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北非局势动荡背景下中国石油安全战略思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如此中东北非局势动荡”。
中东北非局势动荡背景下中国石油安全战略思考 西南石油大学选修课
结 业 论 文
选修方向:战后国际关系史 姓名: 张生明 学号: 0908030239 专业班级:测绘工程 2 班
2011 年 4 月 6 日
中东北非局势动荡背景下中国石油安全战略思考
2010 年 12 月突尼斯国内发生骚乱,本·阿里政权下台。更加出人意料的是,突尼斯*,一石激起千层浪,震动了阿拉伯世界,引起了连锁反应,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被迫辞职,阿尔及利亚、也门、巴林和利比亚等多国也出现一系列*。中东进入了敏感的政治动荡期。目前北非中东动荡已经持续数月,不仅对阿拉伯世界造成直接和广泛的影响,对国际形势也将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阿拉伯世界由 22 个国家组成,总面积约 1426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3.4 亿。阿拉伯世界覆盖北非、中东,盛产石油,扼守地中海重要运输线。北非和中东政局不稳加剧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作为工业社会的血液,原油价格的上升将进一步推升全球经济的通胀态势。通胀是 2011 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向直接取决于通胀形势的发展。中国对原油的对外依存度较高,2009 年中国原油消费量约为 3.8 亿吨,进口量约为 2 亿吨,约占总消费量的 542010 年,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已经提高到了 53,从中东和非洲的原油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 81。国际油价的飙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影响较大,这种成本推动型通胀给我国的通胀形势带来很大的压力,将直接加大中国宏观调控的难度,抗通胀博弈成本会进一步上升。两地政局的动荡会严重威胁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如果事态继续扩大,中国石油将出现油价暴涨甚至供应中断,将加剧中国的通胀压力,制约经济高速发展,导致中国抗通胀难度升级。根据当前中东北非局势动荡的背景,阐述我对中国石油安全战略思考。
一、审视中国石油安全态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石油产量和供应量依然十分有限,除了玉门油田有少量的石油生产外,基本上是一个贫油国。1963 年前石油消费的绝大部分需要从前苏联进口,但是由于需求量不大以及西方对中国的敌视与封锁,当时并不存在所谓的石油供应安全问题。随着 1963 年大庆油田等一批油田的相继开发,中国开始改写“贫油”历史。与此同时也迎来了我国石油生产的一段辉煌时期。此后,中国石油工人凭着“铁人”精神使中国石油的产量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石油供应逐步由依赖国外石油市场转向国内供应。不过,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开始起步并高速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逐渐加大,国内石油生产受环境、技术等因素的困扰,石油产量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1993 年是中国石油工业的重大转折点,中国从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中国成为世界 GDP 总量第二,而且石油需求也是继美国,排在第二位。也就是说明中国经济发展依赖于石油供应,而中国的石油供应则依赖于世界石油市场。世界石油供应与中国未来的命运紧密相连。目前,我国沟内从硬件到软件都不能达到国际石油市场的要求,缺乏应对政策和措施,而只能单纯被动地跟踪国际市场油价,这一状况对我国的外汇收支平衡造成压力。一旦国际油价提升过快,会促进国内的通货膨胀,给国家的宏观调控带来压力。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已经影响到国际油价。因市场担忧埃及控制的苏伊士运河或将封闭,进而导致该地区输往欧洲的原油供应被切断,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直持续高位运行。油价上涨的另一个直接影响是拉动物价上涨。在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逐步接轨的情况下,国际油价上涨将直接拉动国内油价的上涨,进而导致整个物价水平变化。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展观中国石油前景,中国目前的石油资源贫乏是由于勘探工作 30 多年的不足造成。相对于世界一些石油大国,中国的石油探明储量远不及。主要是我国的勘探和开采技术还不成熟。当前国内的三大石油公司,通过并购国外石油公司和购买石油开采权,已逐步提升勘探与开采技术。毫无疑问,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勘探和开采范围的扩大,中国石油探明储量也必然会增加。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石油储量的提高能否有个质的变化。国内的石油开采方向立足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含油气盆地质勘探工作程度更低,资源潜力更大。同大多数国家相比,中国近海油气资源勘探还只能算是处于开发初期。须得进一步提高勘探开采的技术水平。除此之外,在国内应提高对石油资源的储备能力。建立更多的石油储备基地,以应对油荒和国际能源市场的突变。
二、拓展中东地区的石油市场,建立新的立足点 此前,中国石油进口一半是来自于中东地区。中东素有“世界油库”之称,中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要依靠中东的石油。但是,中东、北非属于阿拉伯世界,其既自成一体,又与外部世界密切相接。这一地区历来十分复杂,各种内外部因素相互渗透,矛盾交织,宗教组织庞杂,传统的种族宗教冲突始终难以平息,加上近年来恐怖势力以此为基地,可谓是热点密布,一触即发。其次美国借反恐名义,实质是为石油。从中暗箱操作,蓄意挑起事端,破坏中东地区的平衡。因此,从我国从石油安全战略考虑,应该在中东地区建立新的立足点。中国作为油气市场最具潜力的国家之一;伊朗,石油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美国已经把中国作为他的假想的竞争对手,而伊朗,在中东地区是唯一一个没有被美国人攻破的堡垒。中国和伊朗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携手合作,被业内人士誉为将对未来国际能源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双赢之举。2004 年 11 月初,中国同伊朗签署了价值近 1000亿美元的长期能源合作协议。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表示,希望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伊朗最大的石油及天然气出口国”,伊朗愿意优先输出能源到中国。2004 年11 月 6 日的《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伊签署的备忘录“再次凸现全球能源需求对美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构成的挑战”。一些媒体甚至渲染说,中国此举实际上是向布什发出挑战,意在缔结反美联盟。而伊朗学者则称,中国的举动“动摇了地缘政治之舟”,是对布什政府对伊朗,特别是对其实施制裁伊朗能源政策的“有力打击”。无论美国多么不安,中国进入中东和里海能源市场的格局已既成事实。伊朗的探明石油储量为 113 亿吨,居世界第五位。伊朗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除其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伊朗的探明石油储量占世界的 8.7,石油产量占世界的 5.3,出口量占海湾国家出口总量的 15)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其对世界石油运输安全具有潜在的、强大的控制力。这主要体现在它可以随时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近 88的海湾出口石油,约 2/5 的世界贸易石油要运经霍尔木兹海峡,世界石油供应倘若海峡被关闭的时间较长,那将给包括中国在内的石油进口大国带来沉重的打击。伊朗对世界石油安全的重要影响还体现在伊朗作为连接波斯湾和里海的唯一国家,对里海油气的外运拥有一定的控制权。因此,伊朗对中国石油安全的意义在于:它对我国石油的供应安全和运输安全都有重大的影响。当前中国与伊朗的石油合作已有一定的规模,然而,中、伊石油合作的水平还不能令人满意,除表现在原油贸易的规模有待进一步提高外,中国的石油公司迄今在伊朗只是参与风险小、投资少、回报低的项目,尚未涉足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勘探开发活动。今后,在处理对伊朗的关系时,中国除应在经贸尤其是能源方面努力与伊朗扩大合作的规模、提高合作的档次外,还应加强与其政治领域的合作,保持与伊朗的军事合作,但要把握好尺度,避免扩大或档次提升到让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过的紧张的程度。同时,注意对伊朗核问题的立场,不应帮助伊朗发展核技术,也不赞成俄罗斯与伊朗的核合作。另外,中国在与伊朗的合作当中,注意规避风险,避免卷入伊朗与美国的军事政治对抗中去,保持一定距离,在合作中坚持保证自身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此外,中国要与中东、北非的阿拉伯世界加强对话、合作。进一步提升与阿拉伯世界的国家的友好关系。提高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进一步拓展我国在中东、北非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市场,为中国建立更多的石油进口依靠和保证。
三、来源多元化石油安全战略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目前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将在一段时期内仍然依赖于石油能源。其次,中东、北非地区属于宗教敏感地区,历年来种族宗教冲突不断,外加恐怖势力分布在这些地方。是这里局势很不稳定。严重影响到对中国的石油供应。为此我国应实施来源多元化石油安全战略,以保证我国的石油供应。
(一)俄罗斯,中国石油供应的“超级替补” 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其境内蕴藏的石油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3。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中俄两国在石油领域互补性很强,加之两国又是关系密切的邻国,因而在发展石油合作方面拥有巨大潜力和诸多优势。从 2004 年开始,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数量开始迅速增长。根据两国达成的协议,2005 年俄应向中国出口 1000 万吨石油,2006 年对华石油出口量应增至1500 万吨。此外,中俄还将建立远东输油管线,以降低铁路运输原油的高成本。俄罗斯凭借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展开能源外交。想通过石油供应牵制中国,把之间的合作仅限制在经济范畴内。但是,在国际能源市场的游戏规则中,政治和经济关系从来都是一对孪生兄弟。不要忘记我们是在俄罗斯的“后花园”搞外交。但是对于这个“石油新贵”,我们要利用其石油,但不能受制于俄罗斯的石油。在石油市场上,我们要拥有行动的自由。
(二)建立丝绸之路上能源驿站——里海 里海位于中亚地区中心区,身处欧亚大陆中心的战略要地,对中国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里海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第二个中东”。里海是个蕴藏丰厚能源的“聚宝盆”据美国能源部估算:里海地区的石油储量在 900 亿桶到 2000 亿桶之间,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 8;天然气储量保守估计也有 14 亿立方米左右,占世界总量的 4.3。因此,该地区被公认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三大油气田之一。里海地区对中国的多元化石油安全战略有很重要的地位,里海地处与我国接壤的邻国境内。与我国距离相对较近。是我国未来发展很好的能源依托。其次,中亚在全球地缘政治中的地位突出,被认为是“世界心脏地带”的一部分,而且中国与中亚国家有 3200 公里的共同边界。因此,保持中亚的稳定和发展,与中亚国家保持友好关系,避免让对中国抱有敌意的大国控制中亚,这些都符合中国的地缘战略利益,对保证中国长期拥有一个相对安定的周边地缘环境意义重大。随着俄罗斯在国力上大不如前,日益发达的中国必将成为这一地区的经济车头,甚至是整个地区的楷模。中国扩大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中国必须致力于桶中亚国家构建新的安全关系,以适应中国与中亚国家越来越密切的经济联系的需要。
(三)来自撒哈拉的希望 非洲是一个处于欧佩克之外的盛产石油的地区,更是一块有待开发,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非洲是中国长期以来发展第三世界友好关系的重点地区。近些年来,中国国家多位高层领导人访问非洲。以加强中非间的贸易关系,促进双边贸易。目前非洲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近 800 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 7由于新勘探技术的运用和新的油田发现,非洲的石油探明储量孩子啊不断增加,而且非洲石油的含硫低,适合加工成汽车燃油。此外,非洲地区储量石油储量大、品质好等优点外,还具有运输方便、安全的优势。到中国虽然远了一点,但是由于该航线不经过中东地区的苏伊士运河和索马里半岛海域,安全系数反而更高。非洲的石油资源无疑对中国能源来源多元化的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通非洲新兴的产油国进行合作,将成为未来中石油战略的重要一环。中石油产业向海外扩张,即使企业的发展的需要,也是保证中国能源安全的需要。中国长期以来对非洲国家的独立和经济建设提供政治支持和物质援助。为企业进入非洲市场打下非常好的基础。此外,非洲产油国同中国一样,都是发展中国家,在很多问题上具有共同语言,这也是中国都非洲的进行石油投资的得到了部分成功。因此,我们应把握这些投资优势,在世界各国纷纷进军非洲市场之际,中国应抢得先机,利用与非洲国家之间长期稳定的友好关系。谋求非洲国家对中国提供有保证的石油安全供应,这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
(四)向拉丁美洲进军 未来拓展中国的能源布局,脱摆脱一些受牵制的石油供应。近一段时间,中国打通南太平洋的石油通道。拉丁美洲石油资源丰富,原油产量在世界上位居前列。拉丁美洲的石油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境内。这两个国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从拉丁美洲进口石油,无疑是可以避开马六甲海峡的石油新航道,降低风险,更大程度的保障中国的石油供应安全。同时,中国大举进军拉丁美洲,也是再向美国人表明:中国正式入驻美国的“后院”。
中东北非局势动荡背景下的中国石油安全政策思考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拉动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迅速增长,石油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
中东北非局势动荡背景下的中国石油安全政策思考摘要:谁控制石油就是控制所有国家。谁控制粮食就是控制所有人。谁控制金融货币就是控制全世界。—— 基辛格石油经济是现代经......
如此中东北非局势摘要:2010 年底以来,西亚北非地区持续动荡,突尼斯、埃及政权突变,利比亚陷入战争泥潭, 叙利亚、巴林和沙特等国民众示威不断。这些“政治风暴”被认为是21世纪以......
当前中东北非动荡局势对我们的启示“突尼斯大学生自焚事件”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先是突尼斯政府垮台,接着统治埃及三十多年的总统穆巴拉克出走,然后是也门示威,紧接着利比亚内战......
中东北非诸国动荡局势解析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之死的消息一经传播,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他的死不仅宣告了利比亚“卡扎菲时代”的终结,也从侧面标示,中东北非地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