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全文”。
无意在网上看到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觉得这是一本优秀的教育书籍,买下后一口气就看完了,看着看着,时常被其中篇篇短文中的通篇贯穿的育儿智慧所打动,也常常陷入我儿时经历的各式各样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每篇短文都值得家长和老师所深思和反省,它颠覆了许多根身蒂固教育理念。
每个女人天生下来都可以做“妈妈”,但是否能做一个好妈妈是需要学习的。套用一句话来讲就是世界上没有坏妈妈,只有懒妈妈。
今天从这篇短文开始《河流可以是粉色的》,这篇文章讲的是圆圆小时候非常喜欢画画,上幼儿园时选择了一个学画画的特长班。有一次老师留了一幅作业,要求画小朋友们在草地上玩耍的画面,并承诺选出画的优秀作品放到幼儿园长廊里展览一段时间。画家之后圆圆用彩笔画的非常用心,甚至连吃饭都不愿意停下来。画出来的画面非常的漂亮,红红的太阳,绿色的草地、蓝色的云,上面有几个玩耍的小朋友,旁边还有一条“粉色的河流”,为了表示出是河流还画了几只鱼儿。画完了,她的妈妈表扬她画的非常的漂亮,并问她河流为什么要画成粉色的?圆圆说因为她觉得粉色特别的漂亮,就画了。这幅令圆圆非常引以为傲的图画结果没有被幼儿园老师选中,原因就是“河流不能是粉色的,应该画成蓝色的;白云也不能是蓝色的”。圆圆回家后把这个原因跟她的妈妈说了,并问妈妈“河流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圆圆的妈妈从自来水里接了一碗水让圆圆说是什么颜色的,圆圆说是白色的。然后妈妈又把水放到了一个红桶中,让圆圆看是什么颜色的,圆圆答不出来。妈妈把水一边倒出来一边让她分辨是什么颜色的。她的妈妈说对,水流是透明的,没有颜色的。那没有颜色的水应该用什么颜色的彩笔来表示呢......如果要求我们要画的准确无误,就永远找不出一根可以画出河流的笔。妈妈接着说了,一幅画只有好看不好看,没有对于错。你可以运用任何大胆的颜色,只要你喜欢,河流可以是粉色的,只要你喜欢,你可以用任何的颜色!——圆圆妈妈企图用这种观念来影响圆圆,呵护她的想像力,却没有能力带着弱小的孩子一起去迎接中国当前教育中的束缚及桎梏的东西。中国教育中这种条条框框的方式禁固了孩子们许多灵光突现的想象力,甚至抹杀了他们敢于去想像和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情感及喜好的能力。
是啊,想想自己小的时候,每次画画老师都是以画的像或不像作为评价的标准,以致于我幼小的心灵中只认为画画就要画的像,不知道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不会用画笔来表达我心中想象着的东西了,只会照着某物,用我稚嫩的画笔尽量把它画到最像。是什么扼杀了我还是孩童时本应丰富多彩、无拘无束的想象力?恐怕就是当代教育中的那请所谓的“应该”和“不该”吧。
我们无力和宏观的教育做斗争,只能尽量的做好身为家长和老师的责任,好好保护孩子幼小、奇妙的心理世界吧!
在朋友聚会时,好朋友向我推荐了一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教育方面的书。关于这方面的书我看了很多,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作为年轻的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并不能将书中的道理应用在实际当中,确实存在着许多不良教育方法,自己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所以对于教自己的孩子一直是有压力的,旁人都说你们有专业知识、有时间、有经验、怎会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呢?可又有几个当老师的能拍着胸脯
说自己能有十足的把握教好自己的孩子呢?而通过在平时的工作经历还有面对那么多孩子和家长后,我更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样的家庭造就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素质和态度几乎决定了孩子的未来。这本书的作者真是写得太好了,对我们这些年轻妈妈很有帮助,真是给
我好好得上了一课,受益匪浅!
这本书,作者尹建莉,是一位从事教育工作16年的老师,书中对中国的教育方面的问题分析得较多,让人更加明确父母的教育更为重要,不过说真的,这位妈妈度的掌握还不是一般的好,普通人很难达成。读这本书后让我有许多顿悟和醒悟,其中感受最深的几个观点是: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地一招。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说得真的太好了,在实践中我也发现,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他“读书去”,也不要总拿他爱不爱读书这事当话题来聊,更不要用阅读的事来教训他。这样的行为往往会让你离目标越来越远!同时家庭阅读最大的敌人就是——电视;而家长绝不可以采用强行关电视的方法来让孩子读书。在看电视的规定上,作者建议不规定时间,只规定看哪几个节目较好,这样比较好掌控。规定一旦定出就要执行,父母首先不做破坏者,也要少看电视,抽时间看些书,这对孩子是无言的教育。
作者提到“每个孩子在学校都有可能遇到“坏同学”,家长如果出面,目的应该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而不是去报复。”是的,爱孩子,就帮他创造一个和谐的局面,不要给他制造麻烦。作为班主任,我是深有体会,许多家长在处理此类问题时要么就是将问题复杂化:对方的家长、老师、校领导,甚至还有电视台,有的就将问题夸大化;而都忽略了问题的中心是孩子,作者就用了她处理女儿和一个调皮男孩的矛盾的例子给我们做出了正确的示范。
同时作者提出要教孩子善待“对手”。例如当孩子不小心撞到小板凳后,应该先安慰孩子,当安慰得稍好一些时,再像对待她一样,带着她给小板凳揉揉痛,告诉小板凳“马上就不痛了”。这样做,不但没有让小板凳站到她的对立面,成为“加害”她的坏蛋,还能作为朋友分担痛苦,并让她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要互相体谅。书中提到“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儿童整体的堕落和消沉为代价的。”的确,深有感触的觉得打骂是教育中最坏的办法,这种野蛮的教育方式其实完全没有任何“教育”要素,它只是让父母出口恶气!
如果我们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从不去虔诚地思考,不去理性地处理,只是凭性情做事,一遇到问题就着急,一着急就发脾气,这只能说明你是个任性的家长。一个任性的家长,怎么可能不培养出一个任性的孩子呢?可以说,致使儿童无法养成好习惯的“最有效方法”
就是:命令、唠叨和指责。所以当家长责怪孩子某个习惯不好时,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同时书中还有许多观点值得深思例如:“母亲对生命的热爱会像她的焦虑一样感染孩子。这两种态度都对孩子的整个人格有很深的影响。”“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后的喜悦。
以上是我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一些认识和想法。我觉得这收获不仅仅是具体方法上的收获,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反思。一个如此成功的孩子背后定有一对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作者把自己的育儿经验无私地奉献给我们这些读者,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方向,了解到如何去做才能最好得使孩子接受我们的意见,做个聪明的好孩子!在这里,我衷心得感谢作者给了我们年轻妈妈这个机会,学习到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
第一次看完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忍不住又翻阅了一次。无论是以妈妈的角度还是老师的角度阅读这本书,都受益匪浅。“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就是这本书的引。一开始之所以被这本书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于看到了这个引。前言有一段话也很吸引人:年轻的父母也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这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着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过用的次数多少而已。有几个章节我更是看到了一个教育专家的教子方法,例如:不写暴力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替孩子写作业等等,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乱套的东西,在教育专家的笔下却是那么的自然合理。不得不让我佩服真正的教育的力量不是强硬而是方法。另外作者十分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书的第二章几乎都在讲早期阅读的,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阐述得很详细,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书中的很多做法是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的方法和经验,因此具备可操作性。并且,作者对现行的教育弊病做了大胆的批评,观
点鲜明。对于读者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家长常见的做法皆然相背的逆向思维:“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觉得不可思议。细细揣摩后,才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顿悟。
中心小学一年级(6)班:陈伯威(家长:洪巧莎)
本学期初,第一次去开家长会时,学校向广大家长推荐了教育专家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我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又是一本类似我以前看过社会上流行的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那种口号式的、群体无意识的东西不合我孩子的“胃口”„„只因,家庭环境的特殊因素,也波及到孩子的健康心理,使他的个性变得倔强,也不爱学习。几年来,我也尝试咨询心理教育专家,也参阅一些育儿知识,按部就班的对孩子进行着各方面的辅导教育,可孩子并没因此有所改变,而我由于自身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琐事等客观现实不时的影响情绪,也慢慢对这些教育方法失去信心,难以做到持之以恒,认为这些关于教育方面的书,里面的教育方法是因人而异,而并不是人人适用„„所以,当初我去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纯粹是觉得这书是学校推荐购买、阅读的。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就是这本书的引,我开始有点被这本书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于看到了这个引。当读到前言里的一段话:“年轻的父母也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反思自己是否也在用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
每读一篇短文,都带给我不小的震撼,有几个章节更是让我看到,作者颠覆了许多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的教子方法,例如:不写暴力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替孩子写作业等等,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乱套的东西,在作者笔下却是那么的自然合理,不得不让我佩服,真正的教育的力量不是强硬,而是方法。
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就以发火、批评、惩罚等方式来对待孩子。然而,却没有意识到,我们这样的做法只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对于他们改正错误也许有一些帮助,但是,也可能离让孩子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管理却走得更远了。而书中,这位作者妈妈对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那么用心,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她对女儿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个个巧妙的方法来促进女儿的成长。当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我便开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确实走了些许弯路,也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
现代家庭教育中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父亲总是以种种借口为由,从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如果父亲也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因为,家庭教育绝不单纯是母亲的事!在书中我除了看到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还看到了一位同样伟大的父亲。尽管对此书中着墨不多,但从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作者有一位好丈夫,孩子有一位好父亲。他很好地扮演着父亲的角色,积极配合妻子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当自己有错时愿意低头向孩子认错---试问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值得所有爸爸学习。
书中有句话“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 确实如此!通过作者多方面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方式,使我深受启发。其实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都是一种教育!关键是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
虽然这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也再次地证明了,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中心小学一年级(6)班:陈伯威(家长:洪巧莎)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每个教育者都应该读的书P3 (打针)家长的做法不但放大了孩子的痛苦,也没有教会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P4 必须要让孩子承受的痛苦:1、平静自若,不要表现......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开学之际,学校统一配发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听其他同事都在讨论这本书不错,我的两个弟弟一个上二年级,一个都上五年级了,对于他们的教育,我还......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拿到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如拿到了一件法宝,恨不得一口气吃透里面的“秘笈”,多么希望能让我“修炼......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马文舒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作为教师的我,将全书通读一遍后发现原来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当我翻开朴实的扉页,我就被前言《我们的书中有块玉时》深深的吸引,被尹建莉老师讲的农夫的锄头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