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_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下册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11:59:4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下册”。

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感悟词句,了解寓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正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成语“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意思。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难点

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正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出示“寓言”二字,学生齐读。师:能说说你读过的寓言是怎样的吗?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2.再出示“二则”二字,学生齐读“寓言二则”,说说“寓方二则”是什么意思。3.(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学生齐读)4.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亡:丢失;牢:养牲畜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5.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6.从这个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文中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遍。3.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生字。

(2)指名读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指名5个学生各读一个自然段。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本课的生字新词我们都能读准确了,现在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寓言讲一个养羊人养了几只羊,后来羊圈破了,狼叼走了一只羊,邻居劝他赶紧修养圈,他不听。结果狼又叼走了一只羊,于是他醒悟过来,修好了羊圈。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2.这个人的羊是怎么丢的呢?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好。小结:那么这部分内容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来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内容告诉我们,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所以养羊人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如何?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紧把窟窿堵上了,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以后,他再也没丢羊。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一下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教师提示:我们不能毫无根据地随便评价他人,对养羊人做出的任何一个评价,都要有根有据,理由充分。

(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描写养羊人语言、心理的句子。(2)在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评价。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①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能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a.他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

b.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从“赶紧”一词知道街坊很为他着急、可惜,要读出劝的语气)c.指名尝试读。

d.分角色朗读,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心情。②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字,能看出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知道有第一次的丢羊,就应该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再次丢羊。

这两个“又”应该怎样来读?大家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①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②默读最后一自然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③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一词想象养羊人当时的心理。尝试读出他当时的心情。免费更新请加微信:330797386(清茶老师小学教育资源)

④指导朗读:抓住“赶紧”“结结实实”这两个词来朗读。从这两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3)说说句子的不同。出示句子: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①说说这两个句子在用词上的不同。②比较这两个句子,哪一句更好?

(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一个词“赶紧”,写出了养羊人行动的迅速,强调了他知错就改。)(4)小结。

养羊人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他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之后,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可见,只要能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3.养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后来的后悔,赶紧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如果你是养羊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奉劝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他人的劝告,不能及时地发现错误。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改正。更要记住,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五、明确寓意,延伸拓展

1.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2.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3.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六、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亡、牢、钻、劝、丢、告”。

2.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为生字找拼音和词语朋友。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在课后田字格中描红、临写。5.同桌互查,比一比谁写得更规范。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第一次丢羊

毫不在意

第二次丢羊

后悔→修羊圈

结果

再也没丢羊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禾苗”图片,介绍禾苗的生长规律。(春种、秋收)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有关禾苗的寓言。(板书:揠苗助长)指名读,齐读。(强调“揠”“助”“长”的读音)

二、初读寓言,认字读词

1.自读寓言,圈出“焦、筋、疲、喘、截”5个生字。

2.读一读这5个字,再看看它们在课文中能组成什么词语。3.指名认读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学习寓言,理解寓意 1.检查朗读,了解故事。(1)指名4人各读一自然段。(2)完成填空。

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巴望禾苗___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结果________。(3)小结并完成填空。(师相机板书:起因、经过、结果)2.结合内容,理解成语。

现在,你能根据这一段话,说说成语“揠苗助长”的意思吗?特别是要说出“揠”的意思。(学生交流,指名回答。)3.精读体悟,明白道理。

(1)过渡:同学们说得还不错,但这只是成语字面上的意思,想要知道它深刻的内涵,我们还得深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接下来,老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或轻读,或默读,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去读,去体会,读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2)朗读体悟,交流汇报。

①出示第1自然段,理解“焦急”。

a.从这一自然段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个人很心急?(“巴望”“天天”“一天,两天,三天”“焦急地转来转去”)

b.指导朗读:你们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这个人焦急的心情呢? c.出示句子:“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d.齐读。

e.去掉“焦急地”,再读这句话,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去掉“焦急地”后,不能体现这个人很着急)②出示第2自然段,体会“筋疲力尽”。

a.这个人是怎样把禾苗拔高的?他用了多长时间?

扣住“一棵一棵”(展示图片),感受“棵数多”,体会他的辛苦。扣住“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这句话,了解他没休息,体会他的累。扣住“筋疲力尽”,理解词意,感受他非常地累与辛苦。

b.指导朗读:这次除了要读好上面这些词,还要边读边想象这个人一棵一棵拔禾苗的情景,才能读出这个人的辛苦、筋疲力尽。先自由练读,再分男、女生读。

③出示第3自然段,体会“力气总算没白费”。

a.谁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个人又累又高兴)b.指导朗读:先想象农夫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再一起边读边做动作。④出示第4自然段,体会“禾苗都枯死了”。a.“明白”是什么意思?(清楚、了解)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因为禾苗只能自己慢慢地生长,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断了,所以禾苗都枯死了。)b.指导朗读。⑤小结寓意。

禾苗自有它的生长规律,人为地违背这个规律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凡事都要按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⑥拓展讨论。

出示讨论题目,让学生任意挑选一个说说。

假如你是这个人的邻居,你在田里看见这个人在拔高禾苗,你会怎样来劝他? 假如你是这个人的孩子,你会对这个人说什么? 4.深化对“揠苗助长”的理解。

(1)现在,你对成语“揠苗助长”有更深刻的理解了吗?你联想到了哪些言简意赅又意思相符的词语?(急于求成、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等)(2)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做过类似“揠苗助长”这样愚蠢的事呢?

四、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筋”“疲”2个生字。2.说说你的书写建议。

3.教师范写。指出书写要点:“筋”上小下大;“疲”是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撇要长。4.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起因

巴望

急于求成经过

拔苗

不顾生长规律 结果

枯死

事情变糟画 杨 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3.朗读并积累一些词语。【过程与方法】

采用朗读体会法、角色体验法让学生在体会、体验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看问题或做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难点

懂得看问题或做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喜欢画画吗?谁画得最漂亮?要画得漂亮首先要画得像,要画得像就要做到:一件物品,是什么,就画成什么样。对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画画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认读。教师重点讲解“倒”的读音,“倒”是一个多音字,在本课读“dào”,它还有另一个音“dǎo”。

3.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发现不正确的地方及时纠正)4.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教师指名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如: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1)小组交流。

(2)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老师点拨。

(3)小结:课文讲了“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四、学习“画杨桃”这一部分(第1~4自然段)1.默读第1自然段,画出描写“我”观察杨桃和画杨桃的句子。

2.理解“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了什么?

3.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我”画的杨桃?

5.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我”听到同学们的笑声后会怎样想。

(老师重点讲解在读人物的对话时,要读出说话人相应的语气。)

五、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设计:

画杨桃

“我”:画成了五角星 同学们:哈哈大笑

第二课时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5~17自然段 1.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2.学生自读这一部分,思考:

(1)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3.小组讨论交流。

4.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三、学习第18自然段 1.全班齐读这一自然段。

2.什么是教诲?为什么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四、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的字:

图 课 摆 座 交 哈 页 抢 嘻 2.学生认字,给生字注音。

3.学生给生字找词语朋友。(指名组词)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5.学生说一说怎样把字写规范、写美观。6.学生书写。7.展示交流。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我们在做事或看问题时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就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板书设计:

画杨桃

亲自审视

让大家轮流看老师

看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和颜悦色地说应该怎样做 小马过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8个生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3.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过程与方法】

采用图片直观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8个生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3.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小马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画一条小河。

2.同学们,这匹小马想要过河,可是有个问题难住他了——这条河水深不深?你们猜猜看,小马最后解决这个问题了没有?他成功地过河了吗?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一看吧。

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并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2.同桌之间合作学习。

(1)翻到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利用工具书查一查不理解的词语,看看解释,初步弄清楚词语的意思。

3.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棚 驮 磨 坊 挡 伯 浅 刻 突 哩 唉 试 蹄 既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及时提醒。出示多音字“坊”的读音及组词,引导学生掌握。

(2)出示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愿意 麦子 飞快 为难 身边 四周 立刻 突然 吃惊 认真 脚步 难为情 亲切

(3)理解词意。

指名学生说一说意思,其他同学作补充,老师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解。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结合课文相关段落,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再练习朗读。

4.教师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1)出示第1幅插图。

①指名说出与此图有关的自然段。(第4自然段)②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师生评价。(2)出示第2幅插图。

①指名说出与此图有关的自然段。(第5自然段)②指名读第5自然段,教师评价。(3)出示第3幅插图。

①指名说出与此图有关的自然段。(第8自然段)②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学生自评。(4)理解课文内容。

出示填空:小马要帮妈妈驮麦子到________去,途中遇到了一条小河,他不知是深是浅。老牛说水________,能蹚过去;但松鼠说水________,不能过河。最后小马在妈妈的指引下,决定________,结果成功地过河了。(学生尝试填空)(磨坊;很浅;很深;自己去试试。)

四、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2)教师范写,易错的地方用彩笔标出来。

(3)学生描红、临写,再点3名学生在黑板上书写生字。(4)点评学生写的字。

2.读一读生字,再口头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马过河》。

二、分段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帮妈妈做事,要把半口袋麦子驮到河对面的磨坊去。)(二)学习第3~7自然段。

1.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呢?自由读这几段,想一想: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先后都问了谁?

板书:能不能过去? 老牛

松鼠 2.老牛是怎样说的?(指名读)板书:很浅,刚没小腿。3.怎样读好他们的对话呢?

自己练习——同桌读——在全班读,学生评一评,教师进行指导。4.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快读一读。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对比这两句话,说说有什么不同。“立刻”说明了什么?(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连想都没想,就要蹚过去)这句话该怎样读呢?

5.这时又发生了什么?指名读第5自然段。板书:深得很,会淹死。6.小马与松鼠的对话该怎样读呢?分角色练习朗读。7.这下可把小马给难住了。他怎么办呢?

自由读第6、7自然段,想一想:妈妈的话该怎样读呢?指导朗读妈妈的话。8.你觉得妈妈的话当中,哪句话使你最受教育?用笔画出来,再读一读。(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9.现在就请你动动脑筋,想一想:小马应该怎么办呢?为什么老牛和松鼠说的不一样呢?(老牛个子大,所以觉得水很浅,松鼠个子小,所以觉得水很深。小马应该自己亲自试一试。)(三)学习第8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一想:小马过河的结果怎样? 2.出示填空:读一读,想想该怎样填。因为小马不像(),也不像(),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也不像()。(老牛那样高;松鼠那样小;老牛说的那样浅;松鼠说的那样深。)3.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自己早点试试就不至于耽误时间了。接受教训,以后多观察、多思考……)

三、再读全文,拓展延伸

1.自由组队,分角色朗读课文。2.在全班展示朗读。

3.出示词语,请学生试着用上这些词语,讲讲这个故事。马棚 愿意 磨坊 驮 挡住 为难

突然 拦住 吃惊 难为情 动脑筋 小心 4.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1)出示句子:

◇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2)组织一个小小的辩论会,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意见。(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学习完这篇课文后的体会。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能不能过去?

老牛 很浅,刚没小腿 松鼠 深得很,会淹死

妈妈 自己动脑筋,去试一试

能过去

人教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小编推荐)

瑞安市莘塍镇第七小学第五单元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也有语言平实的介绍......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

17、《紫藤萝瀑布》教案 宗璞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采用诵读法、讲析法、讨论法,由浅入深由形象感知到理性思考,把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第五单元识字目录 5 动物儿歌 ………………………………………………………… 6 古对今……………………………………………………………7 操场上......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材的内容包括导语,《古诗两首》、《雷雨》、《最大的“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五。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向......

下载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