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小班化教学的探索”。
农村初中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随着五泄外出经商、务工人数逐年增多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我校生源出现了自然萎缩。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家长的意识也在进步,许多家长希望子女在学校生活中有更大的活动空间,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交往,得到教师的更多的个别化教学。
2011学年五泄镇中有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14人,每班学生数均在40人以下。生源主要来自为五泄镇所属的五泄、古塘、江滨、十四都、西皇、红枫岭、泄峰、洋塘8个行政村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面对我校生源的实际情况,实施小班化教学是我校客观现实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持续科学发展的需要。
二、理论依据:
1、"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理论。“小班化教学”是初中办学从形式到内容的一次变革。"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于两千多年前对教育提出的精辟论断,他的这一理论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家的高度重视。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也同样提出了"因材施教"。而"小班化教学",由于学生人数少这一特征,教师就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课堂教学,使孔子的这一理论落到实处。
2、教育机会均等理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这是学校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标志。小班化教育则是针对目前学生数减少的形势而提出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国内外,这一举措已经开始实验并得到了认可:在美国,在法国,墨西哥,英国,在日本,小学与初中每班人数降至35人以下甚至更少;在国内,21世纪初,北京、上海、杭州等对实施小班化教学的进行了专题研究,已经取得了研究成果和经验。
三、课题界定:
1、农村初中:指学校位于农村且生源来自农村的初级中学。
2、小班: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其基本内涵是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的学生数量。班额学生数量,是一个动态变量,目前一般是每班40人以下。
3、教学研究:是指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创建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找到农村中学教育教学发展的新途径。
四、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科研目标
探究小班化管理策略和评价机制;探究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的规律等,形成农村初中小班化教学特色。
2、工作目标
学校的发展目标 ——加强小班化教学的内涵发展的研究,创新学校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建设小班化教学评价的研究,培养一批擅长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名师,让每一个学生享有充分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教师的发展目标 ——研究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促进教师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变化,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的发展目标 ——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根本的转变,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努力实现学生快乐的学、自主的学、个性的学。(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是一项从农村初中实际出发的行动研究,计划用一年时间进行初步研究,我们本着边研究、边探索、边实践的方针,将学校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等各方面工作课题化。为此重点研究如下几方面:
1、农村初中小班化教学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2、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评价的规律。
五、研究对象、方法与研究步骤
1、研究对象:五泄镇中2011学年7年级全体学生。
2、研究方法:本研究属“行动研究”。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首先学校成立课题组,组织学校教育教学骨干成立课题研究队伍,形成小班化专题例会制度,学习小班化教育理念,制定研究方案和分阶段的研究方案及实施细则。其次,以教科所为为龙头,在有关专家指导下,采用“计划---实践---反思---再计划---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完善研究方案,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学习研究同步,实验与校本培训同步,点上研究和面上听课同步,将小班化教育理念的推进真正落到实处。
在研究过程中,同时要采取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3、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
(1)确定研究成员,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起草课题方案,讨论修改定稿,向上级教科研机构申报课题。
(2)改造、添置小班化教学的硬件设施,必要物质准备要基本就绪,为实施小班化教学研究提供物质条件。
(3)做好各项资料的准备工作,组织学习有关资料、鼓励实验教师搜集有关小班化教学的理论。
实施阶段(2011年8月---2012年6月)
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以学年为单位具体分三个小阶段。2011年8月---2011年9月
(1)研究人员在课题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对小班化教学的认识。(2)撰写研究反思、积累研究资料,进行阶段小结。2011年9月---2012年6月
(1)对上一阶段已选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再选择1~2个研究实践活动。(2)制定第二阶段实施计划。
(3)研究中保存好有关课例、个案,进行一些相关调查,搜集资料,撰写研究论文。
总结阶段(2012年6月---2012年7月)
1、搜索和整理全部研究资料,归类、分析、起草研究报告。
2、对研究报告草案进行论证探讨、修改定稿。
3、对“小班化”教学的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规律、课堂教学的评价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小班化”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总结出“小班化”教学的基本体系结构和规律。
4、做好案例、论文等编辑工作,完成结题的一切工作,向立项机构申请结题。
六、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分析:
1、落实了课题研究计划和具体安排,学校领导定期进行检测,建立奖励机制,将课题研究工作与教师年度考核、评优挂钩。
2、加强对课题研究教师的专业指导,提高教学技能。课题实验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责任人跟踪教学全过程,把工作重点移到课题班级,听课、上示范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学校一批骨干教师积极投身于本课题的研究,校领导对教科研的高度重视,使研究经费得到落实。这是本课题研究成功的物力保证。
4、有利的社会化大环境。“小班化教学”已引起社会各界、学校的热切关注,这无疑会给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
5、有利的课题研究环境。本课题受到教育局督导室领导和支持。
6、有良好的课题研究基础。学校已完成大量的课题实施前期工作,收集一定数量的调研资料。
七、预期研究成果
1、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组织形式研究报告
2、农村初中小班化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报告
3、撰写研究报告、所有参加者的研究论文、案例、课例集等
农村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体会小班化教学要就每位教师在班级人数较少的情况下,在任何空间与时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别是学困生,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条件,让他们能获得......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心得体会张静(庄浪县杨河乡马寺小学甘肃平凉744603) 随着农村小学班级人数的逐渐减少,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新一轮课程......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现行的教育教学,尽管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1.课题提出的背景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部分州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1999年开始,美联邦政府正式......
农村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体会随着农村小学班级人数的逐渐减少,那些还没有进行教育资源整合的学校,开展小班化教学成为必然。小班化教学要求每位教师在班级人数较少的情况下,在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