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_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其他工作总结 时间:2020-02-27 13:49:2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附件:

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瑞安市农林局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效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以产业升级为主线,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科技服务为手段,以安全管理为保障,以农业功能区为载体,大力推进农业特色化、规模化、生态化、安全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农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一是粮食生产相对稳定。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通过落实生产面积、出台惠农政策、强化技术指导等各项措施,克服去冬今春低温阴雨和“倒春寒”等不利气候条件影响,粮食生产呈现面积稳定,产量略减的局面。今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4万亩,平均亩产351.3公斤,其中:春粮面积12173亩,平均亩产190.5公斤。早稻面积101618.7亩,超额完成市下达的9.4万亩的任务,平均亩产292.6公斤,最高亩产555.1公斤。晚稻种植面积210902.2亩,平均亩产392.9公斤。二是经济作物保持增效。全年实现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26.4万亩,比上年增加0.8万亩,增幅3.1%,其中蔬菜19.6万亩,西甜瓜4.9万亩,甘蔗0.8万亩,中 1 药材1.1万亩。受上半年阴雨天气影响,露地蔬菜普遍减产25%以上。但今年市场行情良好,蔬菜价格比往年略高,经济效益仍比较明显。三是畜牧生产全面发展。我市存栏生猪14万头,牛0.75万头,家禽115万羽,肉类总产量1.47万吨,奶类产量0.4万吨。畜产品供应量大幅度提升,但我市生猪市场面临着周期性波动,在畜牧生产增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猪肉等畜产品价格走低,效益下滑。

(二)农业产业水平日益提高

一是农业两区建设不断推进。按照分类施策、多方筹资的原则,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整合省、市级资金1000余万元,为农业两区建设项目提供支持保障。马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成排渠道16420米,机耕路6980米,主道路1120米,建造机房8座,机埠6处,桥梁2座,埋设农排电缆450米,平整田块20亩。梅屿蔬菜主导产业示范区清淤除险加固水库1座,新建泵房4座,衬砌输水渠道2529米,排水渠道1632米,新建堰坝1座计31米,河流疏浚5262米,新建机耕水泥路1750米等。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成立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土地流转服务站等机构为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开展从产前、产中到产后的一条龙对接服务,实现园区服务管理全覆盖、一体化。二是特色基地不断发展。实施3721产业提升工程,新增特色基地9000亩,其中:杨梅600亩、柑桔1300亩、枇杷梨等小水果1450亩、茶叶300亩、竹类油茶等商品林造林2500亩、设施大棚2850亩。三是设施农业不断发展。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400万元,进一步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规范钢管大棚资金管理,修订《蔬菜大棚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新建钢管大棚2500亩。四是品牌促销深入开展。积极推进我市瓯柑产业发展,举办瑞安市第一届优质瓯柑擂台赛。积极协办第八届温州早茶节。加强杨梅宣传推介力度,承办浙江农业吉尼斯杨梅擂台赛,并组织专业合作社、大户参加温州市第二届杨梅擂台赛。五是专业合作继续加强。以打造专业合作平台为重点,统筹服务能力,深入整合,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全市现有合作社496家,规范化合作社103家,省示范合作社7家。

(三)农业安全管理逐步完善

一是质量监管不断强化。进一步加强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开展11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督抽检,完成农业部、省厅下达的162批次样品抽检任务,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力度,抽样检测蔬菜样品2275批次,合格率达98.74%。组织开展“三品”认证工作,新增绿标企业4家、绿色食品5个,新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27万亩。二是节能减排得到加强。大力开展循环农业建设,实现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条生态化、废物循环再生化,以园区、基地为重点全市修建100个田间贮液池,购置沼液、尿液运输车辆2辆,建立排泄物收集中心,初步形成农业循环体系。继续推进畜禽排泄物综合治理,通过生物发酵治理或零排放、配套种植牧草等方案的实施,治理规模养殖场88家。深入实施沃土工程,推广水稻测土配方施肥25.6万亩,建立7个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肥应用示范点。开展“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推广水稻“统防统治”5.7万亩。三是农机安全工作持续推进。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年、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等活动,新建4个平安农机示范镇,35个示范村,175个示范户。四是疫病防控不断推进。深化动物防疫体系,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建立健全动物疫病可追朔体系,加强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展以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为主的动物防疫集中行动,规模养殖场免疫密度达100%,散养畜禽免疫密度达95%以上。不断推进植物防控工作,实施水稻重大病虫“综防工程”面积26.1万亩,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889亩。

(四)农业科技支撑明显增强

一是推进农业公共服务建设。全面开展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马屿镇开展试点工作,建立市、乡镇、村、户为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一体化服务。二是落实农技推广制度。推进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建立100名农技人员与1000户示范户指导服务挂钩制度。开展农民学历教育,开设畜牧兽医、蔬菜两个中专班,招收103位农民参加中专学历教育。组织农民培训班共286期,培训人员10800人次。三是“三新”技术广泛推广。在马屿镇开展科技下乡惠农服务活动,组织粮油、蔬菜等9个科技小组进行现场赠送、分发有关科技资料、农资等,并开展科技指导和现场咨询。深入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引进示范蔬菜、茶叶、水果、畜禽优良品种71多个,省工节本增效技术47项,加强新型农机推广力度,积极推广5大类农业机具,新增农业机械4223台套,购机总额1737.32万元,落实财政补贴922.38万元。我市农机化水平不断提升,今年水稻机插面积6.43万亩,比去年增长25%。四是信息服务继续完善。做好农民信箱注册用户属性数据库规范建设工作,整理现有的31000余户农民信箱注册用户,删除5000余户无效用户及不愿使用的用户,新增2000用户,更新和完善了398条农技人员通讯录。继续推进万村联网工程的建设,截止目前,我市37个乡镇全部建站,村级网站达到597个,农家乐网站11个,经济主体网站169个。开展农业信息工作,发布农业动态215条,有42多条信息被省级信息网采用,有165余条被温州农业信息网采用。同时发送每日一助消息50条。

(五)农业执法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农业行政执法继续加强。开展绿剑系列执法行动,出动486人次,检查网点276个,查处案件38起。健全农业生产安全监管联动机制,受理调处农业生产事故纠纷11起,成功调解10起,受损农民获赔277280元。二是农资连锁经营规范发展。进一步提升小农资行业水平,制定《瑞安市小农资行业(2011-2015)发展规划》,《瑞安市小农资监管长效机制建设意见》,全市小农资店259家,规范率100%,覆盖率100%。三是村级财务管理不断强化。围绕村组织换届,全面开展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完成800多个村的审计工作,审计资金总额23亿元,查出违纪金额30万元。健全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做好收款收据、帐册凭证、银行开户的管理,规范村级财务。在莘塍镇和平村、龙湖镇石龙村、桐浦乡桐浦村等三个村开展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试点,现试点单位已进入清产核资阶段。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开展两次农民减负专项检查,建立10个农民负担监测点。四是土地流转机制逐步完善。积极组建基层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出台《瑞安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在建立市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推进乡镇(街道)土地流转服务站、村土地流转服务点建设。至目前为止,全市成立乡镇土地流转服务站12个,村土地流转服务点180个。

(六)林业生态建设日渐加快

一是绿化造林大力开展。重点推进沿海防护林工程、城市绿屏工程、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完成重点防护林17500亩,其中:山地人工造林7500亩、基岩造林1600亩、平原林网造林400亩,补植封育8000亩。碳汇造林1517.9亩、库区造林1000亩、竹类油茶等商品林造林2500亩、营造生物防火林带60公里1800亩,低效经济林改造900亩,四旁植树20万株,林木育苗150亩,村庄绿化20个。二是全面开展森林城市创建。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的“森林瑞安”创建工作暨平原绿化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市平原绿化工程建设指挥部,制定出台了《“打造森林瑞安建设宜居家园”实施意见》,《瑞安市平原绿化项目资金管理扶持办法》。广泛宣传,召开高规格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创森工作,同时利用各种媒介,以各种方式宣传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创新机制,不断拓展绿化筹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绿化事业,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个人捐资绿化工程,预计捐资金额将达5000万元。三是林政管理不断加强。规范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审批征占用林地项目22起,面积225682平方米,收取森林植被恢复费835371元。开展林地专项执法行动,立案查处林地案件11起,罚款25万元。加强林木采伐、木材调运管理,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24份,采伐面积508亩,办理木材运输证2858份。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核发驯养繁殖许可证3份。四是林权改革稳步推进。完成37个乡镇的统管山、自留山、责任山清册电脑录入工作,林权证登记面积97.70万亩。加快林权证审批发证进度,完成换发林权证52315本。规范林权档案管理,完成7个乡镇232册林权档案装订。开展林泉股改试点工作,确定曹村镇、陶山镇、桂峰乡为均股均利改革试点乡镇。五是森林消防全面强化。全面落实预防扑救措施,森林消防形势继续好转。全市共发生森林火灾1起,过火面积8.5公顷,受害面积1.2公顷,森林火灾发生率1.7次/10万公顷,森林火灾受害率0.02‰,各项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大幅度下降。六是林业监测有效推进。实施森林监测面积211.6548万亩次,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5782亩。认真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的普查,调查面积55.12万亩。七是森林旅游不断发展。加快花岩森林公园建设,进一步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投入570万元,建设花岩景区入口公路改建工程等三个项目。投入200余万元,建设景区环线游步道建设,预计工程于2011年4月完工。

农林工作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与困难。一是产业结构趋同、效益偏低。二是基地布局分散、规模偏小。三是基础设施薄弱、风险偏大。四是农民观念落后、素质偏弱。五是生产方式粗放、污染偏重。六是农技队伍弱化、投入偏少。今后一个时期,瑞安农业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目标,以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为方向,以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农业两区建设、循环农业建设、平原绿化建设为重点,加快机制创新,强化科技服务,完善安全管理,不断挖掘农业发展潜力,以点带面,积小跨越为大飞跃,全面提高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2011年,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农业两区建设,着力促进产业升级 农业两区建设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是创新农业发展体制机制的有效探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创新工作思路,集聚生产要素,扎实开展农业两区建设工作。我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结合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和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2011年计划建设面积达23268亩,涉及马屿、梅屿、曹村、桐浦、碧山、金川、仙降和飞云等8个乡镇,共18个区块,其中500-1000亩区块12个,面积8346亩,1000亩以上功能区块6个,面积14922亩;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则结合主导产业发展,2011年在马屿现代农业综合区、10个主导产业示范区、3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中选择产业基础好、具有资源发展空间的马屿杨梅主导产业示范区、金潮港瓯柑精品园、仙降皇金精品园等两个示范区、四个精品园进行建设。同时以现代农业园区为依托建设特色基地及设施农业基地,计划新建特色基地5000亩,钢管大棚2500亩。两区建设过程中注重“两区”的系统性、功能的完整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加强投入,按照分类施策、多方筹资的原则,加大对现有政策的整合力度,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为农业两区建设项目提供支持保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配套基础建设,重点修复完善道路、排灌、水电设施,解决年久失修、配套滞后的问题,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深化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活动,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注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种植养殖互动。建立健全乡镇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同时强化经营主体和服务组织的功能,计划新发展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增强“两区”建设的活力、实力和环境承载力,切实加强领导,抓落实、保质量、建机制,积极营造“两区”建设的良好环境。

(二)推进循环农业建设,着力发展生态文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客观要求,我们要按照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要求,开展循环模式的农业生产方式。一是以点带线,构建以农户为重点的内部小循环。开展标准化生产,利用种植业、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做文章,实施畜禽粪便加工还田、秸秆还田的资源循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行动、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坚持标准化生产,推进三品认证工作,计划新增无公害、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5只,无公农产品产地1.5万亩。二是以线促片,构建以互利为纽带的产业中循环。推进农作制度创新,推广应用农牧结合、水旱轮作、立体种养的新型高效农作模式,建立种养结合、立体复合的发展模式,推进产业间的有机耦合。通过合理区域布局,形成畜禽养殖—粪便—有机复合肥—种植基地、林果—家禽立体种养的循环模式。计划建设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示范点2个,健康生态示范场10个。三是连片成面,构建以园区为载体的区域大循环。循环农业形成气候、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要在现代农业园区内实现循环,而且要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互补互促的动态平衡循环上下功夫。探索以农业循环链为主体的畜禽排泄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利用新道路,把种养结合作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切入点,促进种养良性循环。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巩固发展生态优势,推进连片成面循环农业建设。

(三)推进平原绿化建设,着力创建森林城市 加快平原绿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绿化战略目标的重要行动,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和“森林浙江”建设的重大举措。目前,全市平原地区的林木覆盖率只有9.73%,对照“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质量”的总体要求,离目标还有8.27个多百分点。我市将全面实施“3620工程”,即利用3年时间、实施6大工程20个项目。2011年计划造林36217亩:其中绿色围城工程12342亩,精品公园工程1052亩、森林通道工程98.8公里、6558亩,景观江河工程274.8公里、6580亩,园区社区工程4185亩,生态产业工程5500亩。为确保平原绿化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首长责任制,一把手亲自负责,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制定工作方案,强化工作举措,形成工作合力,抓好组织实施。制订政策处理办法,分类施策,妥善解决用地问题。加强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横幅标语、网络等宣传工具,广泛开展宣传。开辟专题专栏宣传先进典型,让“植绿、护绿、爱绿”意识深入人心。确保绿化活动家喻户晓,为全面推进城乡绿化,建设绿色家园,营造良好氛围,创造良好的条件。创新机制多方投入,各乡镇、各部门要多途径筹集建设资金,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绿化,鼓励企业捐资冠名绿化景观带、休闲公园、公共绿地。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营造各种纪念林、树木认种认养、捐资开展碳汇造林等活动,充分调动个人、单位、企业投资参与绿化造林的积极性。实行全过程质量监管,确保平原绿化成效。进行分类招标,强化监管,合同承包,资质施工。坚持种管结合,落实管护责任,建立管护制度,巩固绿化成果,逐步形成“九线六廊三岸绿,一城八镇百村翠”绿化效果。

(四)推进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科技水平 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为农民提供农业服务的桥梁和纽带,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农业科技的基础实力、创新能力,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一是构建体系架构。按照提高市一级、强化乡镇一级、发展村一级、延伸“户”一级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市乡村户四级农业服务网络,以原有19名首席农技推广专家、173名农技指导员、335名责任农技员为基础,重点选配村级农业服务助理员,着力构建以农技人员为主体,乡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科技示范户共同参与的农业服务体系。二是推进素质培训。健全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加强自身服务能力,计划集中培训农技人员100名。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进农民学历教育,力争培育科技示范户1000个。三是推广三新技术。根据高效生态农业的要求,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推进农业良种化、标准化、机械化。重点推广一批粮食、蔬菜、茶叶、果树、畜禽优良品种;示范一批主推技术,扩大省工节本增效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设施栽培技术的应用;购置新型农机具,抓好大棚种植、茶叶加工、田园管理机械的推广。四是强化服务指导。深入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计划3月份与温州市局联合在陶山镇举办春节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加强农业信息服务,着重做好应用示范户的培训工作、农民信箱万村联网工程建设和农民信箱每日一助工作。

(五)推进农业监管工作,着力维护农村和谐 农业是国家的第一产业,农业的运作依托于农民,我们必须要依法保护农民的利益,保证农业的正常运作。一是加强农业行政执法。继续加强农业执法规范化建设,巩固农资连锁经营机制。加大农业执法力度,深入开展绿剑系列集中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二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强化村级财务审计,重点抓好信访村、村重大工程项目抽审、农民负担专项审计。抓好村级财务制度落实工作,重点抓好收据使用、大额提款、票据帐册的管理。做好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及村经济合作社换届选工作,开展村组织换届后的村级财务管理培训。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管长效机制,开展乡镇涉农拨款到位和部门涉农收费检查,加大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力度,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三是加强土地流转服务。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工作,积极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加强土地承包管理,统一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力争合同签订率达到30%以上,同时规范农村土地承包权证发放工作。四是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围绕平安农机示范市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机安全管理法规体系,加强农机监理装备建设,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力争农机事故、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三项指标下降20%以上。五是抓好动植物防疫安全管理。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强化乡镇动物防疫监督管理人员的责任到位,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强化基础免疫,加大畜禽标识管理力度,健全养殖档案,实现健康养殖。完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切实做好加拿大一枝黄花除治。

(六)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着力保护森林资源 加快绿色生态林业建设,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继续推进以城市生态圈、平原区防护林网、中西部山地丘陵生态公益林及林业特色基地、东部沿海滩涂海岸基干林带以及飞云江两侧防护林带为主的一圈、一网、二核、二带组团式生态林业网建设。一是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推进沿海防护林、景观林、生态公益林、生物防火林带四大工程建设。计划实施人工造林6800亩,其中:重点海防林人工造林2000亩、库区造林800亩、商品林2500亩、生物防火林带50公里1500亩,迹地更新2500亩,生态林封育改造4000亩,封山育林39300亩,幼林抚育22146亩。二是高度重视森林消防。全面贯彻落实《森林防火条例》、《浙江省森林消防条例》,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灾前防范,提高应急能力,科学处置火情,全面落实森林消防各项措施,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确保不出现扑火人员伤亡事故,确保风景名胜区、重要设施保护区不发生森林火灾。三是强化森林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资源林政管理,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计划在曹村镇、陶山镇、桂峰乡均股均利试点的基础上,总结试点经验,全面开展均股均利改革。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启动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制定出台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文件,探索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抵押贷款机制,充分发挥林权证的作用,盘活林权资产。优化行政审批服务,认真做好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规范林木采伐管理,加强野生动物审批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及服务质量。四是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落实森防检疫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抓好森林病虫害监测,开展科学防治,严防松材线虫病传入。五是加大森林旅游开发。加快花岩森林公园九潭环线四潭至九潭游步道建设。开展森林公园入口景观改造及原游步道护栏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启动林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项目。

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2008年度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思路三明市畜牧兽医水产局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各项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2011年度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思路二O一一年十二月二O一一年度工作总结2011年,我公司全年生产进展良好,具体呈现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成功晋升一级资质。在市交通局等各级领导......

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黔东南州科协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2010年,黔东南州科协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科协、省科协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围绕‚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内容,紧扣州委提......

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思路2009年,工业集中发展区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达州市“十一五”工业跨越式发展纲要》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

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2011年工作小结及2012年工作思路我叫苗伟,按照党委分工,负责纪检(监察)工作,分管党群,联系朱庄村。现按照领导要求把本人2011年度工作小结和2012年度工作思路回报如下:一、2011年度......

下载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