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佛田抗日事迹概述

先进事迹材料 时间:2020-02-28 22:55:0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先进事迹材料】

鲍佛田抗日事迹概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鲍佛田抗日事迹概述

跋„„„„„„„„„„„„„„„„„„„„„„„„1 第一部份 应城县长任内(1938年初—1938年11月)

一、上任伊始,大杀逢迎、贿赂官员之风„„„„„„„„„„2

二、大力宣传抗日,动员各阶层人士保家卫国„„„„„„„„2

三、支持和保护共产党汤池培训班„„„„„„„„„„„„„3

四、亲临一线督导军工施工,武汉大撤退照应过境军民„„„„3

五、发展地方抗日武装,准备大洪山区游击战„„„„„„„„5

第二部分 京、应、钟、天四县游击总指挥兼京山县长任内(1938年11月—1939年4月)

一、受命组建京、应、钟、天四县游击指挥部任总指挥兼京山县长,认真负责移交应城县机关和部队给续任………………………………6

二、整编和扩充京山抗日游击队,克服万难解决经费问题„„„„6

三、配合38师进行京山保卫战„„„„„„„„„„„„„„„„7

四、与陶铸直接领导的“应抗”紧密协作,开展大洪山区游击战„8

后记„„„„„„„„„„„„„„„„„„„„„„„„„„11

书面历史是由人写的,往往受到政治立场和所属政治派别的限制,有意无意使历史失真或缺失。因而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功过,往往需要客观研究历史的学者经几代人的时间还其原来面目,有的永无纠正机会或成为历史悬案。中国抗日战争发生的事件错纵复杂,也是过去历史没有的。中华民族为了抗战的胜利,经历八年英勇、艰苦的斗争,付出惨重的代价。国军在正面战场,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对日寇作战,既有合作,又有摩擦,甚至兵戌相见,这也是历史未有过的。其中最值得歌颂的一段历史,是从1936年西安事变到1939年,可称国共“密月”期。不仅高层交往频繁,共商抗日大计,御敌战略,基层也多往来,互予支持。虽然杂音有,但不是主流,不影响大局。在当时这种背景下,1938年初,鲍佛田以国民党元老中左派身份,放弃到重庆后方任职,应湖北省政府代主席严立三之请,降职出任应城县长,明知此一决定,个人可能会牺牲,家人安危堪虑。但鉴于国家危急关头,贯彻其一贯报国赤子之心,义无反顾地投入组织地方民众、保家卫国的抗日第一线,因而谱写了一曲鄂中抗敌慷慨悲歌。其中一些事迹鲜为人知,为对历史负责作者以耄耋之年,将其整理出来,以留后世。

第一部分:应城县长任内(1938年初—1938年11月)

一、上任伊始、大杀逢迎、贿赂官员之风。

1939年初某日鲍佛田到应城赴任,县府官员和绅商各界人士齐集车站迎候,岂料他已自己到县府上任。随后与欢迎代表座谈,宣布国难当头,谢绝宴请。后得知前任刘县长有规定;如需餐会每席四盘两碗一蒸笼的当地普通饭菜,合四元二角钱。鲍大为赞赏,指示“萧规曹随”,并声明如请我赴席,亦照此办理,否则临席辞去,并约法三章,不得向官员送礼。后来得悉有人打听到他的70多岁的母亲的生日,拟借机送礼,他命令秘书王书田一律谢绝,并指示何警长派岗哨阻止送礼者入内。因而杀住向官员送礼之风。

应城地方势力强大,据说前任刘县长因此干不下去,特别是商会会长蒋雨山(人称蒋七老爷)财大气粗,并仗其兄蒋作宾为国府高官,更气势凌人,历任县长都要卖他的账。如他不就范,则推行政令,筹集财款,均难实施。鲍以其经历和声望,自身清廉公正,无懈可击,其兄又有交待,终于使地方势力折服,支持他的工作。

二、大力宣传抗日,动员各阶层人士保家卫国

鲍佛田抓住各种场合和机会,宣传团结抗战的道理,并请来知名人士作讲演,如刘清扬等。创办《应城民报》,派张谦光组织应城抗敌后援会,广泛动员各阶层人士,宣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救亡人人有责。为筹集抗日事业经费,多次组织士绅、商人座谈,晓以大义,动员认捐,得到响应,每每能达到予定目标。对于认捐后迟迟不交款者,也采取严厉措施。有一位绅商肖劲生在应城开了一间全城唯一书店,兼售文具等用品,另在郊外有盐井。所有事务均交员工打理,整日“吞云吐雾”抽鸦片,却推托不肯付款。于是把他带到县府扣留,并追查抽鸦片事。迫他通知家人,买掉储存烟土,付款数万后,还尚有大部分余款。从而保证了抗日经费的支出。

三、支持和保护共产党汤池训练班

汤池训练班是由鲍佛田朋友李范一挂名,陶铸负责于1937年12月20日开办。鲍到任后不久,即受到国民党顽固派的强大压力要求取缔,并多次派人到训练班干扰。1938年3月一天,湖北省国民党党部委员杨啸伊(或杨子福)来县府要求取缔,鲍以国民党元老身份对这位湖北同乡后生说:“现在国共合作抗日,就是共产党办培养抗日干部训练班又有何错?你和陶铸是黄埔同窗,为何与他过不去?况且还有李范一在那里主持”。这一番话黄哑口无言离去。据说回去后向康泽汇报,康通过宋美龄告诉蒋介石,训练班被迫停办约10日。后改称临时学校因应。5月王明受蒋介石压力调陶铸去宜昌,其间。上面又要求鲍派督学前往察看,鲍派张谦光前往,回来后向上面作了一份正面的报告。7月27日陈诚密令取缔,鲍未予执行。终于使训练班办到10月中旬,日军临近时停办,共培养敌后工作干部600余人。

四、亲临一线督导军工施工,武汉大撤退照应过境军民。根据当时保卫大武汉的战略布署,要求于应城长江埠一线构筑工事,整修公路、桥梁,并储备军粮、军需物资,以阻击日军。驻守国军有张自忠等部。该工事范围很大,工程艰巨。鲍佛田组织民工亲临一线督导,经日夜奋战,按要求完成任务。但遗憾的是日军已从南面突破,国军放弃武汉大撤退,致使长江埠工事已失去意义,结果无功而返,劳民伤财。所幸鲍和负责项目的莫工程师据理力陈以为时已过晚为由,抵制了建临时机场,否则损失更大并致民怨。

武汉大撤退时,沿汉宜公路日夜车流不断,军民混杂,到应城多需休息和饮食,局面十分混乱。做到尽力照应,又维护地方秩序十分不易。鲍率县府人员和保安队全力投入,十分操劳,还有过境高官,如何成濬、吴国桢等。10月26日夜鲍突接参谋总长白崇禧紧急电话,命令立即组织民工在河上另架一座军用便桥,以便撤退部队迅速通过。并同时派人拆毁向武汉方向的一切桥梁以阻碍日军前进。鲍当即布署,赶赴长江埠,督导实施。次日上午约10时日机轮番来轰炸扫射,鲍身旁落下炸弹险被弹片击中,脑部受震伤,听力受损,仍坚持指挥直到完成任务。返回县府时已是下午3时许。始知县城亦被炸,死10余人,伤百余人,居民逃出县城。另得悉他昨夜刚离县府不久,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品仙即来到县长办公室,听取各军长汇报:总的撤退情况良好,大部份人员、车辆已过汉江。但现在汉宜公路几处路段被抛锚车辆堵塞,正排除中。有报告北路日军已至安陆等情。副官判断天明日机即将来轰炸,催促连夜启程,李旋即离开县府。次日,由于国军弃守,日机轰炸,人心煌煌,县府的几个主管科长不辞而别。幸财务主管方德功挺身而出,指挥县守备队布岗,严密守护县府,等待县长归来。日机仍不停来轰炸直至日暮。鲍佛田归来后,分析整个形势,鉴于在此任务已完成决定乘夜撤至应、京分界处新田(或新口)待命。并命令3个保安中队立即集中随同前往,并通知汤池抗日队伍。又连夜亲自写报告,除汇报上述情况,称拟转移至大洪山京山的李家冲开展抗日游击战。随后即派人送往随县,李锦伦专员回复同意撤出安排,财务问题只能拨给一千元,今后经费要靠自筹解决。于是约在10月29日进驻大洪山李家冲。

五、发展地方抗日武装,准备大洪山区游击战。鲍佛田任应城县长后,就注意组织和发展地方抗日武装。为此筹集经费购置枪支弹药,加强县府守备队和3个保安中队的装备。同时对部队做政治工作,讲解形势和爱国爱民教育,严明纪律。还联络商民自卫武装。对地方帮会组织寨主郭仁泰,做争取转化工作,使其停止扰民活动转变为抗日力量。但郭阳奉阴违,遂将其关押施压。当时陶铸也在做争取“汉流”工作,经李范一商洽,将郭仁泰放出交陶铸,终使郭率其武装参加应城抗日队伍。武汉大撤退时,鲍要求保安队在维护地方秩序同时,注意收集国军遗弃和埋藏的武器弹药,在率部进驻李家冲后,得悉日军于29日占领县城。当即派李又唐率精悍队伍乘夜幕绕过县城到南郊挖取国军埋藏的5挺机枪和弹药。返回时与日军侦察分队相遇,发生激战,李又唐组织5挺机枪集中火力扫射,日军不敌携死伤人员狼狈逃走,待县城日军出动赶到时,李已率部胜利返回山上。此役取得大洪山区游击战的首战告捷。随后许子威(中共党员)汤池抗日游击队等抗日武装也到李家冲会合,遂整编为2个大队,1个特务中队,共约500余人。因为汤池部队主要是手枪和驳壳枪,为此在山南设修械所,将收集的国军受损枪支进行修理以充实其装备。

第二部分京、应、钟、天四县游击总指挥

兼京山县长任内(1938年11月—1939年4月)

一、受命组建京、应、钟、天四县游击指挥部任总指挥兼京山县长,认真负责移交应城县机关和部队给继任。

1938年11月根据中共方面建议,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属下组建国共合作的豫、鄂边区抗敌工作委员会。第三行政区专员石毓灵为主任,李范一为副主任。下设游击指挥部和政治指导部。游击指挥部总指挥石毓灵兼,副总指挥为陈超为。鲍佛田受命组建京、应、钟、天四县游击指挥部任总指挥兼京山县长,实际负责指挥开展该地区抗日游击战工作。陶铸任高参。政治指导部主任李范一兼,副主任为李相符(中共党员)陶铸任顾问。12月中陶通过李范一提出任命孙耀华为应城县长,并陪同来李家冲接收,鲍佛田除移交县机关和应城抗日游击队共约500余人外,还有1万余元的银行存折给孙耀华,交接工作十分顺利圆满。

二、整编和扩充京山抗日游击队,克服万难解决经费问题。

鲍佛田随即赴京山县城,接管京山自卫队,并与已移驻京山县城张自忠部38师师长王维纲联系,商讨抗敌事宜。12月25日率县机关和自卫队3个中队进驻孙桥,立即收编钟祥、天门县武装。(有说法该两县长已逃跑),组成扩充后的京山抗日游击队,将其整编为1个独立中队,中队长黄定陆(中共党员),3个大队,向楚臣、傅XX、刘芝茂分任大队长,逐渐发展成约1500人的“京抗”。当时曾有一支国军残部崔团,声称要在山上打游击,实际想在山上做山大王,向县府要钱要粮。为防其扰民,鲍一方面布置对崔团警戒,另一方派人与其接触摸底,弄清该崔团长是一个狂妄之徒,不可收编。经和专署沟通,将崔团引出大洪山,由专署收编。经过此事鲍更加强对部队政治思想教育,重申不取老百姓一针一线,说明和老百姓是鱼水关系,鲍在大洪山作战期间,未发生部队违纪事件,这位乡亲县长转战各处均受到老乡欢迎。陶铸也曾多次来驻地,每次住1~2天,商讨游击战事宜,协调“应抗”与“京抗”布署。为解决经费问题和民众食盐难,派人秘密与应城盐商达成协议,由山上供烧材和木炭,换取盐和钱。当时正值冬季为解决部份战士棉衣问题,从宋河找裁缝带衣车上山,并组织当地妇女参与制衣,又为给病患治疗,在山上设诊所,请来中医驻诊。尽管当时条件十分艰苦,鲍与下属同吃同住,故部队能保持高昂的抗日情绪。当时有人建议鲍佛田将70余岁老母送返宋河家乡,以免在山上生活艰苦和随部队东奔西走。鲍提及三国中曹操抓住徐庶母亲要挟徐庶的故事,必须引为警惕。敌占领区正要建立伪政权,迫使当地知名人士当汉奸,傀儡。若母亲留在家乡,日军将会扣留她相要挟,因此只能让她老人家吃苦了。

三、配合国军38师进行京山保卫战

武汉大撤退张自忠部主力撤到襄樊,但其中38师转战京山,师部驻京山县城。鲍佛山与王维纲师长保持密切联系,建立专线电话联络。大力组织支前工作,如筹备军粮和军用物资,派出人员侦察敌情担任向导等。1939年1月日军开始进攻京山,战斗从三阳店开始,鲍组织担架队救护伤员,日军受挫,遂调来装甲车和野战炮,并出动30余架飞机轰炸、扫射,38师终于不支,16日日军占领县城。18日又向孙桥县府所在地进犯,鲍佛田率“京抗”配合38师樊团作战,击退日军,毙敌200余人,大杀日军嚣张气势。随后不久38师在官桥一役后撤离京山,鲍遂率“京抗”,活动于京山、钟祥间大洪山区。

四、与陶铸直接领导的“应抗”密切协作,开展大洪山区游击战。

1938年12月底,应城县政府和“应抗”,改以丁家冲为中心,1939年1月初,整编为2个支队2个大队,发展至800余人,李又唐、郭仁泰分任支队长,鲁尔英、蔡松云分任大队长,“京抗”和“应抗”在大洪山区大小作战数十次,其中还有些趣事:如“京抗”傅部伏击日军骑兵队,日骑兵被击毙后,战马站在尸体旁不走,被俘获送往随县。又一名日军士兵叫管野义郎,持枪威胁村民,要“花姑娘”,村民诱使他入屋内将他打死。并把所带的枪支和背袋交县府等。大洪山区作战重要战斗如下:

1、1939年2月11日日军倾巢出动,对丁家冲进犯。由于郭仁泰部投敌,李又唐部溃散,挺进大队作战英勇,大队长鲁尔英牺牲,蔡松云率部突围成功。此役“应抗”受到重大损失。陶铸做了大量政治思想工作,终使部队情绪稳定下来,并进行丁家冲基地的恢复工作。

2、3月下旬陶铸获悉日军将有慰问船队沿富水自应城至宋河,“京抗”派黄定陆率20余人并机枪1挺,会同“应抗”蔡松云大队手枪队20余人,于28日在丁家冲集中,乘夜出发到黄定陆选定的伏击点天门寨,在陶铸亲自指挥下,30日清晨2时伏击日军船队,毙敌约20余人,手枪队涉水冲向船队,皇亲慰问团长涉水逃往对岸被击毙,此时陶铸发现宋河方向灰尘飞扬,判断日骑兵出动,下令撤出,胜利返回基地。此役国共双方报纸均称系自已游击队所为,实际为国共双方合作打击日寇的游击战范例。为充实“应抗”,“京抗”黄定陆独立中队,调至丁家冲,改称京、应独立中队。

3、4月某日鲍佛田率傅××部人员在黑虎岭附近村子开会,被汉奸出卖,遭日军包围,鲍率部突围,激战中一颗炮弹在身旁爆炸,鲍脑部再次受严重震伤而昏迷,被救出清醒后仍坚持职守。此役“京抗”受到一定损失。不久鲍感到自己已难再指挥作战。经与陶铸商量,决定将向楚臣、刘芝茂两个大队约千人,移交陶铸领导并入“应抗”。因而“应抗”在4月底第3次整编为4个支队,2个独立中队,总人数达到约2000人。鲍带走文职人员及其眷属,和傅部部分人员下山到后方向上层交待,鲍佛田不得不以沉重的心情结束他在大洪山游击战生涯。鲍曾对部属说:“我坚信将来日本鬼子必将拱手还我失地。”历史已证实这一预言。

4、4月下旬又获情报,云梦县城敌守备单薄,陶铸指挥“应抗”于30日进行夜袭,孙耀华、蔡松云率部从城墙缺口攻进城内,打开城门,陶铸率另部直捣敌指挥部,救出被关押群众数人,歼敌10余人,俘敌30余人,获枪支20余支,撤退前烧毁日军军火库。

后 记

鲍佛田离开大洪山后曾去宜昌三游洞向湖北省政府汇报。但据称陈诚主席不在(当时严立三已辞代主席)由秘书长柳克述接见。柳称“你们归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管辖,要到随县汇报”。于是鲍又率随同部属折去随县。石毓灵主任兼专员要他写个辞呈,故辞呈中有 “文人不娴将略”的托词。待他再返回宜昌,从省府友人中知悉,陈诚曾欲以“擅离职守,撤职查办”加害于他,后经身边人员劝阻,遂改要求自行请辞,既不予任命新职,又不安排治疗疗养。鲍佛田虽经勤务兵汪芝杰照顾到重庆后,得到友人如李济深等资助在渝治疗,但他不愿拖累他人,遂找到郊区北碚专救济穷人的北培中医救济医院住院,同年12月终因伤重不治殉国,时年仅48岁。

在鲍佛田亲属离开大洪山时,陶铸曾写介绍信让他们带上,到荆门得到荆门中共地下联络点——荆门饭店女经理曾志(陶铸爱人)的热情接待,不仅解决了食宿,还搞到当时极困难到手的去宜昌车票,使他们得以顺利到达宜昌,转船到奉节。

1939年5月由于国民党顽固派搞磨擦,重庆方面指令李宗仁撤销了豫、鄂边区抗敌委员会。至此国民党系统游击队退出鄂中大洪山区敌后作战舞台。6月陶铸率原“应抗”与李先念、陈少敏南下的豫、鄂挺进队在京山大山头会合,并发展成为新四军5师,纵横作战于鄂中敌后战场。

附注:本文除收集已发表的文献和网上传播的材料,以及个人所知,主要是根据最近看到的作者的五舅舅方德功遗稿《关于鲍慧僧先生生平事略回忆》编写的。方德功在抗日时期始终跟随鲍佛田,为县财务主管。所写的为一手材料,区别于其他均属二手材料,故至为宝贵。

鲍佛田长子:鲍成 2009年11月于三亚

鲍佛田

鲍佛田鲍佛田生平事略1891-1939鲍佛田,又名庆香,号慧僧,1891年出生于湖北省京山县宋河镇鲍河村一个农民家庭。早年经私塾先生、革命党人秦典元介绍参加同盟会。同时参加的还有......

事迹概述

典型事迹材料既然是“闪光言行”评比,那就分行与言来简要概述一下我的事迹。一、行一个优秀的党员应该具备哪些行为,以我现有的思想境界认为,主要有个两层次:首先,自我践行党员的......

五台山僧抗日事迹

七七事变后,“工农商学兵,一齐来救亡”。五台山的广大僧人,在中国共产党统战和宗教政策的感召下,也积极投入抗日 活动。当时,五台山背庙四十八座,黄庙二十一座,约有一千多名和尚、......

田红艳事迹

田红艳同志是长官回民幼儿园的一名年轻教师,参加工作后一直勤恳敬业,任劳任怨,在普通而平凡的幼教岗位上数年如一日,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始终作到“爱园为家,爱生如子”,严格按照新时......

来老师事迹概述

潜心钻研,促进专业成长。该同志多年来致力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与运用,一是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二是自觉将业余时间转化为学习时间,一点点攻克应用中遇到的难题,一步步提......

下载鲍佛田抗日事迹概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鲍佛田抗日事迹概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