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内容,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层层递进和渐进式的教学策略。下面是一些设计精良的教案,能够提供教学活动和案例,为您的备课提供参考。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一
使学生理解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学会解答,初步培养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小朋友,今天有许多老师来听课,你们高兴吗?徐老师也很高兴,对他们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师生鼓掌表示欢迎)。
2.大家拍手拍得很热烈,但不够整齐,请听一听,老师是怎么拍的,拍了几下?(教师有节奏的拍5下),学老师的样,比我少拍2下。(生拍手)。
3.刚才你们拍了几下,是怎样想的?
指出:要想知道自己拍几下,就可以想,比5下少2下是几下,谁会列式。
4.如果我拍7下,要求你们比我少拍3下,你们该拍几下?怎样想?
1.直观复习:再过几天就是小松鼠的生日了,小白兔准备了礼物送给它,是什么礼物呢?(小黑板出示准备题1)。
(2)填空,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绿花是6朵的?(从9朵里去掉少的3朵)。
(3)师指出:从图上看,绿花比9朵少3朵,绿花的朵数就是要从9朵里去掉3朵。
2.动手操作复习:小白兔给小松鼠送来了鲜花,还给它带来了什么呢?(出示准备题第2题)。
(1)小白兔的要求是第一行摆6个圆,第二行摆三角,三角比圆少2个。哪一行摆得少?摆几个?请小朋友们动手摆一摆。
(3)师指出:有6个,比少2个,就是比6少2,要从6里去掉2,所以用6-2算。
3.“想想算算”第1题。
指名填空,说一说为什么用10-2=8?
师指出:足球比排球少2个,求少的数要从多的数里去掉相差的一部分。
4.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上面题目中想的办法来学习新的应用题(出示课题)齐读:
1.出示例题,指名读,说已知条件和问题。根据这样的条件和问题,你能不能画出线段图?自己先在纸上画,然后和你的同座位进行交流:(出示要求)。
想一想,做一做。
1.表示桃的线段应比梨的线段怎样?为什么?
2.在图上标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3.求桃有多少个可以怎样想?
4.怎样列式计算?
4.指名口头列式,师板书。追问:为什么用减法?
师指出:这里求比23少9的数是多少,要从23里去掉9,所以用减法算。
1.“想想算算”第2题。
看线段图请一生说图意(指名说齐说)。
生填空,为什么用减法算式做?(师引导:这里求的是……)。
2.“想想算算”第3题。
找关键句画波浪线,齐说画的是哪句?蓝花瓶是小数还是大数?填完整算式和答句。
3.小游戏,抢答题目(录音机播放)。
(1)小明家有13只公鸡,母鸡比公鸡少2只,母鸡有几只?
(2)小华有27张邮票,小红比小华少5张,小红有多少张?
(3)学校车棚有9辆摩托车,自行车比摩托车多20辆。自行车有多少辆?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做题时怎样想的?
练习十二第1、2题。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二
五、课后作业。
2.志强小学去年植树650棵,植的树活了634棵,成活率是多少?(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4.一个面粉厂,用40000千克小麦磨出面粉34000千克,求小麦的出粉率.。
教案点评:
该教学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依据知识的迁移规律,进行了必要的铺垫。根据新课“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需要,复习了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重点突出了准备题,为讲授新课做了铺垫。
2、引导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异同点,进一步强化了教学的重点。
3、精心设计习题,使知识引向深入。
探究活动。
百分数是不是分数。
活动目的。
1.加深对百分数和分数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活动题目。
百分数是不是分数?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讨论题目.。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分组汇报.。
4.教师总结.。
活动说明。
这个活动也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三
2.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能力.。
口算卡片、磁力板、投影仪、圆片、小棒.。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采取抢答形式.。
2.口述算式和得数(出示投影片).。
3.导入.。
(1)学生摆圆片,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8个.。
(2)导入新课.。
如果已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你们知道第二行摆几个圆片吗?
板书课题应用题。
1.教学例3.【可演示动画“应用题”或演示课件“应用题”】。
(1)引导学生在第一行摆2个圆片,教师同时在磁力板上也摆2个圆片.。
(3)分组讨论:第二行应怎样摆?要摆几个圆片?
(4)一人到磁力板上摆圆片,并口述摆的过程.。
(5)指导学生把例3填完整.。
2.完成教科书80页的“做一做”.【可演示课件“应用题”】。
(1)指导学生摆小棒.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的小棒是第一行的4倍,教师巡视.。
(2)引导学生口述摆小棒的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把此题填完整.。
3.教学例4.【可演示课件“应用题”】。
美术小组做黄花7朵,做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做了多少朵红花?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明确:
这题的已知条件是黄花7朵,红花是黄花的5倍,问题是红花多少朵?
(4)从线段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红花是黄花的5倍,红花多,黄花少,也就是求5个7是多少.。
(5)启发学生回答计算过程,并引导学生口述解题思路.。
(朵)或(朵)。
答:做了35朵红花.。
(6)引导学生把例4填完整.。
4.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2题.【可继续演示课件“应用题”】。
妈妈买了4米白布,买花布的米数是白布的3倍,买了多少米花布?
(1)引导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通过移动投影片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
(3)学生口头列式之后,指导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
1.看图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1题.【可继续演示课件“应用题”】。
3.列式计算(出示投影片)。
(1)5个8相加是多少?
(2)5的8倍是多少?
(3)4个7相加是多少?
(4)4的7倍是多少?
1.小明有5本故事书,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的7本.小明有多少本连环画?
2.停车场卡车的辆数是客车的6倍,客车有8辆,卡车有多少辆?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
课本p23例4。
教学目标: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4、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
(二)、完成第23页做一做。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
(三)、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答方法,体验解答的过程。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
五、随堂练习。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五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使之做数学的教学理念。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是一个现实的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意在体现做数学的两方面:一引导学生玩数学;二帮助学生悟数学。因此有意识地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多几的应用题是在学生能比较数量多少和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一类应用题。教材强调先分后合,通过谁与谁比,谁多谁少,多的可以分成哪两部分来理解算理。因此,通常的教学模式是着重让学生理解:母鸡与公鸡比,母鸡多,母鸡的只数分成与公鸡只数同样多的和比公鸡多的两部分,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母鸡的只数来解此类应用题。但从实际的教学情况看,让一年级的学生完整地叙述这一思考过程是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对为什么要分?分了过后又为什么要合很难理解,教师上课时也说不明道不清。针对以上的现象,本节课设计的意图是想在强调同样多与多的部分的概念的基础上,抓住母鸡比公鸡多3只的重点句,通过探讨谁和谁比,以谁为标准,谁多谁少,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求母鸡的只数转化抽象成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文字题(求比5多3是几)来解此类应用题,使说的过程变得简洁,以便于学生接受。而且还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寻找单位1的量作铺垫。基于以上教学想法的另一个原因是教材在教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各内容之后,都出现了同类的文字题。说明各类应用题与同类文字题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是否意味着生活问题与数学模型的建构相互依存。
针对以上的教学设想,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观察和操作,渗透一一对应及比较的思想、方法,帮助理解掌握同样多与多的部分。
(2)学生掌握表述解答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4)向学生渗透事物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思想观点,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来,构建转化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理解或消化的过程,同时通过以下的学习方法亲身体验合作的成功和愉悦。
(1)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电脑的动画演示,突出同样多这一重要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动手操作的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摆同样多与多的部分,感悟应用题与文字题的转化统一。
(3)尝试法,教师先让学生尝试从具体实物操作中抽象成文字题,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相互讨论,相互启发,最后总结出方法。
(4)概括的方法,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总结概括出解此类应用题的方法。
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这节课的程序安排为:
1、开门见山地让学生按要求玩学具
(1)摆一摆同样多的两种物体,学生自由摆。引导出一一对应的摆法后,再次摆同样多的两种物体,同桌交流检查。
(2)摆一摆多的部分的物体,学生自由摆并演示说操作的过程。第一行摆4个 ,第二行摆 比 多2个 。就是 比4多2个所以摆6个。主要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第二行为什么摆6个?(比4多2是6。)
(3)相互合作摆多的部分的物体,指名演示并说过程。
2、教师引导得出:刚才我们所做共同点就是算比几多几是多少
1、应用题教学 例 公鸡5只,母鸡比公鸡多3只,母鸡有多少只?
(1)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2)小组合作,交流解法。教师参与学习。
(3)汇报解法。可能出现:用学具演示;直接说算式;转化成比5多3是几等。
(4)电脑演示线段图,抓住母鸡比公鸡多3只通过谁与谁比,以谁为标准,谁多谁少来进一步理解算理。
2、引导归纳转化成文字题
1、课后练习。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两样物体编应用题
1、 谈谈对这类应用题解题的感想。比如请你用难、容易、比较难、比较容易选一来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2、如果是母鸡比公鸡少3只你会做吗?
-->
-->
-->
-->
-->
-->
-->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六
一、说教材和要求。
2、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解决这类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我设计了一个“红花评比”的情景图。根据各自所得红花的不同朵数,很自然地引出主题。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理。
(3)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热情。
4、教学重点。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七
2、通过实物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
3、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4、探索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5、引导学生感悟到美源于生活,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口算卡片、圆片、小棒。
一、操作导入。
1、按要求摆一摆,说一说。
(1)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4个2根。
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倍。
(2)第一行摆4个圆片。
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第三行摆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问:你是怎么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题,出示挂图,问:看了图,你知道了什么?问我们什么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动手画一画,或摆一摆。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
6、学生列式并口答。
7、组织学生讨论:这题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谁能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思考:列式的时候是怎样思考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3、做“想想做做”第3-5题。
(1)学生独立做。
(2)交流:数量关系分别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的?
四、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八
教学反思: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本来是一个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放手摆学具、探索特征、实践应用、游戏等形式,使学生在轻松的、和谐的气氛中获得了新知,同时,在动手操作、动口讨论、动脑找特征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教师在全过程中都处于引导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精心设计,各个活动环节有效而且得法,把课堂的气氛不断推向一个又一个的高潮,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抽象转化为简单、化难为易,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优化。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九
教学内容:
课本p23例4。
教学目标: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4、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
(二)、完成第23页做一做。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
(三)、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答方法,体验解答的过程。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
五、随堂练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十
设计思路:
本节课针对弱智儿童识记慢、思维能力差、对学习兴趣不浓等特点,加强直观教学,强调课堂演示和学生自己反复动手实践,以增强感性认识,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做一做等小步子、多循环的方法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含义,并培养弱智儿童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内容:
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例1。
教学要求:
a:1、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b:1、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学具卡片一套、相关课件、贴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一名学生回答:什么是同样多?
2、在贴绒板上操作:
(1)有5只小兔(师贴),萝卜的个数和小兔同样多,萝卜有几个?(个别生贴后回答)。
(2)有4个茶杯,茶杯盖和茶杯同样多,茶杯盖有几个?(同上)。
3、填空:
五角星有()个。
圆和五角星同样多时,应是()个。
圆比五角星少()个。
圆有()个。
二、新授:
师:数学知识常常是一环套一环的,想一想怎样解决下面的问题呢?
1、直观形象,演示过程。
用课件反复演示:先出现一排10个红皮球,再出现一排被遮住的黄皮球。黄皮球比上一排的10个红皮球少6个。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异质分组)。
(1)按题意摆学具。
(2)列式计算。
10-6=4(个)。
(3)a组汇报:
我们这样解题:买的黄皮球比红皮球同样多应是10个,但题中说黄皮球比红皮球少6个。那么从10个中去掉6个就是黄皮球的个数。
(师引导)10-6=4(个)。
师评价:你们想得真棒,书上就是这样解答的。
3、寻找规律,发现方法。(同质分组)。
(1)阅读p88例1。
(2)练习:
a、看图填空:
三角形比正方形少()个,三角形有()个。
b.画一画:
比少4个.
比少2个.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填空后齐背诵:
2、应用题:
p88、练一练:1――3。
四、拓展应用: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a:p91、3――7。
b:p89、1――2。
板书设计:
应用题。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十一
2.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投影仪、圆片、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采取抢答形式.。
2.口述算式和得数(出示投影片).。
(1)3个2的和是多少?
(2)5个7的和是多少?
3.导入.。
(1)学生摆圆片,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8个.。
(2)导入新课.。
如果已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你们知道第二行摆几个圆片吗?
板书课题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可演示动画“应用题”或演示课件“应用题”】。
(1)引导学生在第一行摆2个圆片,教师同时在磁力板上也摆2个圆片.。
(3)分组讨论:第二行应怎样摆?要摆几个圆片?
(4)一人到磁力板上摆圆片,并口述摆的过程.。
(5)指导学生把例3填完整.。
2.完成教科书80页的“做一做”.【可演示课件“应用题”】。
(1)指导学生摆小棒.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的小棒是第一行的4倍,教师巡视.。
(2)引导学生口述摆小棒的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把此题填完整.。
3.教学例4.【可演示课件“应用题”】。
美术小组做黄花7朵,做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做了多少朵红花?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明确:
这题的已知条件是黄花7朵,红花是黄花的5倍,问题是红花多少朵?
(4)从线段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红花是黄花的5倍,红花多,黄花少,也就是求5个7是多少.。
(5)启发学生回答计算过程,并引导学生口述解题思路.。
(朵)或(朵)。
答:做了35朵红花.。
(6)引导学生把例4填完整.。
4.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2题.【可继续演示课件“应用题”】。
妈妈买了4米白布,买花布的米数是白布的3倍,买了多少米花布?
(1)引导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通过移动投影片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
(3)学生口头列式之后,指导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
三、全课小结.。
通过学习知道了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多少,就是求几个这个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四、随堂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1题.【可继续演示课件“应用题”】。
3.列式计算(出示投影片)。
(1)5个8相加是多少?
(2)5的8倍是多少?
(3)4个7相加是多少?
(4)4的7倍是多少?
五、布置作业.。
1.小明有5本故事书,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的7本.小明有多少本连环画?
2.停车场卡车的'辆数是客车的6倍,客车有8辆,卡车有多少辆?
板书设计。
应用题。
教案点评:
教学开始便通过操作,使学生初步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学生多次体验,为学习应用题做好准备。
教学时,首先出示线段图表示题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读题理解题意——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掌握解答应用题解题思路。
探究活动。
击鼓传花。
活动目的。
使学生能够根据条件自己编题.。
活动过程。
1.根据学号每人发一张号卡,然后击鼓传花,鼓停花到谁手,谁编题.。
4.最后谁的分高,就是计算能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十二
这节课有两个例题:例2是通过摆小棒的情境让学生先直观地看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感受与除法的联系。然后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可以用除法解决该类问题,并且能够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看第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第二个数,进而理解该类问题的实质。例3是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前面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对“倍”的认识和除法的认识基础上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是将这两个知识点充分地沟通,使学生顺利地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通过复习导入。采用练习的形式,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为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2、由于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动手摆小棒让学生感受“倍”,变静为动,让学生直观感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然后通过观察、分析、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含义,初步掌握此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例3,有效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十三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理解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学会分析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3、全力以赴挑战困难,享受学习的快乐。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新课标第一网。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理解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学会分析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20-p21页。
2、想一想,填一填。
1)、公园里有牡丹花800盆,月季花的盆数是牡丹花的,题中把()看作单位“1”,月季花的盆数是多少?列式为:()。
2)、一袋大米25千克,吃了一部分后,还剩,题中把()看作单位“1”,求还剩多少千克大米就是求()的()是多少。列式为:()。
3)、在长跑比赛中,第二名的速度是第一名的,第三名的速度是第二名的,求第二名速度时,把()看作单位“1”,求第三名速度时,把()看作单位“1”。
二、合作探究:
要求:请用线段图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解答。
思考:你有几种方法?
要求:请用线段图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解答。
思考:你有几种方法?
小结:已知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量的解题方法:
要点提示:在题中出现多个单位“1”时,一定要找准所给分数以哪个量为单位“1”,做到正确对应。
三、学以致用:
1、填空:
一种国产冰箱原来每台售价2700元,现在比原来降低了,现在每台多少元?
1)、应把看作单位“1”。
2)、2700×求的是。
3)、1-求的是。
4)、2700×求的是。
2、我能辩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鸭的只数比鸡的只数多,是把鸡的只数看作单位“1”。()。
2)、某工厂原有男工18人,女工22人,又调来女工人数的,则现在有职工51人。()。
3)、a是b的,b是c的,c是36,a是27。()。
4)、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乙不为0,则甲大于乙。()。
5)、3千克的与4千克的同样重。()。
6)、1米长的绳子,用去,还剩米。()。
3、列式计算。
1)、甲数是120,乙数比甲数少,乙数是多少?
2)、25的与15个的差是多少?
四、解决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2)、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现在有5升水,结冰后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某工厂去年用煤4800吨,今年比去年节约,节约了多少吨煤?今年用煤多少吨?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2.比多少。
比比。
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新授。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7个,小华套中12个。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5(个)。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小白菜。小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五、板书设计:
12-7=5(个)。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十五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全力以赴挑战困难,享受学习的快乐。
难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在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运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15分钟,然后20分钟独立做完学案,正课由小组讨论交流10分钟,25分钟展示点评,5分钟整理落实,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17页。
2、想一想,填一填:
1)、千克是()千克的,是()克。
2)、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把()看作单位“1”。
3)、黑兔的等于白兔,把()看作单位“1”。
4)、已修这条公路的,把()看作单位“1”。
5)、一根长15米的铁丝,用去,还剩()米。
6)、苹果有48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48×表示()。
二、合作探究:
要求:请用线段图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解答。
思考:你有几种方法?
要点提示:分析时要弄清是哪两个量相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是以哪个量为标准量(单位“1”),哪个量为比较量。
小结:
要求:请用线段图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解答。
要点提示:正确判断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是解答“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关键。
小结:
温馨提示:在已知条件较多的情况时,一定要分清哪些条件与所求的问题有关。找准所求问题以哪个量为单位“1”。
三、学以致用:
1、开动脑筋填一填。
1)、晶晶商店今年营业额的等于去年的营业额,把()看作单位“1”。
2)、甲数占乙数的,把()看作单位“1”;乙数等于甲数的,把()看作单位“1”;
3)、六年级一班有45名同学,其中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列式:
4)、一本书有246页,看了,?
列式:
四、解决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2)、一根绳子长40米,第一次剪去5米,第二次剪去余下的。第二次剪去多少米?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十六
1.初步学会解答.
2.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投影仪、圆片、小棒.
教学步骤 。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采取抢答形式.
2.口述算式和得数(出示投影片).
3.导入 .
(1)学生摆圆片,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8个.
指导学生明确第一行摆4个圆片,第二行摆8个圆片,摆了2个4,所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2)导入 新课.
如果已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你们知道第二行摆几个圆片吗?
板书课题 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可演示动画“应用题”或演示课件“应用题”】。
(1)引导学生在第一行摆2个圆片,教师同时在磁力板上也摆2个圆片.
(2)第二行要摆的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应怎样摆?要摆几个圆片?学生边摆边说,教师巡视.
(3)分组讨论:第二行应怎样摆?要摆几个圆片?
(4)一人到磁力板上摆圆片,并口述摆的过程.
(5)指导学生把例3填完整.
2.完成教科书80页的“做一做”.【可演示课件“应用题”】。
(1)指导学生摆小棒.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的小棒是第一行的4倍,教师巡视.
(2)引导学生口述摆小棒的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把此题填完整.
3.教学例4.【可演示课件“应用题”】。
美术小组做黄花7朵,做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做了多少朵红花?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明确:
这题的已知条件是黄花7朵,红花是黄花的5倍,问题是红花多少朵?
(3)教师提示:红花是黄花的5倍,也就是红花有5个7朵那么多,为了加深理解,今天我们用线段图来表示题意,用一条线段表示7朵黄花,用5个线段的长表示红花的朵数,教师板书并同时演示课件“应用题”画线段图.
(4)从线段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红花是黄花的5倍,红花多,黄花少,也就是求5个7是多少.
(5)启发学生回答计算过程,并引导学生口述解题思路.
(朵)或(朵)。
答:做了35朵红花.
(6)引导学生把例4填完整.
4.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2题.【可继续演示课件“应用题”】。
妈妈买了4米白布,买花布的米数是白布的3倍,买了多少米花布?
(1)引导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通过移动投影片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
(3)学生口头列式之后,指导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
三、全课小结.
四、随堂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1题.【可继续演示课件“应用题”】。
3.列式计算(出示投影片)。
五、布置作业 .
1.小明有5本故事书,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的7本.小明有多少本连环画?
2.停车场卡车的辆数是客车的6倍,客车有8辆,卡车有多少辆?
教学时,首先出示线段图表示题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读题理解题意——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掌握解答应用题解题思路。
活动目的。
使学生能够根据条件自己编题.
活动过程 。
1.根据学号每人发一张号卡,然后击鼓传花,鼓停花到谁手,谁编题.
2.所说题的得数必须与手中的号卡相符(注:能编乘、除的加2分,编加、减的只得1分).
3.鼓一停,每位同学立刻举好手中的号牌,拿花的同学马上用自己的号牌当得数,找到另外两个数,进行加、减、乘、除计算(时间限1分钟).
4.最后谁的分高,就是计算能手.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十七
各位评委老师: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使之‘做’数学”的教学理念。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是一个现实的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意在体现“做”数学的两方面:一引导学生“玩”数学;二帮助学生“悟”数学。因此有意识地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多几的应用题”是在学生能“比较数量多少”和“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一类应用题。教材强调“先分后合”,通过“谁与谁比,谁多谁少,多的可以分成哪两部分”来理解算理。因此,通常的教学模式是“着重让学生理解:母鸡与公鸡比,母鸡多,母鸡的只数分成——与公鸡只数同样多的和比公鸡多的两部分,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母鸡的只数来解此类应用题。”但从实际的教学情况看,让一年级的学生完整地叙述这一思考过程是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对为什么要分?分了过后又为什么要合很难理解,教师上课时也说不明道不清。针对以上的现象,本节课设计的意图是想在强调“同样多”与“多的部分”的概念的基础上,抓住“母鸡比公鸡多3只”的重点句,通过探讨“谁和谁比,以谁为标准,谁多谁少”,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求母鸡的只数转化抽象成“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文字题(求比5多3是几)”来解此类应用题,使说的过程变得简洁,以便于学生接受。而且还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寻找单位“1”的量作铺垫。基于以上教学想法的另一个原因是教材在教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各内容之后,都出现了同类的文字题。说明各类应用题与同类文字题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是否意味着生活问题与数学模型的建构相互依存。
针对以上的教学设想,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观察和操作,渗透“一一对应”及“比较”的思想、方法,帮助理解掌握“同样多”与“多的部分”。
(2)学生掌握表述解答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4)向学生渗透事物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思想观点,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为力求体现“引导学生‘玩’数学,帮助学生‘做’数学”这一教学思想,教与学主要举措为学具操作、计算机辅助教学、组织讨论探索、引导合作发现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来,构建“转化”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理解”或“消化”的过程,同时通过以下的学习方法亲身体验合作的成功和愉悦。(1)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电脑的动画演示,突出“同样多”这一重要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动手操作的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摆“同样多”与“多的部分”,感悟应用题与文字题的转化统一。(3)尝试法,教师先让学生尝试从具体实物操作中抽象成文字题,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相互讨论,相互启发,最后总结出方法。(4)概括的方法,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总结概括出解此类应用题的方法。
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这节课的程序安排为:
1、开门见山地让学生按要求玩学具。
(1)摆一摆“同样多”的两种物体,学生自由摆。引导出“一一对应”的摆法后,再次摆“同样多”的两种物体,同桌交流检查。
(2)摆一摆“多的部分的物体”,学生自由摆并演示说操作的过程。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比多2个。就是比4多2个所以摆6个。主要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第二行为什么摆6个?(比4多2是6。)。
(3)相互合作摆“多的部分的物体”,指名演示并说过程。
2、教师引导得出:刚才我们所做共同点就是算“比几多几是多少”
1、应用题教学例公鸡5只,母鸡比公鸡多3只,母鸡有多少只?
(1)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2)小组合作,交流解法。教师参与学习。
(3)汇报解法。可能出现:用学具演示;直接说算式;转化成“比5多3是几”等。
(4)电脑演示线段图,抓住“母鸡比公鸡多3只”通过“谁与谁比,以谁为标准,谁多谁少”来进一步理解算理。
2、引导归纳转化成文字题。
1、课后练习。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两样物体编应用题。
1、谈谈对这类应用题解题的感想。比如请你用“难、容易、比较难、比。
较容易”选一来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2、如果是“母鸡比公鸡少3只”你会做吗?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十八
管理类联考数学的考试中有一类应用题,所给条件纷繁复杂,定量关系不明确,初学者常常不知所云,要求我们计算所花钱数最少或者时间最少或者果实最多,简而言之,就是要求我们建立模型实现利益最大化,我们把这类应用题叫做线性规划应用题。线性规划是运筹学中辅助人们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数学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做这种题的方法。
一、根据题目限定条件列出不等式组。
二、将第一个不等式设为等式代入第二个,求出其中一个未知数限定范围。
三、写出目标函数并整理。
四、根据未知数范围求解目标函数最值。
各位考生可以看到,这类线性规划应用题,我并没有使用我们高中阶段学习过的方法,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绘出可行域,再进一步利用单纯形法求得目标函数在可行域内的最值,或者求得目标函数的取值范围,这样做的原因不外乎为了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解题速度,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考试不是会了知识就能得高分,要同时兼备速度与准确度才能在联考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方法是可以解决联考中出现的所以线性规划应用题的。
还有十几天考试就来临了,考研提醒大家不要再追求多做几道题或者几套卷,如果你做的题目与真题没有很高的契合度,或者你总是用一种缓慢的方法无时间限制的做题,可以说你的工作完全无效,做题速度以及准确度,不是靠多做几道题能够实现的,靠的是对基础知识点极度熟练以及极度灵活的掌握,要求大家拿出真题,反复研磨真题中涉及的不太熟练的.知识点,做到一个公式,无论从哪个角度出,都能够迅速反馈,而不是需要在纸上画半天才能得出需要的形式。
另外,不要太在意模拟考试的分数,模拟题有没有用,当然有用,但是他的用途不是判断你能在真正的考试中考出多少分,而是与真题的作用一样,判断你还有哪些知识点需要详细研磨,擅用模拟题,擅用真题,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十九
1.初步学会解答.
2.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能力.
重点。
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投影仪、圆片、小棒.
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采取抢答形式.
2.口述算式和得数(出示投影片).
3.导入 .
(1)学生摆圆片,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8个.
指导学生明确第一行摆4个圆片,第二行摆8个圆片,摆了2个4,所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2)导入 新课.
如果已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你们知道第二行摆几个圆片吗?
课题 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在第一行摆2个圆片,同时在磁力板上也摆2个圆片.
(2)第二行要摆的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应怎样摆?要摆几个圆片?学生边摆边说,巡视.
(3)分组讨论:第二行应怎样摆?要摆几个圆片?
(4)一人到磁力板上摆圆片,并口述摆的过程.
(5)指导学生把例3填完整.
2.完成教科书80页的“做一做”.【可演示课件“应用题”】。
(1)指导学生摆小棒.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的小棒是第一行的4倍,巡视.
(2)引导学生口述摆小棒的过程.
(3)引导学生把此题填完整.
3.例4.【可演示课件“应用题”】。
美术小组做黄花7朵,做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做了多少朵红花?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明确:
这题的已知条件是黄花7朵,红花是黄花的5倍,问题是红花多少朵?
(3)提示:红花是黄花的5倍,也就是红花有5个7朵那么多,为了加深理解,今天我们用线段图来表示题意,用一条线段表示7朵黄花,用5个线段的长表示红花的朵数,并同时演示课件“应用题”画线段图.
(4)从线段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红花是黄花的5倍,红花多,黄花少,也就是求5个7是多少.
(5)启发学生回答计算过程,并引导学生口述解题思路.
(朵)或(朵)。
答:做了35朵红花.
(6)引导学生把例4填完整.
4.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2题.【可继续演示课件“应用题”】。
妈妈买了4米白布,买花布的米数是白布的3倍,买了多少米花布?
(1)引导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通过移动投影片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
(3)学生口头列式之后,指导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
三、全课小结.
四、随堂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1题.【可继续演示课件“应用题”】。
3.列式计算(出示投影片)。
五、布置作业 .
1.小明有5本故事书,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的7本.小明有多少本连环画?
2.停车场卡车的辆数是客车的6倍,客车有8辆,卡车有多少辆?
设计。
点评:
时,首先出示线段图表示题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读题理解题意——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掌握解答应用题解题思路。
活动目的。
使学生能够根据条件自己编题.
活动过程 。
1.根据学号每人发一张号卡,然后击鼓传花,鼓停花到谁手,谁编题.
2.所说题的得数必须与手中的号卡相符(注:能编乘、除的加2分,编加、减的只得1分).
3.鼓一停,每位同学立刻举好手中的号牌,拿花的同学马上用自己的号牌当得数,找到另外两个数,进行加、减、乘、除计算(时间限1分钟).
4.最后谁的分高,就是计算能手.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二十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0页例6和“练一练”,练习二第3-9题。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小棒、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
1、摆一摆。
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的根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摆了几根?你是怎样想的?
2、画一画。
二、自主探究,教学新知。
1、出示情景图。
(1)谈话:看着这图,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松树有多少棵?柏树有多少棵?......)。
(2)要求松树有多少棵,可以怎样想呢?我们先来画一画。
根据题意老师和学生一起画图。
杨树。
松树。
(3)要求松树有多少棵,你准备怎样来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4)学生独立计算。
(5)谈话: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小结:要求松树有多少棵就是要求3个11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
(7)要求柏树有多少棵,你准备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学生独立计算后说说想的过程。
2、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
(2)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要求白兔有几只,就是求()个()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4题。
(1)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要求书包要多少钱,就是要求()个()是多少。
2、练习二第5题。
(2)学生独立思考后完成。
(3)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独立完成练习二第9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二十一
能力:培养一定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解题方法。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二、计算。
三、文字题。
1、被减数是64,减数是4,差是多少?
2、减数是40,被减数是64,差是多少?
四、应用题。
小刚的数学本上得15面红旗,小亮得9面,小亮比小刚少得几面?
五、图形题。
(1)和同样多的是()。
(2)比多()个。
六、
(1)可以分成()个()个。
(2)和同样多的是()。
(3)比少的是()。
板书设计: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篇二十二
参考答案。
1、这个计算器原价80元。
2、去年收稻谷2600千克。
3、亏了6元(该商品成本价24元);如果想盈利25%,应按30元出售。
4、加入6千克盐。
5、该商品打85折出售。
6、这个保险公司有男职工40人。
7、这条公路全长米。
8、这套服装是打9折出售的。
9、需要蒸发掉760千克水。
10、这个鱼塘面积7850平方米。
11、至少需要薄膜314平方米,需要花157元。
12、大约5.5千米。
13、还要10天才能修完这条水渠。
14、六年级一共有300人。
15、科技小组有32人。
16、这批化肥共有60吨。
17、这块菜地面积是64平方米。
18、这时火车行驶了70千米。
【本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zuowen/17495018.html】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教案范文《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教学重......
教案的编写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准备工作,也是教师实施教学计划的具体操作。那么我们该如何编写一份好的教案呢?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步骤......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知道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计算。3、通过数量关系的分析,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 :课件学具......
教案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可以提供指导和支持,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教案的编写要注重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家校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请大家在设计教案时,根......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知道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计算。3、通过数量关系的分析,培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