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_音乐_湖南文艺出版社__全册教案与计划_湘版小学音乐下册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08:52:4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小学三年级下册_音乐_湖南文艺出版社__全册教案与计划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湘版小学音乐下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平时上课时纪律比较好,各个方面都很认真,学生的接受能力不错,对音乐充满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演唱时不喊唱,演唱时很开心、充满了感情。每名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中等生的人数占多数,大约是50%—55%,这批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音乐方面比较差的同学在班中占15%—20%,其中包括唱歌音准不佳,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视谱不会等。这些学生对音乐课喜欢,但总是不遵守纪律所以也学不好。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 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

二、教材分析

小学音乐三年级教材用新的理念、新的呈现方式、新的教学机制、新的评价体系,印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本学期继续运用新教材,增加了许多学生唱的歌曲以及欣赏内容,更不同的是,大大增加了学生创作、表演等活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了一个丰富的资源环境。学生的特点还是天真、可爱、好奇的儿童,他们的生活还是以游戏为主,因此,创作和表演是学生喜欢的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创造是人类的希望,从小让学生有这样的良好的创造环境,使学生爱音乐的同时,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及创作欲望。凸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内容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降低了音乐知识的学习难点。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 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

三、教学任务目标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 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华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 听辨其音色。

3、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4、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 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5、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6、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7、聆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8、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9、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对 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10、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小黄帽》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一课《小黄帽》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小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师生问好。

听音乐进教室,肢体语言渲染。

二、新授

1、导入新课,聆听体验。

2、同学们你们瞧老师头上戴了顶什么呀?

3、你们知道小黄帽的作用吗?

4、歌曲小黄帽会告诉大家,同学们想不想听听这首歌曲?听一听它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5、随琴模唱

4、小声跟跟琴唱,老师带

6、提问,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7、小附带作为重难点讲解,试唱,注意反复记号。

8、全班有感情的进行演唱

三、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大家都表现很好,从今天起啊,我们就要个文明的小学生,在马路上一定要注意交通规则,你们记住了吗?

《杜鹃圆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二课《杜鹃圆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杜鹃圆舞曲》,熟悉作品的旋律,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让学生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

2、让学生了解、感受手风琴在音乐表现中的音色特点和表现力。

3、鼓励学生积极地音乐评价,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并与同伴共享音乐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感受三拍子乐曲的特点,引导学生听辨手风琴的音色,感受乐曲、表现乐曲。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愉快的音乐课开始了,老师知道大家特别喜欢小动物,今天有个小动物也来到音乐教室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欢迎吗?你们要想知道这个小动物是谁?就让我们先来听段音乐吧。

二、听赏音乐(打开课件1,聆听音乐)听音乐时可以跟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摇动你的身体。你在这首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叫声,听完之后,告诉大家好吗?(听到了布谷鸟的叫声。)

我们在音乐中听到了布谷鸟的叫声,你们看,布谷鸟今天飞到我们教室来了,你们欢迎吗?(出示布谷鸟的卡片)

看那个小朋友做得好,老师把小鸟的图片就奖励给他。(发图片)

下面我们再把音乐听一遍,当你听到布谷的歌声时,请你把手中的图片高高的举起来。没有图片的同学,举起你的小手来表示。

(学生再次聆听音乐。)老师指导学生边听边分辨布小鸟的叫声。

三、介绍音乐:布谷鸟又叫杜鹃鸟,今天我们听到的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杜鹃圆舞曲》。杜鹃鸟在每个乐句唱了几遍?这两遍高低有变化吗?现在让我们也变成一只只可爱的杜鹃鸟,飞到美丽的大森林,听到小鸟歌唱声我们模仿它们的叫声。讲解:杜鹃的叫声里有这样两个音: mi, do, 请你们在五线谱上找一找在什么位置?和老师说

《顽皮的小杜鹃》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二课《顽皮的小杜鹃》 教学目标:

1、通过猜猜、听听,唱唱,找找、感受音乐形象,激发对杜鹃的喜爱之情。

2、在游戏情境中参与音乐,掌握歌唱技能,认识低音的5 6 7,并能轻松地学唱曲谱。

3、通过聆听,比较,感受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音乐,感受音乐形象,学唱歌曲《顽皮的小杜鹃》。

2、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理解和表现。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猜杜鹃——听杜鹃——唱杜鹃——找杜鹃

(一)猜杜鹃

师:同学们,听一听老师模仿的是什么鸟?“咕咕...咕咕”猜一猜它是谁? 生:杜鹃鸟,布谷鸟

师:杜鹃鸟就是布谷鸟.

同学们有没有见过呢?有哪位同学可以说说杜鹃鸟的特;

(二)听杜鹃;欣赏《顽皮的杜鹃》,感受音乐形象.;欣赏《顽皮的杜鹃》;

1、小杜娟飞出了森林到了我们身边,你听它的心情怎;

2、师:你听到杜鹃的叫声了吗?它是怎么样叫的?叫;

3、给每句琴声的句末填唱杜鹃的叫声:“咕咕”;

4、要求:“咕咕”要唱出欢快之情;

(三)唱杜鹃;

1、范唱导入;范唱《顽皮的杜鹃》;问:杜鹃和我同学们有没有见过呢?有哪位同学可以说说杜鹃鸟的特征?(出示图片)(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初夏时常昼夜不停地叫。吃毛虫,是益鸟。多数把卵产在别的鸟巢中。也叫杜宇、布谷或子规。)

(二)听杜鹃

欣赏《顽皮的杜鹃》,感受音乐形象.

A、处理歌曲的前奏。B、处理歌曲的结尾 师:杜鹃飞到哪里去了?我们应该怎么唱?

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渐慢,渐弱。并用歌声来表现。C、处理歌声

(四)找杜鹃

1、师:等一会儿,顽皮的杜鹃就要变成6个小朋友藏在不同的地方,请你们竖起耳朵听一听,找一找。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来美美地感受一下这首歌曲。

2、全体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老师把1——6六个号码偷偷交给6个坐在位置上的学生,并告诉他们:号码代表他们要唱第几个“咕咕”。

3、师介绍游戏规则:

a唱到“咕咕”时要停下来,仔细听听是谁在唱,把他找出来,看看谁的耳朵最灵。b 找第二只、第三只??杜鹃时,都要从头开始唱。c请能正确听出来的同学把杜鹃的头饰交给唱“咕咕”的同学。

4、开始游戏:

情况反馈:刚开始同学们不知道去控制声音,不知道去聆听,经过失败之后他们就很聪明地明白了要轻声唱,并要集中注意力,安静。有个别学生忘了游戏规则或故意捣乱,唱到“咕咕”没有停下来而导致全班同学都找不到声源,受到了同学的舆论压力,再次练习时就特别认真,特别遵守游戏规则了。

(设计意图:

1、训练学生对声音方位的敏感,即听力

2、教育学生遵守游戏规则

3、让学生用轻声歌唱,并注意聆听

4、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5、符合杜鹃顽皮的性格和学生爱玩,好奇的心理。)

5、请戴着头饰的“杜鹃”上台表演唱。

七、总结

《采山》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三课《采山》 教学目标:

1、在学习《采山》一课,通过聆听、参与、体验,使学生感受小朋友在濛濛小雨中光着小脚丫去采山时的灵活身影和愉快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山》。通过音乐参与和实践,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歌曲中多变的节奏。

3、通过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完成对歌曲的学习(体验)。小组合作,集体参与,丰富的表现,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地面图谱的游戏,使学生亲身感受歌曲中的节奏,即掌握知识有增强了乐趣;

2、系统的学习和理解歌词并较好地表现歌曲情绪。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采山》进教室,让孩子初步感知音乐旋律。

二、表演《采山》:

新课导入:谈话(有关山里的知识包括民族风情、山里的物产、山里的景色等等都会激发起孩子的兴趣)小朋友们好,很高兴跟大家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首先,老师带小朋友到美丽的大山里看一看,走一走,然后告诉请你告诉老师你都听到、看到了什么。(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认识,同时展现“采山小姑娘演唱”、“山里的物产”、“山里的景色”等)

我们今天就学习这首新歌《采山》。

1、歌曲学唱。(用跟唱法教学)

2、找出自己演唱觉得困难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3、设计表演动作,边演唱边表演。

4、分组选小小表演家来台上表演,其他小朋友演唱。

《小骆驼》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四课《小骆驼》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八分音符,感受八分音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

2、能学会唱歌曲《小骆驼》。

3、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小骆驼》伴奏 教学重难点:

1、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骆驼》

2、感受八分音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走进沙漠的准备

1、听一听,动一动

师:请大家听着音乐和我一起动一动!

2、比一比,说一说

师:同学们,课前我让大家去搜集有关骆驼的资料,你们都准备好了吗?下面就请每一个大组派一位代表来给大家说一说。

师:大家搜集的资料真丰富。下面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骆驼生活的环境——沙漠。(课件展示沙漠)师:沙漠虽然充满艰险,但也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你们想不想去沙漠探险呢?那就让我们加入“沙漠之旅”的队伍吧!

二、沙漠中的脚印

1、听一听、走一走

师:让我们学着小骆驼走路的摸样出发吧!

(随《小骆驼》旋律集体模仿小骆驼在沙漠中行走。)

2、听一听,认一认

师: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沙漠。快听,这是什么声音?(课件:播放由远而近的驼铃声。)学生自由回答。

师:原来是一只小骆驼正在向前走。它每走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课件:一串骆驼的脚印,每个脚印上都有音符)

师:看到这一串脚印,你们有什么疑问吗?(自由提问)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脚印上的音符吧!(课件:根据脚印的顺序播放旋律,播到一个音符,这一个音符的脚印就变颜色,写有八分休止符的脚印变成红色。)

师:小骆驼先迈出哪只脚?(左脚)那是不是每走一脚都有音乐声?(红色脚印没有声音)

师:你们知道这些红色脚印上的符号是谁吗?它可有话要对我们说。(课件:摸样圆又胖,坐着小横杠。歌中遇到我,小嘴快闭上。)

师:它的名字叫八分休止符,就像路上的红灯,遇到了歌声要停下来,不出声。师:这一串有音符的脚印到底是不是通往沙漠的路呢?让我来为大家探探路吧!

3、走一走,唱一唱

(1)教师用手指代替骆驼的左右脚在脚印谱上边走边唱。(2)学生自由练习。(3)跟琴齐唱脚印谱。(4)出示歌曲第一乐句曲谱。(5)学生边划拍边唱第一乐句曲谱。

三、沙漠中的风沙

1、听一听,说一说

师:小骆驼一直不停地往前走。这时沙漠中发生了变化,你们听!(课件:播放沙漠风暴的音响效果。)师:谁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想象并回答。)

师:想一想,小骆驼遇到了风沙,是继续向前走还是退缩呢?(不怕困难,向前走。)师:它的脚印会变得怎么样?(艰难、沉重)

2、学一学,走一走

师:谁来学一学骆驼艰难的步伐!(请学生模仿)师:看看小骆驼是怎么走的?

(课件播放:2.1 | 2 — | 1.6 | 6 —)走 啊走,走啊走

师:大家一起来走一走。(集体模仿小骆驼一边走一边唱。)师:是什么使得小骆驼遇到了风暴还往前走呢?(学生回答)师:因为前面有绿洲,有草儿有花儿,还有清清的水。师:让我们来听听小骆驼的想法吧!

(课件播放:2 0 2 0 | 1 2 2 0 | 3 6 1 6 | 6 —)前 面 有青草,前面有水 喝。前 面 有歌声,前面有花 朵。

师:想一想这时候小骆驼的脚步会变成怎样呢?(学生模仿,并说出原因,然后集体边走边唱。)

3、走一走,唱一唱

师:我们也应该学习小骆驼。让我们沿着它的脚印去迎接风沙吧!(集体演唱第二、三乐句,并配上不同的脚步。)

四、沙漠中的绿洲

1、看一看,听一听

《小小驼铃响叮当》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四课《小小驼铃响叮当》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小小驼铃响叮当》,感受并初步表现歌;

2、通过歌曲学习,引导和培养学生乐观、坚毅的人生;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唱第一段歌词;

2、感受并初步学会表现和谐的两声部演唱;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入;

1、关于沙漠的印象;①播放图片“荒芜的沙漠”;②请学生说说在沙漠中最渴望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驼;

2、关于驼铃的联想

4、高低声部旋律

1、学习歌曲《小小驼铃响叮当》,感受并初步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与和谐的两声部效果。

2、通过歌曲学习,引导和培养学生乐观、坚毅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唱第一段歌词。

2、感受并初步学会表现和谐的两声部演唱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入

1、关于沙漠的印象 ①播放图片“荒芜的沙漠”。

②请学生说说在沙漠中最渴望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驼铃声。

2、关于驼铃的联想

4、高低声部旋律合唱

①驼队中还时不时传来这样的歌声,听——

②学唱低声部旋律歌词。音阶下行作渐弱处理;表现驼铃的清脆(小骆驼的活泼可爱)。

③学唱高声部旋律、歌词。第一小节表现骆驼作为“沙漠之王”的自豪感;第二小节表现大骆驼的稳重。④生生合唱练习。

二、歌曲新授

《拾豆豆》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五课《拾豆豆》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拾豆豆》的旋律。

2、认识附点八分音符,并掌握它的写法和在歌曲中的正确时值。教学重难点:附点八分音符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读谱知识:附点八分音符: 5·

时值:在5的时值上再加上5的时值的一半(即一个十六分音符的时值),时值之和就是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用下图表示:

5· = 5 + 5

二、学习《拾豆豆》的旋律: 1.师范唱一遍;

2.听一遍歌曲伴奏录音; 3.领唱一几遍;

4.学生齐唱一遍,师指正。

三、作业:

回去后,唱熟歌曲《拾豆豆》的旋律。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通过训练,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前八分附点,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学习歌曲《拾豆豆》。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训练

(二): 打一下下面的节奏,注意打准前八分附点,后十六的时值。2/4(1)×·×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二、学习歌曲《拾豆豆》: 1.简介歌曲:(略)2.学生自己对照旋律学习。3.领唱两遍;

4.提示:注意唱好歌中的下滑音。

三、作业:

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拾豆豆》。

84、分角色学唱歌曲。

师:好的,你们表演的可真棒呀,让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第二段吧。

5、请全班同学按分组在座位上表演。(启发学生要把白羊要回家和黑羊要上山 岗的心情和动作表现出来)

(三)学唱第三段

师:两只小羊在桥上僵持不下,它们会怎么样?我们来有节奏的读一下 第三段歌词吧!

1、全班读歌词。

2、老师带唱 注意反复记号

3、老师演示两种节奏。

4、启发学生说出用力顶和用力撞,解决附点节奏,引导学生表演。

师:同学们,它们这样争下去,结果会怎样呢?对了,掉进河里。掉进水中的声音是怎

样的呢?(扑通)好的,我们一起把第三段唱一遍吧。

5、听歌学唱 师:在这一段中有速度的变化,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最后一句唱的时候慢下来了 师:为什么最后一句会要慢下来啊?

6、请同学们说一说。(感到遗憾)

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边唱边表演一次好吗?

四、参与表现 全班随音乐表演。

师:现在我们把童话剧学完了,我们有两只手,一只用来做小白羊,一

直用来做小黑羊,把这个音乐童话剧完整地表演一遍好吗?现在和老师一起用手 势来表演吧!(教师带上一只黑手套和一只白手套)

1、全班在老师的带动下做手势表演,做到人人参与,个个表演。

2、启发学生说出在生活中要懂得互相谦让,团结协作。

四、参与表现 全班随音乐表演。

同学们真棒知道怎样做才是个懂礼貌知谦让的好孩子,我们来帮助小山羊改正错误好不好?我们一起改编一下歌词,让两只小山羊做个和我们一样的乖羊羊吧

1、学生按字数套歌词,把心里想的意思说出来,教师要给与指导。

2、让剧情展现学生心中的美好。

六、总结:

结束语:大家的表演都特别精彩,没想到,你们不但是表演的小天才,是创作的小天才而且还是小小教育家,告诉了小山羊要互相礼让,让他们懂得了谦让的道理!我们就要走出教室了,同学们一定知道该怎样去做。(听音乐,学生自觉有序的走出教室)

0这是一首“献给妈妈的歌”(粘贴课题《献给妈妈的歌》)四.学唱 1.初听(出示歌谱)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请大家先听老师唱一遍。在听的时候注意老师声音的力度变化。

(师范唱)

生答:第二句弱一些,第三句强一些。2,复听及跟唱

师:我们再听一边范唱,边听边用“lu”音跟唱,注意表现出刚才你听到的力度变化。3.乐理知识传达

师:请大家找一找,乐谱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音符。生指出位置

师:这个音符叫前倚音,它就像一大一小两个音符拉着手一样。(课件展示)它的样子是不是也很像妈妈牵着你的手。(出示母子图片)师:它反复出现在乐谱当中,是表现什么? 生:母子间亲密的关系。

师:现在请听一听老师是这样唱“前倚音”的。(范唱)4.接龙唱前倚音 师唱前面部分,生唱前倚音。5.复习反复记号和渐慢记号 6.完整唱谱 7.完整唱词 8.有感情地演唱

师提示:这是一首献给妈妈的歌,那我们演唱的时候想一想,妈妈为我们付出过什么?你内心对妈妈有什么样的情感?我们把这种情感融入歌声里,让情感随着音乐流淌出来。

生思考,齐唱 五.随乐律动

1.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但老师觉得如果能加上一些动作就更好了。现在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给歌词编一些动作吧,看看谁最会表演。

师生共同创编动作。2.完整演绎 3.分组比赛

师:看看谁是最爱妈妈的小朋友 六.活动:献给妈妈的爱

过渡语:刚才我看到了,小朋友们都很爱自己的妈妈,老师还要送一首关于妈妈的歌曲给你们,那就是《小背篓》

七.总结,下课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七课《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进一步体验摇篮曲宁静舒缓的音乐特点,用深情、轻柔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

2.指导学生运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

3.通过学习、聆听歌曲,感受、体验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的爱,并懂得要回报爸爸妈妈。

教学重难点: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用歌声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情境导入

A.在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聆听《小宝宝睡着了》稳定情绪,并感受摇篮曲的宁静舒缓音乐的特点。C.说说最你感动的事情。

二、学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1.初听旋律,请学生说说看着熟睡的妈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2.聆听全曲(播放动画)A.小女孩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B.听了这首歌,你认识了怎么样的一个孩子? 3.教师范唱 4.指导演唱 A学唱歌曲第一段

集体按节奏朗诵歌词第一段; 跟随伴奏学唱。

重点学唱:妈妈屋里静悄悄。妈妈屋里怎样静悄悄的? B.学唱歌曲第二段

请个别学生朗诵歌词第二段;跟随伴奏学唱。

为表达对妈妈的热爱之情,应该用什么情绪演唱?速度呢?(用深情、轻柔的情绪,慢速有感情地演唱)

C.学唱歌曲第三段(直接唱歌词,把尾句也加进去唱一唱。)D.说说尾句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有感情的齐唱尾句。5.完整演唱 6.聆听《天亮了》

故事引出,再聆听歌曲,进一步感受母爱的伟大。

三、编创与活动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2.创编歌曲《唱给爸爸的摇篮曲》。

四、小结

4(教学意图: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并解决歌曲教学的难点)

4、第三遍听歌曲。师:“让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小音乐家在哪些城市演奏这些乐器”。(伦敦、柏林、巴黎)师:“你知道这些城市分别是哪些国家的首都吗?”生思考回答。

5、第四遍听歌曲。师:“老师将歌曲的旋律及情绪变化用线条表现出来,请你也拿出小手,跟随我一起画出来”。

在听歌曲第二第三段时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旋律线。

(教学意图:首先使学生对歌曲的乐句划分有初步的认识,同时更明显的受旋律连贯及跳跃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

6、第五遍听歌曲。要求创造不同的声音为歌曲中“砰砰砰”进行伴奏。要求:在“砰砰砰”之前的八分休止符及衬词“勃隆”在心里默唱。

(教学意图: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重音位置,为准确演唱出八分休止符及十分音符节奏的衬词“勃隆”打下基础。)

7、师生接唱歌曲,前半句教师演唱后半句旋律学生接唱。

8、视唱曲谱,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9、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演唱歌曲第一段。指导学生在演唱时出现的错误。重点指导

(1)0特隆|砰砰 砰特隆 |砰砰 砰

听教师发出的两种声响,一种是沉重的,一种是轻快的,问:哪一种效果更能表现歌曲中的“砰砰砰”。教师指导演唱。

(2)跳 呦 |唱 呦|(3)教师扔掷粉笔,让学生感受圆滑的声音特点,并用伸懒腰的方法指导学 生掌握跳 呦 |唱 呦|的节奏特点。

(教学意图:寻找生活与音乐的关联,帮助学生更轻松、愉悦的掌握新知。)

10、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对歌曲第一句旋律进行力度的处理,随旋律的起伏变化进行渐强、减弱的力度表现,表现出小音乐家自豪的情感。

弹奏吉它拨弦的方法指导演唱出第二句旋律欢快及舒展的旋律特点。

11、按要求随教师伴奏演唱歌曲第一段。

12、再完整听歌曲,并小声跟唱三段歌词

13、师:这三段歌词除了每一段演唱的城市及演奏的;

14、完整随录音伴奏进行演唱;

15、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进行歌表演的创;

16、表演歌曲;师:让我们来做一回小音乐家,把《我是小音乐家》这;(教学意图:学生在欣赏了乐曲之后,对速度、情绪、;随歌曲走出音乐教室;

《我们大家跳起来》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八课《我们大家跳起来》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我们大家跳起来》。

2、在音乐活动中,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能按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进行身势动作的创编。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集体舞。教学重难点: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学会《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

2、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1、导学铺垫

(PPT课件展示:巴赫的故事)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要给同学们介绍位新朋友,他可是世界上有名的大音乐家,他为什么那么出名呢?请大家带的这个问题来听一听,看一看他的成长故事。

2、播放ppt3、说一说巴赫是怎样出名的!

2、导入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巴赫的故事,知道他是18世纪的宫廷乐师。那你们想知道18世纪欧洲的皇室贵族们开宫廷舞会的情景吗?

生:

师:那就让老师带着同学们穿越时空,到18世纪的宫廷舞会去看看吧,不过老师有个小要求,就是当音乐响起来后同学们要闭上眼睛,音乐停了以后才能睁开眼睛,同学们能够做到吗?

生:

师:那我们就出发吧!

3、听赏《小步舞曲》

播放:(CAI宫廷舞会片段)体会小步舞曲风格。师:你们从参加舞会的人的表情和服饰上能看出什么? 生:(端庄、彬彬有礼、华丽)

师:小步舞是当时流行于贵族中的宫廷舞蹈,跳舞时人的姿态要高雅、端庄。师:欣赏完华丽的宫廷舞蹈我们马上要回到我们的21世纪了,诶可是有一个新朋友说要和

《维也纳的音乐钟》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八课《维也纳的音乐钟》 教学目标:

1、课堂围绕“钟声”这一主题,能从以钟声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和体验中外不同风格的美妙的“钟声”音乐,唤起学生心底的遐想,使之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增强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让学生能在听、唱、奏、演、创等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音乐记忆能力。

3、能初步了解此乐曲的结构,感受外国的音乐风格。教学重难点:感受维也纳的“钟声”,初步了解回旋式曲式。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维也纳这个美丽的城市,这个城市三面环山,一条美丽的多瑙河从中间穿过。这还是一个音乐之都。许多的音乐家像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施特劳斯都曾经在这个音乐王国里面创造出许多举世闻名的乐章,瞧!连这里的钟也很特别!

1、这个钟有什么特点? 有规律就是有节奏拍手!好像在唱歌,有旋律??

2、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它。“当”

3、这么独特的一个钟,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吧,大家有什么好的主意?

二、故事发生——初听音乐

1、聆听主题

今天,维也纳城堡里正在举行欢庆,欢迎一位英雄的回来,他叫哈里,他不是哈利波特,他是哈里?亚诺什。这个哈里亚诺什据说刚刚从战场上归来,那是凯旋而归,全城的老百姓们都听到了关于他的许多故事,所以大家都来欢迎他,连我们维也纳里面的音乐钟看到哈里到来也欢快地唱起了歌。让咱们一起去听听这是一个怎样的英雄?

A、哈里是一个怎样的英雄? 快乐的,??节奏很欢快。很英勇的,??感觉音乐很有力,B、大家能听出里面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号,还有黑管等等木管乐器组一起来演奏出这英勇的感觉。所以大家觉得哈里很厉害。

2、学唱主题

这么强的音乐在战场上敌人一听到就落荒而逃了,听说;A、钢琴弹奏;问:谁看明白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旋律点结尾的不;B、学生点,钢琴弹;C、全体学生一起来!;

3、聆听全曲;来,让咱们一起参加欢迎仪式吧,当你听到音乐钟的主;

三、故事继续——角色扮演;

1、引出其他人物;大家有没有发现,刚刚的音乐钟,除了音乐钟的主题外;

2、分段欣赏;张老师这里有三段音乐,大家来听一

这么强的音乐在战场上敌人一听到就落荒而逃了,听说,这个哈里英雄在战场上打败了一个七个头的怪物和一支拿破仑军队。天哪!太不可思议了!难怪音乐钟都要来欢迎他,那我们想不想去一起欢迎这位英雄?那就要先学会欢迎仪式!一边听一边看,比比谁先看懂!

A、钢琴弹奏

问:谁看明白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旋律点结尾的不同,一个低,一个高。B、学生点,钢琴弹。C、全体学生一起来!

3、聆听全曲

来,让咱们一起参加欢迎仪式吧,当你听到音乐钟的主题音乐时就请随着音乐钟一起舞动起来。并记一记,音乐钟的主题出现了几次?

三、故事继续——角色扮演

1、引出其他人物

大家有没有发现,刚刚的音乐钟,除了音乐钟的主题外,还有其他的音乐,还有谁来欢迎这位伟大的英雄了呢?猜一猜!国王、公主、士兵

2、分段欣赏

张老师这里有三段音乐,大家来听一听,他们分别符合哪个人物形象。

3、分别讲解

0

《小黄鹂鸟》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九课《小黄鹂鸟》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学习使学生乐于了解蒙古族音乐,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2、能用圆润的声音创造性的把握歌曲的力度变化,并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主旋律。

3、通过节奏歌唱发声等训练,培养学习良好的音乐感受力。教学重难点:在歌唱实践中对力度的创造性运用,曲谱学习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聆听歌曲《银杯》,出示草原图片。

二、导入

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展示图片资料,让生从视觉上感受蒙古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及地理位置。

师:刚才我们练习的歌曲是哪个民族的歌曲?表现什么情景?请同学来表演一下。生:回答。二人表演蒙古人民宴请亲朋时相互问候祝福时的美好景象。师:感谢热情的蒙古人民,蒙古人民不仅对客人盛情款待,对自己的亲人、爱人和自己生活的草原更充满感情。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蒙古人民唱给亲人和草原的歌,我们一起听听吧!(引出课题)

三、新课教学

1、初听感受

师:谁能来谈一谈你听这首歌的感受?

2、学习曲谱

(1)用手试着打歌曲的节奏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老师和你们有同样的感受,这首歌曲情绪欢快,歌曲为2/4拍,在这首歌曲中运用了一种典型节奏,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用手试着慢速地把歌曲的节奏打一遍(第一乐段)。

《牧童短笛》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九课《牧童短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不同段落的情绪,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了解作者贺绿汀。

2、通过欣赏《牧童短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其音乐感受力。

3、记忆和熟知乐曲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不同乐段的节奏、速度及音乐情绪的特点。

2、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记忆作品不同乐段的主题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复习歌曲《牧童》,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描写牧童的乐;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二、新作赏析,目标落实;

(一)初次聆听,整体感知;

1、初次聆听歌曲;问题设置: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来演奏的?;

2、引出乐器钢琴,教师简介钢琴;

3、二次聆听,加深乐曲的印象;问题设置: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教师出;

(二)分段赏析,走进音乐;

1、第一乐段赏析;①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描写牧童的乐曲,这首乐曲闻名中外,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先生创作的。它的名字叫《牧童短笛》——出示课题《牧童短笛》。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二、新作赏析,目标落实。

(一)初次聆听,整体感知。

1、初次聆听歌曲

问题设置: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来演奏的?

2、引出乐器钢琴,教师简介钢琴。

3、二次聆听,加深乐曲的印象。

问题设置: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选择。

(二)分段赏析,走进音乐。

1、第一乐段赏析

①聆听第一乐段,学生感受乐曲情绪。

4351、学唱《只怕不抵抗》。(1)简介歌曲的背景

这首歌写于1937年,反映了当时抗日根据地儿童高昂的抗日情绪和勇敢、活泼的性格。

(2)采用听唱法学唱。重点是将第一二段进行对比,不要把这两段混淆了。(3)参与表现。唱熟后,让学生随歌曲踏步行进,进一步体验歌曲所表现的抗日小英雄的形象。

2、学唱《酸枣刺》。

(1)聆听歌曲,体验歌曲的风格以及所表达的内容。(2)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音乐家冼星海了解了多少?请大家一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脑海里收藏的有关冼星海的内容。

7师:这叫延长音记号,看象不象眼睛,上面象眉毛,它;再次听音乐,边听边划拍唱,能基本唱准;

4、学唱歌曲;跟琴轻声唱,边唱边划拍;有感情的进行演唱;分组分句进行演唱;

5、学唱歌谱;认音名,放慢速度,跟琴把音名音高认准;跟琴轻轻划拍唱乐谱;个别乐句跟老师来唱一唱;师生接口唱;齐唱乐谱;

6、创编动作;再次歌唱词要求能更准确、更有感情;师:请你们想想小英雄的形象,你觉

师:这叫延长音记号,看象不象眼睛,上面象眉毛,它一般置于音符或休止的上方或下方,一般从延长一般为原则。

再次听音乐,边听边划拍唱,能基本唱准。

4、学唱歌曲

跟琴轻声唱,边唱边划拍 有感情的进行演唱 分组分句进行演唱

5、学唱歌谱

认音名,放慢速度,跟琴把音名音高认准 跟琴轻轻划拍唱乐谱 个别乐句跟老师来唱一唱 师生接口唱 齐唱乐谱

6、创编动作

再次歌唱词要求能更准确、更有感情

师:请你们想想小英雄的形象,你觉得这些歌词应配上哪些动作,自己讨论。学生自己表演

老师给加上一些动作 一起跟音乐来表演 加上打击乐器伴奏进行演唱

93、熟悉歌词(播放歌曲伴奏)⑴师有感情朗读歌词。

⑵师描述歌曲的意境,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闭上眼睛随音乐进入到歌曲的情境之中并展开联想。

⑶熟悉旋律

①用梦幻般的声音随旋律用“u”哼唱两遍; ②学生用“1u”唱一唱括号中的音;

③全体分声部合唱:一组用“u”轻声唱歌谱;另一组用“1u”轻声唱括号中的音。⑷学生加词跟琴演唱

①随乐轻声唱主旋律部分的歌词 ②随琴唱一唱括号中的歌词 ③两声部合唱。

⑸为歌曲伴奏(演示伴奏型)①分组练习伴奏节奏 ②分组合击 ⑹分组表现

各组用本组选择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伴奏,分组展示,互相评价。

四、结束课业。

《小 骆 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参与到情景创设活动中;在学唱歌曲《小骆驼》的过程中,感受乐曲中的情绪变化,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习惯。

2.过程与方法:体验小骆驼沙漠跋涉过程中的心情和步伐。

3.知识与技能:感受八分休止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学习通过声音的控制来表达不同的情绪。

●教学重点:在音乐情境中体验到小骆驼跋涉中的情绪变化;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感受八分音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教学准备:CAI课件、歌单、脚印谱等。★教学过程:

一、走进沙漠的准备

1、组织教学

2、激趣导入 观看一段音乐动画。

看看骆驼生活的环境,说说对沙漠的感觉。引出课题。

二、沙漠中的脚印

1、听一听,走一走

【情境四:渐渐远去】;小骆驼结束了他的行程,踏上回家的路;绿洲中不但有清澈的水,美丽的花,还有优美的旋律,;2.整体演唱;①合伴奏音乐完整地演唱;②表现歌曲变化的情绪,也可结合肢体动作来表达;

四、沙漠之旅的收获;在小骆驼身上你们学到了什么呢?(学生讨论);老师总结;

【情境四 :渐渐远去】

小骆驼结束了他的行程,踏上回家的路。他的身影越来越远,铃声也越来越小。绿洲中不但有清澈的水,美丽的花,还有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呢!我们听听吧!(播放歌曲《小骆驼》)

2.整体演唱

①合伴奏音乐完整地演唱。

②表现歌曲变化的情绪,也可结合肢体动作来表达。

四、沙漠之旅的收获

在小骆驼身上你们学到了什么呢?(学生讨论)老师总结。(学生在歌声中离开教室)-

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湖南文艺出版社三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游子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七课《游子吟》 教学目标:1.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

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音 乐 教 案教者:刘红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校园升旗》教学目的要求:1.能学会演唱《国旗国旗真美丽》,通过听音乐、朗读歌词、学唱歌曲、学生自己为歌曲创编动作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

湖南文艺出版社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浏阳河》教学目标:1.能熟练演唱《浏阳河》的一二两段,并引导学生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现。2.通过学唱《浏阳河》与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进一步加深......

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1《编花篮》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编花篮》,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2、通过贯穿于教学过程的音乐游戏,使学生了解音乐可以更好地表现游戏及游戏的情绪。3、在......

湖南文艺出版社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平时上课时纪律比较好。各个方面都很认真。整体的音乐基础还可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不错。对音乐充满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演唱......

下载小学三年级下册_音乐_湖南文艺出版社__全册教案与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三年级下册_音乐_湖南文艺出版社__全册教案与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