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全事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工程团队事迹”。
百姓心中的“平民主任”
——记胜利农场第二管理区主任李艳全
李艳全,现年41岁,高高的个子,黑红的脸膛,憨憨的样子,说、做果敢,雷厉风行。从1991年上班起,便一直在基层与“土”为伴,先后在胜利农场40站、28站当过工人、技术员,党支部书记等职。2007年,胜利农场党委把三十一作业站站长这副重担交给了他,从此,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三十一站的各项工作中。一年来,他为职工群众的利益和连队的建设呕心沥血,百姓从不理解、不认可再到理解、支持和尊敬,个中酸甜苦辣是语言无法表达的。
2008年,胜利农场撤队并区,把4队、5队、合并为第三管理区,李艳全任管理区主任。这位东北大汉又驾上了这辆更大的马车,有人逗他说“看你管辖的地盘是全场最贫瘠的白浆土、管理的居民是全场最著名的上访户”,他没有说什么,只是憨憨地笑了,他一直就是这样,给人的印象总是平和而恬淡。但在工作中他决不甘于平庸、平淡,他先后获得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一、扶贫帮困 改变职工贫困面貌
2008年上任伊始,李主任便和班子成员商量,将第三管理区贫困户分成三个层次:特贫、次贫、贫困。然后,班子成员施行“一对一”帮扶制。他一人帮扶三个,王喜发就是其中一个,老王是个老贫困户,患有严重的哮喘病,无法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生活条件艰苦。2008年春天,李艳全决定帮扶王喜发种植20亩旱田让他脱贫致富,到整地播种的时候王喜发却沮丧着找到李艳全,一进办公室便说“主任,你扶持我的20亩旱田,我不打算种了„„”,李主任问明了其中的原因主要是资金短缺和缺少人手,“资金的问题我帮你张罗,人员问题我帮你解决,你回去吧” 李主任说。第二天,他就把钱送到老王手中,让老王准备物资并告诉他缺钱再找他,老王激动地握着李主任的手不知说什么好。五站贫困户李威,家庭经济困难,李艳全知道后主动与其结成帮扶对子,并协调扶贫低息
贷款1万元,帮助他发展养兔业,使其当年致富,自担任管理区主任以来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2008年,第三管理区种植旱田3万多亩,生产准备工作和抢抓农时是决定旱田丰收与否的关键,可有的职工按照老经验种植旱田,李主任积极和他们探讨、耐心讲解科学种田、整地方法,应用先进的农机、农业技术和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才是旱田获得丰收的保障。为了响应农场号召,为了真正让三区的老百姓看到大机械作业的好处,提高职工群众的生活水平,改变三区土地贫瘠面貌,提高土地效益,2008年秋天,李艳全在农场的政策引导和帮助下筹措资金八十余万元,带头引进购买了迪尔9320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联合整地机械,当年就深松土地1万亩,达到了蓄水保墒的目的,从而从根本上改良了三区的土质。不仅如此李艳全还走家串户,哪家缺少资金、哪家技术管理水平差都记在一个本上,做到心中有数,把每一个农户的情况都装在心里,他常对别人说,我就是为大家服务的,搞好服务就是我的职责。李主任的细心和耐心赢得了种植户的信任和好评。
2008年,李主任为职工群众担保解决贷款筹集生产资金300多万元,解决了职工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当年旱田种植获得大丰收,实现年产值480万元。2009年他担任第二管理区主任时更是实现全区总产值4200万元的佳绩。他扶持的三户贫困户其中两户当年脱贫,一户当年赢利1万元。
二、坚持标准 建设大农业核心功能区
2009年,胜利农场再次撤队并区,把4队、5队、6队、15队合为第二管理区,李艳全继续担任二管理区主任一职。善打硬仗的李艳全自担任胜利农场第二管理区主任职务以来,他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人格的魅力,用科学发展观,带领者管理区的职工群众昂然走在小康路上,受到了群众的爱戴和拥护。不过上任伊始的他所要面临的问题是相当严峻的。
二区地处胜利农场中心位置,人口1200多人,职工495人,土地面积8万多亩,其中旱田面积56000多亩,水田面积26000多亩,耕地面积占全场面积的13.4%。该区职工群众比较贫困,基础条件差,管理难度大。如何让职工群众管理经营好土地,拓宽经营项目,走上小康路,时刻考验着李艳全同志。
李艳全是个头脑非常灵活的人,他深知种地既有自然风险又有市场风险,要使职工群众过上富裕的小康生活不能只靠天种地,只有继续发展大农业、大农机和由经济效益落后的旱田改为市场前景看好的水田才是抵御种植业带来的风险又能提高职工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好办法。
他凭借着农场改革发展大农业、大机械之契机,动员职工群众购买大型农机具。2009年末,处事认真、不爱言语、待人和气的李艳全觉得这一年把一辈子的话都说尽了,一辈子的门都串了。数百万元的农机具,让职工去买,没有成功的例子,没有现成的典型,靠着他和管理区班子成员一家一户去算帐、去动员,说服了职工不行,家属的工作还得一并做通。挨了多少呵斥,不记得了,受了多少冷遇也不记得了,职工群众买车资金不足,他就帮助他们协调资金。先后帮助曾凡车组协调资金3万余元,古万忠车组5万余元,王鑫车组10万元……当年末买了机车、固定了土地的职工在挣了七八万元钱后,兴奋地在管理区办公室门前点燃一挂万响鞭炮时,这时李艳全的眼圈儿红了.........在种植好旱田的基础上,要抓住第二管理区土地平整这个有利条件,大力推广旱田改水田,实现职工根本脱贫,是李艳全最大愿望。李主任看到第二管理区的职工没有足够的胆量尝试旱田改水田,职工有为难情绪,他便动员说服职工曹吴迪率先旱改水240亩,并由他协调贷款10万元,泡田整地时李主任主动将自家的推土机无偿的为其推埂子,自家机车为其打浆。结果一年以后曹吴迪不仅还完了贷款而且还净赚了2万多元。2010年其他职工群众得知后也纷纷加入到旱改水的行列中。第二管理区职工纪延龙说,以前旱田农闲时就知道打麻将,喝大酒,日子过的紧巴巴的,如今咱也旱田改水田,旱田农闲时就搞水田,生活过的既富裕又充实,生活过的好了人也精神了,再也不用管理区领导操心了。
三、整治环境 让百姓安居
为了使职工家属区达到绿化、香化、美化。李艳全和班子成员精心策划制定队规民约,并从管理费中拨出5万元专项资金搞环境卫生,这两年,第二管理区每年都投资2万多元修补主干路,疏通沟渠,仅2009年在家属区街道两侧栽种柳树1000棵,鲜花5000余株。现在走在营区的街道上,看不见乱飞的鸡鸭鹅
了,垃圾、污水便地的现象不见了,只有整齐的街道、标准化的垃圾箱、沟渠等,李艳全和班子成员讨论,管理区经济要一年一个新台阶,环境一年一个新变化,要让职工群众生活在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的环境中。
四、真情流露 妻子女儿的期盼
伴随着太阳每一天的升起,李艳全也开始了他新一天的工作。他的妻子有时抱怨,“这家都快成了你的旅店,我变成了你的保姆了”,他只是对妻子微微一笑,他知道自己是个“不顾家”的人,这些年在工作上取得的成绩与妻子的付出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可为了让职工群众过上富裕生活只有舍小家顾大家了。今年6月,他的女儿即将参加高考,女儿是多么希望在自己人生抉择的关键时刻,看到父亲那伟岸的身影,但她知道父亲不仅有她这个女儿,他还是二区的“父母官”,他有着更重要的使命,现在他的父亲正在春播的第一线,克服今年春播生产的重重困难,指挥着千军万马,钢铁洪流为管理区的职工群众播下希望的种子。
五、富阳山下 百姓的真情流露
巍巍的富阳山下,静静的溪水沿着山脚流向远方,一座美丽的小城镇——胜利农场第二管理区便坐落在这里,如今这个美好的新农村小城镇,正如这里的职工所说:“二区正是有李艳全这样的好领导才能有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建的标准办公楼在蓝天的映照下光彩熠熠;平坦如砥街道两侧松柏林立,柳絮飞舞;宽广的地号远远望去如波涛起伏的大海,大马力机车带动的播种机如同海面上奋勇拼搏的一艘巨轮。而李主任就是这艘巨轮的舵手,驾驶着时代的巨轮乘风破浪......第二管理区党总支
2010年6月8日
漫漫修远岗位路,芬芳信念润人生—记环境管理监察处城建房产科长李文艳李文艳,女,汉族,中共党员,1966年7月生,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政工师、高级经济师,现任环境管理监察处城......
胡佩兰事迹学习心得李 艳 我家就住在二七区建中街社区,很早以前,就听家人提到过胡佩兰医生,说她是非常有名的妇产科医生,许多病人都是冲着她的名字而来的,花钱不多,但是却能解决根......
学习共产党员史来贺同志的心得体会于2014年11月7日,在系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全体教师和学生党员到刘庄参观学习。认真学习了史来贺同志坚定理想信念、时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好的观后感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观后感文章。以下是小......
让新课标理念在生物教学中得以落实阜阳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李艳【摘要】新课标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在教学中只有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