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案14 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模板 时间:2022-09-26 19:05:4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六国论》教案14 教案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六国论

郑州中学李兰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清思路。

2.了解六国破灭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今的意图,培养中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热情。

教法设计:诵读法、分析讨论法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

(一)说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武器

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交替、一个接一个全都

3.思厥先祖父。他们

4.子孙视之不甚惜。看待

5.与赢而不助五国。亲附、亲近

6.始速祸焉。招致

7.洎牧以谗诛。等到、及

8.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

9.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通“倘”,如果

10.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几乎

11.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退却

(二)找出文中古今异义词,并说出其含义。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它的实际数量

2.思厥先祖父。祖辈、父辈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以致、以至于

4.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智谋、力量

6.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旧事、前例

7.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可以 凭、凭借

(三)说出下列句式特点。

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判断句

2.洎牧以谗诛/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

3.赵尝五战于秦介词结构后置

4.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定语后置

二、新课研讨:

(一)1.(唐太宗李世民在其名相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历史上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

请齐读全文,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原因?

明确:“弊在赂秦”是六国灭亡的原因。作者排除“兵”“战”原因,归结到一个字“赂”上。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纲举目张。

2.明确中心论点之后,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的?

明确:提出中心论点后,接着从两个方面简要地阐释论点,一是从赂秦的国家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二是从不赂秦的国家说――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两点既是对中心论点的阐释,也是分论点。最后一句,回应开头,重申论点。(生读第一段,读出观点鲜明,肯定语气)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六国论 教案教学设计

作者:likegang教案示例之二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解题,简介作者,通读课文,疏通文字。教学步骤1.解题:“六国论”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上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

六国论 教案教学设计

作者:likegang教案示例之五六国论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用意,领会作者关心国家命运,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抗击强暴的思想。2.结合单元知识短文,学习有关文言文......

六国论 教案教学设计

第35课六国论作者:苏询教学目标:在指导独立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学习作者紧密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写作的态度;反复阅读课文,认真体会课文论证严密的特点;指导......

六国论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六国论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六国论》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学习运用分论点,并举例论证的方法,掌握本文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一词多义3、能背诵全文,并准确地翻译重点......

下载《六国论》教案14 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国论》教案14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