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_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0:56:3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这里着重介绍罗杰斯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一)教学目标:培养具有创造性和适应性的人

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积极向上的动力来自于自身的许多不同层次的需求,人在不断满足需求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因此教育目标应该与个体的需要相一致。罗杰斯认为当今世界是一个快速变化、充满矛盾和危机四伏的世界,人要适应这种变化,“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他在《患者为中心的治疗》一书中提出,这样的人就是:能从事自发的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负责的人;能理智的选择和制定方向的人;是批判性的学习者,能评价他人所作的贡献的人;获得解决有关问题知识的人;能更重要、更灵活和更理智的适应新的问题情境的人;在自由和创造的运用有关经验时,能融会贯通、灵活处理问题的人;能在各种活动中有效的与他人合作的人;不是为他人的赞许,而是按照自己的社会化目标加工的人。罗杰斯激烈抨击传统教育不能使学生适应变化的社会,导致学生知情分离等弊病。罗杰斯主张学校教育目标是培养人格独立,具有创造能力,适应时代变化,最终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人”。人本主义这一教学目标既包括了知识教育和认知能力发展,也包括了情意发展目标,是知识教学与情感发展两者的结合,因而培养具有创造性和适应性的健全的人成了人本主义教学观的核心思想。

(二)教学过程:强调非指导性

“非指导性”教学源于罗杰斯的非指导性咨询理论。罗杰斯原是一个心理治疗专家,在治疗中他主张给病人创造一种医生和病人可以相互信任、可靠、前后一贯的关系,鼓励病人自由的表达思想,与病人一起探讨他们愿意讨论的任何问题,强调病人的“自我解脱”。罗杰斯把以“病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运用于教学之中,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促进者的作用,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起融洽关系,促进学生的成长。这种教学过程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通常包括以下五个阶段:

(1)确定帮助的情景,教师要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气氛或问题情景,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2)探索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来界定问题,教师帮助学生澄清和评估学生的问题或感受。

(3)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讨论问题,尽情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教师给学生提供帮助。

(4)计划和抉择。由学生计划初步的决定,教师帮助学生明确这些决定。

(5)整合。学生获得较深刻的见解后,形成较为积极的行动,教师对此要给予支持。

(三)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十分重视人际关系和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罗杰斯认为每一个健康的人都需要社会和他人的关心;假如一个人没有感受到别人的关心,缺乏对自身价值的正确认识,这个人就不可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罗杰斯认为教师要以真挚、坦率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相处,相互交流思想感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创造一种真诚、接受、理解的教学气氛。所谓真诚,就是教师要与学生坦诚相见,既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也不粉饰自己的缺点,与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消除防御心理。所谓接受,有时也称信任,要求教师能够完全接受学生碰到某一问题时表露出来的畏惧和犹豫,视学生为独立的个人,尊重学生的价值,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所谓理解,罗杰斯常用“移情性的理解”一词,指教师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察或认识学生的所思、所言、所为,真正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罗杰斯相信只要教师具有对学习者的真诚、接受和理解的情感态度,就能使学生在教学情景中感到自信、轻松和安全,这是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的前提。

(2)提供学习资源。学习资源不仅包括书籍、杂志、实验设备等物质资源,而且包括人力资源,主要指有助于学生学习的人,即教师。罗杰斯认为教师是学生最重要的资源,教师可以在不施加任何压力的情况下给学生以帮助,如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特定的技能等。在罗杰斯看来,如果教师不是把时间花在计划规定的课程、讲解和考试上,而是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上,那就能使学生处于一种可以自我选择的、最能满足需求的学习环境中。

(3)鼓励和诱导学生独立思考。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发展的“促进”,而不是传统教育中对学生的训练或教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现在: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和材料;帮助学生组织已被认可的经验;帮助学生发现所学内容对个人的意义;维持促进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等等。罗杰斯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内部需要、动机、兴趣、能力、知识经验等,认为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使其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来自内部;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产生变化;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因为学生最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由此可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不是完全否定教师的作用,它否定的是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要求、代替学生思考的指导,否定的是教师扮演的“教授”的角色。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潜能的实现,主张把“教师”改称为“促进者”。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主张“以人为本”,让学校成为学生实现生命价值的地方,这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种必然的趋势。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其在主动的参与中享受到自身价值实现的快乐。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师生的情感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主张

努力形成一种具有真实、接受和理解特征的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在这种气氛中能够“自由表达”、“自由参与”,这对当前的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人本学派的一些关键概念,如个人潜力、人性向善、自我实现等还只是建立在一种假设、一种对人的信任之上,缺乏严格的科学实证,以这些模糊的术语来表述的教学目标,往往具有较大的经验性、随意性和盲目性。尽管如此,作为一种教学思潮,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必将对当前的教学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材料)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卡尔 .罗杰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国外60、7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与传统教育中教学的主要......

17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该探讨的是完整的人(the whole person),而不是把人的各个从属的方面(如行为表现、认知过程、情节障碍)割裂开来加以分析。由于人本主义主要是在对新......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他们的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论及其“患者中心”出发,在教育实际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对传统的教育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观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提出的教学观点和主张,尤其是因发展了心理治疗体系而闻名的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不仅对传统的教学理论发出了......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非指导性”教学的特点及原则1.“非指导性”教学的特点1) 重视构建课堂氛围。罗杰斯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比教学技能、课程计划、视听教具等更加重要,他要求促进者创建良好的人际......

下载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