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七加与减二”。
第七单元
加与减
(二)《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
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是重点;对“数位”的理解是难点。学情分析:
学生在幼儿园里几经认识了11-20各数,能按顺序说出各数。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我们班里有多少个学生?(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数一数,有几只羊,用小棒代表羊的只数,需要几根小棒?(课件:主题图)
(一)数小棒
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三、活动二: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二)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四、活动三:对口令.
(一)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二)生生互对
五、活动四:实践应用
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六、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
10+1=11 10+9=19 10+10=20 教学反思: 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的方法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动手摆小棒让学生认识11—20各数,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自主学习新知的乐趣,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搭积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不进位加减法的算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学情分析:
学生在幼儿园里经常玩搭积木的游戏,多数学生能根据所搭的积木说出算式。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小棒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搭积木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淘气和笑笑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有可能是:
(1)笑笑左边一摞搭了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笑笑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淘气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八块,拿走了右边两块,右边剩下8-2=6,现在共有10+6=16。
(2)笑笑本来一共搭了13块积木,再放2块,算式为13+2=15,。
淘气本来一共搭了18块积木,拿走2块,算式为18-2=16。
(3)数数的方法。
借助书上的毛毛虫帮学生理解数数的方法。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4.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78页的练习题
四、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吗?我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在玩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教学反思: 通过实物演示、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规律,学生兴趣浓厚,效果不错。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
2、在与同学的交流过程中,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方法的简便性,初步了解“满十进一”的计算道理。教学重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含义,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学情分析
学生能够借助手指计算出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规律填数 _____4 _____6 _____8、9_____
2、.9+()=10
问:9+几等于10?强调:9和1凑成10。
3.抢答: 9+1+1= 9+1+3= 9+1+8= 9+1+5=
抢答后问:你们为什么能算得这么快?
得出:9加1得几,10再加几就得十几,这种题目很好算。
4.怎样相加才能算得快?为什么?
小结:先算凑成10的两个数,再加第三个数,这样就能很快算出结果是多少。这节课就要用这个方法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教学9+5=14
(1)出示有10个格的盒子:数一数里面有几个格?能放几瓶牛奶?老师放进9瓶,盒子外面放5瓶,要求一共有多少瓶?怎样列算式?板书:9+5=
(2)问:你能通过怎样移动能使我们很快算出得几吗?(一人说,老师演示)
A:9加5等于几,我是通过数出来的。
B:9加5等于几,把9分成4和5,5加5等于10,10加4等于14。
C:9加5等于几,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
(3)理清计算过程:(老师再演示一次移动过程)
为什么你移动一个放在格子里呢?(因为9和1凑成10)
一个从哪儿来?(把5分成1和4)
此时板书成:9+5=9+1+4
这时可以怎样算:9加1得几?10加4得几?所以 9+5等于几? 不看图谁能说说计算过程?(指一两名说)
全班跟着老师说。
同桌互说。
(因为:9和1凑成10,把5分成1和4,9加1得10,10加4得14,所以9加5等于14。)
揭示课题:像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就叫它为“9加几”
2.同学们,你们还想学9加几?(指名回答)
3.教学9+7=16
全班齐说计算过程(因为9和1凑成10,把7分成1和6,9加1得10,10加6得16,所以9+7=16)
师强调:为什么不把7分成2和5或3和4呢?(因为9和1凑成10)
4.试一试:9+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要先想什么?(指着9问)(要先想9和1凑成10)但要注意:分出1给9后剩下的几,不要忘了加。
最后,通过计数器演示计算过程,体会“满十进一”的计算道理。
三、练一练
1.圈一圈,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80页第1题,老师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第2题:左边鱼缸里有9条鱼,右边有8条,一共有几条鱼?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独立完成。
四、数学游戏“找朋友”
拿着算式9+几,问我的朋友在哪里?
如:拿着卡片2的同学说:你的朋友在这里。齐说9+2=11,以此类推。
五、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这样的题目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凑十法)教学反思
用凑十法学习9的进位加法,部分学生喜欢这种方法,部分学生不喜欢用此方法,当然由于算法的多样性,学生能想出适合自己的好方法,如计算9加几的时候,她会想10加几,然后得数少一个等方法,都给予了鼓励和肯定。对于能流利地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的学生也给了表扬,掌握得还挺好。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2.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
学生几经有了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的基础,现在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应该比较容易。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1.出示图片:主题图
2.教师谈话
树林中有一些小树,分两排种植,少先队员大哥哥、大姐姐们要为小数浇水,第一排有8棵树,第二排中了6棵树,你知道大哥哥、大姐姐们工需要为多少棵树浇水吗?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一)教学“8+6=?”
1.根据问题,同学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出示图片:说一说1和说一说2)
(二)比较
1.计算对比+ 6 = 15 8 + 6 = 14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再看几组,先计算,如果有收获请你验证你的想法,如果没有,请你继续总结.
2.口算
9+9 = 9+8 = 9+7 = 9+6 =
9+5 = 9+4 = 9+3 = 9+2 =
8+9 = 8+8 = 8+7 = 8+6 =
8+5 = 8+4 = 8+3 =
5.反馈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 7+8 8+4 5+8 8+6
8+3 8+5 2+8 4+8 8+7
9+8 8+9 3+8 6+8 8+2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一)出示图片:摆一摆,算一算
(二)出示图片:蝴蝶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自主探索“8+6=?”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算法也就不同,通过交流、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勇于表达、善于倾听、乐于反思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有几只小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7加几、6加几、5加几、4加几、3加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种计算方法的能力。
2、能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3、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 :
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自主探究计算7、6、5、4、3加几的各种方法。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使用多种计算方法的能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学习9加几、8加几的基础,继续学习7加几、6加几、5加几、4加几、3加几应该比较容易。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活思维(1)5 6 7 6 / / / /()2 3()5()()1(2)开火车,看哪组同学算的 得又对又快。
8+8= 9+6= 9+3= 8+5= “9+3”是怎样想的?“8+5”你又是怎样想的?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教材页主题图,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树,树上有几只小鸟,瞧!又飞来了几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呢?谁能列式计算?
(2)学生汇报交流,师板书:7+6=(3)动手操作,探讨7加几的算法
(a)同桌之间动手摆小棒,说一说可以怎样想?
(b)指名汇报。(指名到讲台前,边操作边讲解,师点拨)(c)根据学生回答,师相应板书学生的多种算法。
提问:为什么要把6分成3加3?为什么要把7分成3和4?(4评讲:哪种方法最方便?为什么?(5出示:7+5= 7+7=(a)学生独立完成。
(b)集体交流算法。(指两名学生到讲台前用计数器演示)
三、知识迁移,独立探究
1、出示:4+7= 5+6=(a)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算法。(b)评一评: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2、圈一圈,算一算。进一步体会“凑十”的策略和计算过程。
四、课堂小结,优化算法。今天我们发现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计算7、6、5、4、3、2加几,你能说一说这些方法吗?你觉得那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来计算。教学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时应把学生放在首位,本课通过创设情境、语言激励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练习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能正确、熟练计算9、8、7、6加几。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计算9,8,7,6加几的速度。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计算9,8,7,6加几的准确性。教具准备: 课件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9、8、7、6加几的算式,现在再次巩固练习,相信一定会更加熟练。教学过程:
一、游戏活动。拍手说唱“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用它加减不用愁。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三第1题。(本题结合登台阶的游戏,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大小和顺序)
2、练习三第2题。(进一步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3、第3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仔细观察,发现并交流算式中隐藏的规律。
4、第4题。本题结合图促进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并能正确计算。
5、第5题。看谁的小花开的最快?(采用游戏的形式,要求又快又准)
6、第6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7、第7题。要求准确计算,逐步达到熟练。
8、第8题。本题可以用游戏形式进行练习。
如:师举出 13,学生找出得数是13的算式。
三、拓展提升。
完成练习三第9题。
学生说题意。讨论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该怎样想?
四、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想法? 教学反思:
利用游戏导入新课,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学生积极性较高,乐于参与到课堂,使枯燥的数学练习变得很有意思。
《淘气的校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的活动中,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能运用10以内的数和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各种形体的特征,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在发现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自我评价活动,形成初步的反思意识。教学重点:
学会寻找数学信息,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学情分析:
校园是孩子们每天的活动场所,对孩子来说再也熟悉不过了,但在校园中发现数学信息,有些学生就说不上来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快乐的课间时光吗?你们喜欢在课间做什么呢?
2、看来同学们的课间活动真丰富呀!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小同学可热情了,他说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参观他学校里的课间活动,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议一议,做一做:
(1)师:小朋友们请认真看看,你能在图中发现他们在做什么,谁来说说呢?(学生可能回答踢足球、跑步、跳绳、踢毽子。)小眼睛可真明亮,看得多仔细呀!那让老师来考考你们,看看谁是最会思考的小朋友!你能找到淘气校园里的数学问题吗?请以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先在小组内跟伙伴们说说你的发现的数学问题吧!看看与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师:讨论结束,谁来说说你的收获。
生:有六个小朋友在跳绳,有7个小朋友在踢毽子……
师:回答得可真棒,你们都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老师也发现了图中的数学信息想要和同学们分享呢!看,图中除了小朋友们在运动,还有一些物体也在在等待我们观察发现呢。你发现了教学楼是什么形状?有几层楼呢?仔细观察,你还有没有新的发现,和你的伙伴们一起分享吧!
(2)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3)提出你的数学问题,大家一起来解答。
三、想一想,做一做:
师:刚刚淘气带我们去参观了他快乐的校园生活,那么回到我们的校园中、班级里,你有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吗?看看哪位小博士提出的数学问题最多,哪位数学小能人能解答得又 快有准确!
四、全课总结: 通过了这节课,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在校园中处处都能发现到数学的影子呢?其实不只是在学校里,回到家中你也能够发现很多数学信息,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信息的眼睛和勤于思考的小脑袋,你就能发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小角落都有数学的存在呢!教学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发言,每个学生都能锻炼自己的胆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展示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起做游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在“堆一堆”和“玩一玩”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的经验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
2、能够从游戏中获得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3、在游戏中体验到用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能够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 :
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情分析:
玩游戏孩子们都很喜欢,提起游戏孩子们兴趣高昂。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开展活动。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积木。你们瞧,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
1、玩“搭积木”游戏。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①每组有十个各种形状的物体,拼搭时,10个物体都要用上。②搭出的作品要有创意。③堆得又快又高的小组获胜。
2、学生两个人一组,玩搭积木游戏。
二、评比活动,总结经验。
1、各组展示各自的作品,评选“小小设计师”。
2、全体成员进行评比,并说说评比中的发现。
3、议一议:在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三、小组合作,操作体验。
谈话:刚才的游戏,有趣么?接下来,我们要四个人一组玩一个游戏,你参加吗?
1、四人一组开展游戏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①一边摸牌,一边算牌上数的和。②结果比10大的被淘汰。③ 结果最大的人获胜。
④ 结果一样大的,谁摸牌少谁获胜。
3、第一轮游戏开始。
① 4人一组,展示各组的游戏情况。② 游戏后,小组派代表说说游戏中的发现。
4、出示第91页的“玩一玩”主题图。①提问:淘气已经摸了3、5,还摸吗?
②淘气如果继续摸牌,摸到几才能获胜?摸到1可以吗?为什么?
5、第二轮游戏开始。①展示某一小组的游戏情况。②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总结活动,深化认识。
通过今天的数学活动,你有那些想说的? 教学反思: 本课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发展数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加与减二》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2、通过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让学习初步体会数学知识......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第七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案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第一节套圈游戏教学内容教科书P76~P77页。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
数学加与减二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加与减二教案,供大家参考......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数学加与减二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