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著成就梦想王钦峰事迹材料_行动成就梦想的事例

先进事迹材料 时间:2020-02-27 04:15:1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先进事迹材料】

执著成就梦想王钦峰事迹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行动成就梦想的事例”。

该文刊登于2009年5月14日今日高密C3版

执著成就梦想

——记我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农民工劳模王钦峰

他,22岁参与设计研发成功国内首台轮胎模专用电火花机床,从此改写了国内轮胎模具手工加工的历史。

他,23岁试验成功了电火花防弧电路,破解了国内电火花机床烧结难题,促成了当时处同行业领先水平的第一代电器柜的诞生。

他,创造了生产效率翻四番,产品合格率达99.9%的奇迹。2009年4月29日,年仅33周岁的他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在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接受表彰,成为我市有史以来首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一线职工。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创造了一系列奇迹并站到劳动者最高领奖台的年轻人,竟然是一名仅有初中毕业文凭的农民工。他,就是山东豪迈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品保科科长——王钦峰。5月10日,在该公司接待室内,记者采访了这位干练帅气中透着智慧的小伙子。

一个没有高等的学历,也没受过相关专业培训的初中生,普普通通的农村孩子,为什么却能走进高端技术领域,并在这个领域内地勇攀一座又一座高峰?面对记者的问题,王钦峰有些腼腆地笑了。看来是常期思索问题养成的习惯,他微闭双眼,用手捏了几下前额,才轻轻地说了两个字:执著。

王钦峰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但从他简短的描述中,记者依然看到了他一路走来的勤奋、艰辛和执著。

“习题集”打开机遇之门

1992年,刚刚初中毕业的王钦峰面对并不富裕的家庭和学习成绩优异的妹妹,主动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想法,到原呼家庄镇配件厂(豪迈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身)当了一名学徒工。当时干配件活累,工资又低,和他一块学徒的人经常抱怨,有的坚持不住离开了单位,只有他不怕苦不怕累,不言不语地跟在师傅身边闷头苦学。凭着他的聪明伶俐、勤学好问,短短3个月的时间他就掌握了车床的全部操作技能,成为一名能够独立顶岗操作的熟练工。

“那段时间也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是想能够多生产配件,能多赚点钱补贴家用。”王钦峰告诉记者,真正让他爱上机械行业,并从此有了追求和梦想是从1995年开始的。1995年配件厂改制,现任豪迈公司总经理的张恭运承包了配件厂。针对当时各工序都缺乏熟练操作工人,特别是金属切削机床技术工人紧缺的实际,张恭运在厂内发出了培养“多面手”的号召。王钦峰马上意识到,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从此,他就成了各个机床师傅的“小尾巴”,业余时间跑前跑后地跟着师傅们学习各类机床的操作技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他先后学习掌握了铣床、磨床、刨床等操作技能,并能在实际生产中熟练操作,哪个工序缺人他就去哪个工序补缺,哪个工序出现生产任务紧张,他就去哪个工序加班加点帮着突击生产任务,成为厂里各个车间都喜欢的“多面手”。同时,他勤奋好学和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也得到了同事和厂领导的一致认可,全厂上下对他的赞誉声不断。

面对赞誉,王钦峰并没有沾沾自喜。因为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展和客户对工件加工的难度和工艺要求的不断提高,他越来越发现,自己初中文化的功底要理解客户对加工产品的工艺要求很吃力。虽然自己对机床是熟悉的,但理论知识的欠缺,让他很难看懂复杂的工艺图纸。为此,他决定自学高中课程并自修机械类大专的主要专业课程。他是一个想到就做到的人,第二天他就去书店买回了一大摞书籍,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学习上。开始时学习有难度,看不懂,也记不住。怎么办?他想到上学时每次考试前,老师为加强学生的记忆都要做大量的习题。他灵机一动,也去书店给自己买了一大本习题集,一页页地做。从开始的不会到逐渐入门,再到入迷,最后发展到痴迷的地步,王钦峰在做题的快乐中渐渐爱上了看似枯燥的机械专业。回忆起那段做题的日子,王钦峰充满智慧的大眼睛里含满了笑意。“那段时间真有点学傻了,下了班回家饭不顾得吃,先钻到自己的房间里去做题,父母喊吃饭都听不见。”王钦峰说到这里,突然凝固了笑容,满脸虔诚地说他要特别感谢自己的父母。那时家里种得地多,又是农忙季节,父母每天都在地里辛苦地劳作,但只要看到他在做题,虽然父母并不知道他做这些题有什么用,但也从来不去打扰他。他那时候回到家不想别的,就想着做题,吃饭还要父母一遍遍地叫着。当时自己的心思全在做题上倒也没觉得什么,现在回想起来很是内疚。

这样自学了一年多后,他把厚厚的一摞习题集做完了,但做得对不对?会不会有更好的解题方法?他迫切地想找一位老师给予指导。此时,他想到了公司总经理、机械专业本科毕业的工程师张恭运。但他又心存顾虑,他是公司的领导,会给一个普通职工当老师吗?但对知识的渴求,让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鼓足勇气拿着习题集走到了张恭运的面前。“真是你做的吗?!”看到这本集子,张恭运惊呆了。一个初中生竟然把一本连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都难以完成的习题集做完了,虽然解题步骤并不专业,但却闪现着很多不受约束的创新思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毅力?什么样的精神?领导的鼓励让他第一次萌生了当一名“工程师”的梦想。张恭运也从此记住了这个讷言讷语,但勤于钻研的大男孩。

机遇从来都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当时的王钦峰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这本“习题集”不仅在知识上为他储备了能量,更成为他参与一系列技术创新改革的“敲门砖”,为他打开了一扇扇机遇之门。

“拼命三郎”拿下国家专利

机遇很快就惠顾了善于钻研、勤奋好学的王钦峰。1997年,公司跟客户签了一份生产轮胎模具专用电火花机床合同,而客户只给了一份机床平面示意图,要生产必须有专业的工艺设计图纸。而当时公司内却没有机械设计人才,张恭运想到了那个拿着“习题集”的大男孩,于是王钦峰成为当时设计开发组的唯一一名工人代表。当王钦峰接到机床机械部分图纸设计的任务后,既兴奋又恐惧。兴奋得是终于有了独立设计图纸的机会,恐惧得是自己一个没有机械设计实践经验的初中生,能否担起这份重任?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面对公司领导的信任和骨子里坚韧的个性,让他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份烫手的任务。

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公司批准他不用上班在家专心搞设计。“当时恨不得一天就把图纸画出来!”王钦峰告诉记者,设计图纸的那几天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正值酷暑,炎热加上焦虑,坐在屋里画图,不知不觉流下的汗水常常把图纸弄花。他每天早晨六点起床开始思索制图,一直要干到夜里二、三点钟,吃饭都不出屋,母亲无奈只好把饭菜端到他的桌子上,让他边吃边干;其间公司总经理张恭运也多次到他的家里,关心他工作进展情况,和他交流看法,探讨难题,不仅帮他解决了制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带来了创作的灵感,更在精神上鼓舞了他,让他坚定了战胜困难的信心。而疼他爱他的父母,虽然不知道儿子为什么会对一张图纸痴迷到不吃不喝不睡的地步,但他们相信儿子干得肯定是正事。儿子房里的灯亮着,老人也睡不着;儿子屋里热,又没有风扇,老人就轮流把井水打上来泼到儿子的屋里降温;早晨两位老人早起去地里干农活,都静悄悄的,生怕惊扰了天亮才刚刚入睡的儿子。就这样,经过七天七夜的拼搏,王钦峰终于完成200张设计图纸的初稿。

初稿完成了,他又全身心投入到机床的制作和测试中。由于他对各类机床的结构都比较熟悉,他和大家一起边干边改进,随时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机床结构的迅速定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97年12月,第一台轮胎模专用电火花机床终于研发成功,并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该机床的成功开发,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改变了国内轮胎模具手工加工的历史,也让公司在技术突破上实现了一次飞跃。消息传来,全厂振奋,王钦峰更是喜极而泣。那一刻,精神上的满足让他再一次感到自己离“工程师”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王钦峰用实际行动默默践行着这句父母从小就在耳边灌输的话。电火花机床研发成功了,但在投放市场时却为调试、安装及维修服务犯了难。当时公司里没有专业的电气工程师,就从泰安聘用了两位电气工程师。但两位工程师的时间特别紧张,只能利用周末以及业余时间帮他们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公司为充分利用工程师的业余时间,就把机床电器的安装与调试搬到了泰安,当时已在泰安学习电气技术的王钦峰担负机床的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工作。王钦峰非常用心,工程师不在的时候,他把每次调试发现的问题都细心地记到笔记本上,每当二位工程师来指导时,他就拿出笔记逐条问。由于当时他的电气专业基础知识太差,有时候根本听不明白工程师讲的一些专业术语。聪明的王钦峰就自己掏钱买了一台小录音机,把工程师讲解疑难问题时的声音录下来,工程师走后他再对着机床、听着录音,逐句琢磨工程师的意图,真到把问题弄明白为止。

电火花机床产品投入市场后,机床加工时烧结电极、加工效率低、主振电源不稳定、电极损耗较大等问题也不断出现。他在给客户安装调试、帮助解决问题时,从不应付。有一次,青岛一家客户因机庆加工不稳定,无法正常进行生产,他马上赶过去调试。客户一见到他就抱怨了一大堆难听的话,当时正值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小伙子,那些难听的话让他委屈,但想到公司,想到确实是公司的产品给客户带来了损失,他马上理解了对方并耐心地向客户解释,同时立即赶到现场查看问题,尽快进行故障排查及维修。问题很快解决了,但他却没有丝毫轻松的感觉,他在反思:机床为什么老出现这样的问题?为此,他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后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留在客户的车间里和职工一起工作、观察到深夜3点,摸清并记录下了详细的机床工作参数,为以后机床改进提供技术依据。在从事机床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的一年内,培养了王钦峰发现问题、积累问题的习惯,成为他日后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在此期间,他根据客户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对机床提出了多达十几项的改进意见,不仅提高了机床的使用性和稳定性,更为该机床打开市场批量生产奠定的基础。

执著成就梦想

王钦峰是一个对信念执著的人,也是一个敢于大胆创新的人。1996年,公司接到了一批柴油机配件的订单,时间紧,任务重。而当时公司的机床设备每人8小时只能加工10个配件,而同行业的厂家每人8小时能加工40个配件。公司领导非常着急,组织大家商谈论证怎样提高效率。大家都说以现有的设备定位,根本不可能完成一个班时40件的工作量,只有改进设备。当时一个叫于海洋的老师傅带领着大家在工作中摸索改进,产量慢慢地从20件、30件,最后终于达到40余件。在设备改进的过程中,王钦峰大胆提出的刀具改进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在研究后发现,正常加工条件下,一般职工一个班次下来要换二至三次刀具,换刀具的过程就是影响产量的过程。于是他琢磨着在刀具磨削方面进行控制,经过一次次的试验,他成功了,创造了一个月完成配件加工1400余件、合格率达到99.9%的奇迹。还有一次,有一个工艺装备需要频繁地拆装,而拆下来再装回时,必须要装回到原来的位臵,误差仅允许0―0.03毫米,操作起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为解决这一难题,王钦峰经过大量的试验,用了近二年的时间终于解决了该装备的定位难题,由原来定位需要1个小时提高到仅需4分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这两件事的成功给王钦峰的思想上带来极大的震撼,事后他经常感慨: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决心去做,就有可能成功。

1998年,机遇再次惠顾了这位勤于钻研的年轻人。为提高轮胎模具专用电火花机床的性能,公司决定成立电加工组,王钦峰成为公司首批电加工操作工。有了前次攻关经验的王钦峰,对这次攻关充满了信心。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段时间,他对电火花的研究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他不停地跑书店、查阅资料,买回大量的书藉研究、反复进行试验。有时候吃着饭,他想到一个问题就马上放下馒头跑走了;家里来了客人,他倒上水坐在那里不说话,对客人的问话也充耳不闻,脑子又去考虑电火花了;有一次在公司做试验晚了,骑着自行车回家的路上因为思考问题走了神,和别人撞了车,把胳膊撞伤了。父母害怕了,同事们也悄悄地嘀咕:“王钦峰是不是学傻了?”王钦峰当然明白自己没有傻,他只是太专注、太投入了。这一年,他不仅自学掌握了电火花机床电器柜全套电路的理论知识,更通过大量的试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99年,离春节只有一个多月了,天寒地冻的天气,王钦峰接到了去广州为客户安装、调试机床的任务。30多台机床的安装调试要有一个月内完成,还要负责对客户职工的机床使用培训工作,工作压力非常大。由于工作劳累,休息不好,再加上饮食不规律,他得了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医生要求住院治疗。当时离过春节仅有一个星期了,他非常想家,加上病得厉害,心里非常难受。但当他在医院打了一天吊瓶,病情稍有好转后,他的心思马上又转到了工作上。他不听医生的劝告,第二天就离开医院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不仅感动了自己的同事,也让客户公司的员工们深受感动。当30台机床的安装、调试、培训任务顺利按时完成时,他却瘦了15斤,一个壮小伙变成弱秀才。张恭运了解到王钦峰带病坚持工作的情况后,特别破例要求他坐飞机回来。“在当时那个年代,公司又正处于起步阶段,坐飞机回家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张总出差都没有这个待遇,那种心情真是兴奋、向往、感激而又不舍得。”谈起那年第一次坐飞机的感受,王钦峰依然有着掩饰不住的快乐。领导适时的关怀更让王钦峰所有的病痛和委屈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和斗志。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张总(张恭运),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王钦峰说,在张恭运眼里,不分学历高低,只要你有能力,他就会给你一个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平台。他刚开始做电火花防弧试验时,心里没有底,怕失败了给公司造成损失不敢做。张恭运知道后,鼓励他说,“即使不成功,但可以从中吸取教训,学到经验。”让他没有丝毫顾虑地去反复做试验,给了他放手、大胆去做好实验的信心和勇气。当时为解决国内电火花机床烧结的难题,他多次试验电火花防弧电路失败,有人曾劝他,全国有那么多的专家们都解决不了这个难题,你就别费这个心思了。但王钦峰不这样想,他执著地认为,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他不断地尝试、改进,反复进行试验,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都会给他带来无尽的喜悦。终于,1999年,他试验成功了电火花防弧电路,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解决了机床“烧结”的难题,成为我国电火花行业的一大革新。随后,根据他的建议,公司设计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的第一代电器柜,并于2001年获得国家专利。“那年底,公司奖给了我一台电脑。1999年,整个公司都没有一台电脑,却奖给了我个人一台电脑,也是最高奖励。”虽然工作期间王钦峰曾经无数次受奖,受奖的级别也越来越高,但唯有那次受奖经历让他刻骨铭心。那不仅仅是一台电脑,而是对自己价值的一份肯定,也是他历尽艰辛,终于迈进梦想之门的见证。

王钦峰成功了,这个仅有初中文凭的年轻人凭着自己的执著实现了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参加工作的17年来,缘于他的勤奋好学和敢于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王钦峰先后被公司破格任用为模具工艺员、电加工工艺员、品保员。几年来,他先后进行了样板工艺的改进、钢片槽精度的工艺试验、电极夹具的改进设计、半钢模具加工工艺的开发、解决了电极铣床精度检验的难题、设计了专用取丝锥电火花机床,为柴油机行业解决了一大难题。他在工作中的革新与改造,获得了三项专利证书,一次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青年技术能手,2004年被授予“山东省青年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08年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今年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站到了劳动者的最高领奖台上。

学习王钦峰先进事迹:执著成就梦想

王钦峰是一个对信念执著的人,也是一个敢于大胆创新的人。1996年,公司接到了一批柴油机配件的订单,时间紧,任务重。而当时公司的机床设备每人8小时只能加工10个配件,而同行业的厂......

学习王钦峰心得体会

“王钦峰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无论是他做为豪迈公司的领导、同事,还是他的朋友、家人,谈起王钦峰用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勤奋。王钦峰也正是靠着这种勤奋,一步一步登上了科......

全国劳模王钦锋事迹

执著成就梦想 ——王钦峰事迹简介王钦峰,男,1976年5月出生,高密市井沟镇人。他22岁参与设计研发成功的首台轮胎模专用电火花机床,改写了绝大多数国内轮胎模具企业手工、半手工加......

成就梦想需要执著作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10篇成就梦想需要执著作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成就梦想需要执著作文

成就梦想需要执著作文梦想,它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处神秘的大陆;那么,执著便是指引我们这些水手找到新大陆的天星。题记当天空失去引导星时,水手们便失去了方向正如当人们失去执著......

下载执著成就梦想王钦峰事迹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执著成就梦想王钦峰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