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密度测量实验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测量密度实验教案”。
固体密度测量实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密度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会用天平、量筒等常规方法测量物质密度;
3、会运用学过的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等知识,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
1、根据密度的公式,明确要想测出物质密度,需从质量和体积入手思考设计实验;
2、明确测量密度的常规方法——排液法;
3、围绕“排液法”的器材选择和实验思路,逐步换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对产生的新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揭示学生思维中的矛盾来创设问题情境,以探究性的专题逐步创设成阶梯型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发创造性思维,以产生积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知道测量密度的常规方法——排液法
2、掌握密度的公式,并能结合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等物理知识推导出密度的表达式。
二、难点:
1、对于密度测量中的一些非常规方法的理解以及方法过程的先后。【课时安排】
1课时
【教与学的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回顾一下:
1、密度的公式:m
V2、常规的器材——天平用于测量质量、量筒用于测量体积
3、方法——排液法
具体方法:浸没时
V物= V排液= V2-V1
变化一下:没有量筒,对于规则物体的体积——刻度尺
强调:排液法的适用性更加广泛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提高一下:针对排液法的应用,提出两个可能遇到的问题:
1、如果被测固体密度比液体的密度小,此时的 V物≠V排液,怎么办?
方法:悬沉法
针压法
2、如果被测固体易于液体反应或易溶于液体,怎么办?
方法:排面(细沙)法
方法与排液法相似
(学生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再进行作业纸上对应题目的解答。)
引伸一下:
一、思考如果没有天平,怎么办?
——提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常规的使用方法
2、如果提供测力计、细线、烧杯和水,可以测小石块的密度吗?
利用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现象,提出另一方法的思考——阿基米德原理
(学生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再进行作业纸上对应题目的解答;并且为下一问题的提出埋下伏笔。)
二、思考没有天平又没有测力计的情况,只有量筒和水,又怎么办?
(启发学生运用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漂浮和下沉,学生清楚方法后,进一步提出要求写 出密度的表达式)
方法: 1.将水倒入量杯中,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
12.将橡皮泥捏成船状,放到水上,读出此时总体积V2
3.将橡皮泥捏成球状,放入水中,读出此时总体积V3
V1V2 V3
漂浮时,G = F浮 沉底时,V物= V3-V1 表达式: ρ=m / V物
=G/(V3-V1)g
=F浮/(V3-V1)g
=ρ水g(V2-V1)/(V3-V1)g
=ρ水(V2-V1)/(V3-V1)
思考一下:
一、思考如果物体是悬浮在液体中的话,我们可以怎样测物体密度?密度计
二、并且介绍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启发学生,运用了漂浮和下沉的原理之后,对于悬浮原理的思考及灵活应用。)
(三)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课后讨论:
1、如何用刻度尺、烧杯和水,测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蜡块的密度?
2、如何用细铁丝、烧杯和水,测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不规则蜡块的密度?
(进一步改变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后更加深入思考。启发学生,其实测密度的方法根据器材选择的不同还有很多种,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查找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探究的思维和勇于钻研的精神。)
附上:课堂同步学案
固体密度的测量(一)——实验专题课型淮安市第六中学 黄海【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密度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2、会用天平、量筒等常规方法测量物质密度;3、会运用学......
密度的测量实验教案所用教材《物理》第1册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目标1.学会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2.理解实验原理密度定义式ρ=m/V,并学会测量密度的实际方法。 3.......
江苏省江阴市新桥中学(214400)徐美蓉 1“测量固体的密度”教学目标分析 《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
实验教案1、测量物质的密度溪角中学 陈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第3节 >教案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