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教案_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09:07:2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黄鹤楼送别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

25、黄鹤楼送别

课前热身:欣赏歌曲《烟花三月》

一、深情导入,渲染情境

1.一曲新词酒一樽,烟花三月送君行。孤帆远影碧空尽,千古一别黄鹤楼。一首柔美清丽的歌曲把我们带到了1300年前那烟花三月的黄鹤楼上,那离别时淡淡的忧伤,轻轻划过我们的心房。让我们穿越时空的的殿堂,去感受大诗人们那荡气回肠的黄鹤楼送别。

2、请同学们竖起你的食指,让我们用一颗安静的心,写下课题。(学生书空)

(1)师板演课题 “黄”字的一竖起支柱作用,应该写得挺直而有力;左右结构的“鹤”字要紧凑而不松散;楼字要注意左右穿插避让。“别”字的短竖要偏上些。

(2)齐读课题。

3、读得字正腔圆,声音洪亮。老师奖励给同学们一个有趣的字画,大家猜猜它是个什么字?

你为什么猜它是这个字呢?有意思!这位同学你又怎么猜它是“别”字呢?(它的右边像一把刀,左边像挂着的钟,还像挂着一块肉!“分别”就像拿着刀割肉一样疼!)

4、分别的感觉很心痛,很伤感,带着这种伤感的语气再来读课题。

5、“多情自古伤离别”,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伤感落泪,他们有的用唱歌表达内心的情感,有的用吟诗抒发情怀。本文就是一篇文包诗,里面藏着一首有名的送别诗呢!

二、自读古诗,初入文境

1、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听老师读一读,注意这首诗里有两个生字,听清它们的读音。师配乐范读

2、下面请同学们自己也来读一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生自读古诗)

3、指名读诗。谁愿意来读一下?

(读诗,不仅要音准,而且要注意节奏。吟诗要慢点,才能吟出特有的节奏和韵味。这个同学读的时候,我觉得他身上具有诗人的气质,读得古色古香。大家也一起来读一读吧。)

4、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

李白年轻时潇洒倜傥,挎一把宝剑,带上他最心爱的酒壶,云游天下,在路过湖北襄阳时,认识了当时誉满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他们一见如故,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天孟浩然要去扬州做事,对于朝夕相处的好朋友来说,他们难舍难分依依不舍,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诗的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现在请同学们按老师给出的要求自读课文。

出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能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

三、检查自学

过渡:刚才同学们读书的样子都很专注,读书就应该这样沉下心来投入进去,字音读准了吗?愿意接受老师的考验吗?上面有十个词语,自由读读。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誉满天下 依依惜别

按捺不住

浩浩荡荡

永世不绝 脍炙人口

1、检查生字词

1)有谁愿意读一下

一字一顿有板有眼。字音不光要读准,还要读出词语的味道来。老师教给同学们一个读书的方法:一组词就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只要你轻轻地去读它,用心想一想,就能看到描写的画面。不信试不试?

2)再点一生读。你能从词语里看到什么?

大家读得真是如诗如画,听大家读词语的感觉,就像读饮料的感觉,有滋有味。3)课件出示的部分词语变了颜色。

我请两位同学读,一个读红色一个读蓝色,提个要求:读出不同来,让我们听到故事看到画面。

4)两个学生站起来读。我是听出了故事看到了画面,就是没听到掌声。

2、。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1)课文说的是晚春三月李白送孟浩然。

(你非常会抓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

2)有没有同学能完整地说一遍?(你可以当领导善于总结)

其实课文有一小节已为我们概括了故事的内容,你发现了吗?

3、出示并指名读第一节。这小节中,哪些词引起了你的思考?(1)暮春:即春末、晚春的意思。

为什么暮春就是晚春呢?请看看它的字形。古字为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傍晚。现在加上日,更突出了时间已晚。

春天快结束,称为“暮春”,秋天快结束,称为暮秋,生命快结束了——暮年。(2)你们理解“饯行“的意思吗?跟“送别”有什么不同?

(3)请看一下“饯行”的“饯”部首是什么?食字旁。那是跟什么有关?是吃饭。

古人设宴可不是简单的设,而是还要„„喝酒。文中哪里体现了这些?(李白举杯)我们要抓住每一个字,去理解,去感受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饯行就是设下酒食送行。

过渡:李白是怎么为他饯行的呢?我们继续往下读。

4、指名读第二节。

【看图理解俯临长江飞檐凌空】

黄鹤楼不是“天下江山第一楼”。它的屋檐屋角都向上翘起,仿佛一只只展翅欲翔的仙鹤。这是中国传统建筑独有的艺术特色。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 5.第三小节。

过渡:情难舍,口难开,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

(1)第三小节主要是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你们想怎么读?(分角色)(2)【出示第三小节】指名一组分角色读。

相机纠正读音:注意读音“您”(再读李白的话)。友谊的谊读第四声。(3)男女生分角色读,老师读旁白。

5、导读第四节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孟浩然登上了船。只见——白帆……而李白……(1)李白舍得孟浩然走吗?不舍得。所以他长时间在江边站着,哪些一个词告诉了我们?伫立。他站在江目不转睛地看着,就是——凝视。(2)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看”的词语?

让我们拿起笔来写几个,积累一下,这样才是学语文、做学问。(生写词语)

6、第 5 节:不忍别,终须别。江水东流,白帆远去,李白再也按捺不住……

指名读。脍炙人口: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吗?

大家看,脍字左边是个月字旁,那它和什么有关呢?(肉)脍就是切得很细的肉,炙呢?上面是什么?一个横放的月字,还是和肉有关,下面是火在烤,这个字就是烤肉的意思。切得很细的肉、烤肉等美味当然人人爱吃。现在这个词也用来比喻好的诗文让我们再次深情吟诵——《黄鹤楼送……》

7、小结:同学们,品一首诗就像品酒,品茶,愈品愈醇,对于这首诗的意思,诗中蕴含的情感,我们下节课再来细细品味探讨。下面我们来学写生字。

四、指导写字。

1、谁能告诉老师,写好字的第一步要干什么?

观察这个字的结构,笔画要写稳,中间的日要写在横中线上。

2、同学们,他所说的观察,就是读帖。读帖,要读什么呢?读字形,读字的结构安排,读字的笔画怎样书写。现在,就请同学们读一读字的字帖,专心致志,看能读出什么,读懂什么。

3、交流:

暮:写的时候,中间有很多横,写的时候,横要均匀而紧凑。草字头写得扁一点,下面的日写得瘦长一点。

4、这就叫读帖。读帖就好比读书,我们只有读得懂,看得清,才能够印象深,写得清,记得牢。跟老师一起写。先写草字头,下面日要写得扁一些,撇捺要伸展,日要瘦长。

5、我们写好字的第二步叫描红,描红就一个要求,描红要一笔到位。

6、我们写好字的第三步,叫临帖。临帖要求:一看二写三对照,一遍要比一遍好。心中有字,手下才能写好字!先看字帖里的样字,看清楚了我们再写。写完之后接着对照,看写得像不像,哪儿不像,找出问题,写第二遍时改正过来,争取一遍写得比一遍好。师巡视,指导。

7、这位同学把刚才读帖时交流的问题都注意到了,他写得很认真。掌声送给他。

五、总结:

今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学会了课文的生字词还积累了许多优美的词语,古诗我们也熟读成诵。今天的作业就是按照我们课上的要求,把字练好。熟读课文,去体会两位诗人的内心世界。

黄鹤楼送别教案

黄鹤楼送别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

《黄鹤楼送别》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黄鹤楼送别》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黄鹤楼送别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黄鹤楼送别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黄鹤楼送别》教案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第25课 教学目标:1.能揣摩表情达意的词句,适度开发课程资源,领悟李白与孟浩然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2.能在朗读中想......

黄鹤楼送别教案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引导生结合课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出古诗,说说“脍炙人口”有哪些近......

下载黄鹤楼送别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鹤楼送别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