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生能力培养在课堂”。
立足课堂,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南阳市二小
刘佩霞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知识的归纳能力属于学生的应用技能。
新课程实施几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稳步推进,从理念的更新到行为的跟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教为主”的讲授形式逐渐被以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以学为主”的形式所代替。学会学习、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学会分享等等学生的主体行为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但是我们也看到,课改的目光更多关注的是新授课,复习课成了被课改遗忘的角落,尤其是学生进入高年级以来,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加深增多,需要学生理解内化并灵活运用的知识越来越多。如何在学生学习新知之后,能够自觉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本身的知识体系?我们小学高年级老师一直都在苦苦地追寻这个答案。
所谓归纳,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不同对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征,进而得出一般的结论。归纳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从很多事物中找出其共同的部分,归为一类,概括出它们的要点。数学知识本来就是比较系统的知识,关联性较强。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能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并和已有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知识体系、组成知识网络的话,不仅能加深巩固旧知识,能促进新知识的内化。还有助于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好习惯,从归纳过程中发现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独立解决问题的效果。
而一个不善于归纳总结的学生,他对课堂知识的印象就容易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上,而缺乏一种深层次的理性认识。一个学生不停地学习,若不注意归纳总结,一边学习,一边忘记,就做了无用功,其收获甚少。许多学生学习很刻苦,但成绩却不理想,其原因之一正在于此。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习惯的重要性。它甚至比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与能力更重要。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归纳每天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
提倡学生每晚过一遍电影。即在头脑中把上课的每个关键问题“放映”一遍。就是不看书,独立地把老师讲课的内容回想一遍:这一节课有几个问题?哪些理解哪些不理解?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哪些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类似或者有联系?在脑海中过完电影后,可以把知识的精要、梗概、脉络等提纲挈领地复述出来,也可以写成一篇数学日记。有人把这个过程比喻为“反刍”,就像牛一样,在休息时让食物重回口腔,细细地加以咀嚼。我们认为,这种对知识的反刍不仅使学生对当天的学习内容及时进行了回顾,把新学的知识纳入旧有的知识体系之中,而且,天长日久的积累,学生养成了及时总结知识的习惯。
二、归纳每个知识的重难点
数学的每一节,每一章都有重点难点.调动学生归纳出来,并下功夫掌握住,就等于抓住了学习的要害,对整个学习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圆”的知识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本节知识的重难点就是:什么是圆的周长和面积,圆的周长和面积如何计算。只有真正明白了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在遇到形形色色的关于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题时,才能快速的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三.归纳总结题目的类型。
学生们经常会发现,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可是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这就是没有对学过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的原因。
数学题是无限的,而常见的问题类型是有数的。数学学习就要归纳出常见的问题类型,通晓各自特点,掌握彼此的解题规律。对于小学数学练习中,做题不在多,而在于精。也就是我们要把每一道题都思考理解透彻,然后总结出解题方法和规律,然后用于解决一类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方法。这样认真做了,就可以脱离题海,真正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自由。因此整理归纳题型,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学生也要学会自己做。当学生会对所做的题目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学生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
四.归纳知识点,构建知识网
知识点的学习是零碎分散的,缺少归纳整理,就如同废品收购站一样,乱七八糟,混乱不堪;有了归纳整理,才可以理清关系,巩固所学,形成合力,构建起强大的知识网。如在整理几何知识时,可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个方面进行整理,在平面图形中,从简单的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到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再到由点和线围成的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些图形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周长怎样计算?面积怎样计算?在立体图形中,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圆柱和圆锥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怎样计算?
通过这样的整理,使以前学过的概念、公式、单位换算等等零散、繁杂的知识,分门别类,条目清楚,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框架,而每一个知识点都能从框架中找到它的位置。心理学家认为:没有结构联系在一起的知识,很快就会忘记,降低遗忘的有效方法就是归纳总结。
五.归纳自己学习中的不足。
提倡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档案,把自己在习题中、考试中错的题目收集起来,在错题集中发现自己哪一类题目容易出错,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以此来查找自己的薄弱环节,反思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自己的不足,找到下一步学习的目标,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归纳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促进学生在自省中成长。
总之,归纳总结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归纳总结的过程是探寻知识内部规律和与外部联系的过程,也就是“悟”的过程。在学习时,若能养成随时随地归纳总结的习惯,则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四策略的相关论文论文摘要:科学教育的重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笔者试图运用心理学的理论,通过以课堂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
物理课堂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丁长亮潍坊四中山东 潍坊 261200)[摘要]作者列举课堂自我调节学习具备的几个素质,提出实施培养的几条途径几点做法。[关键词]:自我调节能力;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能力 提高课堂有效性洛北乡中心小学西院 低教组 刘艳红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
培养总结能力,插上腾飞翅膀一个不善于归纳总结的学生,他对课堂知识的印象就容易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上,而缺乏一种深层次的理性认识。一个学生不停地学习,若不注意归纳总结,一边学......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阶段性总结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平时教学中发现:在课堂上,学生没有沉静的品读和感悟,在老师繁琐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