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娇
一、 组织教学:
同学们,我们入学已经有四个月了,其间,我们曾聆听孔子的谆谆教诲,曾欣赏朱自清生花妙笔描绘的春天,也曾和朱长超一起感受阿姆斯特朗带给我们的惊心动魄之旅。今天就让我们再与名家握手、与冰心畅谈吧!(1分)
二、 新课教学:
1、 资源共享:下面就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查阅的有关冰心的资料,与大家共享吧!谁先来请举手。
生:回答。师:还有不同意见要补充的吗?生:回答。师:总结。非常好。老师这里也有部分资料,请同学们看屏幕。(4分)
2、 欣赏聆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冰心一篇歌颂至纯至美之爱的文章:《荷叶母亲》
播放朗读录音并板书:荷叶母亲冰心。(5分)
刚才听朗读时,有一个词读音与课文中标注的不同,谁听出来了?请举手。生:回答。师:好。我们应该有质疑精神,有时录音不一定都对。(1分)
3、 合作讨论:
听完朗读后,我们被这种浓浓的亲情所感染,下面我们就来细细的品读此文。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5分)
☆ 课文重点描写什么?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赏莲?
(重点描写雨中红莲。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在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之前,作者先写九年前与祖父赏莲之事,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华瑞人祥,三蒂莲开放,添了三姐妹,以花喻人为后文做铺垫。)
☆ 课文中写作者的情绪变化与花的处境有什么关系?有什么作用?
(作者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与花的处境变化相呼应。表露作者担心关注花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 如何理解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提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比喻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升华主题母亲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母亲,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此句形象生动的表现了伟大母爱。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无私的母爱,将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的坎坷与磨难。表达了作者对伟大母爱的歌颂之情。)板书图画。
4、 再读荷叶母亲:
回顾全文,先写朋友送莲,再回忆九年前与祖父赏莲,而后重点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并由此联想到母亲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母亲,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表达了作者对伟大母爱的歌颂之情。而本文正是一首对伟大母爱的颂歌,下面让我们带着对母亲深深的爱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播放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5分)
5、 拓展欣赏:
在冰心的作品中,还有很多歌颂母爱的诗文,老师选了其中一首小诗与同学们共赏。《纸船--寄母亲》师诵读。这首小诗是冰心离开母亲远渡重洋在国外时所作。想想这首小诗表达我怎样的情感?
(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浓浓的爱)(3分)
6、 大展身手:
是啊,母女情深,冰心一生铭记着母爱的点点滴滴,而我们的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爱着我们,保护着我们。想想母亲平时上学之前絮叨的叮嘱,生病床前焦急的眼神,放学回家厨房里忙碌的身影……这一桩桩一幕幕又怎能不让我们感怀?可我们却还嫌母亲唠叨、麻烦。想到这些,我们忍不住想哭,心中有千言万语要对母亲诉说。那么,请你拿起笔,书写你对母亲的爱吧!
☆ 仿照“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写几句话。
☆ 仿照板书画一幅画。
师:想画画的请到黑板上画出来。想写一段话,请开始写,写完后请举手。(10分)也许你画的并不美,也许你写的文字并不好,但这些作品都是你与母亲爱的结晶。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我们,有母爱亦有父爱,就让我们好好珍惜,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事,可以把你的诗读给父母听,可以把你的画拿给父母看,也可以为父母做顿饭洗洗脚……让他们也能感受到你的爱,感受这一份天伦之乐,浓浓亲情!
三、 作业布置: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事
推荐阅读名著《繁星》、《春水》
背诵本文,下节课进行朗诵比赛今天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四、 板书设计:
雷娇
一、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②过程和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③......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荷叶母亲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仅供......
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听读释题,以题目为切入口整体感知课文。 2、熟读这首散文诗,整体感知课文,积累诗中出现的生字、词。3、学习文章......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3.4 咬文嚼字 教案(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学目标1、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