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思品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四年级思品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诚信是金
活动主题一:诚实不需要理由
教学目标:
1、知道诚实的含义;
2、即使做错了,也能勇敢承认错误;
3、知道因为“偶尔撒一次谎”也会使自己失去别人的信任,给自己带来麻烦;
4、正确理解“善意的谎言”。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
初步感悟
1、教师讲故事
2、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谈体会。并适时赞扬学生们勇于认错的诚实行为。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二、课中体验
深化感悟
1、看教材第2页的两组情景对话,学生对照自我总结的诚实的含义进行判断。
2、学生谈感受。、1)学生读《砍倒樱桃树的小男孩》,学生就故事和父亲的对话展开讨论。
2)学生思考:你喜欢小男孩和他的父亲吗?为什么?学生谈自己听完故事后的感受。
3、书写建议和想法,排练小品。
1)在现实中,常常还存在说谎话和说真话之间的矛盾,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
2)碰到这样的事情,作为儿子,你应该怎么做才对,如果你是父亲,你会怎么处理?
3)写建议:与同学讨论想法或书写自己的建议。
4)排练小品:根据自己的想法,找到和自己想法一致的同学,根据自己日记内容续演男孩回家后与爸爸的对话。
4、出示教材中“小幽默”《作业》,学生谈谈读了这则小幽默,有什么感受?
三、课后践行
内化感悟
1、任何时候都应该说真话,不撒谎。
2、有的时候不能全讲真话,也有善意的谎言。
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用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活动主题二:拍手拉钩不要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守时、说到就做到是守信的表现;
2、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为自己不守时或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时,会有羞耻感,并努力做到。
3、知道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记在心里,尽力做到,这样,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信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
初步感悟
1、学生说“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变!”并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用这个歌谣。
2、你们说过这样的话吗?当时指的是一件什么事?你做到了没有?
3、学生发言。
4、听故事《宋濂抄书》。提问:宋濂诚信的美德对他有什么帮助?
6、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二
课中体验
深化感悟
1、在你身边,有没有像宋濂这样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人?请你介绍介绍。
2、介绍形式:1)小组内先交流,代表发言。2)根据故事情节表演。
3、看小品。
4、讨论:小美到底该怎么办?
5、你碰到这样的事情吗?如果你事先答应了别人,可是又忘记了,你是怎么做的?应该怎么做?
6、小结:你想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那就应该播种真诚,真诚地帮助别人,说到就做到,一定会成为大家信得过的朋友。
三
课后践行
内化感悟
1、假设你碰到了如下几种情况,你该怎么做?(教师出示假设情况)
2、思考:为什么我们有时会忘记自己的诺言?讨论增强自制力的办法。
3、总结办法。
第一单元总第3课时 诚信就在身边 问题探究式
教学目标
1、懂得社会需要诚信,诚信是事业成功的法宝,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
2、建立自己的诚信小档案,努力做一个讲信用的人。
3、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二、课前初探
初步感悟
活动一:《三鹿奶粉事件》的启示
1、播放《三鹿奶粉事件》相关的视频文件和图片文件
师:这一副副令人心酸的照片,它在警示着我们什么呢? 生:它在警示我们做人要将诚信,否则不但害了别人,还害了自己,最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师:是的。同学们,这个真实的新闻事件在警示着我们每一个人:如果不诚不信,不但会受到道德的谴责,更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课中深究
深化感悟
活动二:阅读课文、畅所欲言
1、学生自由阅读书中的内容。
2、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辩论:
(1)看看哪些是诚实的行为,哪些是不诚实的行为。为什么?
(2)分组讨论,说说。不诚实有什么危害?
(3)交流、总结:不诚实的后果,做了不诚实的事心里会不安、害怕,不诚实只会害人害已。
3、小结:
诚信是金,但在讲诚信时,还应多一份智慧,有智慧的诚信就是与人为善,在咱们中国古代有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叫孔子。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起读:人无信不立
师: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指名回答)
师: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把这句话牢牢地记在我们的心里。
四、课后践行
内化感悟
活动三:完成书上的“我的诚信档案”。
1、自己评价。
2、同桌之间相互评价。
3、小结: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烧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一个海洋。同学们,相信诚信的力量吧,它可以点石成金,触木为玉。第二单元总3课时生活体验式《同在蓝天下》(4)
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活动,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不便,了解他们对帮助的渴求;
2、激发学生对残疾人的关爱之情。
活动准备:
了解确定模拟活动的路线以保证活动的实效和安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让你们体验闭眼走路,你做了吗?今天这节课先请大家完成一个任务;从这儿(操场)走回咱们的教室。有问题吗?如果要求大家蒙着眼睛从这儿走回教室呢?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学生分组,分成“盲人”组和“哑巴”组。
(2)宣布活动要求
“盲人”和“哑巴”两人一组,互相帮助,绕操场一周,回到教室;在整个任务过程中,“盲人”不允许摘下眼罩,“哑巴”不允许说话提示,只能靠动作来提醒。
(3)交流感受
今天从操场走回教室与平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帮助?
(4)扩展体验
请同学们从老师提供的设计中选择项目进行模拟体验,或是学习组自己设计项目进行体验,感受残疾人的不便:用最写字、单臂穿衣服、单脚走路等。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你曾经是怎样对待残疾人的?以后遇到需要帮助的残疾人,你能为他做些什么?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关爱他们,因为我们同在蓝天下。第二单元总三课时生活体验式《生活因爱更美丽》(5)
活动主题二
生活因爱更美丽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了解常设的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
2、感受、了解社会和人们对老、弱、病、残的关心和帮助。
3、激发学生的爱心,使他们愿意伸出自己的手,献出自己的爱。
活动准备:
联系福利院,并请他们做好相应的准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福利院了解那里的孩子们的生活,请大家在活动过程中做好以下几点。
认真看一看:看福利院孩子们的生活条件,看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可以自由拍摄照片。
仔细听一听:听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说说他们一天的工作内容,听福利院的孩子们说说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
尝试做一做:主动为福利院做一件小事,如给孩子喂饭,教孩子们唱一首歌等。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说说在福利院自己感受最深刻的所见所闻。
2、谈谈我们能为福利院的孩子们做些什么。
四、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1、办一次宣传专栏:以照片、绘画、作文等形式报道此次活动。
2、探究:我们城区目前有多少这样需要得到帮助的孩子?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式来帮助这些人?可以进行统计调查,也可以进行个案调查,写出报告。活动主题三:我们的爱心行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具体的行动来关心帮助弱势人群;
2、在活动中进一步升华爱的情感,体验助人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一)、一句问候,一把搀扶,一份捐赠,一次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我们能做的很多很多。献出我们的爱心,伸出我们的双手给老、弱、病、残者以无私的帮助。
(二)、活动一:成立我们的爱心小分队,参加“助残、敬老、帮困”的爱心行动。
1、学生自由组合,给自己的小组命名。
2、汇到组名及成员。
3、说说各组的爱心行动计划。
4、小组汇报。
5、师生集体点评。
6、小结。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活动二:召开“爱心工程金点子竞标会”为残疾人和有困难的人出主意,想办法
1、请同学们就前面提出的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
2、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不能实践的“金点子”写下来,交给有关部门。
3、验收“爱心工程”。
4、然后评选出“优秀工程”和“优秀工程师”。
(二)、活动三:写爱心日记。
1、学生把自己帮组残疾人的经历,感受写下来。
2、小组交流。
3、小结: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我们要同欢乐,我们要共风雨,我们要珍存同一样的爱。
五、课后践行,深化感悟
引导学生利用报纸、杂志、网络等载体收集相关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学会收集有关
老、弱、病、残者的信息。
第三单元 我的绿色日记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探究家乡水资源的一些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初步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发现自己家乡的美,家乡的小河给我们提供着生命之水。
3、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家乡的小河,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应尽的责任。
4、学习有计划的开展社会调查,搜集、整理信息,撰写简单的调查报告。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探究
1、同学交流爱心活动的经历。
2、揭示新课学习。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清清家乡水。
教师说一说自己家乡的水的情况。
学生说说自己家乡水的情况。
讨论交流:
水要不要保护?
水变浑浊是什么原因?
2、沿着河边走一走。
河水怎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完成p41作业。
板书:我的绿色日记
(一)——家乡的水
第三单元总4课时 活动主题二 我们时刻在呼吸 生活体验式
教学目标:
1、知道新鲜的空气使人尽情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我们时刻在呼吸。
2、调查研究,知道保护环境,是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发展和因此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初步的思考。
4、进一步培养以合作的方式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探究
1、检查上节课的作业情况。
2、揭示、板书课题。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多一点清新,多一点健康。
说说新鲜空气是从何而来?
空气是怎样被污染的?
2、天空是什么颜色。
说说你看到的天空是什么样的颜色?
空气中的其它颜色对我们有什么危害?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通过调查访问、查找资料,找找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完成下列作业:
我的绿色日记
(二)——我们呼吸的空气
第三单元总4课时
活动主题三
大自然的朋友
生活体验式 教学目标:
1、动植物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资源,是我们人类生存的朋友,我们要好好保护大自然。
2、倾听大自然的呼唤,学会保护大自然的方法,开展调查活动。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明白保护环境的紧迫性,进一步加强环保意识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1、检查上节课的作业情况。
2、板书新的课题进行学习。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听听它们的呼唤。
出示灯片,教师讲解大自然 给我们的一切。
学生讨论说说:吃的、用的、穿的,有哪些来自大自然?
2、水百合花的启示。
学生自学文章p48,思考:水百合花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保护环境,人们行动起来了吗?
在你的家乡有哪些环境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到你的家乡各处去走一走,了解一下,写下日记。
我的绿色日记
(三)第三单元总4课时 活动主题四 呵护绿色家园 生活体验式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绿色家园,怎样来呵护我们的这个家园。
2、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保护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1、检查上节课的作业情况。
2、谈话揭示课题。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我是环保小卫士。
①、读一读《绿色使者》,思考:
说一说你所知道的绿色使者的故事。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一句广告词、画一幅宣传画,为环保做一则广告。
给处理垃圾的人们提点建议;自己想怎样来为环保做贡献?
②、讨论回答。
2、我家的绿色生活。
①、教师讲解绿色生活的情况。
②、学生说说自己家里的绿色生活情况。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在你的心中,未来的绿色生活是怎样的呢?写写,画画,并写好绿色日记。
我的绿色日记
(五)——我心目中的绿色家园
活动主题一
交通博览会
活动目的:
1、通过班级的“博览会”,展示现代的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
2、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有关信息;培养参与、合作意识。
活动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1、收集。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查找一下,有哪些先进的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搜集最喜欢的交通工具的模型、照片、文字资料等。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分组。根据共同喜好、兴趣,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一小组通过讨论确定一种交通工具作为展示内容。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
2、布展。每一个小组就确定的交通工具进行全面介绍,在小组长的组织、安排下,拟订布展计划,布置分工合作事宜。
分以下几个方面。
(1)手绘一张图。
(2)自制一个模型:可以用纸折,用橡皮泥或泥巴捏成型,用萝卜、土豆、橡皮、泡沫削成型等。
(3)推选一名讲解员,就该交通工具的特点、优势、应用领域等进行简短介绍,时间不超过两分钟。
各小组进行交流,然后在“交通博览会”上交流小组讨论的内容。
(4)各小组展示的交通工具取一个有特色的名字。
3、参观。可以邀请班上的任课教师,还有外班的老师同学来参观指导绘图和模型。
4、评比。评出最佳绘图奖、最佳巧手奖、最佳口才奖、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团队奖。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继续搜集有关资料,还可以以出宣传栏、办小报等更多的形式展示现代的交通工具。第四单元总3课时生活体验式《交通工具知多少》
活动主题二
交通工具知多少
活动目标:
通过学生多途径的调查搜集资料,初步了解海陆空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以及相关知识,激发他们珍视历史、崇尚科学的热情,培养他们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1、准备活动。动员学生收集交通工具发展的故事,如蒸汽机的发明、莱特兄弟的故事等,找一找有关原始交通工具的资料、图片等。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举办图片展。根据学生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布置展览。分海、陆、空交通工具,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海-以人力通过桨、橹、竹篙等工具使船舶前进。(即舟筏时代)-船舶的行进主要依靠自然风对悬挂于船桅上的篷帆的吹送作用为动力。(即帆船时代)-以机械力通过推进装置驱使船舶前进。(即轮船时代)
陆-通过圆木滚动来拖运重物。(即人力时代)-人类以牛、马来驮物、代步。(即畜力时代)-以汽油发动机为动力的四轮汽车。(即动力交通时代)
空-热气球升空。-飞艇升空。-莱特兄弟的“飞行者号”。
2、举行“小小故事会”活动。讲一讲交通工具发明、发展的故事。
3、争当“小小评论员”。评一评谁讲的交通故事最吸引人。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分小组调查一种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它们在哪些方面作了改进。
活动主题三 平安走天下 活动目标:
通过教学,学生已经意识到交通发展带的问题,就要让他们树立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识。通过设计一种交通工具,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发挥潜能,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活动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课前听爸爸妈妈讲交通事故的故事。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你喜欢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2、想像未来的交通工具应该是什么样的?你觉得交通工具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舒适、材料、动力、环保、节能、速度或其他)
3、你设计的交通工具想要解决哪方面的交通问题?
(1)分组讨论。
生1:无论铁轨是弯还是直,都由两根铁轨组成,这样不是很浪费材料吗?
生2:如果能有不会爆裂的自行车轮胎就好了。
生3:船只害怕大风浪,想个什么办法好呢?
生4:我想发明夜晚司机专用的眼镜。
生5:给空中的飞机加油很麻烦,如果——
4、根据你们的想像设计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可以画图,可以用文字说明,还可以用其他形式表现。再给小组设计的新型交通工具取个有特点的名字。
5、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介绍本组设计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和性能,以及为什么这样设计。大家评价哪个小组 的设计最合理、最新颖、最有创意。
三、课后体验,内化感悟。
给你们小组设计的交通工具设计一条广告词,比一比谁的广告词写得好。
第五单元总4课时生活体验式《我们的大中国》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我们的大中国
活动目的: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运用比例尺。
2、通过了解同一时间内祖国的东西南北气候、时间的巨大差异,认识祖国地域的辽阔。
3、初步了解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其相应的位置。
4、通过拼图,加深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其相应位置的印象。
活动准备:
1、与我国相邻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示意图、细线、直尺。
2、展示同一时间内祖国的东西南北气候、天时的巨大差异的课件。
3、简明中国政区图。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把你了知道的中国的省份告诉大家。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活动一:比一比,算一算。
1、观察示意图,发现比例尺;
2、讨论比例尺的意义;
3、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4、动手量一量祖国最北端乌苏里江到最南端海南岛的图上距离是多少;
5、算一算,乌苏里江到最南端海南岛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6、自行量、自行算。
活动二:比一比,谁的见闻广。
1.展示课件,让学生从时间和气温两个方面直观了解祖国到底有多大。
2.通过课件展示的内容,学生深切感受到“祖国真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想像这么大的祖国存在的各种差异。可以让学生从多方面和角度想像这种差异,如生活习惯等方面。
3.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经历,交流自己了解的祖国各地存在的差异,可以通过具体事例说明。
4.评选见闻博士。
活动三:寻找祖国大家庭的兄弟姐妹
1.出示简明中国政区图。
2.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记忆。
3.小组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设置关于某一省级行政区的问题,其他小组抢答。如:山西属于南方还是北方、与河南相邻的省份有哪几个、我国的边疆省份有哪些等。学生出题时,可以看着地图,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4.评出最佳问题和最佳答案。
三、课后体验,内化践行。
在地图上找一找我国的主要山脉、平原、高原、河流等。介绍给你的朋友听。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孩子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活动课程,课本以......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人教版复习资料第一单元1、我们的家乡在(云南)省,简称(云或滇),位于祖国的(西南地区),省级行政中心在(昆明)。北面是(),东面是(),南面是(),西面是()。我的家乡是(),位于云南省(),面......
四年级下册思品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
第2课时【导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通信的种类,今天我们继续了解通信的发展情况。 【讲授新课】板书二、通信的发展提问我们现在回忆下上节课的内容,你知道现在有哪些通......
1、在公共汽车上教学目标: 1.知道在公共汽车上要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2.以遵守公共规则为荣,愿意自觉遵守公共规则。3.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