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警报演讲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一横演讲稿”。
各位同学们好,今天由我来给大家讲咱们语文课的最后一篇课文《跑警报》
好的,现在就让咱们先来了解了解汪曾祺汪曾祺,男,江苏高邮人 属于地主成分。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家学渊源据说他的父亲既是一名开明儒生又是一名体操运动员多才多艺且家资颇丰汪曾祺代表的作有《大淖记事》《受戒》等 有些同学可能在中学的时候学过汪曾祺的《高邮的鸭蛋》 和《受戒》节选 对汪曾祺有一定的了解 汪曾祺吧!他生于1920年死于1997年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很传奇的经历过像日军侵华 国共内战 文化大革命 等重大历史事件 虽然但是他的生活一直不多好 晚年也是如此。
闲话不多说了,来说说这篇《跑警报》吧!这篇文章是汪曾祺回忆在西南联大念书时日军空袭昆明时写的。感觉吧!这篇《跑警报》最大的看点就是这是“跑”警报 而不是‘逃警报”‘躲警报’ 所以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为什们“跑”警报 而不是‘逃警报”‘躲警报’呢
在汪曾祺笔下把昆明的的空袭非但不恐怖,反而很有诗意,简直就成了西南联大师生与日机的快乐游击战,就像一部没有任何血腥暴力的电影?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答案是否定的。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的空袭是相当恐怖的。1938年9月28日,日机首次空袭昆明,中弹34枚,计炸死119人、伤8
3人,毁屋
5间、震倒
130
间。
1940年5月9日~1941年12月18日,日机袭昆达到高潮,计31次。天天不断的狂轰滥炸。1941年8月,日寇每天出动战斗机、轰炸机27架以上。13日上午10时,敌机27架狂炸市区,投下爆炸弹、燃烧弹计222枚,投计炸毁房屋1074间、震倒641间、焚毁16间,炸死37人、伤35人。1941年2月26日午后1时25分,敌轰炸机17架在市区上空来回投弹6次,计投下爆炸弹、燃烧弹等202枚,炸毁房屋944间、震倒1277间、焚毁15间,炸死78人、伤45人。1941年4月8日,日本轰炸机27架在市中心投弹82枚,其中燃烧弹较多,计炸死23人、伤27人,炸毁房屋890间、震倒1740间,焚毁1830间,无家可归者极多。
根据云南防空司令部统计,日机从1938年9月28日至1943年12月25日止,先后41次袭昆,出动飞机849架,投弹2723枚,;炸死916人、伤1514人,毁房22316间。空袭给广大人民造成深重灾难,日寇对昆明的空袭一直持续到1944年下半年。
这段时间内西南联大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1940年10月校长办公室被炸毁,校工被炸死。为了保命,绝大部分人选择了逃跑。就连三位当时中国最著名的校长也要跑,能跑的时候绝不留下”;残腿的数学家华罗庚总跑在最后;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的家在妻子临产时被炸,也不得不背着妻子四处到农家求助。可在汪曾祺笔下则完全不同。单从文字上,我们也看不到一点恐怖的影子。比如写郊外马尾松那一段:仰面看松树上面的蓝得要滴下来的天空,都极舒适外,是因为这里还可以买到各种零吃。”字里行间不像在躲避空袭,反而像在谈恋爱,一种悠然自得、见物生情、世界多美好的感觉。充满了轻松愉快和浪漫情致。
把恐怖的空袭描述的如此诗意,不得不说与他的生平有关。昆明时的生活可以所说汪曾祺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当时身为富家子的汪曾祺在西南联大中文系可以说是爱情学业双丰收在学业上他受到了他的当时的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沈从文的提携照顾。且和朋友一起创办了当时昆明文坛很有名的西南联大校内刊物《文聚》并在上面发表了大量的散文小说作品。可以说是当时西南联大的风云人物。在爱情方面,他在当时颇有才名的他也很招女同学的喜欢,按他儿子汪朗的说法,“博得了不止一个女同学的好感”; 其中就有和他的妻子和他相濡以沫一生的著名翻译家施松卿女士。“还有一位女生和他的关系相当的密切”,顺便说一嘴当时和他关系密切的可不是他后来的妻子。至于平常的生活衣食无忧的他在联大生活自由散漫,甚至吊儿郎当,高兴时就上课,不高兴就睡觉,晚上泡茶馆或上图书馆,把黑夜当白天。但因为成绩好又有沈从文照顾的汪曾祺居然一点事没有!!还据说他是当时学生中“泡茶馆”的能手,专门写了《泡茶馆》一文,说他有一门哲学课的考试卷就是在茶馆里答好再交上去的,还称自己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真是幸福的生活呀!!可是大学毕业后他可就没那么爽了!!1943年毕业后,先后在昆明和上海当中学教师并在此期间与西南联大同学施松卿结了婚。1948年到北平,失业半年后,经沈从文推荐任职于历史博物馆。解放后,汪曾祺先后在北京市文联下属的《北京文艺》和中国文联下属的《民间文学》杂志工作,与时任北京市文联主席的著名文学家老舍有较多交往。1958年在**政治运动中因为被老舍欣赏器重而被划为右派,下放到张家口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1962年底,获准回京,辗转调至北京京剧院任编剧。1963年,也就是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的前几年的“四清运动”时期根据江青的指示,北京京剧团成立了创作班子,对沪剧《芦荡火种》也就是革命样板戏《沙家浜》进行改编,才华出众的汪曾祺成为了《沙家浜》创作成员之一。因为词写得好得到了江青的赏识汪曾祺的右派帽子被提前摘掉。但也由于*时给江青改编京剧,“*”结束后,他又二次受到审查,真是祸福相倚,起伏不定。这十几年,他完全陷入政治历史之手的摆弄之中。*后的汪曾祺 生活很不如意除了要被多次政治审查外,生活条件也很艰苦住房上他一直住在妻子供职单位分配的房子里,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黑乎乎的,白天也要点灯”的“门房”图上便是这间房子了。而这篇《跑警报》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写作出来的。对比产生美呀!!就像咱们上高中的时候怀念小学一样,当人对现状不甚满意的时候总会怀念曾经美好的时光尤其是年少轻狂 衣食无忧的大学时光呦!!相信即使是汪曾祺这样的文学大家也不能免俗,而且作为一个因为父亲而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且久经沧桑的54岁老人 当时的汪曾祺 又有什么看不开呢!!毕竟和国共内战 三年困难这样的尸山血海相比 日机轰炸昆明的死伤连个零头都到不了 那又有什么看不开的呢!!和*的黑白颠倒相比昆明的惨剧又算得了什么呢!!也许这就是看经历过沧桑后的豁达!!用现在的话说已经无压力了!
作为最为开心的时光的那段昆明的记忆 对于人生中最快乐的那段时光又有什么理由不写的充满诗意呢!!
《跑警报》改自汪曾祺同名散文 旁白1:在1939至1940间,昆明几乎说不上有空防力量,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昆明警报之多,有时甚至一天两次。一有警报,别无他法,西南联......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汪曾祺散文《跑警报》,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汪曾祺散文《跑警报》西南联大有一位历史系的教授,——听说是雷海宗先生,他开的一门课因为讲授多年,已经背得很熟,上课前无需准备;下课了,讲到哪里算哪里,他自己也不记得。每回上......
《跑警报》改自汪曾祺同名散文 旁白1:在1939至1940间,昆明几乎说不上有空防力量,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昆明警报之多,有时甚至一天两次。一有警报,别无他法,西南联......
汪曾祺《跑警报》读后感无论从哪个角度说,汪曾祺的都称得上是一篇奇文!一篇优秀的散文,必然深深打上作者的烙印。我们能从字里行间看到作者的人生经历、爱憎好恶、气质秉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