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访视社区工作总结(精选7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产后访视工作总结”。
第1篇:新生儿访视常规
新生儿访视常规试题(课后)
一、选择题:
1、访视新生儿的目的是: A
降低新生儿患病率 B 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C 提高母乳喂养率
D 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 E 以上都是
2、访视携带物品有:
A
听诊器
血压计
体温表
新生儿称
注射器 B
听诊器
吸痰器
体温表
新生儿称
称体重的布兜 C
听诊器
血压计
输液器
新生儿称
称体重的布兜 D
听诊器
血压计
体温表
新生儿称
称体重的布兜
3、正常新生儿访视时间为:
A
接卡后48小时内第一访,产后21天第二访,28天第三访,60天第四访,120天第五访。
B
接卡后72小时内第一访,产后21天第二访,28天第三访,60天第四访,120天第五访。
C
接卡后48小时内第一访,产后21天第二访,24天第三访,60天第四访,120天第五访。
D
接卡后48小时内第一访,产后15天第二访,24天第三访,60天第四访,120天第五访。
4、访视的顺序为
A
先近后远,先异常后正常,先小儿后成人,先一般病后传染病,先消毒后检查的程序进行。
B
先近后远,先正常后异常,先成人后小儿,先一般病后传染病,先消毒后检查的程序进行。
C
先远后近,先正常后异常,先小儿后成人,先一般病后传染病,先消毒后检查的程序进行。
D
先近后远,先正常后异常,先小儿后成人,先一般病后传染病,先消毒后检查的程序进行。
5、结案(120天)时,应:
A
测体重
B
全身体格检查,特别是注意有无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C
继续指导母乳喂养,同时介绍辅食添加的时间、及预防接种顺序,指导户外活动。D
健康评价: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评价标准,以正常儿或体弱儿结案。E
以上都是
6、给新生儿盆浴时为防止水进入其耳朵的方法是 A
左手托住小儿头颈部
B
用左手拇指及中指将双耳廓压住耳孔 C
水温维持在38—40度左右 D
洗澡时戴防水耳塞 E
洗澡前用棉球塞耳孔
7、新生儿期的保健原则,下述论述错误的是 A
保暖
B
合理喂养 C
预防感染 D
培养睡眠习惯 E
脐带、皮肤护理
8、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发生的时间是生后 A
一周内
B
第三周 C
第四周 D
第五周E
第六周9、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出现的时间是生后 A
1—5天 B
2—3天 C
4—5天 D
5—6天 E
6—7天10、4个月婴儿,在儿保门诊检查,下列哪些情况认为发育异常 A
前囟未闭 B
乳牙未萌发 C
头不能抬起 D
不能伸手取物 E
拥抱反射(—)
二、填空题
1、新生儿房间应阳光充足,室温保持在(—)度左右,湿度保持在(—)左右。
2、入户上门访视时,先(),以取得家属合作,然后(),最后一(),二(),三(),四()。
3、新生儿易溢乳,是因为胃呈()位,()肌发育不完善。
4、生理性黄疸生后(—)天出现,(—)天最重,(—)天消退。
5、满月可预防接种的疫苗是()()。
三、名词解释:
正常足月新生儿:
生理性体重下降
第2篇:新生儿访视[推荐]
新生儿访视
新生儿访视目的早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处理,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和减轻发病的程度。
新生儿访视内容
包括
1、了解新生儿出生情况。
2、回家后的生后情况。
3、预防接种情况。
4、喂养及护理指导。
5、体重测量。
6、体格检查。重点注意有无产伤、黄疸、畸形、皮肤脐部感染等。
7、咨询及指导。
(一)第一次访视
又称初访,是对出生后7天内的新生儿访视,最好能在新生儿出院或出生后2—3天内尽早访视。
初访的重点是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指导,发现高危新生儿,注意新生儿的各种特殊生理状态,如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黄疸、乳腺增大、假月经等。
1、询问
(1)询问母亲新生儿是否有高危因素,如早产、低出生体重、产时窒息等;(2)了解新生儿出生情况:出生时体重、身长、头围、母亲的分娩方式及孕周等;(3)了解新生儿预防接种情况: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等;
(4)询问新生儿生活情况:包括新生儿的喂养、大小便、睡眠、哭声等情况;(5)了解母亲的情况:如睡眠、饮食、喂乳情况。
2、观察(1)颜色。(2)观察新生儿居室的卫生状态:包括室温、湿度、通风状况、室内用具是否清洁卫生、观察新生儿一般情况:新生儿在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次数、全身及面部皮肤的新生儿的衣被及尿布是否合乎要求等。
3、检查(1)(2)体格测量:主要测量体重,有条件者可测量身高及头围;
全面体格检查:应从新生儿的头部、颈部、口腔、胸部、腹部、心肺听诊到会阴、下肢、肛门及皮肤等检查。检查时应特别注意脐部有无分泌物或感染;颈、腋、腹股沟及臀部等处有无皮肤糜烂等情况;(3)(4)
4、指导
指导是新生儿访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指导内容。(1)护理指导 检查身体各部位有无畸形、各种神经反射及四肢活动情况等。测量体温,以指导保温。
对新生儿的皮肤、脐部的护理;新生儿的衣着;新生儿居室的清洁卫生等方面的指导。指导母亲的合理营养。纠正不良的风俗习惯,如脏布擦口腔、用针挑马牙、挤新生儿的肿大的乳房、不吸安慰奶头等。(2)喂养指导
强调母乳喂养,做到母婴同室,按需喂乳,不要轻易放弃母乳喂养。尤其是在新生儿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时,决不可轻易补充母乳代用品,致使母乳喂养失败。当母乳确实不足时,应合理指导喂养方法。(3)保暖指导
注意室内温暖适中、衣着多少要合适,避免过热或过冷,以免发生蒙被综合症或寒冷损伤综合症。采取保暖措施时,要避免发生烫伤。(4)指导疾病的预防
按规定进行乙肝疫苗、卡介苗的接种。发现有皮肤或脐部感染时应及时处理,以防病情进一步发展。
(二)第二次访视
又称复访,在新生儿出生后14天左右时,进行第二次访视。(1)观察脐带脱落情况,注意脐部有无感染;查看黄疸消退情况,如逐渐加深应送医院进一步诊治。(2)测量体重,了解体重恢复情况,如体重仍未恢复到出生时体重,应查找原因,予以
妥善处理。(3)疗。(4)(5)(6)指导母亲预防佝偻病的方法,此时应服用维生素D和预防投药。了解初访时发现的异常情况是否得到矫治。特别强调并指导母乳喂养。测量体温,如温度过低,应注意指导保暖,如温度过高,应及时查找原因并给予治
(三)第三次访视
又称满月访,在新生儿满28天时,进行第三次访视。(1)测量体重,并与出生时体重做比较,若增长值不足600克。应作为体弱儿收案管理,查找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措施。(2)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可开始指导家长使用小儿生长发育监测图,以纵向观察小儿体重增长情况。(3)(4)(5)(6)指导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宣传预防接种的基础免疫程序,按时进行各种疫苗的接种。
指导家长在小儿出生后42天或3个月时转入儿童系统管理,进行定期体格检查。有条件的地区进行小儿听力筛查。
每次访视后,均应将访视结果记录在新生儿访视卡中。每季度对已访视结束的新生儿的访视卡进行主要项目的统计分析,为改进访视质量提供依据,统计分析的项目有:访视率、初访率、纯母乳喂养率、各种击毙的发生率、满月增磅率等项目。
第3篇:产后访视及新生儿访视工作常规
产后访视及新生儿访视工作常规
一、产后访视人员工作职责
1、认真学习贯彻《母婴保健法》、《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孕产妇系统分级管理办法》,按照其规定开展产后访视工作。
2、按程序、按要求对母亲和婴儿做好产后2次家庭访视,并掌握社区孕产妇动态情况。
3、进行出生统计,孕产妇及婴儿、5岁以内儿童死亡监测并按时报告(如系新生儿、产妇死亡,请通知医院)。
1、产后访视对象:居住在本镇母亲与新生儿。
2、产后访视时间:第一次家庭访视: 产后7天或出院3天内;第二次家庭访视:产后第28-30天;有特殊情况应酌情增加访视次数或转医院诊治。产后42天回医院检查。
3、产后访视程序:
①核对:访视人员每天应核对产妇分娩日期、地址和联系电话。
②转出转入:将产妇按住址分类,通过电话或网络转给责任单位;接受转入的产妇。
③按时到产家对产妇及新生儿进行2次家庭访视,有异常情况应酌情增访或督促其到医院就诊。
④督促母婴产后30天回镇医院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及体检;督促产妇产后42天带婴儿回医院检查,并将婴儿转至儿童保健系统。5每次访视,应及时将访视情况详细记录在“产后访视随访记录表”上。
三、产后访视内容及要求
1、产后访视要求:先洗手,后检查;先小儿,后成人。采用“看、问、听、查、指导”等方法对产妇、婴儿及生活环境给予指导。
2、访视内容:
①看:休养环境是否整洁、安静、舒适、温度是否在24-26℃,空气是否流通,尤其是热天空调房,与外界温差不宜超过7℃;产妇和婴儿的被褥是否合适,特别是婴儿被褥的保
暖性能是否良好;婴儿一般情况,精神状态、吸吮能力等;产妇的一般情况、精神面貌、情绪状态是否良好,有无贫血面容。
②问: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大小便及一般情况,并按访视卡内容询问产妇及婴儿有关内容,以及上次访视后、本次访视前有无异常情况或疾病发生等。
③听:产妇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并给予解答。
④查:按访视卡中的内容及要求进行检查:婴儿体温、体重测量(14天访时,应注意新生儿是否恢复出生体重;满月访时,应注意新生儿增重是否超过600克)、面容是否红润,黄疸有无消褪、有无湿疹、脐带有无出血、有无分泌物渗出、有无红臀,大、小便是否正常,母乳喂养的体位、含接姿势是否正确等等;产妇体温、血压测量、乳房有无红肿、硬结、乳头有无裂伤、乳汁量的多少、子宫底高度是否正常,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情况,有无红肿及分泌物,恶露的颜色、量是否正常、有无异常臭味。
⑤指导:指导产妇及家属开展婴儿抚触。用产褥期卫生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知识;避孕知识;心理调节知识;形体康复知识等指导产妇及其家人。
3、访视时应同时了解地段内新婚妇女数、补服叶酸情况、怀孕妇女数,做好孕期保健宣传工作,督促孕妇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
4、协助做好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宣传工作。
四、产后访视包的基本配置
产后访视包应配有以下用物:称、布兜、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2-4支、碘伏、双氧水、消毒纱布、棉签、胶布、绷带。
第4篇:新生儿产后访视
新生儿产后访视
高危新生儿的访视
• 高危新生儿包括:出生体重异常、出生是重度窒息、颅内出血等脑损伤、病理性黄疸、感染和先天性异常的新生儿,以及母亲有重度高危妊娠或感染的新生儿。
• 要求:高危新生儿均应专案管理,填写“高危新生儿登记表”,及时记录访视情况,并作相应的处理。
一、时间和次数
• 一般为二至三次(小于一周出院的为三次,大于一周出院的为二次)
• 初访为产妇出院后三天内(产后第7天),第二次为产后14天,第三次为产后28天。
二、访视人员的要求
• 一般产妇由经过培训的社区服务站责任医生进行访视,高危产妇和高危新生儿由社区中心妇幼保健人员和责任医生共同访视。
三、访视内容
1、问诊:了解母婴情况
• 一般情况:精神状态、饮食起居、睡眠质量。
• 喂养方式及入量 • 户外活动
• 产妇身体情况(腹部、会阴伤口、恶露、大小便以及乳房的护理等)
2、检查婴儿
• 体重、身长、体温、呼吸心肺及四肢
• 检查时注意皮肤是否有黄疸、鹅口疮,脐带是否脱落、感染,颈部腋下腹股沟有无糜烂,保暖是否适当。• 注意婴儿吸吸允、喂养姿势。
四、指导宣教(新生儿)
1、全身护理(口腔、皮肤、脐部、臀部等)
2、保暖,防窒息
3、优育指导
4、计划免疫
5、家属在有污染的环境工作回家时要换衣、洗手
6、不吸烟
五、产后访视包的配备
• 所需物品:血压计、体温计、消毒剪刀、消毒物品(消毒棉签、双氧水、PVP碘)等。
第5篇:高危新生儿产后访视管理
高危新生儿产后访视管理
徐韦
一.新生儿家庭访视 1.新生儿访视时间
第一次:出院后一周内。
第二次:出院一周后~ 28天内。2.新生儿访视服务内容:(1)初访(出院后一周内):了解新生儿胎产时情况(出生情况,出生方式,有无窒息史,出生时的体重,有无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询问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和疾病筛查情况等),喂养方式、大小便、睡眠情况;观察新生儿一般状况并进行相关检查(精神状态、哭声、体温、呼吸、心率、口腔、皮肤、脐部、生殖器、肛门等),重点对先天缺陷、高危儿进行初步筛查;观察新生儿面色和皮肤颜色,有无黄疸,并鉴别其为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后者则需送医院治疗。注意脐带残端是否脱落,有无渗液,发现感染及时处理。秤小儿体重,观察生理性下降的程度,指导新生儿护理和母乳喂养方法。对高危新生儿,注意新生儿的各种生命指征和生理状态及喂养情况,并做好《高危儿访视记录》。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2)第二次访视(出院1周后~ 28天内):主要观察脐部有无感染、脱落情况,黄疸是否消褪,生理性体重下降后的恢复情况;了解喂养及护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帮助分析原因,给予及时指导。出生14天指导添加维生素AD制剂,指导母亲预防小儿佝偻病的方法;强调并指导母乳喂养。满月测体重,若增磅不足600克应分析原因,给予指导,并纳入体弱儿管理,预约每月一次的儿童保健门诊的检查。
重点:了解高危儿因素、先天缺陷、先天畸形、新生儿听力筛查、疾病筛查情况,通知满月体检,将异常情况进行登记并通知儿童保健人员。喂养指导
二.高危新生儿管理 概念
高危儿是指有高危因素的婴儿,其中大部分属于正常儿童范畴,但是高危儿存在发育障碍、脑损伤或相应疾病的潜在危险,应对高危儿进行专门保健管理和医学监测,以其能够早期发现异常,获得早期医学干预,达到预防疾病、促进生长发育或减少疾病危害、避免残障的目的。高危新生儿管理范围:
主要是在围产期受到高危因素影响的存活高危儿,而高危因素按时期又分为胎儿期、分娩期、新生儿期、婴儿期。 早产儿
足月小样儿
新生儿期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黄疸重(大于15毫克/分升) 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7分以下)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脐部感染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败血症、肺炎、硬肿症。
胎儿、新生儿巨细胞病毒、弓形体、单纯疱疹病毒、肝炎病毒、衣原体、梅毒等感染。
有抽搐、颅内感染史。 脑瘫。
先天缺陷、畸形(先天畸形包括:如先心、唇腭裂、多指、趾、耳道闭锁、肛门闭锁、先天性巨结肠等)。高危儿有三种状态
l.出生时已经出现病损高危儿
例如有明确的脑损伤病史的高危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脑病)或有疾病症相的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乙型病毒性肝炎、HIV感染)。——需要早期医学于预,并医学随访。2.疾病征象暂时未表现出来的高危儿
例如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中、重度窒息儿,脑发育不良儿等。——需要进行医学监测,早期发现疾病,早期进行医学于预。3.存在高危因素的健康高危儿
通过医学监测没有发现病损。——按照正常儿童保健。
管理原则与内容
原则: 应该贯彻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的原则,早期发现异常,早期诊断、早期于预,开展早期综合性防治,保护高危儿健康成长。
管理内容: 高危儿一般保健、高危儿医学监测、高危儿定期健康检查、高危儿监测网的建立和管理。
(一)一般保健措施 高危新生儿访视
高危新生儿自产院出院后,在生后28天内要进行3~4次家庭访视,如果高危新生儿有异常情况,应该增加访视次数。除常规新生儿访视内容(包括保暖、喂养、生活护理、预防感染)外,对于高危儿应注意下列事项: 1·社区医疗保健人员在家访时应详细阅读新生儿的出院记录,了解新生儿出生前后的健康情况以及家访的重点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家庭访视。
指导家长进行高危儿家庭监测。告知家长一旦发现新生儿有异常表现,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2·建立高危儿随访记录和专案登记,进行高危儿管理。3·建立转诊医疗制度。按照当地医疗保健的布局和实际情况,建立转诊制度,在新生儿家庭访视中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早转诊,及早得到正确诊断和治疗,防止延误诊断和病情加重。
4.早期发育检查以及早期教育指导(如婴儿抚触、婴儿操,视、听训练等)。
(二).定期健康检查和预防接种
6个月以内婴儿每1个月1次,6~12个月婴儿每2个月I次,1~3岁幼儿每3个月1次。检查内容除生长发育测量和评价、全身各系统检查以及常见病的防治外,还应该进行科学养育、喂养和早期教育以及高危儿筛查(检查神经反射、运动发育和肌张力以及姿势反射),早期发现异常,早期进行干预。
每3个月检查铁代谢(铁蛋白和红细胞内原卟啉或锌卟啉)和血红蛋白1次。每6个月进行1次智力检查(DDST智力筛查或Gesell发育诊断)。
按计划免疫程序给高危儿进行预防接种,暂时尚未列入计划免疫程序的疫苗一般都应该接受(例如肺炎双球菌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
对于有脑损伤或神经发育障碍的高危儿要暂缓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流行性脑膜炎疫苗和乙型脑炎疫苗,避免接种的不良反应,要待脑损伤或发育障碍康复后补种。
(三)婴儿抚触、婴儿操以及视听训练
婴儿抚触和婴儿操是适用于小婴儿的一种保健措施。通过全身的触摸和肢体运动,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对脑功能的发育是良好的刺激。能提高婴儿的进食量,改善睡眠质量,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并且加深母婴感情交流,使婴儿得
到心理安抚;通过肢体运动,还有利于肢体运动功能的发育。婴儿抚触对健康婴儿是一种保 健方法,对有脑发育异常的高危儿则属于早期干预的一种方法。
婴儿抚触和婴儿操上午和下午各做1次,每次时间不少于10分钟。
利用红球和响铃对小婴儿进行视觉、听觉训练,每天2次,对促进婴儿视、听感觉的发育也是很重要的保健方法。
(四)营养、喂养指导 母乳喂养:
指导母乳喂养的正确方法和辅助食物的添加方法,对母乳不足的母亲,指导其增加吸吮次数、乳母增加营养等增加乳汁分泌的办法,如果母乳仍不足时,应该及时添加配方乳,指导混合喂养的正确方法(包括配方奶粉的选择、奶瓶消毒、喂养方法以及消化吸收能力的观察等。
2.、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
无论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幼儿,下列维生素和矿物质都应该适量补充,预防婴幼儿营养缺乏症。维生素A和维生素D 从生后半个月开始给婴儿补充,每日维生素A600一10001U,维生素D400一6001U。通常使用单剂量的维生素AD胶囊补充。(2)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补充
由于母乳中含量不足,建议乳母每天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因为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是水溶性维生素,能够通过乳汁给婴儿补充。(3)钙
母乳喂养儿每天补钙50一100mg补充母乳申钙量的不足。人工喂养儿如每天奶量达600mL以上,不需再补充钙了。(4)碘
母乳中含碘不足,母乳喂养儿每日补充碘40一50μg,可采用每3天补充1次碘酸钾片剂(每片含碘155μg)。也可以由乳母补充,每天补充碘酸钾l片,通过乳汁给婴儿补充碘。(5)铁 由于母乳中铁含量不足,可采取补充铁剂的办法,预防婴儿铁缺乏。早产儿生后2一3个月、足月儿在生后4~5个月开始补充。可以采取小剂量间断补铁的方法进行(每周1一2mg/kg)。因为在配方奶中已添加了铁剂,所以用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就不需再补充铁剂了。
(五).健康教育
通过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或高危几家长园地,利用讲课、电视、录像、图片、现场参观(如婴儿抚触、婴儿操、婴儿沫浴、婴幼儿早期教育和训练、脑损伤康复中心等,对家长进行婴幼儿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保健意识和技能,健康教育是高危儿保健的重要内容。
高危儿监测
目的通过医学监测手段,从高危儿人群中筛查出在发育上有异常可能性的小儿,从而进一步进行临床检查(包括生长发育、神经反射、肌张力、姿势反射、智能发育测验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诊断,其中有发育障碍或脑损伤等异常者诊断为发育临界儿,早期进行医学干预,达到促进生长发育、恢复健康或减少伤残发生、提高儿童健康素质的目的。
高危儿监测是发育临界儿能否获得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关键,是高危儿保健的核心内容。
高危儿监测的主要对象:是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6个月以后的婴儿如有发育障碍或脑损伤,临床表现已较明显,诊断困难不大
(一)高危儿神经发育筛查
筛查是利用简单、有效的方法,从高危儿群体中筛查出有发育障碍或脑损伤可疑的小儿的方法。高危儿监测
1.动态监测
灵活、纵向、动态、连续的监测方法,强调专业人士及家长的参与.需要家长定期如约携带高危儿随访,才能达到有效的监测作用。2家庭监测
家庭是婴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婴幼儿的主要监护人。将运动发育落后或肌张力、姿势异常的婴儿即发育临界儿的早期表现以通俗的语言总结为“高危儿监测10条”.用口头和书面资料告知家长,由家长在家中进行监测.其内容为: ①护理婴儿时手脚经常打挺、用力屈曲或伸直,好象“很有力”; ②满月后头总后仰,扶坐时竖不起头;
③3个月不能抬头;(4个月紧握拳,拇指紧贴手掌; ⑤5个月俯卧位时前臂不能支撑身体; ⑥6个月扶立时足尖、足跟不能落地: ⑦7个月不会发ba、ma音; ⑧8个月不能独坐; ⑨头和手频繁抖动;
⑩整日哭闹或过分安静。喂养困难。此项监测方法简单实用,家长容易掌握,适宜在家庭进行。为及早发现及诊断高危儿,提供了可靠的线索。
3门诊筛查
强调以家庭为中心。以儿童保健机构为依托.对新生儿及婴幼儿进行神经行为筛查。是发现高危儿行为异常与智力低下的重要手段。由社区、基层儿科或儿童保健人员以及各级医院儿科门诊医护人员完成。对家长在家庭中筛查出的可疑婴儿或儿科门诊、儿童保健健康门诊的小儿进行常规筛查,以早期发现神经发育异常的可疑儿童,转送到神经专科门诊或高危儿保健中心进行诊断。筛查诊断方法
①新生儿行为能力测定方法(NBNA):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方法。NBNA评分
②鲍秀兰主编的《52项神经运动检查》或简易20项,通过检查意识反应、视听情况、原始反射、运动能力、肌张力检查、异常姿势检查等方面进行筛查。婴幼儿则使用CDCC、Gesell、贝莉发育量表及高危儿筛查5项(视听反应、拉起抬头、俯卧抬头、肌张力、异常姿势)③新生儿听力筛查。
④辅助检查: 头颅B超或CT、眼底检查、脑电图等。(二)发育临界儿诊断或其他高危儿的临床诊断
对筛查出来的异常高危患儿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有效的医学干预或治疗。一般由当地有诊断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担当此项任务。
(三)高危儿早期干预康复要点 早期干预概念
早期干预是通过对高危儿进行各种感官刺激、提供丰富的环境教育以提高早产儿的智力能力的各类训练。
它用于发育(主要指神经、精神发育)偏离正常或可能偏离正常的婴幼儿。通过一些措施,使这些婴幼儿的各项发展有所提高,或赶上正常儿童的发育或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早期干预可扭转婴幼儿偏离正常神经、精神发育的发展,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治疗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起步越早、效果越好。
干预方法
①参照《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制定早期干预措施,7d后病情平稳后开始,新生儿期进行感知觉刺激按摩、视、听、抬头及四肢活动训练,每次约半小时以上,每天至少2次;婴儿期进行感知、视听、语言、记忆和动作训练。
②直接干预予新生儿视、听刺激, 注重按摩、被动体操、游泳等运动训练, 并按婴儿运动发育规律做抬头、翻身、坐位、爬行、站和走等主动运动训练。
③对中重度脑损伤的患儿运用运动疗法,促进正常运动发育, 抑制异常运动和姿势, 循序渐进地促进小儿产生正确运动。④物理电治疗 ⑤认知功能训练
⑥药物治疗(单唾液神经节苷酯、胞磷胆碱钠、丹参注射液、脑蛋白水解物、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要根据患儿情况酌情选用治疗项目(10天为1疗程)。出院后随访及干预
新生儿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体格发育或神经发育偏离正常的儿童,及时进行早期干预,减轻伤残程度。另外,随访也可以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探索神经发育伤残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
开始随访的时间应在出院后7-10天,评估新生儿疾病恢复情况。之后在1岁以内每月1次,1~2岁每3个月1次。内容包括体格发育测量、52项神经运动、贝利智力测试、粗大运动评估检查等。并有计划的对家长指导培训,介绍儿童发育的基本知识,对患儿继续施行家庭早期干预。对有异常发育的患儿,按照神经发育学治疗法继续治疗。
三.新生儿期低体重儿、早产儿及多胎儿管理
(一)早产儿的主要问题 早产儿追赶生长的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乳类选择)喂养方法及监测 出院后喂养及治疗目标 易发生发育障碍 早产儿脑损伤
早产儿脑室白质周围软化 颅内出血
易发生脑瘫、精神发育迟滞、听觉视觉障碍、轻微脑功
能障碍(包括学习障碍、言语障碍、多动等)早产儿视网膜病
造成低视力、盲。(1)喂养指导:
必须强调母奶喂养。母乳是最理想的选择 尤其对早产儿有益。
对吸吮力弱的小儿,可将母亲的奶汁挤在杯中,用滴管喂养。逐步增加喂奶次数,观察体重的增长。
添加母乳强化剂。纯母乳喂养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摄入的营养不够其生长所需。国外推荐母乳喂养的早产儿使用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母乳强化剂以确保满足预期的营养需求。添加时间:能耐受100ml /kg.d的母乳喂养后。强化母乳可使其热卡密度至80 kcal/dL。
早产儿配方奶:适用于出生体重
对那些母乳量不足、或者不能用母乳喂养的情况,应该采用针对早产儿的出院后专用配方奶,或用婴儿配方奶粉加早产儿奶粉混合喂养。
推荐以下指导原则
出生体重
体重>1800克的早产儿,且所有生长参数均达到相当胎龄的第25百分位者:可转换为73kcal/100ml的过渡配方奶或强化的母乳。 当纠正月龄4~6个月达到相当月龄的第25百分位者:可转换为67kcal/100ml的标准配方奶或纯母乳。(2)保温指导
l)定期测体温,每小4-6小时测一次,作好记录(每日体温正常应波动在o36~37C之间)。
2)室温度保持在24~26℃。以婴儿手足温和为适宜。
3)体重大于 2000g的小儿,脐带脱落后每日可洗澡,室温最好在 28oC左右,盆浴水温在38~40oC为宜,一切浴巾、衣服应预热后使用。
(3)护理指导 1)观察新生儿吃奶、精神、面色、呼吸、哭声、皮肤(注意黄疽、硬肿)及大小便性质和次数,并嘱家长如发现异常及时告知负责访视的人员或到医院检查。
2)每次换尿布或做其他护理时,动作要轻柔迅速,以防小儿受凉。
3)注意更换小儿的体位,定时翻身,侧卧。吃奶后应将小儿头部侧向一边,以免吐奶吸人呼吸道中。
4)注意观察脐部情况(按新生儿访视常规处理)。
5)新生儿满2周及28天时各测一次体重,但要注意保暖。对满月体重增长不足600g者应分析原因,进行指导,并转人体弱儿专案病历管理。
(4)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筛查
筛查对象:孕周32w、BW1500g,孕周35w、BW1800g,生后曾接受氧疗的早产儿。我国卫生部规定
(5)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
早产儿脑白质软化于生后数天至数周内无特殊表现。当没有进行常规头颅B超或MRI筛查时 往往不能及时诊断, 于出生数月~2岁后可发现脑性瘫痪 常有双下肢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现象 并伴有发育迟缓 视、听觉影响等, 婴幼儿期后可出现认知障碍。
头颅B超及MRI。围产期及产后获得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一般于生后3~6周后头颅B超即可发现脑室扩大。MRI对于脑白质异常的发现比头颅B超敏感性高。出生23~30周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33~36周时,应进行MRI评估PVL。MRI可发现脑室扩大、脑白质萎缩、囊腔形成等。婴儿管理中要注意观察,有运动、行为、认知等障碍者 应加强训练治疗。
四.新生儿期产伤、窒息儿的监测要点
有产伤、窒息史的新生儿应密切注视脑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具体注意如下:
(l)观察新生儿有无嗜睡、烦躁、尖声叫、吸吮无力、拒奶、黄疽等表现。
(2)观察有无抽搐,特别应注意观察新生儿抽搐的特殊表现 1)眼球震颤,两眼凝视、斜视、发呆或不停地眨眼。
2)反复的吸吮动作或咀嚼或面部肌肉抽动,手指反复抓空或握拳。3)呼吸暂停,呼吸不规律或阵发性青紫。
(3)对有产伤、窒息史的新生儿,应定期做视、听觉和神经反射的检查。如给铃声刺激检查听力,吸吮反射、拥抱反射、颈肢反射等。
(4)护理时应注意减少头部的活动,避免刺激。
五.新生儿疾病特点
新生儿各脏器功能发育尚未成熟,机体免疫功能比较差,因此发病率高。患病后症状不够典型,不易发现。但如能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发现问题的。新生儿疾病总的看来有下列三方面的表现。
1、全身症状 新生儿的各种疾病,都可以出现全身症状,最突出的是“三不”:①不吃,即不肯吃奶,勉强吃下后容易呕吐。②不响,正常新生儿哭声响亮,病重时器声轻弱或不器,睡眠时间比正常新生儿长。③体重不增或下降。但有的新生儿得病扣不表现为“三不”,相反却表现为烦躁不安,多哭多闹,不肯入睡。感染性疾病在其他年龄阶段常表现为发热,可是新生儿感染时不一定都发热,体温可以正常,病情重时还可以体温不高,甚至全身冰冷。
2、各系统疾病的特殊表现 例如呼吸系统疾病时有鼻塞和咳嗽,新生儿鼻塞影响呼吸和吮乳因此吃奶时常哭闹不安。新生儿患肺炎时出现气促或口吐白沫。消化系统疾病时出现呕吐、腹泻、腹胀或便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如化脓性脑膜炎)出现眼睛定视和各部位肌肉的抽动等。
3、面色和皮肤颜色的改变 正常新生儿的皮肤娇嫩,呈浅红色,口唇呈深红色。患病时可能出现:1黄疸,虽然正常新生儿在生后3-10天可以出现生理性黄疸,但这种黄疸色不深,也不影响小儿食欲和精神状态,如果黄疸比较深,或突然加重,或超过生后10天仍持续不退,就可能是疾病的表现,需要就诊。2粘膜(如口唇)、唇周或指趾甲呈青灰色,常由于动脉血氧浓度低或由于休克血流缓慢引起,多见于败血症和硬肿症等严重疾病,常伴有神萎、食欲差等症状。单纯粘膜和皮肤青紫多为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
3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时皮肤可出现麻疹样皮疹,分布在前胸、腹部、背部和面部。4 严重败血症或出血性疾病时四肢、胸颈部或其他部位皮肤可出现深红色出血点或紫红色瘀斑。5皮肤和粘膜苍白表示贫血,多由溶血或出血性疾病引起。此外皮肤和皮下组织水肿或硬肿也是疾病的表现。
各种先天性畸形和遗传性疾病虽然出生时已经存在,但不是都在新生儿期发病,例如先天性心脏病种类很多,但在新生儿期发病的主要是大血管错位、左心发育不良、肺静脉回流异常等复杂的畸形。消化道畸形在新生儿期发病的较多,如食道梗阻、幽门肥大、小肠发育不食品店、无肛等,这些疾病都有各系统的特殊症状,不难被家长发现。
总之新生儿疾病种类爽,症状不典型,但如平日父母多注意小儿的吃、睡、哭声、大小便、呼吸等生活情况,喂奶、换尿布和洗澡换衣服时注意有无特殊征象,不难早期发现疾病。
七.早期发现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特征是心脏杂音,心脏杂音是心脏或大血管病变时所产生的异常声音。不正常的血流在心脏听诊区、胸、背等处听到混合在正常心音间的这些异常血流的音响。但听到杂音不一定都是心脏病,半数以上的健康小儿体检时能听到比较局限、柔和不粗的杂音,这种杂音被称为功能性杂音。先天性心脏病听到的杂音响亮、粗糙、广泛。
除心脏杂音外,紫绀是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表现。有些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出生后就表现为紫绀;有些先天性心脏病早期没有紫绀,晚期出现紫绀;还有些先天性心脏病一直不出现紫绀。这是由心脏左右两半之间有无分流、以及分流的方向所决定的。紫绀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有以下三种:
(1)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在疾病早期由于是动脉的血分流到静脉,属于左向右分流型,因此无紫绀;但到了晚期,心脏左侧的压力超过了右侧,就出现了紫绀。
(2)法乐氏四联症、大动脉转位、肺动脉瓣闭锁:由于部分或全部静脉血直接分流入动脉,属于右向左分流型,因此出生后就有紫绀。
(3)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尽管存在心脏畸形,但左右两侧之间无异常通道,属于无分流型,因此,终身不出现紫绀。
因此,要早期发现先天性心脏病,重要的是给小儿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体征或症状,早期明确诊断及治疗。
第6篇:社工访视心得体会
与你同行,温暖相伴
----社工访视心得体会
宋健
当我无助的时候,如果有人愿意伸手帮助我;当我生病的时候,如果有人愿意前去探望我;当我难过的时候,如果有人肯给予我一个温暖的怀抱;当我孤独的时候,如果有人肯愿意留下来陪伴我,我想我是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来自一个“失独”老年家庭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我是一名社工专业大三学生,同时也是“旭日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志愿者。不论是从2014年4月份开始执行的“怡养家园-失独老年家庭社工关怀服务”项目,还是它的项目延续“田家庵区2015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社工服务”项目,我都积极并主动的参与其中服务。正因为如此,我还专门对接了一户“失独”老年家庭,开展二周一次的入户访视服务,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供精神慰藉。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失独”老年家庭,所以,我想我要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陪伴他们,帮助他们度过一个安稳祥和的晚年生活。
我们可能没有想过,在我们的身边会存在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失独家庭”。说到这个群体大多数人可能还很陌生,它是指失去独生子女的不再生育、不能再生育或者不愿意收养子女的家庭。一般来说,失独家庭年龄大都在50岁开外,疾病或意外让他们遭遇了“独子夭折”的厄运,老来孤苦无依,最后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这个失独现象它对家庭的打击,对人们的生活、身心健康、社会交往、以及社会的稳定都产生很多消极影响,这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
我作为一名关爱“失独家庭”相关项目的志愿者,入户访视自然是我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二年的志愿服务经历中,我近距离的接触这一特殊群体,说实话我收获了不少,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一些心得体会,所以我想把这些分享给大家:
首先,我们要充分的考虑到“失独家庭”的特殊性。由于这类群体情感比较脆弱,极易受到伤害更怕遭受别人的歧视,所以我们要严格恪守保密原则,最大限度的保护他们的隐私,确保他们现有的正常生活状态不被打扰。那么我们在每次入户访视之前应先电话联系,等服务对象同意我们入户访视并且约定好时间后,我们方可再上门访视。在访视的时候我们还需注意几个问题,避免给服务对象造成不必要的影响。第一、最好不要穿工作服上门;第二、入户访视时志愿者人数不宜过多,以免引人耳目,要尽可能的低调;第三、访视时间不宜太长,频率不宜过高;第四、要避免触及敏感话题,不侵犯案主隐私;
其次,作为社工专业学生同时也是项目志愿者,我们要认真学习社工专业、心理学专业等相关知识,学会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比如说在进行“个案访谈”时,我们要适当的运用一些个案访谈技巧,包括“支持性技巧”(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等),还可以通过身体及口头语言的运用,以此来表达对案主的尊重、理解、接纳,从而帮助其建立自信心。除此之外,必须做到二周一次的上门访视,不管有什么困难,不管有多忙,都必须按照要求做到,否则我们辛辛苦苦与案主建立的信任关系会时间的流逝逐步的淡化,这样我们与案主也会失去情感链接,对我们后续开展工作是极其不利的。
然后,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发现,其实“失独家庭”也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封闭,那么的令人无法亲近、不可接触,这可能是我们的一个认识误区。对于“失独家庭”来说,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可能因为悲痛而封闭难过了一段时间,但一段时间过后这一群体也想着早日走出这个阴影过正常的生活,毕竟人死不能复生,生活依旧继续,活着的人还是要好好的活着。但是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或者是自身能力限制一直没有成功的走出来,而这时我们社工的介入给他们带来了希望,提供了帮助,应该说顺利的帮助他们完成过渡,放下了过去。这个时候我看到了我们社工专业真正的价值所在,它的确是一个“助人自助”的专业,他能使一个人达成自我实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重塑信心,展望未来。还是拿“怡养家园”失独家庭来说,在我们社工介入之前这些家庭几乎丧失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心,足不出户,几乎与外界隔离。但当我们社工介入之后,帮助他们重塑了对生活的信心,每次开展活动我们的叔叔阿姨们也很积极主动的参加。经过不断的努力,我们成功的帮助“失独家庭”建立了一个“互助成长营”,它拓展了叔叔阿姨的交际圈,走出了自我封闭的境地,这些家庭之间也相互帮助,相互依靠,日子过的比以前更加精彩,更加开心了,生活面貌也焕然一新。当我看到这一切显著的变化时真的替他们开心,我相信有我们的帮助后叔叔阿姨们以后的生活会更加的精彩。
最后,还是那句话“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为自己还是一名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方法等各方面还不是很成熟,在入户访视过程中也多多少少的出现了一些问题,我知道自己还是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各方能改能力还有待提高,今后我一定加强学习虚心求教,学到真正的本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一直在努力的路上前进!
淮南师范学院法学院社会工作系
2015年12月4日
第7篇:城岗防保站协助村级做好产妇访视和新生儿访视工作
城岗防保站协助村级做好产妇访视和新生儿访视工作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要求,对产妇和新生儿的访视率要求达到100%,这是贯彻《母婴保健法》,体现关爱妇女儿童的最基本表现,产后访视服务属于孕产妇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孕期健康管理、住院分娩之后的延伸服务。在产妇出院回家后由访视人员上门对产妇及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给予保健指导,目的是促进产后母亲的康复和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产后访视以前一直由各村卫生室经过产后访视岗前培训的女妇保医生承担,近年来由于出生数的增加,加上本地女妇保医生人员不足,无法达到应有的访视效果。为了进一步保证妇儿保访视工作的保质保量的顺利开展,从2015年1月份开始防保站指派专人分片下村协助村级开展产后访视和新生儿访视工作,确保每个村都有专人负责访视工作,并统一对下村访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高访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确保达到要求访视的质量。为了及时掌握本辖区内孕产妇的分娩信息,利用新沂市臻鼎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实现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的网络化管理,每位访视人员均可以通过妇幼信息平台即时查看到本辖区内产妇的分娩信息,以便及时完成访视工作,访视结束后将访视记录及时、准确录入信息系统。防保站还定期通过电话回访了解访视服务的质量,促进服务的改进和提高。目前防保站安排5名访视人员,配合本地14个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携带产后访视包,走街串户,为全乡产妇和新生儿提供访视服务。
新生儿产后访视高危新生儿的访视• 高危新生儿包括:出生体重异常、出生是重度窒息、颅内出血等脑损伤、病理性黄疸、感染和先天性异常的新生儿,以及母亲有重度高危妊娠或感染......
新生儿访视常规试题(课后)一、选择题:1、访视新生儿的目的是: A降低新生儿患病率 B 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C 提高母乳喂养率D 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 E 以上都是2、访视携带物品有:A......
新生儿访视新生儿访视目的早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处理,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和减轻发病的程度。新生儿访视内容包括1、了解新生儿出生情况。2、回家后的生后情况。3、预防接种情......
高危新生儿产后访视管理徐韦一.新生儿家庭访视 1.新生儿访视时间第一次:出院后一周内。第二次:出院一周后~ 28天内。 2.新生儿访视服务内容: (1) 初访(出院后一周内):了解新生儿胎产......
产后访视及新生儿访视工作常规一、产后访视人员工作职责1、认真学习贯彻《母婴保健法》、《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孕产妇系统分级管理办法》,按照其规定开展产后访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