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 现代诗欣赏 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现代诗鉴赏教案”。
校本课程——现代诗欣赏
王江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读小诗,力争背诵
2、能力目标:诗歌赏析,把握诗歌主题
3、情感目标:陶冶情操,培养审美力
二、教学重难点 诗歌赏析,把握诗歌主题
三、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情景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门你们中间有的人得到过三好学生,有的人得到过竞赛的各种大奖,那么你们可以告诉大家你们成功的时候的心情吗?那么当大家看到别人得奖的时候有时什么心情呢?大家认为取得成功都需要一些什么呢?
(二)讲解:《成功的花》 1 齐读
要求:A尽力的品味作者的感情 B注意感情和语调 2讲解
A作者将成功比做了什么?<花> B什么样子的花<明艳>
作者抓住了花的色泽鲜艳的特征用"明艳"一词形象的突出了花的成功.
C在两句诗的后面作者用了一个什么标点符号? 作者为什么要用感叹号?
作者用感叹号抒写了她对人们只惊羡与别人的成功所得到的荣誉却看布道成功的背后所付出的劳动.表露对这种情况鲜明的反对态度. D作者为什么用"惊羡"而不用"羡慕"?
"惊羡"比"羡慕"多了一层惊叹的以为,也更能衬托出"人们"对"成功之花"之所以可以成功的不理解. E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转折词?<然而> F成功之花当初是什么样子? 是血和泪滋润的结晶 是奋斗和牺牲孕育的蓓蕾 是艰苦奋斗的是浸透着辛酸乃至痛苦的无数泪水 牺牲更是壮烈,付出了生命和鲜血
3总结:俗话说:“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有的人》
1、诵读感知
2、对比手法 引导:这首诗的标题是“有的人”,课文中还先后8次出现了“有的人”这一说法。就是说,诗中写了有的人这样,有的人那样,读课文的时候,要认真领会诗中每一处“有的人”指的是什么人„„ 下面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读课文之后大家要做一件事——把诗中的8个“有的人”改一下,都改成具体的哪一类人。
3、积累巩固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两句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2)、这首诗通过议论,给人讲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
(四)、《再别康桥》
一、导语 :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二、播放歌曲《再别康桥》,附上剑桥的图片。
(解说: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再别康桥》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美。播一首由《再别康桥》改成的歌曲,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艺术层面去感受志摩的诗。配上剑桥的优美的图片,让学生由听觉到视觉都对《再别康桥》有一定的感知。)
三、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四、播放黄磊朗读的《再别康桥》,老师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五、整体鉴赏《再别康桥》。(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这首诗歌)
(一)、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
(二)、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提问:
A,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三)、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解说:在诗歌的形式美赏析方面,结合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所以作这三方面的点拨。教师重点讲析绘画美,学生讨论音乐美和建筑美,最后教师总结。)
(五)、小结本堂课。
本课我们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现代诗歌,同学们要学会这两种鉴赏新诗的方法。
(六)、作业
背诵《成功的花》、《再别康桥》
(七)反馈
这三首现代诗,从内容、意境的把握上都有一个逐层深入的体现。对于第一首比较浅显易懂的《成功的花儿》,学生能够透彻的把握主旨;第二首诗的对比手法比较明显,关键在于对两种人的理解,经点播,学生能够理解。而最后的《再别康桥》在主旨意境上比较深奥,学生需要反复阅读,提高自己的鉴赏力。
校本课程教案 ——现代诗欣赏
威海七中
王江华
2009.2
校本课程教案-《美女与野兽》赏析课教学目标:1、通过对英美原声影视作品《美女与野兽》的赏析,初步培养学生主动了解并关注英语国家文化以及东西文化之间的差异;2、训练学生在......
奇妙的光影世界――石油摄影欣赏研究 第一课时初窥摄影殿堂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 过程与方法:共同探究研讨分析 释疑解惑情感与态度:提高审美能力......
古诗欣赏校本课程一、看图导入 。1、大屏幕出示课文插图问,这幅图美吗?美在哪里?2、指导看图,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2、再读古诗,读通古......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古诗欣赏校本课程,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影视欣赏与语文课文的契合附:课程说明影视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使人类向往已久的信息时代逐渐成为现实。教育部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