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娱乐]小学音乐教学第11册教案人音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五年级音乐人音版教案”。
人音第十一册音乐教案(全)
第一课
白 帆 教学内容:
一 歌曲:《白帆》
二 综合训练:三声部合唱发声练习
三 欣赏:长江之歌(合唱曲)
教学目的:
一 启发学生通过有表情地歌唱,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表现明朗的生活态度。
二 着重通过对旋律特点的分析,感受欣赏曲中所表达热爱和赞颂祖国河山的帜热感情。
三 进行三声部的发声练习,要求韵母转换连贯.自然。
声部间基本协和.均衡。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并富有感情的进行演唱。
教学难点:三个声部声音的协和与均衡
教具准备:录音机.钢琴.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 三声部母音转换练习
教学重点:要求声部的和谐,声音的自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综合训练
1发声练习
a、学生跟随老师的手势齐唱C大调音阶
b、学生用柯达伊手势做三度音程的发声练习
2、复习歌曲:《小瓜棚》
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有感情地演唱此歌
3、三声部母音转换练习:教材P 1=c 4/4 5
要求:声音自然.均衡.顿音要唱得短促。
教学步骤:
1、学生说出练习曲的拍子和曲谱中出现的音乐记号。
2、用牧童笛自学曲谱.教师巡视指导。
3、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
四 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白帆》
教学重点:两声部声音的协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互相问好
二、综合训练
1、发声练习:
(1)用柯达伊手势唱C大调音阶
(2)二声部声音训练《太阳出来了》
(3)复习前一课时的发声曲
2、复习歌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要求:在老师的指挥下准确和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视唱练习
教材P5(1-5)小节
要求:符点之处要唱得清晰.节奏要准确
三、学习新课
1、学生听歌曲范唱,听后说说歌曲是几拍子的,然后由学生起歌名。(音像带)
2、揭示课题再听范唱,并说出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中的“白帆”象征什么?(少年儿童对生活的美好理想,鼓起生命的风帆,在生活的海洋上搏击风浪)
3、学习曲谱
教学步骤
(1)让学生先浏览全曲,然后再找出自己认为比较难的节奏和不熟悉的音乐记号
(2)又学生们自己先解决难点,然后教师再做补充。
(3)学生用乐器自学歌曲曲谱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齐奏曲谱(一声部),然后学生再随琴唱谱。一声部旋律学生掌握熟练之后学生再练唱二声部的曲谱旋律。
4、学习歌词:学生随琴自填歌词。
5、歌曲处理:学生在演唱中按歌谱上的力度及速度唱,然后在演唱中要想象歌曲的意境,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6、演唱形式:采用领唱.齐唱的形式
四、教师小结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欣赏:《长江之歌》,感受欣赏曲中所表达的热爱和赞颂祖国河山的炽热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的旋律特点,准确的完成书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歌曲《白帆》进教室(音像带)
2、师生互相问好
二、综合训练
1、发声练习同上一课时
2、复习歌曲《白 帆》
要求声音自然,有感情。以便很好的表现出我们少年儿童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明朗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欣赏:(课件)
1、初听欣赏曲,然后提问对于这首歌你都知道哪些?
2、学生讨论,互相询问。然后回答
3、教师对这首歌曲进行讲解和介绍
《长 江之歌》是电视连续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曲,该曲是剧中的主题音乐,为了更好地体现长江雄伟浩荡的英姿,《话说 长江》剧组在成千上万的应征中选用了胡宏伟的这一首歌,因此,这是一首填词歌曲,歌曲以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长江悠长.古老的历史和它汹涌澎湃.奔腾万里的雄姿。既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哺育自己的慈母-长江的眷恋之情,又抒发了我国各族人民以万里长江奔腾向前的气概去建设美好未来的雄心壮志。
4、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旋律.速度
5、复听歌曲,边听边想歌曲的曲式段落
6、学生通过复听来回答问题(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ABA')
7、分析每一乐段所表现的不同内容
8、师生共同总结歌曲的曲式段落及不同乐段所表现的不同情绪乐曲是由带再现的三段体构成(ABA')第一乐段由两个大乐句组成,形象地展示了长江从雪山出发一泻千里的浩荡之势及奔腾咆哮的宏伟气魄。第二乐段是对长江的赞美,曲调抒情优美与前段形成对比。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由衷地表达出了对长江的爱。
9、再听歌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从而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0、师生共同完成书后的听听想想练习:此练习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
四、教学回顾:
第 二 课
采
菱
教学内容:
一、歌曲 采 菱
二、读谱知识:
(1)反复记号D.S.
(2)切分音
三、综合练习:节奏练习
切分音练习
四、欣赏:《渔舟唱晚》(筝独奏曲)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用优美,亲切的歌声表达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
二、学习和掌握切分节奏ⅹⅹⅹ;认识和运用反复记号D.S.三、欣赏筝独奏曲《渔舟唱晚》,继续培养学生通过对旋律等音乐语言的分析来感受和理解音乐内容的初步能力,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兴趣爱好。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学习和掌握切分节奏,认识和运用反复记号D.S.准确.熟练的用竖笛吹奏曲谱并能完整准确地视唱曲谱
教学重点: 准确地视唱曲谱,并能把所学的音乐知识运用到视唱中去
教具准备: 录音机.牧童笛.教学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白帆》歌曲旋律进教室
2、师生互相问好
三、综合练习
1、发声练习:音程练习用“MA”来唱
2、复习歌曲《白帆》
要求学生在跟随伴奏带的演唱中声音要优美,富有感情,以更好的表达我们少年儿童对生活的热爱。
3、音乐知识:切分音(通过节奏练习从而来引出本课的音乐知识)
4、提问我们以前还学习过哪些切分音,它们都是几拍子的。
四、学习歌曲(音像带)
1、导言:转眼你们已经六年级了,已经学过很多歌曲有东北民歌.陕北民歌.山东民歌,谁能把这些具有代表的歌曲唱给大家听听呢?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江南小调《采菱》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3、学生在曲谱中找出前面学过的切分音
4、从曲谱中找出自己认为较难的节奏型,先由学生自己解决,然后教师再补充。
5、学生自学曲谱,教师指导纠正。
6、学生跟随伴奏唱谱,教师随时指导纠正
7、学生完整的随着钢琴伴奏唱曲谱。
8、找个别同学唱
五、教师小结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采菱》的歌曲旋律进教室
2.师生互相问好
二.综合练习
1.发声练习同上一课时
2.复习歌曲《白帆》要求情绪饱满,声音放松自然。
三.继续学习歌曲
1.复习歌曲曲谱
2.复听歌曲范唱
3.找同学读歌词
4.学习歌词: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同学吹奏曲谱,另一组同学唱词。然后两组互换。教师随时进行知道和纠正。
5.学生跟随伴奏带唱歌词
四.艺术处理:第一乐句因为运用切分音,所以要唱的轻盈.活泼;第二乐句声音要悠扬,尽情抒发水乡孩子对家乡的热爱.五.通过对歌曲的处理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六.把学生分成两组,才用对唱形式进行对歌曲的巩固练习
七.找个人唱
八.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筝独奏曲《渔舟唱晚》,继续培养学生通过对旋律等音乐语言的分析来感受和理解音乐内容的初步能力,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熟悉音乐,感受我国民族音乐的美
教学用具: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互相问好
二.复习歌曲《采菱》要求学生用亲切优美的歌声表达热爱的真挚情感。
三.欣赏《鱼舟唱晚》(课件)
1.初听欣赏曲,使学生初步感受乐曲表达的意境。
2.师生共同理解乐曲的标题
《鱼舟唱晚》“鱼舟”是渔民捕鱼的小船,“唱晚“是歌唱江南水乡傍晚的美景和渔民充满乐趣的生活
3.复听乐曲,谈谈欣赏后的感受同时介绍民族乐器—筝
四.分段欣赏:
第一部分 慢板 是柔情性较强的乐段
1.欣赏第一部分,带着问题去听,第一部分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2.学生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3.教师小结:这一段旋律抒发了对湖滨晚景的赞美之情,是我们仿佛看到夕阳余辉尽染,微波涟漪的湖面上,微风轻拂缓缓移动的鱼舟,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啊。
4.欣赏第二部分
教师通过这段乐曲中采用了筝特有的花指奏,使我们感到声音华丽流畅,韵味十足。
5.欣赏三部分
6.教师小结
7.学生完整的欣赏全曲
五.教学回顾:
第三课 摇 篮 曲
教学内容:
一.歌曲《摇篮曲》
二.综合练习
1.听辨不同效果的二声部组合,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
2.旋律连接(选择)
二.欣赏:鳟鱼(童声合唱)
介绍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用气息支持的连贯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趣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辨平行三度与四度的二声部效果;学唱曲谱
教具准备:录音机 牧童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互相问好
二、综合练习
1、跟琴唱C大调音阶,同时用柯达伊手势表示唱名
2、哼鸣练习:要求口腔打开,气息连贯、声音圆润
三、复习歌曲《采菱》要求伴随音乐伴奏带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听辨和感受两组不同的二声部音响效果,然后再唱一唱,听一听练习曲的二部组合和上面哪一组相似。
五、学习新课(课件)
1、导言:请大家听两首歌曲,看看它们在节奏、情绪上是否相同。(不同)
2、再听歌曲范唱,然后找出歌曲自认为较难的节奏
3、师生共同解决难点
4、学生用牧童笛自学曲谱,教师指导纠正。
5、齐奏曲谱,教师进一步指导纠正
6、学生跟琴齐奏曲谱
7、学生跟琴齐唱曲谱
英 语 歌 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
教学重点:准确地唱出歌曲中的装饰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互相问好
二、综合练习
1、发声练习同第二课时
2、复习歌曲《采菱》(音像带)
要求用优美、亲切的歌声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3、乐句连接练习
学生自由进行。
三、学习新课:(课件)
1、复习歌曲曲谱
2、学生朗读歌词
3、学生跟琴先填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然后再唱二、三段的歌词
四、教师讲解关于《摇篮曲》创作的轶事
有一天,舒伯特十分饥饿,下意识地走进一家饭店,当服务员向他出示菜单时,他因身无分文而显得尴尬,他四下张望,希望遇到一个熟人,但店堂里在座的都是陌生人,当他低下头感到失望时,忽然看到桌上的一分报纸上刊登的克劳蒂分斯的短诗,便立即把这首诗谱成歌曲,并交给店主,这样才换来了一份土豆充饥,可是在舒伯特死后三十年,这首摇篮曲的手稿竟以四万法郎高价售出。
五、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完整地演唱此歌,采用“轻柔”的声音演唱,在情绪上要充满温存与抚爱,以表现妈妈对宝贝的挚爱和催孩子入睡的一片柔情。
六、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鳟鱼》感受歌曲中因调式的转换而造成情绪与气质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互相问好
二、发声练习同上一课时
三、复习歌曲《摇篮曲》
要求:用轻、柔、暗的声音及音色来唱此歌,以表现妈妈对宝贝的挚爱和催孩子入睡的一片柔情。
四、欣赏《鳟鱼》(音像带)
1、介绍舒伯特及被称为歌曲之王的由来
2、出听欣赏曲,熟悉歌曲内容
3、再听歌曲,说出全曲分为几段
4、学生逐段分析,听说出每段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全曲分为三段
第1段:描 写 一 群 鳟 鱼 在 清 清 的 河 水 中 游 戏。
第2段:描 写 渔 夫 悄 悄 坐 在 河 边 钓 鱼,鳟 鱼 不 上 他 的 钩。
第3段:描 写 狡 猾 的 渔 夫
把 河 水 搅 混,小 鱼 受 骗 上 钩。
5、说出调式、旋律、节奏、力度、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由于调式的变化而形成情绪的对比,力度、节奏等变化加上伴奏等手段而引起色彩变化
6、师生共同完成书后听听想想练习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歌曲处理、旋律填空练习
教学重点:学生能准确、协调并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1、学生听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进教室
2、师生互相问好
二、综合练习
1、发声练习同第一课时
2、复习歌曲《采菱》、《摇篮曲》
1、学生跟琴齐唱歌曲
2、自由讨论,怎样唱好这首歌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小结:歌曲的旋律起伏与力度的变化基本成正比,使婉转起伏的旋律伴随着时轻又渐弱的力度,把我们少年儿童对党的深情林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所以我们用渐弱渐强的力度来演唱,歌曲中的衬词,是使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风的关键。所以咬字、吐字的清晰稍快的速度都要处理好,唱好。
四、通过对歌曲的处理之后学生完整并富有感情的演唱此歌。
五、旋律连接练习
首先师生两首短曲的调式,然后让学生自己创作两小节旋律,然后一部分学生唱题中的旋律,另一部分唱自己创作的旋律,然后两部分互相交换,一一进行视唱,最后由学生讨论哪些连最贯、最流畅、最通顺。同时再让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中找出一些规律来,从而获得旋律写作的初步能力。
六、教师小结
教学内容: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重点:熟悉音乐、感受管弦所具有的丰富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互相问好
二、综合练习
1发声练习同第课时
2听写节奏:教师打节奏,学生听后把老师打出来的节奏写出来复习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
要求用亲切,优美的 声音表现歌曲的思想内涵
三、欣赏:音像带 课件
1复习提问:管弦乐的种类?揭示课题,对乐曲进行简介
3初听全曲,分析乐曲分为几段,每段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4逐段欣赏,说出每段描绘的内容
5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引子由两支圆号摸拟牛角吹出角号在山谷林间飘逸回荡…….6完整地欣赏全曲,感受乐曲的舞蹈性及它的情绪与风格。
四教师回顾:
第 五 课 小 小 花 伞
教学内容:
一、歌曲《小小花伞》
二、综合练习
1、力度记号旋律连接(填空)
三、欣赏:驼铃响定叮当(弹拨乐合奏曲)
教学目的:
一、启发学生用轻快、活泼的歌声表达歌曲《小小花伞》的愉悦欢快的情绪,歌唱各族儿童的大团结。
二、继续进行旋律连接天空练习,发展学生的旋律写作的初步能力。
三、通过乐曲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由不同调式而造成的气氛与情绪变化,并初步认识调式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
教学重点:准确并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同时唱准切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歌曲《小小花伞》进教室
2、师生互相问好
二、综合练习
1、发声练习:母音转换练习
要求:口腔打开,声音自然、均衡、连贯。
三、复习歌曲《采菱》
要求学生用亲切、甜美的声音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四 学习新课
1、请同学们听范唱,听后说一说歌中唱了什么?情绪如何?
2、学生用牧童笛自主学习歌曲曲谱。学习时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自己独立研究,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他人
五、歌曲处理:师生共同分析这首歌曲的演唱情绪以及歌曲在力度速度上的变化。
六、通过师生共同对歌曲的处理,学生完整地富有表情地来演唱歌曲
七、教师小结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通过旋律填空练习,培养学生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旋律走向,能独立真确的完成好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互相问好
二、复习歌曲:《小小花伞》
三、导入:教师出示玻璃杯和一把尺子,通过提问及教师为同学演唱歌曲的伴奏,导出课题《创作》
四、教师出示两条学生熟悉的旋律,来让学生填空
五、教学回顾:
第 四 课
党 的 关 怀 亲 亲 的 哩
教学内容:
一、歌曲 党的关怀亲亲的哩
二、综合练习:旋律连接(填空)
三、欣赏:北京喜讯到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在乐曲的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旋律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进教室
2、师生互相问好
二、综合练习
1、发声练习:要求声音自然,气息连贯流畅
(1)随琴唱音阶并用柯达伊手势表示唱名
(2)视唱《月亮爬上来》
2、复习歌曲《摇篮曲》(音像带)
要求:学生用真挚的感情唱出妈妈对宝宝真挚的爱和入睡的一片柔情。
三、学习新课
1、导言: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具有民歌风格的儿童合唱歌曲,这首歌曲深情地倾吐了孩子们对党的无比热爱之情。
2、听歌曲范唱,听后说出歌中唱了什么?情绪如何?有什么特点?(低声部的曲调基本是高声部的模仿,只是节奏紧缩)
3、学生在曲谱中找出自己认为较难的节奏短句和节奏型
4、其它同学帮助解决难点
5、学生用牧童笛自学曲谱
6、随琴吹奏曲谱,教师指导纠正
7、学生跟琴唱歌曲旋律先一后二然后再把学生分为两组合唱全曲。
四、填唱歌词
1、学生齐读歌词
2、在老师的指挥和指导下合唱歌曲
五、教师小结:的创作中选出几条具有代表性的旋律,然后通过对已有旋律走向,对选出的旋律进行吹唱,最后再选出通顺、流畅的乐句,填写在曲谱里。最后大家在唱一唱。
3、创作歌词
学生根据创作的旋律,填写歌词,然后不自己创作的歌词写在旋律谱中,然后大家各自唱一唱,最后大家再选出创作比较好的,大家来唱。
4、配伴奏
学生自己创作伴奏,然后边唱歌曲边用自己创作的打击乐器为自己伴奏。
四、师对本节课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欣赏《驼铃响叮铛》
教学重点:感受调式的不同而造成气氛与情绪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互相问好
二、发声练习同第二课时
三、花伞》
要求: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各族儿童的大团结。
四、欣赏《驼铃响叮铛》(音像带、课件)
1、复习弹拨乐的乐器种类并说出它们各自音色的特点
2、揭示课题、简介乐曲内容
乐曲取材于建芳创作的歌曲《大山关东糖 驼铃传深情。中的部分音调而创作的。
乐曲描绘了这样一个情景,微风传来清脆的驼铃声,一队满载货物的驼铃队由远处而来,人们载歌载舞地喜迎,欢送随着驼队的渐渐远去驼铃声袒护也消失在沙漠深处。完整地初听全曲,要求学受出由远而近,由近而远的力度变化表现。分段复听,然后说说每段音乐由什么乐器领奏?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的关系如何?
5、复听全曲,感受调式的变化所引起的情绪的变化?
力度的强弱变化描绘了驼队由远而近,由近燃放以后而远依然土的情景,热烈的歌舞场面也用了较强的力度,从容不迫的速度表现了驼队的缓慢行进,较快的速度表现舞蹈的场面和热烈欢快的情绪。
教学目的:
一、知道学生以优美、抒情的歌声,赞美家乡、赞美党、赞美幸福的生活;并通过歌唱和欣赏,培养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复习常用的固定的速度记号。
三、通过按标题内容要求创作旋律的练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通过欣赏歌曲《新疆好》,感受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用优美、抒情地歌声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能用优美、朴实的风格,富有表情地演唱此歌唱好、唱准每句尾音的拖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歌曲《沂蒙山小调》旋律进教室
2、师生互相问好
二、发声练习
1、用 mi ya 做音程的发声练习
2、练唱《太阳下山岗》
要求:声音位置统一、自然、气息连贯。
三、复习歌曲《小小当然划时代法花伞》
要求: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以表现各族儿童的团结友爱。
四、学习新课:(音像带)
1、听歌曲范唱,感受民歌的演唱风格,并按录音范唱的速度、力度风格有感情地跟琴视唱曲调。
2、简述《沂蒙山小日 调》的由来,加深对民族的了解
《沂蒙山小调》是山东的一首燃烧弹感新民歌,原为《十二月调》,抗日战争时期时,八路军山东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的文工团同志用这个曲调编配了一首歌名为《打黄沙会》黄沙会是抗战时期鲁南地区的一个反动武装组织,用以配合对黄沙会的斗争,后来人们保留了它纯朴的曲调和前两段赞美家乡沂蒙山风光的歌词,接上了歌唱新生活,歌颂党和领袖的内容。
3、学生练习吹奏曲谱,教师随时指导纠正
4、齐奏曲谱
5、学生跟琴练唱歌曲
6、师生共同对歌曲进行处理
7、对歌曲处理之后,学生跟随录音伴奏带用优美、朴实的风格演唱歌曲。同时还要唱好每句尾音的拖腔。
8、教师小结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通过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旋律走向,按要求进行旋律补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互相问好
二、发声练习同一课时
三、复习歌曲《沂蒙山小调》
要求:声音自然,优美。
四、综合练习
(一)、P25是进行速度标记的复习,题中要求以三种固定的速度标记分别视唱同一旋律。
教学方法: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分别视唱这一旋律,然后讨论总结这首旋律带有蒙古族民歌音调的旋律,适合用什么样的速度唱。
(适合的速度以“中速”为好,“慢速”时显得沉重步履艰难,“快速”时则会给人以匆忙仓促之感。
(二)、创作练习
1、《摇篮曲》首先要分析一下各标题的特征,然后进行创作。
《摇篮曲》要有摇荡的节奏,旋律要优美、温柔。因此,可在前乐句的旋律、节奏基础上做模仿或稍有变化的发展,但从调式调性分析应是大调式,所以落音在“do”上。1 3 1 ︱ 2 32 1 ︱
2、《进行曲》一般采用2/4拍用行进的速度和有力的节奏。
X o x o ︳ x o x o ︳x xx ︳x5 ︱ 5 – 55 ︱ 5--︱
4、《马儿来了》应带有马蹄节奏的特点,速度轻快
2/4 XXX XXX ︱ XXXX XX ︱ XXX XX ︱
在以上练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以哼唱—修改—再修改的顺序进行。
五、教师小结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欣赏:新疆好歌曲
教学重点:感受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歌曲《小小花伞》进教室
2、师生互相问好
二、复习歌曲《沂蒙山小调》
三、新课:欣赏《新疆好》
1、初听,听后说说演唱形式是哪种?音色特征是什么?
2、复听,要求学生感受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
3、说一说这首歌曲的节奏型都是什么样的。
学生分析、讨论最后回答问题
oxHHGx x ︱ xx DD ︱手鼓的固定节奏Xxx xx ︱ xFxVVx33 ︱渲染了民族音乐色彩
4、分析段落:师生讨论进行
全曲结构为‖:上乐句+下乐句+歌乐句:‖+结束句(上乐句)副歌乐句是下乐句音乐素材的变化与重复
5、逐段欣赏
6、完整复听
复听时说说歌曲抒发了人民什么样的情感,歌词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听着乐曲有什么感受
这首歌曲抒发了新疆人民热爱规范化 和赞美自己家乡的真挚情感,歌词描绘了“风吹草低见牛羊”“戈壁沙滩变良田,葡萄瓜果甜又甜”等一派美丽富饶的新疆景色。令人向往,使人陶醉,听着乐曲仿佛在眼前出现了一群热情豪爽的男女青少年,穿着新疆的民族服装燃放活动撒告诉载歌载舞地在歌唱自己的新生活,歌曲音调高亢、嘹亮,富有浓郁的草原风味特色。
7、教师小结
第 七 课 银 色 世 界 多 美 丽
教学内容:
一、银色世界多美丽
二、综合训练:两部合唱发声练习
三、欣赏:雪橇(管弦乐曲)
教学目的:
一、启发学生用轻快与舒展两种情绪来表现对银色世界的赞美
二、进行两声部的发声练习热水袋时光撒旦,要求声部协调、统一,并通过力度的变化表现“马儿跑”的音乐形象。
三、综合运用旋律、节奏、力度、速度以及乐器音色等已学过的音乐知识来感受和理解乐曲《雪橇》的音乐形象。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用轻快与舒展两种情绪来表现对银色世界的赞美。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旋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互相问好
二、综合练习
1、发声练习:两声
2、复习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
要求:声音优美、自然。
三、学习新课:(课件)
1、导言:同学们,秋去冬来,冬姑娘披着嫁衣来到了我们中间,我们已经迎来了初冬的第一场雪,白雪公主也给我们带来了节日贺卡,让我们一起在这洁白的世界里歌唱吧
2、听歌曲范唱,熟悉歌曲旋律
3、再听歌曲范唱
4、学生用牧童笛自学,教师指导
5、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
6、学唱二部旋律。
四、教师小结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教学重点:启发、引导学生用轻快与舒展两种情绪来表现对银色世界的赞美。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歌曲《银色世界多美丽》旋律进教室
2、师生互相问好
二、综合练习
1、发声练习同第一课时
2、复习歌曲《采菱》
要求:吐字清晰、情绪欢快表现出少年儿童对家乡的热爱。
三、继续学习新课
1、用牧童笛齐奏曲谱(两声部)
2、复习歌曲旋律。教师进一纠正、指导。
3、学生完整、准确地合唱
4、学生跟老师的伴奏填唱歌词第一段。熟练的基础上再唱第二段歌词
四、歌曲处理:
第一乐段旋律下滑,犹如片片雪花飘落大地,要稍微轻快些;第二乐段音调舒展要与第一乐段跳跃活泼的旋律形成对比,同时想象迷人的冬景以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
五、对歌曲处理之后,学生带有情绪的演唱此歌
六、教师小结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欣赏《雪橇》
教学重点:感受俄罗斯民歌风味和情调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学生听歌曲《银色世界多美妙》旋律进教室
2、师生互相问好
二、复习歌曲《银色世界多美妙》
要求:用轻快与舒展两种情绪来表现对银色世界的赞美
三、欣赏:《雪橇》(管弦乐)
1、介绍本课欣赏曲《雪橇》是钢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十一首,但本课欣赏的是其改编为管弦乐的小品
2、初听乐曲,感受音乐中浓郁的俄罗斯民歌风味和情调。
3、再听乐曲,并说说乐曲描写了什么样的画面,描写了俄罗斯民间怎样的生活。
4、视唱第一及主题音乐,这样学就很容易听辨出三 段体的曲式分段及重复次数,听赏时还要求听辨 各乐器的音色。?
乐曲分为三个部分,在白雪皑皑的俄罗斯原野上,一辆雪橇飞驰而来,听,这是赶车人的嘹亮歌声,这是乐曲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音乐的节奏轻快,敏捷跳跃,由木管乐器和钢琴并加上打击乐演奏;第三部分又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使整个曲调既有对比而又统一。
6、介绍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生平
柴科夫斯基从小就在家乡和母亲那里受到俄罗斯民间音乐的熏陶,年仅5岁时就能在钢琴上弹奏小曲《雪橇》的主题音乐富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歌风味,所以人们说他的作品散发着俄罗斯泥土的芳香,表现了俄罗斯的民族灵魂。
7、再听音乐欣赏,并完成书后的听听想想练习
四、教学回顾
第一课《水乡》教 学 目 标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2.......
第一课《水乡》教 学 目 标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 2.......
第一课同一首歌【教材】人音版第11册 【单元内容】演唱《同一首歌》欣赏《我的祖国》、《大中国》并了解秧歌知识和合唱知识【单元目标】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
第一课 童年 教学目标:1、《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有如四夫幅精致多彩的画面,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从音乐声中感受......
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二册音乐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歌曲、读谱知识、综合训练、欣赏、选用教材及乡土教材。本册教材共有歌曲七首,补充歌曲四首,其中中国民歌一首,外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