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头煤矿下半年锚网支护总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煤矿锚网喷支护”。
二0一二年锚网支护工作总结
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大水头煤矿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九日
大水头煤矿2012年锚网支护工作总结
2012年即将结束,回顾一年来,我矿在锚网支护技术水平改进,全面提升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积极推进支护改革,大力开展快速掘进,不断优化掘进工艺,单进水平稳步提升,锚网支护形式逐渐向“高强度、高刚度、高可靠性、低密度”,即三高一低支护方向发展,安全经济型方向发展,有力促进了我矿安全、高效、集约化生产的快速发展。煤巷综合机械化掘进技术、窄小煤柱巷道锚网支护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全矿年完成锚网支护进尺7505米,煤巷锚网支护比例100%,巷道施工杜绝了抽冒事故,实现了无重伤及重伤以上人身事故、顶板事故的安全奋斗目标。
为进一步提高我矿的锚网支护水平,始终把巷道工程作为生命工程来抓,促进快速掘进,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稳步提高效益,依靠科技,改进施工工艺,总结经验。我矿继续认真开展锚网支护快速掘进工作,将锚网支护作为掘进工作的重点来抓。现将全年所做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1、全年计划掘进进尺7500米,实际完成7505米,其中锚网支护进尺7505米,(期中煤巷5770米,岩巷1735米)巷修工程量2419米,锚网支护比例达100%。
2、工程质量:均达到优良品工程。
4、掘进工作面没有发生冒顶及人身事故。
二、具体工作:
1、制定目标,加强监督
锚网支护领导小组按照年初制定的实施计划及活动目标,认真落实靖煤生〔2008〕42号文件精神,严格按照公司《规范煤巷锚网支护管理规定》、《关
于在全公司推广应用树脂锚固剂、螺纹钢锚杆等高强度支护材料的通知》、《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快速掘进指导意见(试行)》中的有关要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严格检查,督促落实各掘进队的工作进展状况。经常深入井下作业现场,了解实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问题。经常召开领导小组座谈会,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案,制定措施,有力的保障了年初计划的实施。矿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队队长、班组长齐心协力,合理安排,优化组织生产。
2、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我矿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生产方针,以质量标准化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岗位安全责任制。安全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生产技术部室人员,经常深入井下作业现场,定期不定期地检查锚网巷道支护质量,及时现场解决问题,做好技术指导、管理工作。矿每旬组织安检室、生产部的人员,对照标准,严格检查、考核,认真评定工程质量等级。对锚杆、锚索的支护质量,由生产部负责锚杆拉拔力、锚索预紧力抽查,对于锚杆的抗拔力有一根达不到设计值、锚索的预紧力达不到规定,实行质量标准化考核一票否决,该旬质量视为不合格品。在掘进巷道内人工设点观测,测量巷道的顶板下沉量以及两帮移近量,并在每条巷道中每隔100米安设1台顶板离层仪,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及时处理和分析,能够准确的显示出下沉量,为及时维护巷道、防止冒顶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为了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杜绝伪劣工程,我矿继续执行掘进巷道《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办法》,促进锚网支护巷道的施工质量,以质量保安全,以安全保生产,促使矿井的稳步发展。经过严格质量管理,我矿锚网支护的巷道工程质量合格品率100%,优良品率在100%以上。
3、依靠科技,不断优化支护参数,提升锚网支护质量水平,逐步提高掘进速度
针对锚杆支护对围岩的九种作用机理,即悬吊作用、组合梁作用、压缩拱作用、抵抗最大水平应力作用、围岩强度强化作用、锚杆约束控制机理作用、提高围岩的残余强度作用、刚性梁作用、围岩松动圈理论控制作用,我们认为,大水头矿松软破碎煤层锚杆支护作用机理主要是挤压加固拱作用,结合新奥法(ATM)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原则,即煤岩体在开挖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保持围岩的原始强度,尽可能地防止围岩松动,尽量避免围岩出现单向或双向应力状态,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及时支护,实现巷道以其自身的围岩来支护并使锚网喷支护和围岩紧密地粘合在一起,形成整体支护结构。
按照上述理论,我们根据多点位移计、顶板离层观测仪、托锚计、测力锚杆、巷道收敛变形等矿压观测实测数据,在充分实施我矿“三高、三小、三及时、一让压” 锚网支护的关键技术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支护参数,简化施工工艺,通过对巷道矿压观测实测数据的总结分析,进一步优化支护参数,使巷道支护参数设计更具科学性。在巷道断面形状全部选择为拱形巷道、实施掘进面画轮廓线、标注锚杆眼位制度的基础上,我们改变了以往顶锚杆一种型号,帮锚杆另一种型号,顶帮锚杆配套的铁托板、螺母、垫片均不同规格,配套施工的工器具也不相同的复杂工艺,也改变了以往始终认为巷道顶压大于帮压、锚杆受力顶拱部应力大于帮部应力的误区,将顶帮锚杆直径、长度选择相同型号,均使用Ø22锚杆,将Ø18和Ø20的锚杆逐步淘汰,做到顶帮锚杆等强度、等密度,做到挤压加固拱锚杆支护、受力均匀,也使得施工材料、工器具简单统一,简化了施工工艺,提高了掘进速度,根据小班写实,煤巷正常掘进平均挂一网的时间由原来120~150分钟缩短至100分钟左右。
通过支护参数优化施工的锚网喷支护巷道,包括5米净煤柱尺寸的窄小煤柱巷道锚网支护,现具有一定的抗采动影响等抗动压性能和抗断层破碎带、应力集中区域高应力性能,能够满足综放面安全生产的需要,杜绝了冒顶事故,在巷道服务年限内基本不用维修或维修量很小,有力地促进了快速掘进。
4、认真进行锚杆支护技术总结,开展技术创新工作,东111、东215综放面窄小煤柱巷道动压条件下锚网支护技术成功应用
在总结东111综放工作面运输顺槽窄小煤柱巷道受相邻已回采结束封闭的东113综放工作面采空区顶板压力和东113采空区顶板压力应力叠加动压影响、支护参数、维修加固的基础上,并总结我矿第一个窄小煤柱工作面中一采区104工作面和第二个窄小煤柱中106工作面锚网、套架工字钢棚、锚索钢带联合支护失败的基础上,我们通过设置多点位移计、托锚计、顶板离层仪、测力锚杆、收敛变形观测、动压显现范围观测、顶板应力叠加峰值区域观测等矿压观测分析的基础上,优化窄小煤柱巷道支护参数设计,掘进时对挤压加固拱锚杆、锚索支护参数进行了强化、均衡设计,消除支护的薄弱点,通过东111综放面机道、东215回风顺槽窄小煤柱巷道回采实践检验,我矿窄小煤柱巷道支护技术获得基本成功。这两个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顶板下沉量、两帮移近量都在控制范围之内,主要表现在巷道底鼓量较大,通过多次起底,保证通风断面。经过对以上两个工作面窄小煤柱支护总结,对现掘进的窄小煤柱巷道支护参数进一步加强,顶帮均使用Ø22×2600mm左旋无纵筋高强度螺纹钢锚杆进行等强度加固,并在窄小煤柱侧施工两排锚索加强支护,能够把巷道两帮移近
量、顶板下沉量减小到最小,确保安全回采。
5、加大设备投入,充分发挥设备优势。
随着螺纹钢锚杆、树脂锚固剂的使用,我矿已全部使用风动锚杆钻机,实现了打眼、搅拌、安装、紧固作业连续化,减少劳动力消耗,提高工时利用率。2008年,每个掘进工作面均配备多台MQT-130型顶锚杆钻机和MQTB-80/2.0型帮锚杆钻机,实现了顶锚杆的打注一次性完成。所有巷道全部应用风动扳手紧固螺帽,缩短了施工工艺流程,后来又引进了更大功率MQT-130加强型锚杆钻机,可以达到一次性预紧,这样可以提高掘进效率。
6、加强快速掘进技术的学习及其在工作现场的运用
“三高、三小、三及时、一让压”技术是我矿比较成熟的软煤锚网快速掘进核心技术。巷道施工中顶帮锚杆均使用Ø22×2600mm左旋螺纹钢顶锚杆,使用Z2360和S2360高锚固力的树脂药卷,顶帮锚杆预紧力均达到450N.M。顶帮锚杆使用Ø28mm的钻头,严禁锚杆使用Ø32mm钻头,树脂药卷Ø23mm,达到“三径”合理匹配;在煤体第一暴露时间实现快速安装,及时支护,及时预紧。结合巷道的用途及特点,采用木托板或废旧皮带托板和不规则铁托板进行让压和堵漏。除以上技术之外,顶锚杆的角度直接关系到下一网的煤体是否垮落,在煤体变软的情况下缩小锚杆的间排距是非常必要的。运用这2个技术目的就是能及时的形成稳定的挤压加固拱。我矿工程技术人员充分利用学习会、班前会给职工讲解快速掘进理论知识,让每位搞掘进专业的人员都要熟悉掌握它的核心内容。同时由队长和技术队长现场操作试验该项技术,如在现场施工中打注一个垂直巷顶的锚杆,及时预紧,并和打注一个带倾斜角度的锚杆,结果在下一个循环刚开始割煤时,带角度的锚杆的前面已经垮落抽高,另外一个锚杆前面煤体依然整齐,没有垮落。通过现场比较,让工人做到心中有数。
7、优化工艺流程,增加单循环次数
为了提高巷道的承压能力,我矿施工的巷道都是半圆拱形。跟班队长和班长(掘进机司机)在接班后,先标定中腰线,勾画巷道轮廓线,目的是既能发现上一网的中线和拱部是否合适,又能指导下一网煤体的截割和挖掘,从而保证巷道的成形。在煤体越软的情况下,越要加强轮廓线的勾画。打锚杆之前,标定锚杆眼位,既能给打眼工给定目标,又能保证锚杆受力均匀,减少了失效锚杆,减少了后巷的维修工程量。
8、进一步加强落实锚杆预紧力验收制度。
每个掘进队及工作面都配备有各自的锚杆预紧力测试扳手,每个掘进面的安检员也配备有自己的锚杆预紧力扳手,锚杆及时预紧后,由当班安检员对当班安装的锚杆用力矩扳手逐根检查测试验收,顶帮锚杆预紧力均不小于450N.M验收合格,进行喷漆标注,表示验收合格,做到每一根锚杆预紧力检测零漏检,不合格者立即当场整改,否则由安检员按验收制度处罚责任人。对锚杆的丝扣外露长度超过70mm、锚杆角度小于75°者进行重新补打同型号锚杆;对锚杆螺帽松动,各掘进面随时根据地质变化调整优化支护参数,严格按照设计断面画巷道轮廓线,实施打锚杆眼前先标定锚杆眼位,岩巷工作面标定炮眼眼位,安检员现场逐根检查掘进工作面锚杆的锚固力、螺帽预紧力等措施,预紧力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每根松动锚杆处罚跟班队长、班长、当班安检员及安检室主管主任、主任、支部书记各100元。保证了锚网支护的工程质量和掘进面的安全施工;继续实行每月组织六次检查,结合安检员班评估综合评分评级办法(组织检查占40%,班评估占60%),奖优罚劣,杜绝了不合格工程。三是认真贯彻落实靖煤生[2008]385号《靖远煤业集团公司防治矿压动压
显现暂行规定》和安监总煤行[2008]176号《关于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强矿压观测,采煤工作面每付支架安设一个压力表,按规定在巷道交叉口、压力显现明显的地点安设顶板离层仪;对压力显现明显的巷道,及时采取措施加强支护,杜绝了顶板事故。
9、加强职工技能培训,提高施工队伍素质。
培训是提高职工技术素质的有效途径,促进安全生产和企业发展最有效、最持久、回报率最高的投资。为了提高职工的安全、质量意识,本着业余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不同工种有不同内容,不同对象有不同方法,不同层次有不同标准的原则,聘请西安科技大学教授、河北煤研所教授、专家对各级管理人员基建各掘进队的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使他们对锚网支护的原理、质量标准等内容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由技术人员在现场指导施工,各单位还有针对性地开展以现场技术比武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职工的业务技能。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各种有效的培训方式,提高了广大员工的业务技能,增强了掘进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实现安全、快速掘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今后掘进专业工作的重点
1、在使用高强度、高预应力锚杆和小孔径树脂锚索的基础上,从安全、快速、经济的角度出发,通过理论计算、关键技术研究和生产实践,进一步优化巷道支护参数,继续向“高强度、高锚固力、低密度,即两高一低支护方向发展,减少一次支护锚杆锚索数量,提高成巷速度。
2、巷道掘进成为煤矿高效集约化生产的共性及关键性技术,采掘技术及装备水平直接关系到煤矿的生产能力和安全。所以,高效机械化掘进与支护技术是保证矿井实现高产高效的必要条件,而重型悬臂式掘进机用于大断面岩巷的掘进代表了岩巷掘进技术的发展方向。由于我矿在采掘及锚网支护技术及管理水平走在公司的前列,加上岩巷出渣最先采用皮带集中运输。
3、坚持掘、运、支为中心配套的高效综合机械化发展方向,优化煤巷“综掘机+转载机+皮带机+锚杆钻机+大功率风动扳手+移动空压机”综合机械化掘进模式。
4、进一步加强巷道矿压观测,为加强顶板管理,进一步提高顶板管理水平,保证矿压观测工作更好开展,及时消除采掘面及其它各类巷道顶板隐患,杜绝矿井冒顶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切合我矿实际制定了《顶板管理制度》,还在矿压管理进行创新编写《矿压预报》,每半个月进行一次预报,预报范围涉及全矿井,这样对巷道维护方面,有一定的预见性。做好基础工作,在现有顶板离层观测仪、设置观测站观测表面收敛变形的基础上,对窄小煤柱等巷道设置深孔多点位移计、测力锚杆,进行深部位及锚杆托锚力的变化观测分析,为支护参数的修订提供依据。
5、始终坚持“产、学、研”三结合,继续积极与科研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快速掘进关键技术科研公关,探索总结出适合大矿特点的掘进工艺与支护技术理论体系。
总之,我矿在煤业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及大力支持下,在巷道锚网支护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总的来说,我矿的锚网支护从观念——设备——工具——材料及加工方法——施工工艺——质量管理等方面日趋成熟,“三高、三小、三及时、一让压”是我矿锚网支护的核心技术。在今后的锚网支护管理工作过程,我矿将继续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锚网支护新技术、新工艺,强化安全技术管理,严格落实制度,继续加大力度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深入推广、研究锚网支护技术,不断积累经验,争取锚网支护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大水头煤矿简介(一)、地理位置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大水头煤矿位于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距白银市69KM,距集团公司机关2KM,与长征火车站相毗邻,占地约1......
巷道锚杆支护参数设计采煤工作面回风顺槽锚杆支护参数设计:煤组基本全区发育,煤层由南向北变厚,最大厚度26m,最小厚度14m,平均厚度20m,煤层结构简单,局部有夹矸,全区普遍可采,煤层稳......
张家口煤矿规范锚网支护工艺和快速掘进实施办法为了进一步规范锚网支护工艺,提高掘进速度,针对我矿煤层赋存条件差,煤层松软、巷道压力大、瓦斯含量高等客观条件,切实有效解决掘......
锚网支护巷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由于我矿锚网支护巷道严重变形失修,为保证巷道安全质量及通风运输要求,决定对+2206运输顺槽(宽3.0米、高2.5米)、+2206东运输巷(宽3.0米、高2.5米),+2......
安全操作口袋书锚杆支护工山西柳林寨崖底煤业有限公司编者语 随着煤矿装备水平的迅速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与现代化矿井管理的要求极不适应,成为煤矿安全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