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思品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三下教案思品”。
第三单元 我和规则交朋友
第一课 规则在哪里
一、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
1.通过做游戏,让学生明白规则的道理,人人要自觉遵守,能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
2.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情感目标:
明确规则的重要性,积极探索规则的奥秘。
行为目标:
自己遵守规则,见到有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要批评和劝阻。
二、教学重点
通过做游戏,让学生懂得规则的意义,理解小学生相关的规则。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事。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遵守规则,懂得规则的重要性。教学的关键:
通过做游戏,让学生明确规则的意义及重要性。
三、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收集有关遵守规则的图片。3.设计一个小故事,内容为小学生到公园或某一公共场所活动。如:大部分同学按规则的要求去做,一些同学有违反行为,把冰棍纸扔在地上。或做游戏的时候不排队,爬到文物上照相或在文物上乱写乱画。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要求我们要讲规则的,遵守规则的,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启发。
二、板书课题:规则在哪里
三、学文理:
1.找
一、两个学生做自己比较熟悉的游戏。
2.请同学们看书上的图,同学们在做游戏,一边看,一边想想这个游戏有什么规则。
3.看后提出问题:
(1)游戏中有什么规则?(2)没有这些规则行不行?(3)同学们做游戏时有没有遵守规则?(4)如果不按规则做会怎么样? 4.教师小结:
做游戏要有规则,如果没有规则,游戏就不能进行下去。5.同学们除了做游戏要有规则之外,哪儿还可以找到规则呢?下面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说他们是怎样找到规则的。
6.电脑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讲讲大家是怎样遵守规则的。
7.认识和遵守规则。(三)教学延伸
1.出示有关规则的图片,让学生加深理解规则的意义,明白到社会中,家庭生活中,学校中都要有规则。
2.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遵守规则的,遵守规则有什么好处?不遵守规则有什么害处?(四)巩固练习
出示问题,大家讨论,对的打“√”,错的打“×”。(1)小明过马路时没有走人行横道。()
(2)小红在排队买电影的时候看见了很多人,他不想排在后面,向前面的朋友小花挤挤眼睛,想排到她的面前去,小花摆摆手,说: “不行。”()
(3)上课的时候,张伟争着举手发言,得到老师同意了,他站起来回答。()
(五)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齐声朗读课文中的内容。
(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规则在哪里 家庭生活中
学校生活中 都有规则 社会生活中 教学反思:、第二课 规则有什么用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了解规则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3.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二、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规则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难点
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教学关键点
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三、课程准备 1.教学课件
2.搜集有关规则作用的典型正面反面事例 3.课堂游戏所需的三个小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一位新朋友扬扬,并和他一起唱《文明用语》这首儿歌。
2.这首歌告诉我们对待客人要怎么样呢?(有礼貌)对客人有礼也是规则,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规则有什么用?
3.同学们,我们知道,交通有规则,待人接物有规则;游戏有游戏的规则,比赛有比赛的规则,规则无处不在,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4.有些同学可能会想:“定这么多规则干什么?真烦人,玩要被管,吃要被管,买东西也要被管,一点自由也没有!”我们的新朋友扬扬现在心里头也正这么想呢!
(二)活动一(没有规则行不行)
1.引导学生看图,说说没有规则行不行? 2.小结:古人说“无规则不成方圆”,可见规则由来已久,我们的工作、生活是离不开规则的,没有规则,这世界就乱套啦!
(三)活动二(给规则分分类)
1.规则多种多样,指导同学们看图,说说各种不同的规则 2.看图,参与讨论学校有哪些规则,完成表格,评讲。
(四)活动三(规则有什么用)
1.看图说说规则的作用,重点指导观察图的对比,体会遵守规则的好处。2.现场采访:
指名分角色读50页小同学的话,按要求进行现场的讨论采访,完成51页表格 3.各抒己见
提要求,让学生积极发言,向学校提意见。
小结:老师会把你们的意见收集起来向学校反映,学校也会把合理的建议作为参考,完善我们的校园规则,你们说好吗?
(五)游戏“击鼓传球”
1.先说游戏规则,再开始游戏。
2.在游戏过程中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适时点拔,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规则的作用。
3.游戏结束,出示小扬扬语录2:以前我讨厌规则,现在我觉得规则是帮助我们的好朋友!
(六)小结延伸
1.讲故事《悲剧为什么会发生?》,教育学生不要小看规则,应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越是危急关头,越要遵守规则。
2.结合学校的一次防火演练加以举证自觉遵守规则的可贵。
3.现身说规则: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违规带来的恶果,谈谈感想。
板书设计:第二课 规则有什么用
教学反思:
第三课 我们给自己定规则
一、教学目标
1.试自己制定规则,体会规则是大家制定的,或是在征得大家意见的基础上,由相关部门制定的。大家定的规则,需要大家来共同遵守。
2.懂得遵守规则靠自觉。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尝试自己制定规则,从中知道大家定的规则,需要大家共同遵守。懂得假如不遵守规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教学难点
明白不能只想到自己,还要考虑别人的利益,进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遵守规则与大多数人利益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搜集有关违规造成的恶果的事例。
四、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1.出示教材插图 2.提问:看了这幅图,你们知道什么意思?你们在学习上、生活中遇到过这种情况吗?这时,你想到什么方法?板书课题:我们给自己定规则。
(二)学文明理
1.出示教材插图,想:同学们怎样制定规则?制定了什么规则?
2.结合教材上的事例,让学生总结规则是怎么制定出来的。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定规则?(出现矛盾,要协商解决矛盾,需要定规则。)
(2)在规则中要注意什么?(要考虑多数人的利益,要公平,还要易于操作等。)
(3)规则需要得到谁的认可?(大多数人的同意。)3.假如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班,我们会怎样定规则 4.举出本班看图书情况汇报混乱的现象的例子。(1)让学生讨论,制定看图书的规则。
5.小结: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当各方的愿望发生冲突时,就要互相协商,定一个大多数拥护的规则。规则是我们自己制定的,大检查都要遵守。
(三)活动天地 1.提出:什么是“我理想的班集体”?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结果。
2.根据刚才的讨论,找找班里哪些地方还不够理想。(让学生从改进自己班集体的角度查找班里的问题)
3.针对班里出现的问题,大家共同定个班级公约。(1)学生自由提出班级公约。
(2)共同讨论提出的公约符合不符合班里的实际。(3)选取符合班里实际,大多数人拥护的,作为班中的公约。
(4)把公约抄写好,贴在墙报上,说一说自己是否能做到。
4.教师小结:
(四)深化导行
1.出示一些学生不遵守规则的图片,提问:为什么有些时候,明明知道规则要求,但没能自觉遵守,是什么原因? 2.引导学生讨论图中几个同学的想法和做法。
3.想一想生活周围有没有这种情况?当别人没有按规则做,影响到你,你是怎样想的?
4.想一想,说一说,自己有没有因违反规则而影响别人的情况?
5.教师小结
(五)教学延伸
1.看图片:违规造成的恶果。
2.说说生活中、学习中违规造成的恶果的事例。
(六)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2,-教师:在集体和社会生活中,不能只图自己一时快乐,还有考虑到做事的后果,遵守规则与大多数人利益有关。
板书设计:第三课 我们给自己定规则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我的角色与责任
第一课 我是谁
一、教学目标
1.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的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责任。
2.增强责任意识,知道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应出承担的责任。
3.体验承担某项任务,感受认真履行职责并完成任务后的愉悦。
4.知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维护集体荣誉是作为集体一员应尽的责任,愿意承担和认真完在集体的任务。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教学重点
体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并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
2.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3.教学关键点 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三、课前准备
课件、相片、调查报告
四、教学过程
(一)识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角色。1.教师以自己为例问学生:“我是谁?” 学生回答后,出示教师自己在不同场合的照片,如商店里、家里、旅游景区里,让学生感受到在不同的场合下,人的角色是不一样的。
2.设置场景,让学生说说“我是谁?”(1)在学校里。(2)在商场里。(3)在家里。
(4)在公共汽车上。3.身边的人是谁?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二)认识不同的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 引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场合担当不同的角色。
1.学生讨论你认为怎样的老师才是一名好的老师? 2.小组讨论:怎样做才是一名好学生? 3.小组表演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担当不同的角色,那应该怎样做才能当好这些不同的角色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表演、讨论。
学生上台抽取题目根据教师提供的场景进行表演。表演场景:
(1)秋游动物公园。
(2)到图书馆借阅图书。(3)乘车去清晖园。(4)去超市购物。课题在电脑出现
图片:教师自己在不同场合的照片 在各种地点的图片 声音:背景音乐 文本:各种场景 各种地点的图片
(5)去剧院看电影。
(6)奶奶生病了,你回家该怎么办? 4.师生合演
表演的场景是文具店里,教师是售货员,学生是顾客。表演后,学生评价。5.角色互换
(1)假如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对待学习上的后进生、顽皮生、家庭困难生等。
(2)假如你是家长,谈谈你对孩子的希望是什么?如果孩子顽皮,学习退步,你会怎样做呢?
(三)小结
师:同学们能干,评价很到位!在生活中由于场景不同,参照对象不同,我们所承担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儿女,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店我们是一个小顾客,在车上我们是一个小乘客……根据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参照对象,我们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当好生活中各种不同的角色。板书:
在汽车上 乘客 我是谁 在商店顾客 在学校 学生 教学反思:
第二课 我的责任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初步形成责任意识,知道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作为家庭、社会的一员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2、热心参与家务劳动和学校的活动,并能主动承担一项任务。
情感目标:
1、体验不同的角色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2、增强责任意识。行为目标:
1、知道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2、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增强责任意识,热心参与家务劳动和学校的活动,并能主动承担一项任务。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承担的不同责任。
四、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电脑出示课文63页的插图。2.讨论:这些事情该由谁来做?
3.分析图中的事情,哪些是自己会做的?哪些是自己不会做的?
4.说一说,议一议:对于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是否做了?
(二)板书课题:我的责任
(三)探讨明责任
1.让学生进一步回忆,自己家中每天都有哪些家务事,这些事都由谁来做的。
2.启发学生讨论:这些事情当中,有哪些是自己可以做的?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自己在家中能够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并进一步思考:我能为学校为班级做些什么?
4.教师在收集学生的答案后,给予肯定。并完成表格的填写。
5.齐读句子:自己的事情,能耐做的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家中、学校、社区的事情大家都来做。
(四)提出建议
1.观察第64页的插图,看看说了什么事情。2.让学生谈谈有没有与教材第64页中的同学类似的情况。以小组为单位,大家想一想,有什么解决的办法。3.各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点拨。
4.各小组选出代表,以表演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好办法。
(五)品质升华
1.观察第65页的插图,看看他们给自己找了什么岗位? 2.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我给自己找岗位。
(1)在教师的帮助下,大家将班里的事情分分工,每人承担一件具体的事情(可以多人承担相同的事情)。
(2)在家里,请学生与家长商量,给自己找一件具体的事情做(例如扫地、洗碗等)
3.做这些事之后,大家先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做好?一星期后,在班会上交流做这些事的感受。附板书设计: 明白责任
自己会做的事应该做
我的责任 该做什么自己不会的事学着做 找找岗位 教学反思:
第三课 我能做好
教学目标:
1.知道对于自己承担的事情要认真负责地完成。2.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感受着集体的温暖,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3.热心于集体和公益活动,并从中感到快乐。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承担的事情要认真负责地完成。热心于集体和公益活动,并从中感到快乐。
教学难点:
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感受着集体的温暖,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关键:
知道自己承担的事情要认真负责地完成。教学准备:
搜集学生的有关情况。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一、家务事怎样做
1.结合教材中的两个小同学“当家”的情况,议议谁能做得好,为什么?
2.如果是你,你打算怎样比他们做得更好,做给爸爸妈妈看。
3.结合学生的情况,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二、学校的事怎样做
(一)做做游戏想一想 1.游戏:五个人绑腿游戏 2.做完讨论
(1)5个人怎样才能顺利到达终点取得胜利。(2)如果一个同学不好好走行不行?
(3)如果大家各有各的想法,不想往同一个方向走行不行?
(4)在集体生活中,做集体的事,大家该怎么做?
(二)说说我们班
1.我们班开展过哪些活动?取得了哪些荣誉? 2.回忆当时的情况。看看每位同学在活动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这些荣誉是怎样取得的?
三、家庭周围的事怎样对待
1.出示图,我们的小虎队在干什么?
2.通过第71的图,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四、全课总结
1.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2.今后你要怎么做?
板书设计:
3、我能做好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集体的事情大家做 教学反思:
1、《温馨的港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名字的故事。2.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要感激、孝敬父母。3.在家庭生活和社会实际中感受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知道在生活中的每......
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第一课我爱我的家教学目标:1、懂得人人都有自身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
我的自画像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2、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3、通过自画像,制作“明星卡”,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
1、我的自画像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 2、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3、通过自画像,制作“明星卡”,培养学生动手动......
第一单元《我爱我的家》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