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局局长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会上的发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水利局学习研讨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水资源既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更是生态环境控制性因素之一。我县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时空分布差异性大,与土地资源和农业灌溉需求很不匹配,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使有限的水资源,在保障生态环境自我修复的用水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县人民共同关心和县委、县政府特别关注的问题之一。下面,根据会议安排,就如何解决我县用水短缺、切实做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一汇报:
一、水资源和水利工程基本概况
1、水资源状况
我县地处**省东北部,**东南岸,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7℃,极端最低温度-12.8℃,极端最高达41.2℃;年均无霜期259天;年均日照时数1887.2小时,年均太阳幅射总量84845.7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807.3mm,蒸发量1382.0mm。县境内河流主要有乐安河、珠溪河、**河等河溪182条,总长806公里,河网密度0.707km/km2;主要湖泊14个,山塘、平塘1500余口。水资源总量为15.48亿m3,现状水利工程可供水量为3.09亿m3,其中蓄水工程为2.51亿m3,提水工程0.44亿m3,地下水0.14亿m3。
2、水利工程现状
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成各类农田水利工程2012处,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
(一)型水库33座,小
(二)型水库155座,山塘水库636座,总库容2.51亿m3,有效库容1.57亿m3;各类机电排灌设施388座,装机423台,装机容量15.4兆瓦;圩堤工程9座,总长度64.39公里,保护农田13.5万亩,保护人口11.78万人;此外,还有引水等其他水利设施779处;设计农田灌溉总面积32万余亩,有效灌溉面积29.9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5.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46km2;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67处及上万处分散工程,解决了10.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
二、水资源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水资源及其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结为: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突出;水利发展滞后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协调;用水结构不尽合理,供需水矛盾日益加剧;单位耗水量过大,经济效益低下。综合表现为资源型缺水、设施型缺水、管理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四个方面。
1、资源型缺水
主要表现一是水资源短缺。县境内水资源总量15.48亿m3,现有工程可供水量3.09亿m3,地均产水量为95.0万m3/km2,人均占水量2965m3 /人,亩均占有水量3484 m3/亩。二是境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也极不均衡。在时间分布上,主汛期4—6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47%,枯水期10—12月份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10%;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丘陵大于滨湖区,东南大于西北的趋势,灌区之间水土资源分布很不平衡。从目前看,**境内可供水量还能满足自身的需水要求,但随着各类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工业用水剧增,必然会出现工业与农业争水的局面,用水供需矛盾将显得非常突出,到2010年全县缺水量达4203万m3。
2、设施型缺水
一是渠系配套工程不完善。近年来,我县虽然进行了大规模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了10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今年又启动了22座国家专项规划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可以说成效是很大的,但是由于渠系配套工程严重不足,灌溉设施薄弱,导致渠系水利用系数偏低,仅为30%。二是提灌设施较少。全县提灌工程298座,装机316台套7535千瓦,提水工程供水量仅为0.44亿m3。三是由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没有得到推广应用,没有很好地发挥节水效益。
3、管理型缺水
一是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指标尚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农林灌溉依旧采用比较落后的传统灌水方式。二是行业用水结构不尽合理,水资源利用经济效益低下。农业一直是全县用水的绝对主体,形成了农业用水“一头沉”的局面,例如2007年农业、生态、工业、生活用水比例为 658.7:1 :43.1 :33.6,而全国同期水平为63.7:20.7:10.1:5.5。
4、水质型缺水
目前,我县水质总体较好,大部分河水及地下水均能达到国级二级饮用水标准,但由于工业企业、大型养殖场及生活污水排放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加之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已导致部分河水及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如乐安河、大型生猪养殖场周边的水源已不能饮用。
三、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的措施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做出重大部署,强调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对水利发展和改革作出重要安排,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我们的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
发展观为统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为重点,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实效、加大投入、完善规划、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全面服务,以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赢得水利的新跨越、新发展,为争当**生态经济区建设排头兵
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支撑。
1、加强规划与管理,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一是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的约束,统筹城乡、区域水利发展,精心谋划。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等各个方面和环节做好水利可持续发展规划。二是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协调机制,对地表水、地下水、城市和农村用水以及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等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统一保护。三是积极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加快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和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的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步伐,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2、强化污染治理,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通过水功能区划分确定各重点河段或水域的主要用途,并根据上游区的水质现状和目标,结合下游区水质目标,对排入该河段的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加强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动态监测,确保供水安全;加快推进县城及较大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时进行污水处理。积极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严禁使用有公害农药,限制常规农药和化肥的施放量,减少对水源的污染;严格污染企业的审批,关闭造成水土流失和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强与上下游县市的联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治理流域性污染。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提高水资源综合配置能力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对病险水库进行加固处理;二是逐步完善水工程体系,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如加快丰收水库至陈营镇渠系、群英水库至石镇渠系、花园水库至梓埠渠系、张家山水库至青云镇渠系新的渠系修建,提高渠系水利用率。加快提灌设施建设,增加总体可供水量,力争到2010年,增加提水2200万立方米。三是加快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力争在5年内解决全县所有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四是加大城乡饮用水水源工程建设和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强大港桥周边及上游水源保护地建设,积极寻找替代水源,着力解决县城饮水水源不足、水质不达标、安全保障措施薄弱、应急能力差等问题,保障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4、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不断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水平和效益
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因地制宜地推广微灌、地膜覆盖和水肥同步供给等技术,走“节水增效、节水致富”良性发展道路。
5、调节保护水源,建立科学合理有利于生产生活的用水结构
紧紧围绕“建设环**生态区”的战略目标,以节水增效为目标,调整现行产业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用水结构,力争用水结构基本趋于合理。采用多种措施开展农业节水。在优先保证生活用水的前提下,逐步淘汰和限制高耗水生产工艺和设备,实现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围绕实施林业保护等生态工程,逐步加大生态供水量,促进生态改善。
6、确定合理水价,以价格杠杆经济调节推动和促进节约用水
研究制定完善的水价政策,继续探索实行季节浮动水价和累进加价制度,严格控制用水总量指标,利用水价这个经济杠杆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7、强化宣传教育,努力营造社会和谐节约用水环境
深入持久地开展水法律、法规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相关知识的宣传,增强全民的水法制观念和节约用水意识,加强水行政执法,规范水事行为,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综合措施,强制节水,将科学用水意识、用水习惯、节水技术、节水措施融洽于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确保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的全面落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和谐。
可持续利用水资源论文1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1.1提高承载力黄河可供水资源量是有限的,而需水量逐年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变弱,若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将会导致水资源量严重匮乏。......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进展1 国外研究进展从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国外对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为了推动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管理的研究,国际水资源学术界......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可持续利用水资源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探讨姓名:刘凯洋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学号:1134101127 摘要:“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人类文明的发祥和发展......
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摘要: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离不开水。水资源短缺已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并逐渐显示出水资源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水资源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