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爱莲说免费”。
《爱莲说》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说”的文体知识 2.感情读文,把握文意
3.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正反映衬”的写法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周敦颐: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字茂叔。他在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做太守的时候,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二、课文生字:
蕃()濯()涟()亵()
三、朗读节奏: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四、重点词语解释:
1、可爱者甚蕃 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 益: 副词,更。
3、亭亭净植 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 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妖:妖媚。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 宜:应当
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仅
五、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6、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六、全文翻译: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
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一、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节。2.作者将莲与是 正衬,后者是 反 衬,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 的世风的鄙弃。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1)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2)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3)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
二、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2、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
3、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4、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7、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附:当堂检测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甚:蕃:自:予:濯:
益:净:亵玩:鲜:清涟: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三、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表现莲花高洁品质的语句:
2、写出比喻君子行为方正的句子:
3、写出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
4、本文作者歌颂的是莲花,却为什么要提到菊花和牡丹?
四、本文以什么自喻,借抒写爱莲之情,表达自己怎样的的人生态度,同时,委婉批判了当时什么样的恶浊世风?
东 博 教 育爱 莲 说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清水)而不妖(美丽.....而不端庄),中通外直,不......
《爱莲说》一、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北宋哲学家,有《太极图说》《通书》等。二、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可以)爱(喜爱)者甚蕃(多)。晋陶渊明独(唯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很)爱牡丹。予......
《爱莲说》 浏览题一、文学常识1.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北宋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称元公,他是宋代理学创始人。著有《太极图说》,《通书》,本文选自《周濂溪集》。2.说是......
爱莲说【教学目标】1、把衬托手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结合其他诗文分析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3、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加强......
爱莲说 周敦颐 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字、词、语句,疏通文意。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