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期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_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0:56:3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第16期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

半月谈2011年第16期

芒市市委书记蔡四宏

芒市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毗邻,是中国历史上较早通向世界的门户之一,是古代著名“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芒市自然景色秀丽,历史文化璀璨,民族风情淳朴,被誉为“孔雀之乡”“黎明之城”。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近年来,芒市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温总理“教育是民生之基、健康是民生之本、分配是民生之源、保障是民生之安”的指示精神,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力度,扎实推进,全市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市民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教育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大计,更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我市始终坚持把教育作为民生之首,不断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扩展优质教育资源,全市教育事业在规范、平稳、安全、有序中实现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水平: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坚决杜绝教育乱收费,抓好务工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工作,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控缀保学”取得明显实效,义务教育水平大幅提升;“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适龄儿童入学率99.87%,初中毛入学率102.6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2.7%;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面积7.95万平方米:城乡教育资源布局逐步优化,大办教育、办大教育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大力推进医改步伐,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加强

医疗卫生工作是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我市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切实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和基础医疗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有效缓解了群众就医难和看病贵问题。认真开展农村困难群众大病救助工作,使广大因病至贫或因病返贫的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十一五”期间,救助城乡困难群众6711人,共发放医疗救助金1180万元:临时救助城乡困难群众和低保边缘户496人次,发放救助金74万元,为农村低保户、“五保”供养对象和边民助缴参合费247万元;市、乡、村卫生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各类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登革热、甲型HIN1等境外输入性传染病得到及时防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和筹资水平分别提高到99.9%和140元: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斐然,“婚育新风进万家”和“人口文化大院”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流动人口管理逐步规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大力拓晨就业榘道,就业问题得到妥瞢解决

就业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途径,也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之一。我市始终把城镇新增就业、控制失业率、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等作为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复转军人自主创业: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完善就业服务,每年定期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积极搭建就业平台:扎实开展对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工作,有效提高下岗失

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竞争能力;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广开就业渠道,“十一五”期间,共开发就业岗位21962个,实现城镇人员就业12392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9068人,完成再就业培训2536人,发放各种再就业补贴31703人次1613.42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

大力抓好制度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完善

社会保障是社会的“安全网”,也是经济的调节器,在调节收入分配、缓解社会矛盾、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具有强大功能。我市始终高度关注老百姓的生活状况,不断建立完善城乡低保,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城乡临时救助、救灾救济等社会救助体系,切实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一是积极探索建立城乡低保操作一体化制度,不断扩大城乡低保覆盖面,有效保障了城乡贫困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目前,全市有城市低保对象7296户15447人,农村低保对象13959户32553人,“十一五”期间累计发放低保金13449.37万元。

二是加强救灾救济制度建设,全方位开展救灾救济工作。“十一五”期间,全市共下拨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资金1024万元,下拨救灾救济大米472吨、棉被1346床、衣物2.99万件等物资,专门用于解决灾区民房恢复重建、滑坡泥石流地区搬迁和灾区、贫困山区灾民的基本生活困难。

三是认真实施新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2009年12月芒市被列为全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市之一,2010年全市有11.72万人参保,参保率71.4%.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全年参保任务11.31万人的104%。目前,全市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20.65万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大力实麓民生工程.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

近年来,芒市实施了一批重点民生工程,在推动民生建设、维护边疆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少数民族民生重点工程。“十一五”期间,我市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5725万元,实施项目658个,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科技培训等方面,实现脱贫人口10万人,树立了一批“兴边富民示范村“民族团结示范村”以及“上海对口帮扶德昂族示范村”。项目区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种植养殖产业得到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陈规陋习逐渐破除,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意识明显转变,生产生活积极性大幅度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形成“粮、糖、茶、畜”为支柱,“咖啡、贡米、晾晒烟、坚果、奶水牛”为特色的农业产业结构。

二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农村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扎实推进。自2007年开始实施,目前已建成经济适用住房300套、建筑面积39200平方米,建成廉租住房937套,建筑面积47774平方米,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拆除重建1070户、加固改造2200户,完成芒市华侨农场危房改造1812户.发放补助资金3500万元,切实解决了一批城乡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三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坚持按照“建设新城、改造老城、以新城带动老城”的理念建设城市,高起点完善城市规划体系,着力推进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供水、供电、污水和垃圾处理、园林

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城市街道“穿衣戴帽”“开墙透绿”改造工程和城区20余条道路改造及新建工程.建成了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城市服务功能明显提升。

四是敬老院建设工程。紧紧抓住“十一五”期间省、州加大敬老院建设的机遇.于2007年开工建设芒市敬老院。现已建成敬老院3所,集中供养来自全市的“五保”老人330人,使全市“五保”对象(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的鳏、寡老人)拥有了一个安度晚年的家园,使党和政府对特殊人群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

民生问题无小事,只有把民生问题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才得以落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得以构建。随着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和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重大战略的实施,芒市已经成为桥头堡黄金口岸的中心城市。面对新起点、新形势和新挑战,芒市人民满怀憧憬,信心百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芒市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村委会被选举人应具备哪些条件

半月谈2011年第16期

主持人您好!

最近我们村开始换届逸举.我想请问,新修订的村委会组织法有没有时被选举人的学历进行规定?’另外,我们村两委由5人组成,其中2人是亲戚关系,村民委员会副主任的爷爷与村支部副书记的爸爸是亲兄弟关系,请问他们能不能都当选村两委成员?

安徽齐书

尊敬的齐书读者:

您好!

您的来信我们已收到,现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2010年10月28日发布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第十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村民选举委员会由主任和委员组成,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者各村民小组会议推选产生。第十三条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另外.2011年6月24日修订的《安徽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

二、廉洁奉公,公道正派,热心为村民服务;

三、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能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四、身体健康,能胜任工作。

综上所述,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对被选举人的学历进行规范性要求,也没有对亲属关系可否参加村委选举做出明确规定。不过,《安徽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第十五条还指出,对候选人的具体要求,村民会议可以根据本村情况在选举办法中作出规定。您及您所在村的村民如果对被选举人普遍存有异议,可依法召开村民会议进行协商。

半月谈2011年第16期半月评论:把根扎深

苏北

翻开报章,重庆的“三进三同”全面推进,湖北的“三万活动”进村八户,云南的“新农村指导员”实事实干„„一时间,干部下基层热浪阵阵,扑面而来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这是我们须炙不可忘却的根本 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本本主义.这是我们须臾不可忽略的危险如何去培固根本,抵御危险?如何把干部下基层的传统激活创新,把下基层的路子走得更加坚实更加宽广?

日前在重庆采访,记者结识了一位亲历“三进三同”的市委干部攀谈起这段实践,他的感受丰富真切,在偏远贫困的巫溪县,有“乐和家园”,有“文化民生”„„话题如泉涌而来,还热心提供新闻线索,邀请记者深入采访从他深深的关切牵挂中,我读出了一个“新巫溪人”的责任和情怀,也读出了重庆“三进三同”活动中蕴藏的一些深意和启示

没有发展理念的转换,就难有深入基层的动力。毋庸讳言,这些年来,经济建设上去了,生活水平提升了,但是,不少地方的干群关系却疏远了,矛盾冲突却增多了为什么?其中一个重要的缘由是一些官员的发展理念出了问题:目中有数,胸中无人,在GDP第一的发展主义导向中,“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下去不下去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于是,我们在市场经济中更多地看到政府的创造、资本的创造.改革初期那种热气腾腾、风生水起的群众性创造很难再现我们在官员交往中更多地看到“傍富商”成了时尚,当年那种访贫问苦“结穷亲”的情景不复多见,我们在区域发展中更多地看到做大城市的澎湃激情而少有复兴乡村的扎实功夫 一些干部下乡了,讲起话来也常常是一口的“洋腔洋调”,不会讲百姓的方言土语,不会拉百姓的生活家常,这样,如何摸得到群众的脉搏,贴得近gkz6.net群众的心窝,学得到群众的智慧?总以为自己有了“硕士”“博士”的文凭,有了“去过许多国家”的经历,对世情、国情可能知之甚丰,但是,对乡情、民情又吃透几分?有作家讲,在世风浮躁的当下,要学会用皮肤去感受生活?对官员言,更要学会用心灵去体验民生群众中产生着日益丰富的新的需求和新的期待,需要我们去倾听、去满足,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发展进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我们去呵护、去开发

重庆坚持“民生导向”的发展转型,对于“三进三同”是一个倒逼.也是一个动力。

没有执政伦理的建设.就难有深入基层的自觉。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政府利益意识的凸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处理日见复杂的利益关系和日见增多的利益冲突。无疑,在企业改制的进程中,在“中国制造”的崛起中,在工业化、城市化高速推进引发的征地拆迁冲突中,付出最大成本、承受最深阵痛的,是普通民众。一些地方与民争利、利益倾斜的政府作为,正悄悄地侵蚀着民生关怀的执政文化,疏离着亲密无间的干群关系。一些基层官员“雷人”语言层出不穷,竞成官场一大景观:“局长很不值钱是不是„„你随便的一个群众就打我电话?”“领导就得骑马坐轿,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脸”„„权力傲慢已到如此地步,何谈对百姓的鱼水之情和敬畏之心?

德性重于才干.良知先于发展。“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还得从根上问起,扎根、深根,首先还是寻根。我们共产党人、各级干部的思想深处,永远不可颠倒:是人民推动着历史的前进,是人民创造着发展的奇迹,是人民哺育着我们的成长。永远不可忘却:只有在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中,才有生生不息的力量,才有蓬蓬勃勃的生机,才有无限光明的前景。脱离人民,我们就什么都不是;伤害人民,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每年都要多干几件实实在在的事,不断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这就叫‘积德’。”重庆市委领导提倡的“积德”观,就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执政伦理。.

没有干部制度的跟进,就难有深入基层的长效。重庆市率先开展的“三进三同”活动,一开始就在“红头文件”的规范下进入常态化轨道:全市机关干部每年一周、新提任领导干部和新招录公务员在试用期内

用一个月时间,参加“三进三同”。且每年定期回访一到两次。最为关键的是,市委将“三进三同”效果作为任用干部的考核指标。多年习惯的单一对上负责的工作思维开始转换,多年倡导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加快进程。什么叫政缋?什么叫优秀?下基层的干部解读得更为真切,体会得分外深刻。我们过去也讲充分尊重民意,也讲扩大公众参与,但是,群众不了解你,不相信你,不亲近你,何来真实的民意?何来有效的参与?当然,防范、化解脱离群众的危险的治本之道,还在于切实保障公民权利,推进社会治理变革,加快民主政治建设。只是,我们也应清醒认识,从现实出发,以政治动员的方式、干部制度的跟进,探索新型社会管理方法,推动机关干部走下高楼,接上地气,从与群众同甘共苦中触及灵魂、锤炼党性,去培育“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伦理,建设“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政治文化,同是执政之要,也是当务之急。

人民群众是深厚的土地,共产党人就是生长的大树。把根留住,把根扎深,才能风摧不倒,雷也难轰。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半月谈2011年第16期芒市市委书记蔡四宏芒市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毗邻,是中国历史上较早通向世界的门户之一,是古代著名“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芒市自......

关注民生 构建和谐社会

关注民生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党的十七大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富裕民生、突出改善民生、奋......

关注民生,共创和谐

思想汇报——关注民生,共创和谐敬爱的学院党总支:近些年来,我们党和国家经常都说要关注民生,共创和谐,掀起了一次构建和谐社会的运动。但我们为什么要关注民生?怎么样去关注民生?......

构建和谐促发展关注民生保稳定(莲池)

构建和谐促发展 关注民生保稳定 不断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在中共莲池乡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1年8月日张建先各位代表:我受中共莲池乡纪律检查委员......

《关注改善民生 构建和谐社会》

关注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

下载第16期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6期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