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应该适应教学环境和学生实际情况,提供合适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给予他们恰当的学习支持。欢迎大家点击查看以下教案范例,互相学习和交流。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一
出示应用题“学校里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1)指名学生读题.。
师:是谁与谁比多少?白兔多还是黑兔多?(白兔与黑兔比多少,白兔多,黑兔少)。
师:我们已经知道白兔的只数多,那么白兔的只数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学生说出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时,把画有7只白兔的纸条翻过来,学生说出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时,把画有5只白兔的白纸条翻过来)。
师:这道题的问题是图中的哪部分?(请同学上来指一指,教学标出问题部分,并注明“多?只”)。
(3)看图分析。
师: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应该怎样想呢?(从白兔的只数里去掉跟黑兔同样多的,剩下的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
(4)列式口答。
指名列式口答.教师板书:
12-7=5(只)。
口答:白兔比黑兔多5只.。
3.指导学生做教科书第58页上的“做一做”
让学生按照下面的问题分析和解答:
(1)这道题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在书上画批)。
(2)从已知条件可以知道谁多谁少?(圆白菜多,大白菜少)。
(3)圆白菜的棵数多,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跟大白菜同样多的8棵,另一部分是比大白菜多的)。
(4)要求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几棵怎么想?(从圆白菜的棵数里去掉和大白菜同样多的'8棵,剩下的就是圆白菜比大白菜多的)。
(5)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
(6)在书上填写算式.。
(三)巩固反馈。
做练习十五的第1~3题.。
做第1题时,先指名读题并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要求红花比黄花多几盆?应该怎样想?(红花多,红花的盆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黄花同样多的10盆,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从红花的盆数里去掉和黄花同样多的10盆,剩下的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盆数)。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第2,3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予以指导.。
(四)小结。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二
一、说教材和要求。
2、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解决这类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我设计了一个“红花评比”的情景图。根据各自所得红花的不同朵数,很自然地引出主题。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理。
(3)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热情。
4、教学重点。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三
教学反思: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本来是一个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放手摆学具、探索特征、实践应用、游戏等形式,使学生在轻松的、和谐的气氛中获得了新知,同时,在动手操作、动口讨论、动脑找特征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教师在全过程中都处于引导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精心设计,各个活动环节有效而且得法,把课堂的气氛不断推向一个又一个的高潮,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抽象转化为简单、化难为易,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优化。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四
使学生理解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学会解答,初步培养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小朋友,今天有许多老师来听课,你们高兴吗?徐老师也很高兴,对他们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师生鼓掌表示欢迎)。
2.大家拍手拍得很热烈,但不够整齐,请听一听,老师是怎么拍的,拍了几下?(教师有节奏的拍5下),学老师的样,比我少拍2下。(生拍手)。
3.刚才你们拍了几下,是怎样想的?
指出:要想知道自己拍几下,就可以想,比5下少2下是几下,谁会列式。
4.如果我拍7下,要求你们比我少拍3下,你们该拍几下?怎样想?
1.直观复习:再过几天就是小松鼠的生日了,小白兔准备了礼物送给它,是什么礼物呢?(小黑板出示准备题1)。
(2)填空,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绿花是6朵的?(从9朵里去掉少的3朵)。
(3)师指出:从图上看,绿花比9朵少3朵,绿花的朵数就是要从9朵里去掉3朵。
2.动手操作复习:小白兔给小松鼠送来了鲜花,还给它带来了什么呢?(出示准备题第2题)。
(1)小白兔的要求是第一行摆6个圆,第二行摆三角,三角比圆少2个。哪一行摆得少?摆几个?请小朋友们动手摆一摆。
(3)师指出:有6个,比少2个,就是比6少2,要从6里去掉2,所以用6-2算。
3.“想想算算”第1题。
指名填空,说一说为什么用10-2=8?
师指出:足球比排球少2个,求少的数要从多的数里去掉相差的一部分。
4.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上面题目中想的办法来学习新的应用题(出示课题)齐读:
1.出示例题,指名读,说已知条件和问题。根据这样的条件和问题,你能不能画出线段图?自己先在纸上画,然后和你的同座位进行交流:(出示要求)。
想一想,做一做。
1.表示桃的线段应比梨的线段怎样?为什么?
2.在图上标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3.求桃有多少个可以怎样想?
4.怎样列式计算?
4.指名口头列式,师板书。追问:为什么用减法?
师指出:这里求比23少9的数是多少,要从23里去掉9,所以用减法算。
1.“想想算算”第2题。
看线段图请一生说图意(指名说齐说)。
生填空,为什么用减法算式做?(师引导:这里求的是……)。
2.“想想算算”第3题。
找关键句画波浪线,齐说画的是哪句?蓝花瓶是小数还是大数?填完整算式和答句。
3.小游戏,抢答题目(录音机播放)。
(1)小明家有13只公鸡,母鸡比公鸡少2只,母鸡有几只?
(2)小华有27张邮票,小红比小华少5张,小红有多少张?
(3)学校车棚有9辆摩托车,自行车比摩托车多20辆。自行车有多少辆?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做题时怎样想的?
练习十二第1、2题。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五
教学内容:
课本p23例4。
教学目标: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4、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
(二)、完成第23页做一做。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
(三)、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答方法,体验解答的过程。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
五、随堂练习。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六
教学内容:教材88-89页,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二十四l-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和分析数量关系的本领。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数学意识,使学生知道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必要性,发。
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完成88页的复习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0。
指导学生操作学具。
第一行摆5个圆片。
第二行摆三角形,比圆片少2个。
第二行摆_个三角形。
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2)启发学生互相说条件,操作学具,提高操作能力,进一步理解比一个数少几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11。
(2)根据学生口述条件和问题,启发学生知道什么?
使学生明确红花多,黄花少。
(3)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黄花比红花少6朵,也可以怎么说?
使学生明确:黄花比红花少6朵也就是红花比黄花多6朵。
(4)列式计算9+6=15(朵)。
(5)进一步理解,帮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
3.反馈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做一做”第2题。
三、巩固发展。
看书质疑。
四、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要分析数量关系,谁多、谁少,再列式解答。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l、2题。
六、板书设计。
应用题。
例8:有红花15朵,黄花比红花少6朵。黄花有多少朵?
15-6=8(朵)。
答:黄花有8朵。
应用题的对比(2)。
教学内容:教材第90页,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和练习二十四第5~8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2.正确解答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数学意识,使学生知道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必要性,发。
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操作学具,巩固所学的数量关系。
二、探究新知。
l.投影出示例12。
2.小组活动。
(l)议一议两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教师出示图片或投影片。
(2)通过议论和看示意图,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两道题都是红花多,黄花少。
(3)想一想: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使学生明确: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不同的是第一题的第二个条件是第二题要求的问题,第一题要求的问题是第2题已知的第2个条件。
两题都用减法计算。
3.独立解答。
(4)填空。
(5)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反馈练习“做一做”
独立填在课本上,订正时启发学生互相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二十四第8题。
2.练习二十四第5题,出示投影片。
学生议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了解数量关系,口头计算。
四、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学习什么,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四第6、7题。
六、板书设计。
应用题。
例12(1)有红花54朵,黄花36朵,黄花比红花少多少朵?
答:黄花比红花少18朵。
(2)有红花54朵,黄花比红花少18朵。黄花有多少朵?
答:黄花有36朵。
不连续退位减。
教学内容:教材第94-95页,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和练习二十五中的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退位的算理,正确进行计算。
2.总结减法计算中应注意的地方。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2.提高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检验的好习惯,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和总结概括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2.53减26得多少?用坚式算出来,指名板演。
订正时说一说两位数减法要注意的地方。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用坚式进行计算,并板演。
(3)启发学生想一想,计算时注意什么?
使学生明确:计算三位数减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教学例2。
(l)出示例2。
(2)启发学生想一想、议一议、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应该怎样计算?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启发学生思考。
(4)引导学生明确:十位上的数不够减,从百位退1,在十位加上10再减。
3.教学例3。
(l)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试算,你们发现了什么?(个位、百位不够减)。
(2)让学生分组讨论说说百位不够减,该怎么办?
使学生明确:百位不够减,从千位退1,在百位上加上10再减。
(3)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
4.归纳总结:
(l)交流汇报。
使学生明确:不管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2)引导学生议论:三、四位数的减法和两位数的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阅读教材95页:三、四位数的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4)反馈练习。
三、巩固发展。
1.分组讨论并计算,95页“做一做”第3题、练习二十五第3题。
2.看书质疑。
四、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所学知识和应注意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五第2、4题。
六、板书设计。
百十个百十个。
376319。
244143。
1230。
-425。
805。
减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96--97页例4,“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五的第5--9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到验算的重要性,学会用加法验算减法,培养认真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验算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会用加法验算减法,培养认真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把下面减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
(1)15-3=8()+()=()。
2.按课本第112页上面:“如果把例3里的差和减数加起来,结果怎样?算算看。”
指定二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列式计算。
做后,引导学生观察两道复习题,并说说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数之间的关系,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授。
1.教师将上述两题竖式中相同部分用线连起来如下:
在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差和减数相加,结果等于被减数。”
我们用“差和减数相加的方法,可以验算减法。”
教师说明:为了保证计算的正确,不仅要掌握计算法则,认真计算,还要学会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师板书课题:减法的验算。
指名用竖式演算,然后用差和减数相加的方法验算。全班学生计算并验算。
(2)利用学生的板演,指名讲计算过程。(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减起,百位不够减,从千位退1作10,百位17减8得9,千位剩3。)。
(3)正验算是否正确,看差与减数相加是否等于被减数。
教师还要指出:如果题目没要求验算,为了简便,也可以不另写验算的竖式,就用原来的竖式验算。验算时也是把差和减数加起来看得数是否等于被减数。
可以让学生看看原来的竖式,从下往上,由学生口述:个位0加6得6,十位1加2得3,百位9加8得17,千位是进上的1加3得4。
板书如下:
3.小结:用差和减数相加的方法可以验算减法。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6页,齐读验算的方法。
课本第97页“做一做”习题第1-3题。
四、课堂练习。
练习二十五第5-7题。
五、课后练习。
练习二十五第8、9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六、板书设计。
减法的验算。
47363910。
-826验算:+826。
39104736。
连续退位减。
教学内容:教材第99负例5、例6、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和练习二十六第l-3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
2.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有序思维能力。
2.通过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计数器、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2-316-420-514-8。
2.笔算:(指名板演)。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十几减几的口算和退位的笔算减法,今天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
2.教学例5。
板书例5。
借助计数器拨数。
让学生试算,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个位、十位连续不够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该怎样算?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明确: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哪一位上的数有退位点,应该少看1再向前一位退位,在本位上加10再减。
让学生借助板书再完整地叙述计算过程。
3.及时反馈,强化算理:
4.教学例6。
(1)板书例6。
让学生观察笔算的算式,发现个位、十位、百位都不够减。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例5的计算方法,说一说怎样计算。(特别是十位,原来是够减的,但被个位退1后就不够减了,要向百位退位)。
再让学生观察百位和千位上数的特点,留给学生自己算,指名板演。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最后让学生看坚式和各位上的计算过程,自己再说一说算理。
5.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第五题后3小题。
分组练习,指定两名学生完成在投影片上。利用投影订正,并让学生口述其中两题的计算过程。
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分组练习,指定两名学生完成在投影片上。订正时,教师强调,做题时要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三。巩固发展。
四、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小给本课所学的知识和应注意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六第2、3题。
六、板书设计。
连续退位减。
例5:431。
-97。
334。
例6:5120-3826=1294。
5120。
-3826。
1294。
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
教学内容:教材103负例7、例8,完成“做一徽’中的习题和练习二十七中的第1.2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被减数中间和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计数器、口算卡片、投影仪。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二、探究新知。
1.引人新课。
(l)动手操作,感知算理。
(2)坚式计算,明确算理。
引导学生在以上计算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并试算。
(3)教师巡视,重点帮助有困难的组。
引导学生汇报:
让学生借助板书完整地叙述计算过程。
教师:用竖式计算被减数中间有零的退位减与前面学的连续退位减的方法相同。
使学生明确:哪一位上的0不够减,退位后看成10再去减,哪一位上的0有退位点,退位后看成9再去减。
(4)反馈练习。
计算并口述算理:
401一124605-378。
(5)教师小结:
3.教学例8。
提问:这道题与例7有什么不同?(在课题上补充“末尾”)。
教师问:个位不够减,十位,百位上都是0,应该怎么退位呢?退位后各位上的数各是多少?分组讨论。
讨论后引导学生回答:个位上不够减,因为十位、百位上都是0,所以要从千位退一。这样千位上由3变成2,百位由0变成9,十位由0变成9。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个位、十位上的结果。
百位、千位上的计算留给学生试算。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做在课本上。
引导学生小结:
计算被减数末尾数连续有几个0的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时,十位、百位是儿要从不为0的数位上退位,0退1后看作9减。
4.反馈练习。
5.如果例8的被减数改成3010,该怎样计算?
请同学们用坚式进行计算。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6.完成“做一做”第2题。
7.看书质疑。
三、巩固发展。
四、全课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强调:被减数中间的0退1后作9减,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被减数退位后每位上的数的变化情况。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七第三题的前4小题和第2题。
六、板书设计。
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
例7:302。
-159。
143。
3000。
-628。
2372。
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104页例9,“做一做”习题和练习二十七第3--6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解答有关元、角、分的计算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解答有关元、角、分的计算问题。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答。
1元=()角3元2角=()角。
3元4角5分=()分2角6分=()分。
2、笔算。
二、新授。
教学例9。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1、分析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2、列式计算。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8元7角5分-1元5角8分该怎样计算呢?(先写出元、角、分,按照单位写出数字,列成竖式)。
4、得出的结果是717,在横式的后面能只写717吗?(应该写7元1角7分或717分)。
三、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
四、课堂作业。
完成二十七的第3--6题。
五、板书设计。
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8元7角五分-1元5角8分=7元1角7分。
元角分。
875。
-158。
717。
答:一枝钢笔比一枝圆珠笔贵7元1角7分。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七
设计思路:
本节课针对弱智儿童识记慢、思维能力差、对学习兴趣不浓等特点,加强直观教学,强调课堂演示和学生自己反复动手实践,以增强感性认识,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做一做等小步子、多循环的方法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含义,并培养弱智儿童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内容:
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例1。
教学要求:
a:1、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b:1、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学具卡片一套、相关课件、贴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一名学生回答:什么是同样多?
2、在贴绒板上操作:
(1)有5只小兔(师贴),萝卜的个数和小兔同样多,萝卜有几个?(个别生贴后回答)。
(2)有4个茶杯,茶杯盖和茶杯同样多,茶杯盖有几个?(同上)。
3、填空:
五角星有()个。
圆和五角星同样多时,应是()个。
圆比五角星少()个。
圆有()个。
二、新授:
师:数学知识常常是一环套一环的,想一想怎样解决下面的问题呢?
1、直观形象,演示过程。
用课件反复演示:先出现一排10个红皮球,再出现一排被遮住的黄皮球。黄皮球比上一排的10个红皮球少6个。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异质分组)。
(1)按题意摆学具。
(2)列式计算。
10-6=4(个)。
(3)a组汇报:
我们这样解题:买的黄皮球比红皮球同样多应是10个,但题中说黄皮球比红皮球少6个。那么从10个中去掉6个就是黄皮球的个数。
(师引导)10-6=4(个)。
师评价:你们想得真棒,书上就是这样解答的。
3、寻找规律,发现方法。(同质分组)。
(1)阅读p88例1。
(2)练习:
a、看图填空:
三角形比正方形少()个,三角形有()个。
b.画一画:
比少4个.
比少2个.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填空后齐背诵:
2、应用题:
p88、练一练:1――3。
四、拓展应用: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a:p91、3――7。
b:p89、1――2。
板书设计:
应用题。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八
内容:教材第57~58页准备题,例3,“想想算算”,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学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初步培养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准备,引新。
1、拍手游戏:
师拍8下,让学生拍的'比教师少2下,学生拍几下?(这样的游戏做几次。)。
3、出示准备题第2题,读题,让小朋友跟教师一起摆学具,边摆边提问:哪个摆的少,少摆2个也就是说要摆几个,让学生摆一摆,然后把书上的填空填好,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比6少2,就是要从6里去掉2,所以用6-2计算。)。
4、做“想想算算”第一题。
5、引入新课:从上面的摆学具和看图填充可以看出:当较小的数比较大的数少几时,要求较小的数是多少,只要从较大的数去掉少的几个这一部分。今天就用这样想的方法学习新的应用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3,学生读题。
(2)分小组讨论怎样画线段图,可以怎样想。
让各组汇报讨论怎样画线段图,老师板书出来,并让学生看图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提问:桃的个数是较大的数还是较小的数?求桃有多少个可以怎样想?结合线段图说明:求桃有多少个,就是求比23少9的数是多少,要从23里去掉9。指名板演列式,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巩固练习:
1、做“想想算算”第2题,让学生看线段图说一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四、课堂小结:提问:今天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应用题要怎样想,怎样做?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1、2题。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九
2.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投影仪、圆片、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采取抢答形式.。
2.口述算式和得数(出示投影片).。
(1)3个2的和是多少?
(2)5个7的和是多少?
3.导入.。
(1)学生摆圆片,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8个.。
(2)导入新课.。
如果已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你们知道第二行摆几个圆片吗?
板书课题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可演示动画“应用题”或演示课件“应用题”】。
(1)引导学生在第一行摆2个圆片,教师同时在磁力板上也摆2个圆片.。
(3)分组讨论:第二行应怎样摆?要摆几个圆片?
(4)一人到磁力板上摆圆片,并口述摆的过程.。
(5)指导学生把例3填完整.。
2.完成教科书80页的“做一做”.【可演示课件“应用题”】。
(1)指导学生摆小棒.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的小棒是第一行的4倍,教师巡视.。
(2)引导学生口述摆小棒的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把此题填完整.。
3.教学例4.【可演示课件“应用题”】。
美术小组做黄花7朵,做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做了多少朵红花?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明确:
这题的已知条件是黄花7朵,红花是黄花的5倍,问题是红花多少朵?
(4)从线段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红花是黄花的5倍,红花多,黄花少,也就是求5个7是多少.。
(5)启发学生回答计算过程,并引导学生口述解题思路.。
(朵)或(朵)。
答:做了35朵红花.。
(6)引导学生把例4填完整.。
4.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2题.【可继续演示课件“应用题”】。
妈妈买了4米白布,买花布的米数是白布的3倍,买了多少米花布?
(1)引导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通过移动投影片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
(3)学生口头列式之后,指导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
三、全课小结.。
通过学习知道了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多少,就是求几个这个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四、随堂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1题.【可继续演示课件“应用题”】。
3.列式计算(出示投影片)。
(1)5个8相加是多少?
(2)5的8倍是多少?
(3)4个7相加是多少?
(4)4的7倍是多少?
五、布置作业.。
1.小明有5本故事书,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的7本.小明有多少本连环画?
2.停车场卡车的'辆数是客车的6倍,客车有8辆,卡车有多少辆?
板书设计。
应用题。
教案点评:
教学开始便通过操作,使学生初步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学生多次体验,为学习应用题做好准备。
教学时,首先出示线段图表示题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读题理解题意——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掌握解答应用题解题思路。
探究活动。
击鼓传花。
活动目的。
使学生能够根据条件自己编题.。
活动过程。
1.根据学号每人发一张号卡,然后击鼓传花,鼓停花到谁手,谁编题.。
4.最后谁的分高,就是计算能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十
教学内容:复习第6-10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巩固从问题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分析方法,能正确解答。
教学重、难点:找出数量关系,掌握分析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本单元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应用题里数量关系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二、整理思路。
1、做复习第6题。
(1)学生读题。
(2)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说一说这两题可以怎样想。
(4)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为什么两题里求已经铺的米数算法不一样。
2、小结:
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还可以从问题想起,找出求问题的数量关系,看哪个数量还不知道,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组织练习。
1、做复习第8题,
(1)清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说说每道题各是怎样想的。
2、讨论复习第9题,
(1)看图,说说图意。
(2)这道题要先求什么?为什么?
3、讨论复习第10题。
问:可以补充哪些条件?
四、讲解思考题:
(1)说出图意。
(2)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3)妈妈比小英大几倍?妈妈比小英的多少岁?
(3)从线段图上,你知道小英是多少岁?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的什么内容?你进一步知道了些什么?
六、作业:
复习第7、9、10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十一
1.初步学会解答.
2.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能力.
重点。
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投影仪、圆片、小棒.
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采取抢答形式.
2.口述算式和得数(出示投影片).
3.导入 .
(1)学生摆圆片,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8个.
指导学生明确第一行摆4个圆片,第二行摆8个圆片,摆了2个4,所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2)导入 新课.
如果已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你们知道第二行摆几个圆片吗?
课题 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在第一行摆2个圆片,同时在磁力板上也摆2个圆片.
(2)第二行要摆的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应怎样摆?要摆几个圆片?学生边摆边说,巡视.
(3)分组讨论:第二行应怎样摆?要摆几个圆片?
(4)一人到磁力板上摆圆片,并口述摆的过程.
(5)指导学生把例3填完整.
2.完成教科书80页的“做一做”.【可演示课件“应用题”】。
(1)指导学生摆小棒.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的小棒是第一行的4倍,巡视.
(2)引导学生口述摆小棒的过程.
(3)引导学生把此题填完整.
3.例4.【可演示课件“应用题”】。
美术小组做黄花7朵,做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做了多少朵红花?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明确:
这题的已知条件是黄花7朵,红花是黄花的5倍,问题是红花多少朵?
(3)提示:红花是黄花的5倍,也就是红花有5个7朵那么多,为了加深理解,今天我们用线段图来表示题意,用一条线段表示7朵黄花,用5个线段的长表示红花的朵数,并同时演示课件“应用题”画线段图.
(4)从线段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红花是黄花的5倍,红花多,黄花少,也就是求5个7是多少.
(5)启发学生回答计算过程,并引导学生口述解题思路.
(朵)或(朵)。
答:做了35朵红花.
(6)引导学生把例4填完整.
4.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2题.【可继续演示课件“应用题”】。
妈妈买了4米白布,买花布的米数是白布的3倍,买了多少米花布?
(1)引导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通过移动投影片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
(3)学生口头列式之后,指导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
三、全课小结.
四、随堂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1题.【可继续演示课件“应用题”】。
3.列式计算(出示投影片)。
五、布置作业 .
1.小明有5本故事书,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的7本.小明有多少本连环画?
2.停车场卡车的辆数是客车的6倍,客车有8辆,卡车有多少辆?
设计。
点评:
时,首先出示线段图表示题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读题理解题意——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掌握解答应用题解题思路。
活动目的。
使学生能够根据条件自己编题.
活动过程 。
1.根据学号每人发一张号卡,然后击鼓传花,鼓停花到谁手,谁编题.
2.所说题的得数必须与手中的号卡相符(注:能编乘、除的加2分,编加、减的只得1分).
3.鼓一停,每位同学立刻举好手中的号牌,拿花的同学马上用自己的号牌当得数,找到另外两个数,进行加、减、乘、除计算(时间限1分钟).
4.最后谁的分高,就是计算能手.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十二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理解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学会分析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3、全力以赴挑战困难,享受学习的快乐。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新课标第一网。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理解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学会分析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20-p21页。
2、想一想,填一填。
1)、公园里有牡丹花800盆,月季花的盆数是牡丹花的,题中把()看作单位“1”,月季花的盆数是多少?列式为:()。
2)、一袋大米25千克,吃了一部分后,还剩,题中把()看作单位“1”,求还剩多少千克大米就是求()的()是多少。列式为:()。
3)、在长跑比赛中,第二名的速度是第一名的,第三名的速度是第二名的,求第二名速度时,把()看作单位“1”,求第三名速度时,把()看作单位“1”。
二、合作探究:
要求:请用线段图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解答。
思考:你有几种方法?
要求:请用线段图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解答。
思考:你有几种方法?
小结:已知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量的解题方法:
要点提示:在题中出现多个单位“1”时,一定要找准所给分数以哪个量为单位“1”,做到正确对应。
三、学以致用:
1、填空:
一种国产冰箱原来每台售价2700元,现在比原来降低了,现在每台多少元?
1)、应把看作单位“1”。
2)、2700×求的是。
3)、1-求的是。
4)、2700×求的是。
2、我能辩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鸭的只数比鸡的只数多,是把鸡的只数看作单位“1”。()。
2)、某工厂原有男工18人,女工22人,又调来女工人数的,则现在有职工51人。()。
3)、a是b的,b是c的,c是36,a是27。()。
4)、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乙不为0,则甲大于乙。()。
5)、3千克的与4千克的同样重。()。
6)、1米长的绳子,用去,还剩米。()。
3、列式计算。
1)、甲数是120,乙数比甲数少,乙数是多少?
2)、25的与15个的差是多少?
四、解决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2)、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现在有5升水,结冰后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某工厂去年用煤4800吨,今年比去年节约,节约了多少吨煤?今年用煤多少吨?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十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使之‘做’数学”的教学理念。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是一个现实的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意在体现“做”数学的两方面:一引导学生“玩”数学;二帮助学生“悟”数学。因此有意识地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一、设计思路。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是浙江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是在学生能“比较数量多少”和“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一类应用题。教材强调“先分后合”,通过“谁与谁比,谁多谁少,多的可以分成哪两部分”来理解算理。因此,通常的教学模式是“着重让学生理解:母鸡与公鸡比,母鸡多,母鸡的只数分成——与公鸡只数同样多的和比公鸡多的两部分,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母鸡的只数来解此类应用题。”但从实际的教学情况看,让一年级的学生完整地叙述这一思考过程是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对为什么要分?分了过后又为什么要合很难理解,教师上课时也说不明道不清。针对以上的现象,本节课设计的意图是想在强调“同样多”与“多的部分”的概念的基础上,抓住“母鸡比公鸡多3只”的重点句,通过探讨“谁和谁比,以谁为标准,谁多谁少”,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求母鸡的只数转化抽象成“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文字题(求比5多3是几)”来解此类应用题,使说的过程变得简洁,以便于学生接受。而且还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寻找单位“1”的量作铺垫。基于以上教学想法的`另一个原因是教材在教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各内容之后,都出现了同类的文字题。说明各类应用题与同类文字题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是否意味着生活问题与数学模型的建构相互依存。
针对以上的教学设想,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观察和操作,渗透“一一对应”及“比较”的思想、方法,帮助理解掌握“同样多”与“多的部分”。
(2)学生掌握表述解答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4)向学生渗透事物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思想观点,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为力求体现“引导学生‘玩’数学,帮助学生‘做’数学”这一教学思想,教与学主要举措为学具操作、计算机辅助教学、组织讨论探索、引导合作发现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来,构建“转化”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理解”或“消化”的过程,同时通过以下的学习方法亲身体验合作的成功和愉悦。(1)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电脑的动画演示,突出“同样多”这一重要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动手操作的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摆“同样多”与“多的部分”,感悟应用题与文字题的转化统一。(3)尝试法,教师先让学生尝试从具体实物操作中抽象成文字题,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相互讨论,相互启发,最后总结出方法。
(4)概括的方法,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总结概括出解此类应用题的方法。
三、教学程序。
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这节课的程序安排为:
第一环节:引导学生“玩”
【本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zuowen/17476525.html】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教案范文《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教学重......
教案的编写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准备工作,也是教师实施教学计划的具体操作。那么我们该如何编写一份好的教案呢?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步骤......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知道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计算。3、通过数量关系的分析,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 :课件学具......
教案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可以提供指导和支持,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教案的编写要注重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家校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请大家在设计教案时,根......
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内容,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层层递进和渐进式的教学策略。下面是一些设计精良的教案,能够提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