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作文情感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生作文教学研究”。
《农村小学生作文情感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实验方案
一、课题指出
新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更加强调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更加强调激发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重要因素。人们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主动地去探究它。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怎样,有无热情,是能决定其学习效果的。情感是人对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是由于客观事物符合与不符合个人的需要、愿望而产生的。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都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在用他们稚嫩的心来认识这个世界,用他们独特的思维来感受着生活。儿童在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同时不会是无动于衷的,由于情感的介入使他对事或物产生了不同的情。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尽情地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和情绪变化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情感作文。
儿童说话总是和自己的生活世界相联系,和他们的兴趣、惊奇感相联系,主要是一种个体经验、感受的自由表达。教育学家诺瓦利斯说:“只有当人纯粹是为了说而说时,他才真正说出了神奇的、原初的真实。”告诉学生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你可以通过作文渲泄,达到心平气和、心中欢喜,通过作文诉说情怀,使心情平静、留下回忆。鼓励学生以平常心对待作文,少一些功利和杂念,要把作文当作自己的伙伴,当作知心的朋友,对他哭,对他笑,对他诉说心事,无话不说,无所不谈。学生在这种开放、轻松的状态下,在作文中出现了不少真实情感的流露。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教师要用心感受他们的真诚与质朴,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再给予恰当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把每次作文当作一次生生、师生真情交流的平台。充分给学生的作文松绑,还作文以自由和轻松。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从指导思想和教育行为上确立了学生在语文教学地位,即主体地位。教师在学生学习中起着引导、点拔、启发等服务作用。“学习的主人”其显著特点是,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这就为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改革传统作文教学,适应学生持续发展。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作文教学的全过程。
(一)农村小学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作文的兴趣,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这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对农村小学作文情感教学的途径和策略进行实验、探索,旨在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和实现小学作文教学目标。
(二)从农村小学作文质量情况看,据我们初步调查,农村小学生惧怕写作文,作文中存在着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仿写和抄袭作文等普遍性现象,农村学生阅读量少,接触外界新生事物较少,造成其写作知识面狭窄。因而有的小学生写的作文老生常谈,缺乏新意,内容空洞,表达呆板,无真情实感。
(三)从农村小学教师方面看,作文教学从句式训练、片断训练到成篇的写作训练都缺乏有效策略指导,在写作学习中的跨度较大,作文教学存在着重形式的训练,轻内容的指导,重技能的训练,轻基本能力和习惯的培养,重课本习作训练,轻学生自主创作,忽略了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导致学生写作内容与学生实践相脱节。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认知规律,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在探索作文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作文情感教学作文教学,真正落实和发挥作文情感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决定进行课题实验。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新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情动于衷而成于言。”是古人论文的名言。“情”就是一个所要表达的思想,在认识世界时所产生的情感。“披情以入文”,纵观历史上的文学名著,不是都浸透着浓厚的感情吗?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反映客观现实,表达真情实感以培养表达能力的综合的训练过程。对小学生而言,生活应是作文的源泉。学生的生活本是纷繁复杂的,千变万化的世界展现在他们眼前,使他们“目不暇接”。可在作文教学中常常听到学生诉苦:没有话说,没有表达的欲望。因此,作文教学应当是让学生的情感“活”起来。
三、实验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农村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数”,贴近学生实际,重在于努力提高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效率,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学习和思考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和写作情趣,使之从动机走向目的训练,让学生从想说、敢说、爱写转化为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2、因材施教原则:一要充分利用教材,教给学生读写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重点加强课堂练笔活动,每教完一课,根据课文不同的写作要求,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的训练;其次要增加课外阅读量,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课外读本,加强训练。其次要组织学生踏上社会,组织参观、访问、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寻找写作素材,对程度不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因人制宜训练写作。
3、整体性原则:作文训练系统整体内部与认识世界外部有着辩证的关系。《课标》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训练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而指导学生写作文,必须从内容着手,由内容决定形式,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引导学生做有心人,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四、实验目标
(一)目标
1、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2、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在校期间阅读总量要达到200万字,阅读速度每分钟要达到400字左右。
4、在作文训练中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把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和发展学生认识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操,使学生学作文与学做人做到完美统一。
五、实验内容
要写好情感习作,前提条件是学生成长空间的拓展,是心灵体验的丰富。我们深知写作能力是一种潜能,等待着我们去唤醒和激发,激发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帮助学生寻找激情的喷口。1.掀起一股热潮,让课内课外热起来
首先是从阅读中寻找写作动机,叶老说“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触发的功夫。”我们把触发的功夫下在读书上,古人对读书,读好书有过精辟的总结,如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讲明了读书与作文的密切关系。
▲ “故事会”。我们以年级为单位,安排讲故事活动。▲ “读书比赛”,评比“读书之星”。▲每班的“图书角”,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学校图书室 “开放日”里让学生徜徉在书海里。2.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作文活起来(1)引进时代的“源头活水”,给学生增添写作素材,如参观、访问、看展览、留心生活,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还有教材和影视等也是重要的写作资源。
(2)学校利用文化长廊,及时地将“历史纪念日”、“民俗节日”“时事信息”等相关资料刊出,为学生作文提供素材;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
(3)利用校园广播,在中午课间时间播放学生的优秀作文。有位诗人曾说,声音能在人的大脑和心灵上扎根开花。聆听优美的文章特别是那些纯朴的语言、新颖的词句往往会在学生的心底引起强烈的反响,这也多了一块丰富生活、陶冶性情、锤炼思想的文学天地。
(4)鼓励学生把优秀的作文投递到,《陕北娃作文之友》。搭建学生作文的平台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参加各类作文竞赛。我们先后参加了 “感恩父母”书信竞赛、“歌颂党和祖国”作文竞赛等。获得各类竞赛奖20余人次,推动了作文健康地发展,让更多的人分享写作的快乐。
3.认定一种背景,让学生作文美起来
引导学生去发现、体验、感受,抒写心灵之音。农村小学有着丰富的多元写作背景,有耐人寻味的趣闻趣事,有奇山秀水的自然景观,有古老纯朴的民风民俗,有敦厚朴质的乡音乡情„„我们不断地与学生一道共同去追寻和享受。
(1)谈童年趣事,品生活甘甜,畅愉悦之情。
(2)观自然风光,察家乡巨变,表自豪之情。(3)感民俗乡情,缅祖辈魂灵,抒崇敬之情。
(4)尝劳动之乐,体父母艰辛,写生活之情。
六、实验的对象、方法和步骤
1、对象: 六年级4个实验班
2、方法:自然实验法,实验班按实验目标内容和具体措施组织作文教学活动,评价时,采用同年组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①在实验的实施阶段,实验班按实验的总体设想,把握实验目标,落实实验的具体措施,全面深入进行“情感作文”的研究。
②阶段测验:
根据实验的总体设想和年级的培养目标,在本学期进行一次综合性测验。实验班自身进行同年级横向比较,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实验进行阶段总结。
3、总结阶段
七、实验成果形式
将学生写的作文汇编成册,并设计、绘制封面和插图。
八、实验的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系统科学方法论”、“现代教育思想”、“创新教育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有关内容,以及教科研的先进典型经验。通过理论学习、结合教改实践,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科研活动立足放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上,使实验内容真正得到落实。
2、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实验方案,研究和分析实验的具体措施,使每个实验的参与者都清楚地认识实验研究的实质,并在实验中自觉地、创造性地工作。
3、指导教师学习掌握具体的研究方法,重视实验过程,根据实验目标进行研究,形成扎实的科研基本功。通过学习和全程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作者:东丽区小学语文课题组 执笔人:朱家军 杨惠茹发布时间:2009/3/5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结题报告东丽区小学语......
农村初中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一、问题提出近年来,随着五泄外出经商、务工人数逐年增多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我校生源出现了自然萎缩。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家长的意识......
农村小学生日记情感表达的研究-------小学生日记教学的内涵与意义(一)小学生日记教学的内涵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发展、语言文字表达水平的综合体现,......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新课程改革几年来,数学课堂教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广大教师所认......
农村学校创建陶艺教学特色的实践与研究我校把陶艺教学作为美术课程改革的重要切入口,开展了题为“农村小学陶艺校本课程开展与应用的研究”的课题研究。该实验将“陶艺”与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