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日领土争端及其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俄日领土争端论文”。
美国挑唆东亚岛争谋利,对钓鱼岛和南千岛表态不同。
领土对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领土是构成国家的重要元素,无领土则无国家可言。没有国家会在领土问题上轻易让步,世界历史告诉我们,领土是国家发动战争的主要动因之一。但凡涉及领土和领海之争端,定是旷日持久且扑朔迷离。不但插手日俄领土之争,且又把本以搁置的钓鱼岛问题重新“炒”了出来。
在北方四岛和钓鱼岛问题上刺激别国矛盾,谋取渔翁之利。
美国的立场因时而变,力挺日本激怒俄罗斯。
二战期间,美英两国为了让苏联出兵打击日本,承诺战后苏联可以得到包括北方四岛在内的整个千岛群岛的全部主权,并签订《雅尔塔协定》。
二战结束,苏联与美国陷入冷战,美国转而支持日本在北方四岛问题上的立场。但当“9·11”事件促使俄美面对国际恐怖主义同仇敌忾后,美国不再公开对此发表意见,事实上转为奉行中立。
去年11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登岛视察后,美国态度再度转向。国务院发言人克劳利声称,美国赞同日方在与俄方争端中的立场。
“在北方四岛问题上,美方支持日本的诉求”。
美国政府“支持日本,承认日本对北方领土拥有主权”。在被问到《日美安保条约》第5条是否包括北海道附近的岛屿时,克劳利说,这一条不适用,因为这些岛屿“目前不受日本政府管理”。
重提军事介入钓鱼岛
钓鱼岛的性质与北方四岛完全不同,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明明清楚这一点的美国却仍然要插手干预。
2011年2月17日,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威拉德在对亚洲协会的演讲中表示,为了应对中国军力的增长,五角大楼正在制定亚洲地区新的作战计划,其中包括增加海上的军事部署以更好地协调海军和空军力量。五角大楼的一名官员之后对美国媒体表示,海军陆战队加入“海空联合作战”计划后,要求海军陆战队在敏感的情况下加入作战,比如“将中国军队驱逐出东海和南海的争议岛屿。”这名官员还表示:“日本和南中国海的一些国家没有可以和海军陆战队媲美的作战能力来阻止中国占领这些岛屿,而美国海军陆战队有着80年的作战经验”
在去年“中日撞船事件”发生后不久,美国为日本撑腰的意图就非常明显。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先是声称《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随后又在越南河内举行的东亚峰会上表示,美方愿主持中美日三边对话或会谈,推动中日两国就钓鱼岛等一系列问题交换意见,后被中国外交部明确拒绝。
美国插手东亚地区的岛屿争端的目的美国之所以插手东亚地区的岛屿争端,主要是想维护自己在太平洋地区的控制力;未来,太平洋将成为美国全球军事力量部署的中心,美国要强化自己在亚太的影响,并借其他国家的乱局为自己脱困寻找出路。“美国的整体实力正在丧失,原有的战略地位也在迅速下降,为保住自己在亚太的军事存在和主导地位,不得不拿日本和韩国这样的盟友当枪使,为他承担更多的战略任务。” “美国通过参与东亚地区争端,借机告诉俄罗斯,我还是这个地区的老大,你也有软肋,我要想整你是有办法的。” 国重提军事介入钓鱼岛,目的是希望主导太平洋地区的安全体系。”
白宫玩弄危险博弈游戏 尽管对中日、中俄的岛屿争端同时插手,但美国在两个问题上的表态并不一样。
对北方四岛,美国承认日本主张,但同时声明军事上美国不会介入。
钓鱼岛则刚好相反,主权归属方面美国不表态,但却表示一旦中国有军事行动,美国就会进行军事干预。
美国算准了中国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太可能对钓鱼岛采取军事行动,因此显示一下对日本的支持。而美国知道中国很在意主权归属,因此这方面不表态,也给中国留个面子。
在挑起地区矛盾,以最终取得地区安全主导权的博弈中,美国很有自己的一套,既让几个国家互相制衡、互相消耗而后渔翁得利,又不会真正引发冲突。但这样的左右逢源对地区稳定有害而无益。“作为二战战胜国,二战的成果和文件有着极其严肃的历史性质,美国把作为二战成果的南千岛群岛归属问题当成可以根据自己意愿或为获得现实微小利益而任意更改和‘打扮’的‘争议话题’,把二战成果任意玩弄。这种自卖自身的行为非常危险且无异于饮鸩止渴。”
俄日领土争端:世纪恩怨犹难了
在国家之间的各种矛盾中,领土问题属于最为复杂敏感的一种。
从历史上看,日俄两国对北方四岛的争夺早在17世纪后期就开始了,迄今长达300多年。双方围绕争议的这块地区展开过激烈的争夺,几次易手。1855年,日俄签署《和亲通好条约》,约定整个千岛群岛以得抚岛为界,以南归日本,以北归俄罗斯。日本便以此确认了对北方四岛的占有关系。日本坚持“北方四岛”是日本领土,这是很重要的一个依据。
而俄罗斯的立场则是要尊重二战的结果。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签订的《雅尔塔协定》指出,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同年8月,苏联出兵打击日本,占领了千岛群岛全部。俄罗斯主张,根据二战的结果将南千岛群岛划入苏联版图,这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权利。而作为苏联的法定继承者,俄罗斯对其拥有主权,在法理上完全有理由拒绝将四岛返还日本。俄方学者也认为,在现行国际秩序和国际体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日本的主张,实质就是要否定《雅尔塔协定》,否定二战的安排,否定历史,不仅影响俄日两国关系,还将影响到国际社会对现行国际秩序的认可。
这样看来,两国在领土问题上的观点就像两条平行线,双方各说各话,没有任何交点。
双方在领土争端上的矛盾存在很长时间,一直僵持不下,最近一段时间持续升温,除了涉及主权,双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
从俄罗斯的角度看,南千岛群岛在其安全战略和发展战略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利益。
1.南千岛群岛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千岛群岛是俄罗斯在远东地区最重要的战略屏障,不仅能扩大俄罗斯的防御范围,也能确保远东至堪察加半岛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考虑到堪察加半岛是俄罗斯的核武器试验场,库页岛是俄罗斯的重要战略导弹基地,千岛群岛犹如俄罗斯这两个战略反击核心区域的外围“栅栏”,没有了南千岛群岛,这个“栅栏”就像少了个角,多了个洞。●同时,这里还是俄罗斯所剩无几的自由进出大洋的重要通道。南千岛群岛则可以提供可以全年通航的不冻港和通往太平洋的便捷通道。●此外,日本新防卫大纲虽然提出要加强西南地区的防御,但其战略重点随时可能转向北方。在美国提出重返亚洲,不断强化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存在,不断强化美日同盟的背景下,俄罗斯自然不会放松对该地区的防御部署。
2.该地区资源丰富。这里的稀有金属、油气资源和渔业资源都非常丰富,可为俄远东地区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而且,由于涉及200公里经济专属区的划定问题,对俄经济发展的意义更为重大。
3.不得不提的是,俄罗斯同乌克兰、波兰、亚美尼亚、拉脱维亚、芬兰等国的边界划分,很多都是二战临近结束时苏联的安排。俄罗斯如果在南千岛群岛问题上对日本作出让步,很有可能在领土问题上导致连锁反应,这也是俄罗斯坚持对日强硬的一个原因。
俄罗斯在领土上的强硬态度是一贯的。对千岛群岛,斯大林曾经说:“它们是无数苏联军人用鲜血换来的战利品,谁也无权把它们夺走。”俄罗斯总理普京则说:“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没有一寸领土是多余的。”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等政要纷纷强势登岛,彰显了俄罗斯在南千岛群岛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俄方相继公布了在南千岛群岛地区加强军事力量、增加投资和扩大建设基础设施等决定。俄军方关于将在千岛群岛部署S-400防空导弹以及2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表态,也显示出俄将对该地区加强实际控制的姿态。
从日本方面来观察,之所以要在领土问题上炒热话题,除了是对俄罗斯政府高官登岛的强势反应外,还有一点就是出于国内政治的考量。由于日本国内经济持续低迷,民主党政府支持率持续走低,最新民调已经降到了20%以下,而自民党也想要东山再起,双方都要捞取政治资本,而解决经济问题远非一日之功,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在领土问题上摆出强硬姿态。但由于日本同韩国等周边邻国都存在领土争端,这样就把自己逼进一个死胡同:对一方强硬,对另外任何一方软弱就会遭来非议;对所有有争议的国家都强硬,又会使自己的外交陷入僵局。
对日本来说,获得南千岛群岛是为了洗刷二战失败的一个“污点”,另一个“污点”是美军基地。日本政府想向国人灌输这样一种认识,即日本没有战败,教科书和学校里早就存在着这种思想,日本人早就被强行灌输日本不是战败而是结束了战争这种观点。因此,这些“污点”会凸显日本的失败和所受到的惩罚,这也是决定日本南千岛群岛立场的一个动因。
长期以来,日本国内对解决“北方领土”问题有较为强烈的民意基础。在苏联时期,双方曾在1956年达成协议,在苏联与日本签订和平条约之后,将齿舞群岛和色丹岛移交日本。但此后由于形势变化,苏方不再延续这一立场。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由于经济困难和外交方针的改变,又曾经一度与日方接近达成“归还” 领土的协议,但后来双方的政局变化又使此事作罢。苏联及俄罗斯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变化,一直是日方对解决领土问题的重要“信心来源”。多年来,日本中央政府以及北海道地方政府始终未放松对“北方领土”问题的宣传。日本内阁和北海道政府分别设有“对策本部”,负责收集信息、开展宣传以及协调各部门对俄相关事务等工作。这些都使日本国内存在解决“北方领土”问题的较强愿望。
由于有争议的领土现由俄罗斯实际控制,日本方面的办法并不多。无论是日本政府在“北方领土日”当天花费2亿日元在报纸上做广告,告诉公众“北方领土正被俄罗斯占领”,还是外相前原诚司及部分日本议员从空中视察北方四岛,还是极端人士给俄罗斯驻日使馆寄子弹,日本人表达抗议的方式总让人感受到其在解决与俄罗斯领土争端上的无奈。用媒体的话说,日本人的抗议方式总是生机勃勃但却无关痛痒。随着俄罗斯国力的恢复和对争议岛屿投入的不断加强,日本解决问题的筹码将越来越少,不仅北方四岛居民对日感情将逐渐疏远,日本国内也将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一现实。
日本媒体普遍认为日俄关系形势严峻,甚至有评论认为双方关系已进入“严冬期”、“死胡同”,并担心日本陷入对华、对俄“两面作战”的局面。有关专家认为,日俄近期以来围绕南千岛群岛领土争议的背后,有日本国内个别政治人物争夺影响力的背景,也有日方误判形势的因素。但是,目前日本国内正处于政治混乱、财政困难时期,无力对俄采取实质动作,其现实政策选择有限。日本在领土问题上对俄外交的受挫,显示了目前日本外交的虚弱性。日本缺乏与俄方对抗的军事实力,目前财政状况也难以支撑与俄对抗;另一方面日本当前正在酝酿军事重心“西移”,与俄罗斯关系紧张不符合目前日方的总体军事政策。因此,对于俄罗斯加强远东方向特别是南千岛群岛驻军等动作,日方很可能难以作出有效回应。不过,鉴于现实需要,日俄双方也不会把关系彻底弄僵。毕竟,日本需要俄罗斯的油气等资源,而俄罗斯在本国经济发展和远东地区的开发上,需要借助日本的资金和技术。而在朝鲜半岛局势、地区安全等国际事务中,两国也互有需求。同时,当年《雅尔塔协定》参与方之一的美国,在日俄领土问题上一向持不介入的态度,也不大可能把上述争议地区纳入日美安保条约的适用范围,这种情况下,日俄双方也不大可能发生军事冲突。
日俄岛屿争端对的启示
一、俄罗斯的相关言行
自去年十一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登上北方四岛以来,两国间已经国围绕北方四岛进行了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间接的政治博弈。迄今为止,俄罗斯主要走了以下四步:第一、国家元首登陆北方四岛,以宣示主权。第二、其他政府高官相继登陆北方四岛,以进一步宣示主权。第三、邀请日本及与日本有领土和领海争端的国家参与开发北方四岛。第四、加强包括北方四岛在内的远东地区之军力部署。除此之外,俄罗斯不同级别的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宣称,北方四岛是俄罗斯的领土,无任何争议;俄罗斯也显示和强调了其保护领土安全的政治和军事决心。
为防止美国介入日俄领土争端,俄罗斯先是强调,俄罗斯对北方四岛主权之国际法依据,是二战期间的《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公告》。这一招非常高明,作为苏联的继承国,俄罗斯与美国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制定者,也是各类国际条约的最大受益者。美国现在的很多权力和利益,就是通过上述协议和公告获取的。如果否定《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公告》,就等于否认了美国自己在二战中获取的那些巨大利益的合法性。接着,俄罗斯强调了其军事力量在远东地区的存在,这既是对日本的威慑,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对美国的威慑。
二、日本的相关言行
面对俄罗斯的强硬及实质性动作,日本显得办法不多,有效行动更少。在梅德韦杰夫登上北方四岛后,日本首相菅直人只能表示“遗憾”,这实在是一个令日本民众“遗憾”的表态,因为在事关领土的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本国首相只能表示“遗憾”。菅直人首相为了即将到来的APEC横滨峰会,舍弃了事关领土之国家核心利益,这是日本国家领导人要面子而不要实利的选择?还是间接表明,菅直人政府,至少是菅直人本人,实际上已经彻底放弃了对这四个岛屿的主权而不愿做进一步挣扎?
更可笑的是日本外相前原诚司和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对北方四岛的空中视察,以示日本对北方四岛的主权。所幸现在冷战美已经结束多年,所幸现在于俄罗斯执政的国家最高领导人不是赫鲁晓夫,否则日本飞机于北方四岛的上空视察时,可能已经吃到了来自俄罗斯的炮弹。
日本在极力反对中国和韩国参加俄罗斯有关北方四岛招商活动的同时,也极力反对本国民众到北方四岛宣示主权。日本国民若要去北方四岛,必须到俄罗斯的签证,这实际上是间接承认了俄罗斯对北方四岛的主权。
此外,为了让更多的日本国民知道本国对北方四岛的主权,日本政府加大了今年对北方四岛的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启迪日本国民对北方四岛的主权意识。
由于北方四岛目前处于俄罗斯的实际控制之下,俄罗斯对日本经济之依存度较低,因此经济牌对于日本来说,效果不佳;与此同时,俄罗斯强大的军事力量也打消了日本动武的念头。在此轮日俄领土争端中,日本明显处于疲于应付的劣势。
三、两国言行的启示
在此轮日俄北方四岛之博弈中,应该吸取以下经验:
首先,不能过于迷信经济手段。在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国家中,无一不与中国有紧密的经济关系,因此不少中国人认为,这可以增加我们在领土争端中的筹码。其实不然。上个月十日至十四日,日本外相前原诚司访问俄罗斯,两国虽然未就争议岛屿达成任何共识和协议,但在经贸领域还是签订了若干协议,取得了一定成就。日俄双边贸易总额早已超过300亿美元,这对于俄罗斯来说,并非小数。日俄两国贸易的发展并未促进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更未促进两国解决领土争端。不管是前原外相的俄罗斯之行中的经贸协议,还是日本对俄罗斯的其他经济优势,在此次领土争端中,均无实质作用。
其次,要选准时机。梅德韦杰夫登陆北方四岛,有两个有利时间点:第一、日本与中国的钓鱼岛**刚平息不久,日本心有余悸,不敢四处出击。第二、APEC横滨峰会即将召开。日本是此次亚太峰会的东道主。日本当然不希望本国作为东道国时,俄罗斯这般重要的国家缺席峰会。正因为如此,菅直人首相在梅德韦杰夫登岛后,只做了一个十分柔和的口头抗议。中国既要选择相关行动的有利时机,也要防范其他国家利用这种时机。
再次,善于绑架美国。世人皆知,美国是日本最强大的后盾和靠山。为了减少美国介入日本领土争端的理由,俄罗斯先声夺人、先下一城。宣称自己行动之依据是《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公告》,而这两个协议,也是美国战后利益的基础,不承认它们,无异于否认美国很多国家利益之合法性,使美国不敢轻举妄动。日本也通过美日军事同盟和美国亚太战略绑架美国,使美国力挺日本。
此外,俄罗斯邀请与日本有领土争端的中国和韩国加入北方四岛的经济开发活动,也是一狠招,值得学习和借鉴。
日本在钓鱼岛举动源于对华不健康心态 2010年9月,日本政府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中国渔民渔船,并且坚持通过其所谓“国内法律”审理此案,引起中方极大愤慨。虽然在中方的强烈抗议和外交压力下,日本方面在放出几句模棱两可的说辞后,被迫将渔船渔民放回,但依然利用各种场合炒作钓鱼岛问题,混淆视听,误导公众。个别政要和极右势力还不时放出一些不符事实、有违常识的硬话,采取一些极端举动,干扰破坏中日关系的改善。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最早发现、命名钓鱼岛,并且进行了有效管辖。日本染指钓鱼岛始于十九世纪末,并利用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之机窃取钓鱼岛。在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以及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两国就钓鱼岛问题交换过意见,达成了搁置争议的共识。三十多年来,钓鱼岛问题虽经历风风雨雨,但总体上,双方还是能从中日关系大局出发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确保了钓鱼岛海域局势的相对平稳。
日本此次在钓鱼岛问题上一反常态,无视中日双方存在争议的事实,置双方迄今所达成的默契于不顾,一再逼迫中国乃至国际社会接受日本对钓鱼岛的非法霸占,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
明眼人不难看出,日本此次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所作所为,与国内政治有关。日本民主党上台以来,内政上乏善可陈,外交上亦无建树,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在外交上制造一两个热点,对外鼓噪,对内炒作,转移视线,拉拢民众,是日本个别政客的拿手好戏和贯用伎俩。政治上的需要与一些不成熟、无经验的政客的主观倾向一拍即合,结果使钓鱼岛问题成了这些人拿来说事儿的箭靶,中日关系则成了直接的牺牲品。
从深层次看,这一事件也是日本对中国的不健康心态作祟所致。●近年来,日本国内一部分势力对中国的发展感到疑虑和不适应,无中生有地想象着可能来自中国的威胁,主张对中国进行牵制。●特别是近一段时间美国不断在中国周边制造麻烦,在中日关系逐步改善之机,不时失机地“重申”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使这些人欢欣鼓舞。他们以为美国来了,靠山有了,于是乎便忘乎所以,无所顾忌,拿外交当起儿戏,不断玩火,以为这样就可以达到阻碍中国发展的目的。其实,这只能表现出他们的脆弱和幼稚。这种只要内政不要外交,只顾傍美国不顾中日关系大局,只顾自身政治前途,不管日本国家和民众根本和长远利益的做法,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心痛还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
日本偿还历史旧债才有未来
进入2011年的日本,在对华、对俄、对朝鲜半岛,乃至对美外交中,无不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如何摆脱这种局面?必须从重新认识历史出发。换言之,当今日本与周边各国之间的各种外交课题,都是因为日本自身没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那场战争做出明智的了结就陶醉于经济大国的现实之中。如今到了该偿还旧债的时候了。必须从这种角度出发,在冷静地反思自身的基础上来寻求改善外交关系的突破口。
战后的日本,在为美国提供军事基地并享受美国核保护伞的条件下,开始致力于经济发展。借朝鲜战争特需和此后的越南战争特需的东风,日本的经济大国化之路可谓一帆风顺,1968年就得到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然而,绝大多数日本人看不到这个经济成功神话背后的东西方冷战因素。在随后形成的泡沫经济状态下,日本甚至自以为“日本世界第一” 了。正是在这种盲目自大的心理驱使下,1989年10月三菱出资2200亿日元收购了美国的标志性建筑洛克菲勒中心。而这一年正是冷战时代的象征—— 柏林墙倒塌之年。1995 年,三菱以债权转让的方式撤出了洛克菲勒中心。这既是日本经济走向衰落的开始,也可以说是日本丧失第二经济大国地位的前奏曲。苏联解体后独立的俄罗斯,曾一度呈现经济不景气状态。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的岛民甚至发出了希望归属日本的呼吁。如果把三菱用于购买洛克菲勒中心之类的资金用于同俄罗斯的交易,那么„„
用最明确方式向中国谢罪。对日中关系来说,要改变中国国内矛盾一激化就出现反日游行的局面,日本方面也需要采取相应的行动。从饮食到语言,如今日本的各种生活习性几乎都始自中国。站在中国的角度看,位于中华文化区域东部的小国日本,效仿欧美、军事膨胀、欺人太甚,建立满洲国、攻破长城„„我深深地感到,这种怨恨不是随着世代更迭便可消失的。这种历史沉淀下来的情感,恐怕只有 “假如我是个中国人”才能理解。因此我认为,要消除因撞船事件而形成的紧张关系,其最佳途径就是用最明确的方式,为日本的侵略给中国人带来的深重灾难而向中国谢罪。比如说,在日本首相正式访华时,到访南京公认的7个当年日本实行大屠杀的现场,分别向遇难者献花凭吊。当然,不能指望通过一次献花就会消除中国人的怨恨,但日本方面却非常有必要迈出这一步。尽管各方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确切人数存在争议,但我认为这不是问题的实质。只要存在大屠杀的行为,日本首相就应该前往献花。从 1938年到1943年日军总共实施了218次轰炸,造成11889人死亡的重庆,也应该成为日本首相在适当时机前往献花凭吊的地方。
彻底清算侵略历史。不仅是中俄,朝鲜半岛上的两个国家韩国和朝鲜也在追偿日本的历史欠债。尽管已经过去60多年了,但对于日本并未进行彻底清算的这段历史,人们是无法忘怀的。对此,日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先到珍珠港的亚利桑那纪念馆献花开始。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位日本首相到访过这座建在70年前被日本海军击沉的战舰上的纪念馆。该舰内至今仍保留着1177名美军官兵的遗骨。虽然那场战争已经结束66年了,但日本与美国实际上还是与战前一样,维系着一种“虽然相识却并不了解”的关系。把占领军称为“进驻军”、把战败叫做“终战”、虽然接受了东京审判的结果,但日本自己却并未制裁任何战犯„„也就是说,麦克阿瑟占领时期的后遗症至今依然存在于日本。【日本《中央公论》月刊2月号文章】题:没有“历史和解”就没有日本外交的未来(作者 日本共同社前驻华盛顿支局长松尾文夫)
日本存法西斯化倾向,厌华情绪是征兆
日本内在的法西斯化一直就有,现在是一种显现化。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事件就表现出了一些厌华的情绪,这种情绪是日本法西斯化的征兆。比如说毒饺子的问题、中国蔬菜的残留问题等等,这种就从一种部分人的反华言论、反华思想逐渐蔓延成为一种几乎是可能绝大部分日本人的一种厌华情绪。这种厌华情绪又到了钓鱼岛撞船事件之后就到达了一个新的阶段。2011年2月,日本民众纷纷将他们的户籍迁入到有争议的岛屿上,包括竹岛、钓鱼岛、北方四岛。而与此同时,日本防卫省早前还表示要加强对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南方群岛的防御部署,这些部署包括了增派预警机,大幅扩编潜水艇等等。种种迹象是否显示日本正在步上法西斯化这个老路呢?这是内在法西斯化的显现化。钓鱼岛撞船事件之后,现在这个时候,但是从日本政府的角度来说,不但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检讨自己的非的地方,反而是步步相逼。他们应该道歉赔偿,但是不但不道歉不赔偿,倒反而他们的,日方倒反而算出一张帐单要我们赔偿。这种做法都是极端民族主义的一贯性。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些法西斯化的倾向,我们如果把这个法西斯化跟这个极端民族主义连在一块的话。
在撞船事件在他们国会进行辩论的中间,突然应该保密的影像突然露到网上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到底这个事情背后是怎么一回事,到现在还有很多可以之点,但是有一点,它只露出了几条他们的海上保卫厅的船和中国渔船,所谓的中国渔船撞它的影像。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因为在当时那种情况,还可能有直升飞机在上空拍摄,GPS卫星也可以有追踪,这些他都没有公布,那就是给国民造成一种印象,就是中国渔船无理。实际上三条军舰围着一条渔船,它是左突右冲冲不出来才造成了那种情况。肯定是政府或者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在操纵民情。同时,日本还提出了机动性的防卫力量的概念;还有要解禁武器出口三原则的想法;日本国内现在还出现了核武装,应该讨论是否核武装,这个问题实际在日本是在多少年里都是一个禁忌,不能谈的问题。现在不但谈了,而且有86.7%的人同意在国会上辩论这个问题。日本这个国家,在民族意志、国家意志的形成中间有它的暧昧性,不是有形的。上蛊下,下克上。像海上保安厅的某一个官员,他就可以私自把这种应该属于机密的影像泄露,这种在日本历史上也有。我就故意的要做出这种违规的行动,让你上边不得不承认我。
日本政府借经济问题煽动民众不安情绪。日本有法西斯化的一种倾向。在走上二次大战这条战争道路之前的经过,和现在有很多惊人的相似的地方。在一次大战以后日本的经济相对曾经强大过一段时期,但是到了1927年3月15日出现过一次金融恐慌。1929年世界大恐慌也波及它了,之后就逐渐产生了军国主义抬头,法西斯倾向抬头,一步一步地走上侵略。然后又以美国为主的同盟国对它进行经济封锁,他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不包括中日战争的。
日本政权频繁更迭使国家趋向军国主义。●政权的频繁更迭煽动一种国民的不安的情绪。从1921年开始,1922年、1923年、1924年、1925年、1926年、1927年、1929年、1931年、1931年、1932年、1934年、1934年、1937年、1937年,在这个15年里一共换了15个内阁。现在是10年9相。15年15相。●日本这个国家意识的形成,国家战略形成,它是进两步退一步,但是它进两步的时候肯定要碰到困难,碰到挫折,碰到打击,碰到反对。在这个时候它请愿牺牲一届内阁,它退一步,我进两步退了一步,我再把这个责任交给下一届的内阁,下一届内阁我再进两步,我再退一步。所以它的这种战略上变化是一种渐变的,而是以好像是一些人的政治生命作为代价的,这样来减轻国民对他们的指责和他们的警惕。这怎么让一个国家走上法西斯化呢?●日本民族是相对保守的,所以每走出一步都要付出代价。所以它这种付出代价它就以这种比如说内阁更替来付出代价来使整个的国家趋向于这种军国主义,这个是它走向二次大战深渊的一个特点。●新的一代的政治家的兴起,当时到上世纪的10年代、20年代,明知维新的一些老臣们都逐渐的退下去了,死的死掉了,还剩下一些。但是所谓年轻的一代,特别是在陆军的所谓青年将校一代起来了,他们不满意这种老一代比较民主的主张。所以他们就发动了几次兵变,把这些剩下的几个老的大臣,包括高桥是清等等就全部打死了,不是全部,剩下几个吧。这些人他们都是带有一种原始冲动的这种军国主义的这种思想在内的。现在的青年将校,一个就是前原,一个就是枝野。钓鱼岛的撞船事件实际上就是前原在指挥的,可以这么说,枝野也在旁边敲边鼓,这些人实际上就是代表了年轻的政治家的一代。他们确实代表了日本年轻一代的政治倾向。他们是没有负罪感的一代,他们不会再想要为他们的父辈去负罪,而且在他们眼里日本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跟中国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我们是受到中国的欺负的,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当然对美国关系也是同样。
从三方面和平阻止日本重蹈覆辙。现在世界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没有人或者一个民族一个政府真正希望要打仗,这也不符合现在整个世界的趋势。我们也不应该放弃和平的手段来阻止它。应该注意三点,第一日本的情况,从中国来讲我们要清醒,要正视真实的日本,我们不要把日本妖魔化,同时也不要把它特殊化,所谓特殊化总是强调中日有上千年的文化交流,一衣带水,同文同种。应该把它作为一个普通的国家来看。是什么样的日本就是什么样日本,日本国民有他的容易被迷惑被鼓动的倾向。第二要稳健,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日美关系的实质,日美关系并不是他们两国合在一块光是要跟中国作对,和其他国家作对,不光是这个,日美同盟很大的成份是美国要制约日本。我们大家可以想一下,在历史上唯一进攻过美国本土或者是它的领地的只有一个国家,就是日本。所以美国对于东亚周边国家真正担心的不是北朝鲜,不是俄罗斯,不是中国,而是日本,所以它一定坚持要在日本驻有一定的军队。当然,它的军队作为东亚前线,这也是抑华,我们不能否认这一点。但是我们不能忘了另一方面。第三要有前瞻性。要在日美关系当中嵌入中国的因素。比如说钓鱼岛问题也好,北方四岛问题也好,实际上就是在美国正在回归亚洲的时候,它希望中国和日本产生矛盾,它可以在中间。但是我们在一定时候,我们反过去我们要嵌入你这个来平复这个东亚的一些**。同时我们当然也不要忘记要稳健的发展我们军力,这是我们的靠山。下一个日本对华的攻击点很可能是在东海的经济水域,这是他们大概正在考虑的问题。(凤凰卫视2011年2月24日《时事开讲》,马挺开讲的文字实录)
日本的海洋国土观让人警惕
由于地形狭窄,岛国日本的防御纵深十分短浅。历史上日本一直努力建设超出其四个主岛的岛屿防御体系,来保障其海上和本土的安全。在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这种通过夺岛来增强军事防御力的欲望就更加强烈了。
对岛屿的拥有权是日本海洋国土观的核心。日本是一个被大海环抱的岛国,由3000多个岛屿组成。日本列岛向北延伸与千岛群岛相接,向南依次排列着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犹如一条由岛屿组成的链条,横亘在亚洲大陆东侧,将亚洲与太平洋隔开,这就是地理上常说的“第一岛链”,这种岛链把大陆与大洋隔开的地理形势在全球独一无二。若以台湾岛为中心,日本诸岛处在“第一岛链” 的北半段,恰好将东亚大陆环绕。在“第一岛链” 以东是“第二岛链”,日本对构成第二岛链的硫黄列岛和小笠原群岛拥有主权。由于日本列岛位于中国、俄罗斯、美国三个大国的结合地带,这种地理形势使日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自身拥有的“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 的岛屿恰似两道大门,扼守着中国东进太平洋和美国西向进入东亚的通道,同时其“第一岛链”北端的千岛群岛还是警戒、阻滞俄罗斯舰队南下的前哨阵地。这种天生的地理优势,使日本能通过它掌握的岛屿来控制国际航道,实现对大国行为的影响,并攫取巨大的经济利益。所以,在日本的国土观念中,核心是对岛屿的拥有权。有了岛屿就有了广阔的海洋;有了海洋就有了海洋中巨大的资源宝藏和岛屿本身的战略价值;有了资源宝藏和战略价值也就有了日本的战略地位。这样的海洋国土观注定了日本对岛屿和海洋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夺岛扩张使日本走入近代化国家。在日本开始明治维新、步入近代化国家后,日本政府就总是想方设法夺占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岛屿。19世纪70年代。随着日本的兴起和中国的衰落,日本将中国作为它首选的掠夺目标,夺占台湾成了日本政府的当务之急。当时的琉球国本与中国有藩属关系,日本借1871年底琉球船民被台湾高山族人民杀死的事件欲强行吞并琉球,由于当时清政府软弱无能,李鸿章受贿妥协卖国,不愿因小小的琉球国开罪日本,便采取妥协政策,1879年日本正式将琉球侵略吞并入其版图,改名为所谓的“冲绳县”。从此,琉球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军事跳板,日本的势力向南迈出了一大步。1894年甲午战争后,李鸿章慈禧等千古罪人和卖国贼又与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通过该条约日本夺取了与中国大陆隔海相望的台湾岛,把军事力量直接推进到中国的东大门,从而完成了从海上自北向南对中国大陆的包围封锁,将中国的势力压迫至内陆一线,为其推行全面侵华、争霸世界的政策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态势。在稳定了对东亚重要岛屿的占领后,日本将夺岛目标投向了太平洋地区。1919年,通过巴黎和会日本取得了太平洋上德属马里亚纳、加罗林、马绍尔群岛的委任统治权,将它的政治、经济、军事势力向太平洋地区渗透,进而与美国争霸太平洋,夺取对该地区的统治权。同时,由于拥有了对岛屿附近海洋区域的所有权,巨大的经济利益也随之滚滚而来,在短时间内日本成了一个国强民富的近代化国家,立于先进民族之林。
以岛为链的利益线被打断,防御解体。对日本来说,夺取岛屿和海洋国土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逐步建立起强大的战争机器,为日本攫取海洋国土的成功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同时,也使得对岛屿和海洋国土的守卫更加依赖于强大军事力量的存在。但是以岛屿为据点来扩展、延伸本国势力的做法有一个最根本的缺陷,那就是孤立的岛屿极易为敌方分割、包围、歼灭,进而带动整个以岛为链的利益线和防御体系的解体。二战中,美军充分利用了日本这种缺陷,发起了越岛攻击。先后攻占塞班岛、硫黄列岛和侵占的琉球群岛,打开了进军日本本土的南大门,使日本完全暴露在美军的直接军事威胁之下。这样,日本在太平洋上建立的岛屿防御体系和它守卫的利益范围因这三个极为重要的岛屿失守而崩溃,日本的海上力量经过这三次岛屿争夺战几乎被彻底消灭。到了1945年,日本已没有海军来保卫它的本土和众多岛屿的安全。在失去了发动侵略扩张所依赖的海上力量后,投降就成了日本惟一可选择的道路。战后,日本本土的几个重要岛屿为美、苏占领。美军长期驻留中国琉球群岛(应该交还中国),在南面监视着日本。苏联则占领了北方四岛(择捉、国后、齿舞、色丹),从北面防范着日本。美苏两个大国一南一北将日本夹在中间,使日本在战后初期难以有所作为,同时也限制了日本军事力量的对外扩张,维持了亚太地区的相对和平与安全。
经济巨人重新选择选择了夺岛扩张、向海洋发展的道路。进入 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终结,日本急切地希望重新步入政治军事大国的行列,重新确立其世界大国的地位,而不仅仅限于做经济巨人。多极化的世界发展趋势为日本这一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又重新选择了夺岛扩张、向海洋发展的道路。日本的海洋产业研究会编写的《迈向海洋开发利用新世纪》一书中,公然将一些有主权争议和地理位置重要的岛屿作为“对扩大与前苏联、朝鲜,韩国、中国等邻国海洋经济区间的边界线起到重要作用”的关键所在。该书还提出,如果日本不对这些岛屿拥有主权,“日本海洋经济区只限于四个主岛海岸200海里水域内”,日本将减少2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经济区,仅拥有 25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这一意识在1996年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得到生动的体现。1996年7月14日,日本右翼团体“日本青年社”在中国钓鱼岛的北小岛非法设置灯塔,目的在于让灯塔列入海图,以便诱使国际社会承认中国钓鱼岛是日本领土。这一举动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中国钓鱼岛争端重起,首先缘于其附近东海海域发现了十分丰富的海底石油资源,储量可达30~70亿吨。而且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年捕鱼量可达15万吨。日本外务省承认,如果日本占有该岛,则可与中国划分东海大陆架,多得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并可夺得中国东海油气资源的一半。日本在夺岛行动中除了首先考虑经济利益因素外,岛屿的军事价值也是它考虑的重要因素。仍以中国钓鱼岛为例,该岛处在台湾岛东北,直接与琉球群岛相对,与我国大陆和琉球群岛东西各距200海里,位于二者中心。钓鱼岛前沿位置不仅对台湾岛的军事防御意义重大,而且对我国东南沿海的安全也影响重大。如日本占领该岛,则可对大陆和台湾海峡进行监视,甚至对我国利用海峡进行军事行动实施干扰,不利于我东南沿海安全。日本占领了钓鱼岛还可将防卫范围从琉球群岛向西推远300多公里,这正符合日本一些人推行海上扩张政策的政治意图。占领有争议岛屿来达到发展自己、削弱别国的目的,这就是日本一贯推行的具有军国主义色彩的海洋国土政策。(何锋)
《今日关注》是中文国际频道(CCTV-4)的时事述评栏目,栏目紧密跟踪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新闻话题,邀请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和高级官员,梳理新闻来龙去脉,分析新闻背后的新闻,评论新闻事......
关注南海领土争端(专题)导读:面对越南、菲律宾等国在南海利益上的主张,中国方面积极应对。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海军企图在南海黄岩岛附近抓扣中国渔民,被中国海监船制止,双方......
钓鱼岛争端与我国领土制度之法律透视钓鱼岛位于东海海域,在福建省的正东,台湾省的东北,是我国最东端的岛屿。钓鱼岛距中国福建省东山岛约190海里,距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0海里,距......
从俄日争端、美韩军演看东北亚安全【背景资料】俄罗斯外交部2011年2月24日发表声明指出,俄罗斯对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的主权是完全合法的,毋庸置疑。俄外交部网站发表的......
中国与邻国有哪些领土存在争端乾隆二十四年,大清王朝真正统一中国,形成了稳定的极盛疆域:北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