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教案(岳麓版必修1)_岳麓版必修一第21课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08:20:1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教案(岳麓版必修1)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岳麓版必修一第21课”。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教案(岳麓版必修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使学生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情况,新中国的诞生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分组,选举代表、访问调查,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面,使学生充分理解并体验课本知识,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人交流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史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人大制度和政协制度的曲折发展的学习,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为实现民主科学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理解三大政治制度所体现的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

难点:理解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的选择,认识三大制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课型:高一新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展示材料——黄炎培与毛泽东的延安“窑洞对话”

黄炎培:“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然后扣题设问:根据材料指出“这条新路”是如何让“人民来监督政府”、“人人起来负责”的?“这条新路”能不能让我们“跳出周期率”?

用“窑洞对话”导入既紧扣了本节主题又形成了思维冲突,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窑洞对话”既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探索又反映了中国历史的抉择和中共的智慧。新课展示:

一、前提---新中国的成立

1、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进行民主政治建设,首先要有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建国。为讨论新中国建立的有关事宜,1949年9月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想一想:假如你是当时的首都市民,你会在《人民日报》上看到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哪些内容的报道呢?

(让学生经过讨论和协商,大致达成以下共识。)①通过《共同纲领》 ②确立了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 ③决定了国名、国旗、国歌、首都等

2、开国大典

根据新政协的决议,于1949年10月1日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课件展示图片开国大典时人们激动的场景)想一想:人们为什么会如此的激动呢?

3意义:(1)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2)新中国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新中国的成立,为政治建设提供了前提,之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展示课件,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提炼大会的有关信息)

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1954年)

想一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目的、内容、性质、特点和意义? 目的:保证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顺利过渡

内容:106条分为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和首都。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三、三大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1、确立:>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

2、职权:修改宪法,制定法律,选举国家主席等14条。通过分析其职权,让学生认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3、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是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基本政治制度

1、合作基础:中共与各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

2、指导思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3、形式:政治协商基本组织:政治协商会议

4、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它是社会主义高度民主的重要表现,促进了现代化建设。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1、原因:①由历史情况去分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②由现实情况去分析(“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民族关系)

通过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得出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2、确立与发展:5个省级自治区,100多个自治州,自治县。

3、实施意义: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作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教学设计

第23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何新方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2010-12-1高一历史学案编写人:陈新慧 张桂萍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重点记忆】1、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哪些内容?或概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2、新中国成......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第21课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岳麓版教案2009版 点击数: 266 【字体:小 大】 【收藏】 【查看评论】 接收回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使学生对中国人民政治......

岳麓版 第六单元 第2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岳麓版 第六单元 第2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李学敏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列举并阐述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联系现代中国......

必修一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教学案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课标】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下载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教案(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教案(岳麓版必修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