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的墓碑和墓志铭_数学家的墓志铭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0:24:5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数学家的墓碑和墓志铭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数学家的墓志铭”。

数学家的墓碑和墓志铭

作者 佚名 提供人 徐贻林

2011年6月17日如同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生前设想的那样,一面“黑板”立在他的埋骨之地,上面写着他最爱的数学公式。在诞辰100周年之际,陈省身终于叶落归根,葬在其母校南开大学的校园里。没有葬礼,只有一个简单的揭幕仪式——6月18日,在南开大学出席“理论物理前沿讨论会”的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等众多著名学者将来到这面“黑板”前,向陈先生致意。

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与那些英雄们的纪念碑或墓碑相比,大概只有数学家的墓志铭最为言简意赅.他们的墓碑上往往只是刻着一个图形或写着一个数,这些形和数,展现着他们一生的执著追求和闪光的业绩。

1.最古老的数学墓志铭

“过路的人!

这儿埋葬着丢番图。

请计算下列数目,便可知他一生经过了多少寒暑。

他一生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十二分之一是无忧无虑的少年。

再过去七分之一的年程,他建立了幸福的家庭。

五年后儿子出生,不料儿子竟先其父四年而终,只活到父亲岁数的一半。

晚年丧子老人真可怜,悲痛之中度过了风烛残年。

请你算一算,丢番活到多大,才和死神见面?”

请你算一算,丢番图到底活到多少岁? 解:设丢番x岁。

答:丢番图的寿命为84岁。

古希腊的大数学家丢番图(246—330),大约生活于公元246年到公元330年之间,距现在有二千年左右了。他对代数学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

丢番著有《算术》一书,共十三卷。这些书收集了许多有趣的问题,每道题都有出人意料的巧妙解法,这些解法开动人的脑筋,启迪人的智慧,以致后人把这类题目叫做丢番问题。

这里要计算的是丢番的寿命,不可能会有小数点的出现。前面有几个很显眼的分数出现“六分之一”、“十二分之一”、“七分之一”,要想用这些数求出整数,只能求他们的公倍数。其实丢番所活的寿命就是这些数的最小公倍数。至12=3×2×2,6=2×3,7是素数,相乘就是2×2×3×7=84

2.阿基米德是物理家?不,他认为他是数学家

阿基米德是物理家?不,他认为他是数学家。因为在他的墓刻着圆柱容球的几何图形 阿基米德(前287-前212)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人们称他是“数学之神”。也是举世公认的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的贡献大大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在数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人们把他与牛顿、高斯并列为历史上三个最伟大的数学家。

在公元前212年,在阿基米德生命的最后时刻,也就是叙拉古城失陷之时,他还在潜心研究画在沙盘上的一个几何图形。当罗马士兵闯入他的房间,举剑向他刺去的一刹那,他还在喊:“不要动我的图!”但罗马的士兵并不认识这位不起眼的数学家,还是一剑刺了下去,伟大的数学家便倒在了血泊里……

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就是在圆柱体容器里放了一个球,这个球要顶天立地,四周碰边。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3.王子与正十七边形

高斯(1777—1855),德国著名数学家。他研究的内容涉及数学的各个领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被誉为“数学王子”。

在高斯十岁时,老师考了那道著名的「从一加到一百」:200多年前,高斯的算术老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1+2+3+……+100=?

这时,其他同学正在埋头苦算,10岁的高斯却用下面的办法迅速算出正确答案:(1+100)+(2+99)+……+(50+51)=101×50=5050.实际上解决了求等差数列前100项的和的问题 在他18岁时就有了堪称数学史上最惊人的发现:他用代数方法得出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并给出了可用尺规作图的正多边形的条件.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难题:使用直尺和圆规作圆内接正十七边形的方法。他为此而特别高兴,并决定一生研究数学。

高斯去世后,按照他的意愿,在他的墓碑上刻了一个正十七边形,以纪念他少年时最重要的发现。

4.鹦鹉螺壳上的数学(等角螺线)

这种螺旋线是一种在自然界贝壳、动物(蜘蛛网)的角和花朵(向日葵的种子盘)常见的基本图案。

等角螺旋线的作法如下:

以“斐波那契数”为边长画出一组正方形,由于数列中每项都是前二项之和,所以不论你停留在哪个斐波那契数,这些正方形都恰能转着圈地码成一个严丝合缝的“斐波那契矩形”:再连接着每个正方形的对角画出四分之一圆周——螺壳就这样诞生了。等角螺线是自我相似的;这即是说,等角螺线经放大后可与原图完全相同。

几何学,这研究空间的和谐的科学几乎统治着自然界的一切。在铁杉果的鳞片的排列中以及蛛网的线条排列中,我们能找到它;在蜗牛的螺线中,我们能找到它;在行星的轨道上,我们也能找到它,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原子的世界里,在广大的宇宙中,它的足迹遍布天下。

等角螺线是由笛卡儿在1683年发现的。雅各布.伯努利后来重新研究之。他发现了等角螺线的许多特性,如等角螺线经过各种适当的变换之后仍是等角螺线。他十分惊叹和欣赏这曲线的特性,故要求死后将之刻在自己的墓碑上,并附词“纵使改变,依然故我”。可惜雕刻师误将阿基米德螺线刻了上去。

5.毕生的算数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1540—1610),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在他的墓碑上就刻着。把自己一生最得意的成就写在墓碑上,独一无二的贡献的确可以引起世人对他伟大贡献的尊重与认同。对于这位数学家来说,一个数字足以给他的生命无与伦比的光环和荣耀。

π=3.141 592 653 589 794 238 462 643 383 279 502 88

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6.供人演算数学的墓碑

陈省身生于1911年,汉族,美籍华人,国际数学大师、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创始人,20世纪世界级的几何学家, 是第一位获得数学界最高荣誉“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被国际数学界誉为“微分几何之父”。少年时代即显露数学才华,在其数学生涯中,几经抉择,努力攀登,终成辉煌。他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卓越贡献,影响了整个数学的发展,被杨振宁誉为继欧几里德、高斯、黎曼、嘉当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曾先后主持、创办了三大数学研究所,造就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数学家。

他本人也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励,例如1975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美国国家科学奖,1983年获美国数学会“全体成就”靳蒂尔奖,1984年获沃尔夫奖.2004年11月2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下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讨论通过,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发布第52733号《小行星公报》通知国际社会,将一颗永久编号为1998CS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陈省身星”,以表彰他的贡献。2009年6月2日电国际数学联盟及陈省身奖基金会2日在香港宣布成立全球数学大奖“陈省身奖”,以表彰终身成就卓越的数学家,并纪念已故国际数学泰斗陈省身教授。获奖者除获得奖章外,还将得到50万美元奖金。

陈省身的外孙、建筑师朱俊杰为他设计的墓地朴素简洁。“黑板”为墓碑,公式为墓志。“黑板”上以白字刻着陈省身当年证明高斯邦内公式的手迹,正是这项工作使他开创了数学的新时代。陈省身葬在河边一处绿树掩映的斜坡上。高2.1米的墓碑是一面凹、一面凸、一面平的三面体,近似于陈省身代表性论文中的几何图案。正面以黑色花岗岩为“黑板”,上部为数学公式,下部刻着陈省身夫妇的姓名,此外别无他物。这是为了体现数学家“简朴的生平”。陈省身喜欢黑板,九旬高龄时仍为南开学生开课讲授“数学之美”。他多次表示,自己愿与夫人郑士宁合葬在南开校园,丧事从简,不要坟头,不立墓碑,墓前栽上几株小树,再挂一面黑板,供人演算数学。

结束语

让我们对数学家的故事、成名的经历以及数学家的知识和生活更加了解,提高学习数学兴趣,更好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加深对我们逻辑思维的提高与培养加深学习以外的知识。

古希腊数学家的墓碑碑文难题

古希腊数学家的墓碑碑文难题丢番图(Diophantus,约246~330)是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据说,他墓碑上的碑文是用一首诗大略地记述了他的生平。诗是这样的:过路的人!这儿埋葬着丢番......

墓志铭

墓志铭范文一百年风云激荡,百年壮志丹青。君叶谷霖,原名郭清源,又名郭涛,汉族,山东冠县人。生于甲寅年己巳月乙卯日,殁于辛卯年乙未月丙戌日,享年九十有八。叶公平生,绩丰名美。男儿......

墓志铭

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更是人类历史悠久的文化表现形式。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

墓志铭

2015墓志铭范文1、我以不拘一格的狂草,确立了自己在书法史上的地位。难道这墓碑的造型,只能像印刷品一样方正规范么? 2、人死如灯灭该多好!他的光辉,依然把德才兼庸的名流害得睡......

墓志铭

墓志铭Gravestone Epitaph 古人有云:盖棺论定。故从墓志铭中可窥其人一二。莎士比亚(Shakespeare 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戏剧家和诗人,他的作品是世界艺术的瑰宝。他52岁......

下载数学家的墓碑和墓志铭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家的墓碑和墓志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