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自我调适_教师职业倦怠调整策略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0:32:4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自我调适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师职业倦怠调整策略”。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自我调适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用来描述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具体表现为: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热情衰退,对他人逐渐冷漠,自我成就感降低等等。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指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较大压力的情境下,由于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与他人相处的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的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度疲劳和紧张状态。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是明显的。它不仅会影响教师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发展,还会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困惑教育界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具体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教师主观因素所造成的职业倦怠

教育是复杂的、投入多、周期长、见效慢的一门辛苦行业,教师一般都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他们追求个人成功的价值,渴望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回报。然而现实生活中赞誉与现实的背离。“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彰显教师职业的神圣与人们对教师工作的高期望。但现实生活中,教师首先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平凡的从业者,他们一样面临生存状况等现实问题;其次,教育工作的周期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常面临教师高精力投入与低成就感的矛盾;再者,现实中的一些不公平与非公正,造成个人对工作的灰心和不满。如果一个人选择当教师是为了能够教书并提供优质服务,但是工作中却因不能实现这一理想而沮丧和不满,那么离职或倦怠就是难以避免的后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上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烦心事,严重影响了教师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甚至产生严重的消极、逆反心理,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工作责任感与工作疏离感的冲突,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一旦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工作年限稍长的教师就容易出现“任何事情都无所谓,工作就那么回事,怎么干都一样,爱咋咋地”等感受和行为表现,而且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对人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更是如此,工作量大、管理学生的压力、考试压力、进修、科研和职称评定等压力,其他方面的各种压力,使教师承载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压力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使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和信心受到很大的影响。当教师一旦感到在教育上没有什么发展机会了,一旦陷入绝望的境地,那么他们也不会给以重新的投入,他们便会停滞于现状而不思进取、自我成就感降低、无所适丛、听天由命的地步,一旦沙子不能成为黄金,那么也就要面临破罐子破摔的地步。

(二)学校组织因素所造成的教师职业倦怠

学校管理者更多的是关心教师的工作,几乎很少关注教师的生活,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都是给那些听从领导分配、自律性较强、兢兢业业工作的教师制定的,而这些教师往往是工作干的越多,缺漏也就越多,所收到的批评和相应的惩罚也就越多,所以很多教师认为只有什么事情也不做的人才不会犯错误,多做十件是应该,而少做一件就是错,奖励的是善于投机拉拢关系的“清闲族”,惩罚的是实实在在干工作而成绩不佳的“奴隶族”等等,这些不合理的各项评价制度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打击是致命的,辛辛苦苦的工作却从工作中体验不到成就感,甚至有被人戏弄、玩耍和利用的感觉,可想而知,这应该造成一种多么强烈的教师职业失落感和倦怠思想。同时,在工作中,校长乃至学校领导对他们的工作漠然置之,无关痛痒、不闻不问。主科、有升学任务的学科的教师享有较高的地位与保障,而副科、没有升学任务的学科的教师对职业满意程度较低等,让教师感到缺乏欣赏与支持,自己再多的付出都是无所谓,势必造成他们对工作的放纵,对工作的胜任感下降等。一旦教师的信任感和成就感消失,而且对学校的管理产生不满情绪,这种不良情绪将会给教师带来的更加巨大的心理压力,工作负担过重与教师承受能力有限的矛盾。作为一线教师,除完成每天的教学、教研任务,不少人还有许多兼职,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会议。作为班主任,更是苦不堪言,从学生的学习到生活,从思想塑造到安全问题,无所不包。作为专任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学校组织的大考、小考不断,不少学校对各项考试指标进行排队公布,教师提心吊胆,生怕在众人面前丢脸,作为毕业班老师,还面临沉重的升学压力等。一些边远地区的老师,干得最累,拿得最少,成就感最低。这里的学校处境极其尴尬,有门路的教师争先调离,补充教师特别是优秀师范毕业生难,教师队伍结构不平衡、素质差,年龄偏大。在现行体制下,新的老师不愿来,好一点的老师争先调走,剩下的老师可谓“老弱病残”,在这种环境下的老师因自身素质差,缺乏人才引领,没有活力,又看不到希望,自然产生职业倦怠。

(三)社会因素所造成的教师职业倦怠

一份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同时也决定了该职业的吸引力。在我国,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称号,那只是从精神上的一种安慰,一旦涉及到实际,有绝大多数的人对教师的职业是不屑一顾,充其量是一个“没有钱途而清贫一生的钟点工”,其它单位的福利待遇轮到教育行业都大打折扣。在常人的眼里教师对社会的贡献几乎等于零,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还根本没有落到实处,只不过是唱的响亮,而放的空荡。社会上羡慕教师的不过是教师的高薪长假,却没有感受到教师工作的枯燥单调,由于环境、能力和接触面的限制,教师要到学校外的各单位办点事真是难于上青天。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教师承载着教书育人发展精神文明的使命,但可悲的是,毋容置疑,尽管教师的工资不低于公务员,但就实际经济状况与社会地位,教师是不可比的,特别是非重点中学、小学的教师收入低,工作条件差,社会地位低,很少有成就感。这些看法和经历一旦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便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一定的职业压力。同时,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多元化了,繁华的市场经济给人们以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部分教师也不甘清贫,跳槽、下海经商、第二职业、第三产业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生活条件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厌倦、鄙弃而产生的教师职业倦怠。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调适

职业倦怠源自于个人、组织与社会等方面。作为教师本人,更应清醒认识到倦怠首先是源于自己,教师的自身因素成为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如何努力改变自己,克服职业倦怠呢?

(一)正确的认识自我,以乐观开朗的心态从事自己的教育事业

作为教育行业单一个体的教师我们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认识自我、愉悦地接纳自我、主动地设计自我,符合实际的评价自我。身为教师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动机、目的有明确地了解,对自己的能力有适当的评价,不随意说“我不行”,也不过分自信而骄傲自满。从事教师职业,与学生有着广泛的接触和密切的联系,经常感受到学生的智慧、情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可以提升自己的人生品位。同时,心胸要广阔,可以活泼一点,可以朴素一点,挖掘出自身潜能,在成功中你又有什么可能倦怠呢。调整心态,你就不会对教育改革诚惶诚恐;调整心态,你就不会对校园里的欢声笑语烦躁不安;调整心态,你就不会对公平竞争心灰意冷;调整心态,你就不会为忙于评职评优而使自己疲于应付;调整心态,教育不再只是你的一种职业,每时每刻都将伴你走过幸福快乐而又充实的人生旅程。

(二)以关爱学生为基点,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培养职业情感

“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无私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防止教师职业倦怠是至关重要的。有追求才有劲头。每一次的成功,都会带给你快乐、喜悦和成就感。教师正是在一次次成功的愉悦中,不断培养和加深对职业的情感。同时,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做教师要克服职业倦怠感,获得幸福感,就要学会关爱自己的学生,使自己在关爱学生中,在学生的成长中获得快乐与幸福。关爱学生才能为学生所爱戴,才能为社会所称道,才能真正从中体验到做教师的幸福与快乐。才能从师生爱的洪流中感受教育的魅力所在,从而从爱的源泉中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

(三)用暗示诠释,用反思武装,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自我暗示就是运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的形成来自我凋节情绪的方选。积极的自我暗示既可激励自己,保持信心,克服困难,又可松弛过分紧张的情绪。例如把 “我不行”变成“别人能行,我也一定能行”,把“学生让我很恼火”变成“学生很淘气,但也很可爱”。让自我暗示来达到内心的自我解脱。同时,教师自己也要学会反思,只有经常性反思,才会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每个人可把自我暗示作为提高自己应付应激能力的策略。当千头万绪、不知所措时,绝不要抱怨、退缩、自怨自艾,否则人就很容易陷入倦怠,不可自拔。要塑造积极的心态,有时要学会放下。该放下的放下,学会谅解、宽容。不原谅别人,等于给了别人持续伤害你的机会。

(四)丰富生活空间,学会放松自我,合理调节情绪

教师在工作以外要多从事一些有意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多接收各种有益的知识和信息,多与各种职业、各种层次的人交往,以开阔视野、丰富生活情趣,使自己的角色多样化,避免角色固着。教师们要通过各种方式作到劳逸结合,放松自己。这对舒缓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不能改变环境就适应环境,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不能向上比较就向下比较。事情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对事情的看法。积极的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身为教师我们要给自己为彼此创设良好宽松的环境,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例如适时放松的活动等等。在生活中为教师排忧解难等,让教师感受学校的温暖,进而让教师从倦怠感中解脱出来,轻松愉悦的从事教育教学和生活。

(五)建立良师益友的教学氛围,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

教师具有与学生良好的沟通技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之一。教师主要通过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活动对学生实施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此外,良好的师生关系还会影响到学生的道德和学习。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从根本上说是是精神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交流和教师人格的影响力。师生关系对教师的心理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增强教师的教育效能感、心理稳定感,增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同时就会减少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的发生几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得以建立的基石。不良的同事关系对极需同事支持以减轻压力的教学工作而言,是不利的。在压力大的职业中,彼此的支持和协助更显重要。教师团体中蕴含丰富的互助资源,可以激发创造力、开发智能、提供支持和肯定。良好的同事合作关系是完成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保证 , 也有利于教师个人的成长。和谐友爱,团结互助的同事关系可以减少教师间的矛盾,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是不可回避的突出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多元的,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的出现不仅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而且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要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让教师更加卓越的发展,不但学校管理者要从教师的切身利益入手,制定出一种切实可行适合本校发展的评价制度与奖惩机制,学校管理者要更多的关心教师的工作与生活,还必须从个性的自我发展完善入手,构建教师人格升华的平台。

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自我调适

《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自我调适》1.教师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用来描述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自我调适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自我调适一、教师职业倦怠主要用来描述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具体表现为: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热情衰退......

教师职业倦怠及自我调适

教师的职业倦怠及自我调适所谓职业倦怠就是个体同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是个体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生理反应。研究发现,职......

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调适

职业倦怠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质量和生存状态,危害性毋庸置疑,但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又注定与教书育人为伴,那么,如何在平凡单调中发现万千变化之美,克服自身职业倦怠呢?一、坚持正确......

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职业倦怠是教师职业的一种病态,它是由教师身心疲乏而产生的一种对教育教学工作厌倦、懈怠的心理反应。据统计,在我国庞大的教师队伍中,大约有百......

下载浅谈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自我调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自我调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