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预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预防
兴义市泥凼镇中学 陈 凤
形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核心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职业特征、教学情境和自身人格因素等。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转型期经济、政治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的嬗变,个人所承担的压力日益增加,价值取向的多元和紊乱使得人们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普遍缺乏信心和诚心,对职业的抱怨和敬业精神的缺失充斥于各行各业之中,教师也概莫能外。如教师职业一方面具有道德高尚、关怀他人、谦逊礼让、博学仁慈等理想人格追求,在价值取向上讲求“重益轻利”等,但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教师的经济收入相对低下,工作默默无闻,社会地位一般,这一切又使得教师在现代社会中变得缺少自信。
2.教师职业特征的影响
首先,教师职业特征是一种“无阶梯”的生涯,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教师独自一人承担着从备课、授课到批改作业、教学检验等一系列教学活动,除个别教师担任行政职务外,大多数教师数十年重复着平凡、琐碎的教学工作,其参与决策或进行职业反思的机会较少,与成人世界的接触机会也较少,内心难免产生与社会的隔离感。
其次,教师职业活动具有多重角色性。现实生活中教师往往扮演着多重角色,如教员、领导者、心理保健者、纪律执行者、青少年的知己和朋友等,且每种角色都要求教师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再次,教师职业的价值取向以社会性为主,即教师的付出与回报不是绝对的等价交换,教师不仅要在八小时内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在课堂外对学生倾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最后,教师职业的成果往往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教育工作是一项“百年树人”大业,相比教师培养人才的艰辛付出而言,教学工作缺乏及时的回报和安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由此引发职业倦怠。
3.教学情境的影响
首先,研究证明,学生品行和学习状况对教师情绪有较大影响。
其次,作为教师工作主阵地的学校,其组织结构和气氛对教师的心理也有较大影响。再次,教育事业虽然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措施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但其实际待遇并不尽如人意,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工作条件与其他知识分子阶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教师职业还谈不上为众人向往。
4.教师个人因素
教师职业倦怠虽然由工作引发,但也与教师的不正确认知和不良人格特征有关。首先是对教师“完美形象”的认知误区易导致教师职业倦怠产生。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过高期望,教师角色已成为完美的化身,如知识渊博、乐于助人、富有爱心和耐性、性格温和、淡泊名利、人格完美等。
其次,职业倦怠的产生也与教师个体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自我评价和认识有关。如外控型的教师往往把专业能力的现状归结于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对自己进行消极的心理暗示,放弃主观努力,导致越来越丧失信心。另外,拥有A 型人格的教师,其性格中的不良方面,如怯懦、孤僻、狭隘、缺乏耐心等容易使教师在面临压力时不能采取适当的策略应付,久而久之,形成教师职业倦怠。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对策
第一,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与其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待遇不尽如人意有很大关系。第二,学校作为对教师影响最大的机构,其管理机制和氛围对教师的职业心理具有重要影响。
第三,引导教师培养健康人格,摆脱职业倦怠。其次,教师应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
再次,面对客观压力,教师还应学会积极的应对策略。
最后,面对压力,教师应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如将问题讲给校长、亲友、同事听,将会更好地化解消极情绪。同时,通过与他人的交谈,对自己和他人将会有更多的了解,以有利于教师保持现实的生活态度,避免脱离实际的错误认知,根除职业倦怠心理的消极影响。
浅析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预防职业倦怠(burnout)是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H.J.Freudenberger)1973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危害成因及预防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其危害“倦怠”一词的含义原指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枯竭。1973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柏格在......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职业倦怠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在1974年研究职业压力时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是诸多职业压力的一种。职业倦怠是人们在......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破解措施韩国勇摘要: 当今社会就业、生存压力巨大,竞争惨烈,使的处于助人行业的教师身心俱疲,教师个人的性格气质、各种社会因素也都能使教师产生职业倦......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职业倦怠又名工作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它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