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见梁襄王》教案示例_孟子见梁襄王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11:15:5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孟子见梁襄王》教案示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孟子见梁襄王教案”。

《孟子见梁襄王》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

1.解读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

2.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3.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本文生动的语言。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生动的比喻说理方式。

2、通假字及其他实词。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自读学习法。教学过程:

一、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

①卒

A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同“猝”,突然

B每得降卒必亲引问之

士兵

C初,鲁肃闻刘表卒

D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

整个,全

②一

A谁能一之

统一

B用心一也

专一

C一鼓作气

第一次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一个

E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经

③就

A由水之就下也

B金就砺则利

靠近

C指物作诗立就

完成D于是荆轲就车而去

登上

二、分析简答:

1.文章开头,孟子为什么说梁襄王不似人君?

提示:说明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不好,因为靠近他,感觉没有一点国君的威严。

2.梁襄王缺乏国君的威严表现何在?

提示:表现在问话的突然,这说明他缺乏威严沉着的人君气度。

3.既然梁襄王缺乏人君的气度,孟子还向他讲诉自己的“仁政”思想,这说明孟子有着怎样的个性?

提示: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着坚韧执著的追求,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

4.说说孟子采用比喻说理的贴切性?

提示:孟子以“禾苗”喻百姓,以“雨露”喻君恩,就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实行“仁政”的好处。而“水之就下”就更是表明了实行“仁政”的效果之显著。

三、完成课后练习一,讨论:如今的国际社会,谁能一统天下?(正义的力量,人道的力量;霸权主义只能走向末路。)

四、完成课后练习二。(综合本课所有通假字)

①卒然问曰

卒同“猝”,突然。

②则苗浡然兴之矣

浡同“勃”,生机盎然。

③由水之就下

由同“犹”,就像。

五、再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性。

提示:本文的比喻虽是假设,但具体可感,犹若真实的事情,关键在于其情境性很强。而油然作雨、沛然下雨、水之就下等词句,千百年来更是一直活在人们的口中。

六、课外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文学读本》上选读的孟子文章。

《孟子见梁襄王》 教案

《孟子见梁襄王》 教案......

《孟子见梁襄王》 教案

《孟子见梁襄王》 教案教学目的1.解读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 2.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3.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本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孟子一段话中的比......

《孟子见梁襄王》教案

《孟子见梁襄王》教案教学目的1.解读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2.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3.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本文生动的语言。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孟子一段话中的比喻的......

《孟子见梁襄王》教案

教学目的1.解读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2.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3.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本文生动的语言。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孟子一段话中的比喻的运用。在朗读的基础上,......

孟子见梁襄王 教案

封志莉教学目标1.解读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2.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3.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本文生动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孟子一段话中的比喻的运用。在朗读的基......

下载《孟子见梁襄王》教案示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孟子见梁襄王》教案示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