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干部敢于担当对照检查材料(精选6篇)_纪检干部敢于担当

对照检查材料 时间:2022-06-12 07:24:0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对照检查材料】

纪检干部敢于担当对照检查材料(精选6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纪检干部敢于担当”。

第1篇:纪检干部要敢于担当

对民政部党组、驻民政部纪检组管党治党不力、发现问题不报告不处置严肃问责,原党组书记、派驻纪检组组长受到责任追究。‛近日,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工作报告发布。报告中提到驻民政部纪检组原组长履职不力被追责的案例,再一次彰显了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

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监督执纪问责是责任也是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纪检干部铁面执纪,敢于碰硬,用行动诠释了‚忠诚、干净、担当‛。但也有少数纪检干部甘当‚和事佬‛,缺少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该发现的问题没发现,发现了问题不报告、不处置,该问责的不问责。

监督执纪上选择‚打太极‛是行不通的纪检干部是党章党纪的执行者,党的路线方针的捍卫者,理应用担当诠释忠诚。但个别纪检干部在工作中却遇到问题绕着走,得过且过,甘当‚和事佬‛。

有的纪检干部平时业务生疏,对党员干部疏于监督,导致本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2016年2月,河南省孟津县平乐镇金村党总支书记袁五志在未向平乐镇党委和纪委进行报备的情况下,违规举办寿宴,并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平乐镇纪委书记郭云辉却认为其‚让人放心‛而疏于监督,结果因履行监督责任不到位受到诫勉谈话。

有的纪检干部,发现了问题不报告、不处置,在核实上级交办的问题线索中,简单以证据不足、查无实据为由,不了了之,更有甚者,干脆找借口,推诿不履责。

‚你为什么不去调查一下?‛‚(酒)这个东西又看不见,他的脸又没红。‛‚酒味是闻得出来的。‛‚我感冒了……‛

这段对话发生在 2014年10月。当时,湖北省黄石市开发区太子镇工会主席陈洪坤午餐饮酒,市纪委暗访组要求镇纪委书记徐欣开履行监督责任,对陈洪坤午餐饮酒行为进行调查核实,但徐欣开再三推诿。4天后,徐欣开因拒不履行监督责任被免职,并被调离纪检工作岗位。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置,才是对党负责的表现;相反,发现问题,不处置、不汇报,是失职渎职行为。对纪检干部来说,监督执纪上选择‚打太极‛,试图左右逢源做老好人,注定是行不通的。

2015年12月,湖南省保靖县委发布免职通知,免去该县水库移民开发管理局、房产局等县直单位纪检组共23名组长的职务。这23人中,11人是因所在单位三年没办一件纪律审查或信访件,4人因热衷‚副业‛,2人因违反作风建设规定,3人因不能适应新常态下的工作节奏,3人因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怕得罪人、怕伤情面实质是担当意识不够

‚监督上级怕打击报复、监督同级怕妨碍团结、监督下级怕伤了和气……‛个别纪检干部监督执纪畏首畏尾,背后是怕丢选票,怕得罪人的心理在作祟。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金道铭到山西任职时,干部之间逢年过节送礼收礼成风,跑官要官现象严重,他作为纪委书记,却选择视而不见:‚有人提醒过我,在这儿也别太较真了,你还是稍微处理得巧妙点,就是别得罪他们吧。‛

除了怕得罪人,还有的纪检干部是因为碍于人情,对熟人总觉得不好意思、拉不下脸来,因而放弃原则,在监督执纪上‚打折扣‛。

‚以前有些基层纪委一年也查办不了几起案件,一个原因是个别纪检干部不作为,不愿花心思去发现线索,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基层熟人多,拉不下脸来深究。‛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纪委副书记乐勤光表示。

2015年7月,湖北省竹山县工商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黄超因履行监督责任不力被通报。正是由于‚人情考量‛,黄超对本单位党委书记刘继宏办乔迁宴收礼金的现象不但不制止,反而选择‚随大流‛。事后,黄超表示:‚自己作为纪委书记,完全有责任和义务去劝诫阻止。可从感情上讲,对方是领导,如果去阻止的话,就可能影响和领导的关系,而且别的同事都去送礼了,自己不去的话也显得‘格格不入’。‛

怕得罪人、怕伤情面从根本上反映出个别纪检干部党性不坚定、担当意识不够的问题。‚纪检干部,职责就是要瞪大眼睛,宁愿听干部的骂声不愿听干部的哭声。身处监督第一线,对有问题的干部及时督促纠正,他可能会记恨一时,但会感激一生。‛2016年4月,因为一年来‚零问责‛‚零执纪‛,江苏省淮安市11位派驻纪检干部被请到市纪委接受质询。会上,市纪委书记给他们找到‚病灶‛,开出药方:不能把严格监督执纪看作是得罪人,是和党员干部‚过不去‛,敢于担当不仅是对组织负责,更是对党员干部的爱护。

纪检干部就要敢于担当,不担当就会被问责

监督执纪问责是党赋予纪检干部的使命与责任,这决定了纪检干部必须要敢于亮剑,用实际行动和担当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以担当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干着监督执纪问责的活,哪能不得罪人?如果我们前怕狼后怕虎,那置纪律于何处,置群众的利益于何处?‛一位纪检干部如是说。纪检工作干的就是得罪人的活,不得罪腐败分子,就必然有负于党和人民。如果纪检干部都甘当‚和事佬‛,乐当‚老好人‛,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如果纪检干部监督畏首畏尾,该发现的问题发现不了,看到问题‚睁只眼闭只眼‛,甚至顺水推舟,为他人‚捂案‛‚压案‛,必然导致纪委的监督责任虚化无力。

从严治党的关键在于从严执纪。每一名纪检干部,都必须有更高的政治站位,既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更敢于同腐败行为作斗争,始终保持忠诚、干净、担当,而这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牢固的宗旨意识、自觉的党性觉悟。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要切实加强对纪检监察队伍的监督管理,坚持严管厚爱,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用铁的纪律打造党和人民信任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广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刘连生表示。

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该发现的问题没发现就是失职,发现了问题不报告、不处置就是渎职。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多措并举,强化纪检干部责任意识,对于不敢抓、不敢管,监督责任缺位的纪检干部坚决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不久前热播的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就曝光了这样一组数据: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全国因履行监督责任不到位被问责的纪检干部4800多人,其中纪委书记、纪检组长3100多人。数据再次表明,纪检干部不能当‚和事佬‛,不履行责任就要受惩处。(何育容 彭灵燕)

第2篇: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

“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人民论坛)

辛士红

《 人民日报 》(2016年11月07日

04 版)

有“斗胆直陈”、胸怀韬略的粟裕,有从善如流、知人善任的毛泽东,才有淮海战役的巨大胜利;有敢试敢闯、“向前走,莫回头”的袁庚,有勇当改革者“保护伞”、切掉胆囊“浑身是胆”的任仲夷,才有蛇口工业区的改革奇迹……试想,如果那些冲锋陷阵、所向披靡的闯将,只是孤军奋战,得不到支持、理解和呵护,就是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激荡起多少干事者、改革者的雄心,也对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提出了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课题。当鞭挞“为官不为”时,对那些敢作敢为者,想一想我们是否给予了足够多的支持?当呼唤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时,对那些中流击水者,想一想我们是否给予了必要的激励?当期盼社会风气向善向好时,对那些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想一想我们是否有过“帮一把”的经历和措施?

“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敢于担当、敢于负责,不但是好干部的必备素质,而且是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论是哪个单位、哪个领域,都需要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险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的好干部。这样的好干部多了,改革列车才能行稳致远,各项事业才能蓬勃发展,政治生态才能河清海晏。

大事难事见担当,担当需要铁肩膀。攻坚克难、化解矛盾,有时难免受到挫折、遭到冷遇;坚持原则、无私无畏,有时难免遇到误解、丢掉选票;见义勇为、不计得失,有时难免陷入困境、委屈无助;恪尽职守、任劳任怨,有时难免出现失误、挂一漏万。当此之时,他们最需要的是组织和领导热心的帮助、真心的鼓励、耐心的倾听,而不是泼一盆冷水、给一个冷脸、来一番冷嘲热讽,更不是使绊子、扣帽子、打棍子。

为担当者担当,敢于担当的干部才能如春草怒生;为负责者负责,敢于负责的干部才能如洪波涌起。否则,“好贤而不能任,能任而不能信,能信而不能终,能终而不能赏,虽有贤人,终不可用矣”。《史记》中记载,汉文帝曾对冯唐感叹,如果我有廉颇、李牧这样的将军,还用为匈奴操心吗?冯唐不客气地说:“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待冯唐细细说出其中理由,汉文帝听后转怒为喜,当即采纳了冯唐的谏言。

选人有准头,干部有奔头。陈云同志曾这样概括我们党的用人之道:第一,了解人;第二,气量大;第三,用得好;第四,爱护人。今天,对于敢于担当的干部,我们理应做到了解、宽容、重用和爱护。当他们勇挑重担时,该鼓励的要鼓励;当他们遇到挫折时,该帮助的要帮助;当他们干出成绩时,该鼓励的要鼓励;当他们受到非议时,该撑腰的要撑腰;当他们锻炼成熟时,该使用的要使用。

担当需要“代入感”,更呼唤“同行者”。当干部不再为担当担心、为正气受气,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就会成为干部的自觉追求和时代风尚。

第3篇:干部敢于担当心得体会

敢于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之一。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五个面对,诠释了敢于担当的真正内涵。

有多大担当,就有多大作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往往取决于个人对家庭、对单位和对社会的贡献。担与不担,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就群众来说,为人之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担当与否,主要看是否有仁爱之心,是否能竭力维护家庭的和睦与幸福。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或为关键少数,或是普遍多数,岗位不同,权责义务也大小不尽相同,担当与否,主要看是否有敬畏之心,是否能秉公用权、爱岗敬业、为民担责。

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能丢。破坏民族团结、践踏和平统一,不是担当;搞两面派、做两面人,不是担当;权欲熏心、滥用职权,不是担当;为官不为、为官不易,不是担当;不闻不问群众呼声、群众疾苦,不是担当。面对繁重而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我们需要敢于担当的好干部,群众呼唤敢于担当的好干部。

敢于担当,就是践行入党誓词、践行三严三实,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敢于担当,就是讲规矩、守纪律,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廉政纪律,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腐化堕落,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和威信。敢于担当,就是铭记责任、履行使命,平时默默无闻、埋头苦干,关键时刻勇挑重担,急难险重任务冲在最前头。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作为党的干部,眼睛要看向群众,身子要扑近群众,始终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身体力行践行群众路线。要紧跟时代砥砺前行,担起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推动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在神州大地落地生根。要切实担负起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重任,扎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真心实意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富口袋又富脑袋,最终实现小康路上一个不掉队、一个不能少。

第4篇: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

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

2014.04

最新一期《学习时报》刊登刘云山同志在中央党校2014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讲话的摘编,将文章名字订为《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结合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在俄罗斯索契所接受的专访,提出要把“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作为执政理念。这样一篇文章,其时代内涵就显得颇为丰富。

敢于担当已成为各级领导大力倡导,也是检验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一个基本要求。“担当精神”虽常见诸于中央领导的讲话摘要,也散落于部分期刊杂志,但多或缺乏理论深度、或不能系统论述、或文风因循守旧,和当下“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改革紧迫感,在契合度上相差甚远。

这篇文章把担当的勇气和对民族、人民和党的责任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系统、全面地阐发了新形势下“担当精神”的本质要求,从敢于担当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如何形成敢于担当的良好社会风气等几个层面,进行了思想深刻、理论严谨、便于实践的论述,是一篇高水平的理论文章。

弘扬敢于担当的精神。这是一篇有时代生命力的作品,文章从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新形势下树立敢于担当这一高贵品质的时代内涵,讲的不仅很清楚、也很详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已经形成锐不可当的历史洪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勇于担当恰恰体现着共产党人在深化改革时呈现的蓬勃朝气、浩然正气、昂扬锐气,反映着领导干部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直面难题、敢抓善管、敢担责任,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往无前,坚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形成敢于担当的氛围。“为官避事平生耻”,身负担当的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和格调。当前,在许多领域,之所以老好人吃香、好人主义盛行;不敢负责、不愿负责现象频出;在其位不谋其政、遇到矛盾绕道走成风;遇到群众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屡发,就在于缺乏“敢于探脚试水”、“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担当精神。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及好干部标准时之所以说“敢于担当是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要在党内打造敢于担当的社会氛围。只有树立在其位、谋其政、成其事,敢于担当、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意识,形成“鼓励担当、崇尚担当”的良好环境,营造“担当可贵、担当光荣的社会氛围”,才能更大限度让干部放下包袱,投身事业发展。

把握气势如虹的文风。文风连着会风、会风体现作风、作风凸显党风、党风衔接政风,文风不仅仅体现写作水平,更能体现作风和党性。文以载道,文风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党风政风,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具有敢于担当精神的干部,应该用一种质朴无华的语言和接地气的文字,铺就气势如虹的作品。本文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条理清楚、文字精练,把“敢于担当”的道理、原则、要求,说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并用诸如“平平安安占位子、庸庸碌碌混日子”,“邪气压不过正气、罪恶见不得阳光”,“炼就思想上的金钟罩、铁布衫”等极为通俗又颇具气势的文字,凝聚了共识、形成了合力。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纷繁复杂,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上,各级党员干部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勇于树立敢于担当的观念,为党和人民做出自己更多、更大的贡献。

第5篇:年轻干部应敢于担当

年轻干部应敢于担当

年轻干部要善于担当,敢于担当。何谓担当?担当就是“一人做事一人当”的精神,更是一种对人民对党的事业“肩扛千斤,背负万石”的责任。

年轻干部有学历优势、朝气优势,因年轻而充满激情,因年轻而无所畏惧,但绝不能因年轻而漫不经心、目空一起、骄傲自大。

年轻干部要在工作中做到有担当、敢担当、担当好,要有渴望成功的强烈愿望和令人信服的真本事。因此做一名会学习、能实干、敢担当的年轻干部,必须用稚嫩的双肩扛起应担的责任,将年轻的资本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如何做到敢于担当?

“有担当”首先要“会学习”。学习是提高能力的方法,是走向成功的唯一捷径。年轻干部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锻炼,通过对党风党史、政治理论、理想信念的学习,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精神追求、政治责任,作为安身立命、履职尽责的内在需求,做一个终身学习型干部,在学习中增强担当意识,用真才实学增强担当责任的底气。这就要求年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和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和所需所想,将理论学习用于实际工作中,真抓实干,敢于动真碰硬,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应对复杂突发事件的能力。

“有担当”还要“能实干”。担当不是挂在嘴边的,而是要落实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担当也不是蛮干,而是要科学的担当。在工作中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把工作热情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按照“一分不值,九分落实的” 要求,以头悬梁、锥刺股的钻劲,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以创先争优、不甘落后的拼劲,以雷厉风行、敢于拼搏的狠劲,言必行,行必果,高标准、严要求地出色完成所担当的各项工作任务,在真抓实干、有所作为中检验担当效果。

“有担当”更要“敢担当”。敢于担当体现着对责任的勇于担当,而责任不仅指一个人份内应做的事,还指分了错误应该承担的过失。在工作中,年轻干部肯定会遇到无数次失败和挫折,敢于担当也确实需要自信和勇气,但有些失败和挫折并不是靠自信和勇气就可以战胜的。只有正确对待、不退缩、不推诿,勇于担当责任,及时总结教训,困难和挫折就会转化为无价的财富,激励他们干好工作,赢得尊重,否则就容易因过分看重个人得失而放松岗位职责,让组织失望,令群众寒心。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温家宝总理从政的座右铭,他用自己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践行着诺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现了一位敢于担当的国家总理的良好形象。因此,我们年轻干部要以温总理为榜样,争做一名会学习,能实干、敢担当的好干部。

第6篇: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

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

2014.0

4最新一期《学习时报》刊登刘云山同志在中央党校2014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讲话的摘编,将文章名字订为《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结合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在俄罗斯索契所接受的专访,提出要把“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作为执政理念。这样一篇文章,其时代内涵就显得颇为丰富。

敢于担当已成为各级领导大力倡导,也是检验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一个基本要求。“担当精神”虽常见诸于中央领导的讲话摘要,也散落于部分期刊杂志,但多或缺乏理论深度、或不能系统论述、或文风因循守旧,和当下“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改革紧迫感,在契合度上相差甚远。

这篇文章把担当的勇气和对民族、人民和党的责任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系统、全面地阐发了新形势下“担当精神”的本质要求,从敢于担当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如何形成敢于担当的良好社会风气等几个层面,进行了思想深刻、理论严谨、便于实践的论述,是一篇高水平的理论文章。

弘扬敢于担当的精神。这是一篇有时代生命力的作品,文章从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新形势下树立敢于担当这一高贵品质的时代内涵,讲的不仅很清楚、也很详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已经形成锐不可当的历史洪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勇于担当恰恰体现着共产党人在深化改革时呈现的蓬勃朝气、浩然正气、昂扬锐气,反映着领

导干部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直面难题、敢抓善管、敢担责任,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往无前,坚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形成敢于担当的氛围。“为官避事平生耻”,身负担当的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和格调。当前,在许多领域,之所以老好人吃香、好人主义盛行;不敢负责、不愿负责现象频出;在其位不谋其政、遇到矛盾绕道走成风;遇到群众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屡发,就在于缺乏“敢于探脚试水”、“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担当精神。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及好干部标准时之所以说“敢于担当是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要在党内打造敢于担当的社会氛围。只有树立在其位、谋其政、成其事,敢于担当、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意识,形成“鼓励担当、崇尚担当”的良好环境,营造“担当可贵、担当光荣的社会氛围”,才能更大限度让干部放下包袱,投身事业发展。

把握气势如虹的文风。文风连着会风、会风体现作风、作风凸显党风、党风衔接政风,文风不仅仅体现写作水平,更能体现作风和党性。文以载道,文风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党风政风,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具有敢于担当精神的干部,应该用一种质朴无华的语言和接地气的文字,铺就气势如虹的作品。本文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条理清楚、文字精练,把“敢于担当”的道理、原则、要求,说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并用诸如“平平安安占位子、庸庸碌碌混日子”,“邪气压不过正气、罪恶见不得阳光”,“炼就思想上的金钟罩、铁布衫”等极为通俗又颇具气势的文字,凝聚了共识、形成了合力。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纷繁复杂,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上,各级党员干部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勇于树立敢于担当的观念,为党和人民做出自己更多、更大的贡献。

纪检干部要敢于担当

对民政部党组、驻民政部纪检组管党治党不力、发现问题不报告不处置严肃问责,原党组书记、派驻纪检组组长受到责任追究。‛近日,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工作报告发布。报告中提......

干部敢于担当心得体会

敢于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之一。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五个面对,诠......

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

“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人民论坛)辛士红《 人民日报 》( 2016年11月07日04 版)有“斗胆直陈”、胸怀韬略的粟裕,有从善如流、知人善任的毛泽东,才有淮海战役的巨大胜利;有敢试......

好干部敢于担当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好干部五项标准之一的敢于担当,是对所有领导干部政治品质的普遍要求。敢于担当,在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中是一个重要达标项。夺取全面深化改革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

敢于担当对照检查材料(精选6篇)

第1篇:敢于担当担当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 —— 一论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郑 实学习贯彻习近平重要讲话 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 做为民、务实、清廉、敢于担当的好干部领导干部要有......

下载纪检干部敢于担当对照检查材料(精选6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纪检干部敢于担当对照检查材料(精选6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