。例如:
⑨我们愿在真理面前低头,不愿在权势面前拜倒。
分句主语相同,有时并不省略。例如:
⑩你要人家怎样对待你,你就得怎样对待人家。这里的主语重复出现,加强了对比意味。
前边分句的主语也可以蒙后省略。例如: 11没有音乐和诗歌,我们将失掉生活的乐趣。
分句主语不同,通常不宜省略。例如: 12人家是说了再做,他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他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二、分句之间的关系和关联词语的运用
运用关联词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关联词语的位置
使用“不但„„而且”、“一方面„„一方面”等关联词语,如果分句的主语相同,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后。如果分句的主语不同,应放在主语之前。例如:
他不但会写诗歌,而且会写剧本。
不但他会写诗歌,而且我也会写。
小李一方面工作,一方面学习。一方面胆子要大,另一方面心要细。
2、关联词语的搭配
成对的关联词语有一定的搭配习惯,不能任意组合。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关联词语表示的关系有多种,根据搭配的情况不同,可以加以区别。
3、关联词语的省略
复句有不需用关联词语的,有必须用关联词语的。前者如某些并列关系的复句,虽然不用关联词语,分句间的关系十分明确。
天下雨,我不去。
说话的时候,如果正当倾盆大雨,就宜加上“因为„„所以”去理解。说的话如果是一种预测,比如说话的时候晴空万里,说话人打算明天出门,那么,就得加上“如果„„就”去理解。这里之所以能够省略,是因为有语言环境的帮助。有少数句子,不需要语言环境的帮助,也能省略关联词语。例如:
好(虽)是好,恐怕时间来不及。
这种句子形成了固定的格式,“是”的两头用的词相同,省略了“虽”,听话的人不会误解。
三、复句的类型
根据复句中分句和分句的不同情况,可以归成若干类。常见的是下列各种。
1、并列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明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例如:
①深入不容易,浅出也难。(用“也”表示两件事有类似之处)
②我们是教师,又是学生。(用“又”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③一方面要战胜困难,一方面要战胜自己。(用“一方面„„一方面”表示两者并行不悖。)
④衣服新的好,朋友旧的好。(两事并列,不用关联词语,不用关联词语跟使用关联词相对而言,也属一种表现形式。)
2、承接复句。
分句依次说出连续的事件。例如:
⑤你们先了解情况,然后发表意见。(用“然后”指明事分先后。)
⑥他机警地向四周扫视了一下,把手一挥,命令大家快进屋去。(不用关联词语,分句依次排列,表示先后次序。)
⑦安徽有个含山县,县城北面有座褒禅山。(分句按照从旧信息到新信息的次序排列。)
3、递进复句
意思层层递进。例如:
⑧真正美的东西不但跟自然一致,而且跟理想一致。(用“不但„„而且”表示意思推进一层。)
⑨音乐不但能使人快乐,而且能陶冶性情,甚至能移风易俗。(用“不但„„而且„„甚至”层层推进。)
⑩老将总是心系沙场的,更何况听到鼙鼓之声呢。(末句用“何况”表反问语气,使意思推进一层。)
4、选择复句
选择复句的分句分别说明几种可供选择的事项。例如:
11从上海到北京需坐火车,或者乘飞机。(两项之中只能选择一项。)
12出入校门的时候,必须佩戴校徽,或者出示工作证。(要求选择一项,但也可以两项合取。)13与其坐火车,不如乘飞机。(事理上是可以选择的,但是主观上已经选定了后者。)
14宁可坐火车,决不坐飞机。(事理上可以选择,但是主观上已经选择了前者。)
5、因果复句
因果复句的分句之间有因果关系,有说明因果的,也有推论因果的;有的先因后果,也有先果后因的。例如:
15因为生命是以时间为尺度的,所以浪费时间等于残害生命。(用“因为„„所以”说明因果。)16他一直开顺风船,以致不能成为好舵手。(用“以致”说明因果,带有惋惜意味。)
17既然知道天下没有“一劳永逸”的事,就不要相信“一劳永逸”的话。(用“既然„„就”推论因果。)
18天下没有“一劳永逸”的事,可见“一劳永逸”的话不可信。(用“可见”推论因果,强调主观判断。)
6、转折复句
转折复句根据转折意味的轻重,可分重轻与轻转两种情况。例如: 19虽然时间给任何人二十四小时,但是每个人得到的并非都是二十四小时。(用成对的关联词语“虽然„„但是”,前边分句暗示后边有转折,这属于重转。)
20聪明人不是不犯错误的人,可是他是容易纠正错误的人。(单用“可是”,属轻转。)21他虽然十六岁了,但是仍像个孩子。22他虽然十六岁了,但是已经像大人了。使用转折复句,一般地说,说话人的心目中有一种预设。比如21,说话人心目中的预设是:十六岁已经是大人了。而22,说话人心目中的预设是:十六岁仍旧是孩子。所谓转折,指的就是说出的话跟某种预设相反或不尽相合。
7、条件复句
假设条件复句表示的条件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无条件三种。例如:
23只要改进操作技术,就能增加生产。(用“只要„„就”表示前一分句是后一句分的充分条件,着重说明的是习见的情况。)
24只有深入群众,才能做好工作。(用“只有„„才”表示前一分句是后一分句的必要条件,着重说明的是习见的情况。)
25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不能灰心丧气。(用“不论”表示无条件,无条件也是一种条件。)
8、假设复句
26屈原如果不被放逐,就不会写出《离骚》那样的作品。(用“如果不„„就不”表示前一分句是后一分句的必要条件,着重说明的是假定的情况。)27如果我牺牲了,请把这份材料交给党组织。(用“如果„„就”表示前一分句是后一分句的充分条件,着重说明的是假定的情况。)
9、让步复句
让步复句前一分句承认某种情况,但后一分句并不产生相应的结果。例如:
28即使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29纵然山有虎,也向虎山行。
四、复句的紧缩: 比较短的复句在口语中常常出现紧缩的形式,主要表现在分句之间的停顿不明显了。例如:
①你愿意去就去。
②谁来我都欢迎。
①是“如果你愿意去,你就去”的紧缩形式,②是“无论谁来,我都欢迎”的紧缩形式。
复句的紧缩形式可称为紧缩句,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单句,不能作单句的结构分析;它没有语音停顿和书面标点,也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复句。紧缩句介于二者之间,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
紧缩句,有的保留了成对的关联词语。如:
③虽吃点苦还值得。
④不论好坏都算过去了。
有的没有成对的关联词语,只用一个起关联作用的副词:
⑤您老人家有钱就拿出来。
⑥没理也要强占几分。
⑦你们已经跑了还怎么处理?
⑧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
有些紧缩句已经形成一些格式。例如:
⑨不„„不(我们不打不相识。)⑩非„„不(语言非下苦功夫学不成。)11再„„也(狐狸再狡滑也斗不过好猎手。)12不„„也(道理不说也懂。)13一„„就(决议一通过就得实行。)14越„„越(你心里越怕越有鬼。)
用这些固定格式造成的句子有几个特点:第一,整个句子只出现一个主语,另一个主语省略了。第二,分句之间没有明显的语音停顿。第三,分句之间有假设条件或让步的关系,须通过“如果”、“即使”、“无论”等去理解。
连续用两个紧缩句充当分句,可以构成一个复句。如:
15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假设复句》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正确使用 如果......就......、即使......也.......,提高语言表达水平。二.教学重难点能够区分 如果.......就......、即使......也........
·复句*复句种类:1.按层次多少分:a.一般复句(一重)例: 因为今天下雨,所以他迟到了。b.多重复句(二重、三重、X重复句)例: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2.按分句关......
·复句(-)复句类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 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 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
句子手牵手——关联词与复句教学目标1、掌握正确划分复句层次的方法,能够判断复句内分句的关系。2、理解并掌握常见关联词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复句的类型及划分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掌握复句的定义和类型。2、能够判断复句之间的关系。3、能够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能够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